編者按
總體來看,2019年財產險行業經營狀況穩定,良好和正常的公司佔比與去年持平,但A類公司數量與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在79家參評的財產險公司中,A類18家、B類55家、C類6家,佔比分別為23%、70%、8%,沒有D類公司。
與此同時,2019年人身險公司速度規模、效益質量、社會貢獻情況分化加重,良好的公司與有問題的公司都在增多。人身險行業正在加快業務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中長期保險業務,進一步發揮保險保障功能。
11月2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2019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總體來看,159家保險公司經營比較穩定,A類公司36家、B類公司107家、C類公司15家、D類公司1家。
數據資料
在評價結果中,A類公司是指在速度規模、效益質量和社會貢獻等各方面經營狀況良好的公司;B類公司是指經營正常的公司;C類公司是指某方面存在問題的公司;D類公司是指存在嚴重問題的公司。
數據資料
自2015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首次公布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人保財險、大地財險、太保產險、平安財險、華泰財險、太平財險6家財產險公司,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太平人壽、泰康人壽5家人身險公司已經連續五年獲得A類公司。
財產險公司
綜合費用率四年來最低
在79家參評的財產險公司中,A類18家、B類55家、C類6家,佔比分別為23%、70%、8%,沒有D類公司。2018年77家參評的財產險公司中,A類、B類、C類佔比分別為26%、66%、8%。
總體來看,2019年財產險行業經營狀況穩定,良好和正常的公司佔比與去年持平,不過,A類公司數量與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
2019年類別出現上升的有12家公司,其中,華安財險、亞太財險、安達保險、永誠財險、國壽財險、紫金財險、中原農業保險7家公司由B類公司升至A類;安華農險、長安責任保險、長江財險、中路財險、久隆財險5家公司由C類公司升至A類。
有進步者就有後退者。2019年類別出現下降的財產險公司有14家,其中,陽光農業相互保險、渤海財險、陽光信用保證保險、安心財險、海峽金橋財5家公司由B類降至C類。信利保險則再次被評為C類公司,四年評價中三次被評C類,說明該公司速度規模、效益質量等方面近幾年一直存在問題。
在披露2019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的同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還披露了評價險企經營情況主要參考指標的均值和中位數。據《金融時報》記者梳理,從保費增長率來看,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均值分別為9.91%、13.74%、11.36%、11.54%,中位數與均值相差不大,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2019年有66家公司保費收入實現正增長。
數據資料
從綜合成本率來看,近幾年雖然有升有降,但變化不大。2016年,財產險公司綜合成本率均值為99.71%,2017年小幅下滑至99.56%,到2018年上漲至100.01%,2019年再次上漲至100.16。從中位數來看,2019年,財產險公司綜合成本率達106.31%,這意味著超過一半的財產險公司綜合成本率都高於106.31%。
從綜合賠付率來看,持續下降的情況在2019年有所改變。2019年財產險公司綜合賠付率均值為61.77%,而2016年到2018年分別為59.64%、59.77%、58.96%。
與2018年綜合成本率、綜合賠付率出現「一升一降」的不一致變化不同,2019年財險公司這兩項指標同步上升,這意味著綜合費用率指標大概率出現改善。據記者計算,2019年財產險公司綜合費用率為38.39%,為四年來的最低值,這代表著財險市場主體拼費用的競爭手段有所收斂。
人身險公司
保單繼續率下降值得關注
在80家參評的人身險公司中,A類18家,B類52家,C類9家,D類1家,佔比分別為23%、65%、11%、1%。2018年74家參評的人身險公司中,A類13家、B類54家、C類6家、D類1家,佔比分別為18%、73%、8%、1%。相比較而言,2019年人身險公司速度規模、效益質量、社會貢獻分化情況加重,良好的公司與有問題的公司都在增多。
數據資料
具體來看,在18家A類公司中,一半為老面孔,一半為新面孔。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太平人壽、泰康人壽5家公司已連續五年被評為A類公司,老面孔為友邦人壽上海分公司、中荷人壽、太平養老、中郵人壽4家公司。
在9家C類公司中,由B類公司降級至此的有信泰人壽、復星保德信人壽、復星聯合健康、信美人壽、愛心人壽、和泰人壽、招商局仁和人壽7家,橫琴人壽連續兩年為C類,華匯人壽則由D類升級至此。
在80家人身險公司中,有70家保費收入實現正增長。從全行業來看,2019年人身險行業保費增速較2018年增加12.02個百分點,達到12.85%。此前2016年到2018年均值分別為35.75%、20.76%、0.83%,由於2018年監管力促行業轉型,大量中短存續期產品被叫停,長期保障型產品銷售難度較大,當年保費增速斷崖式下滑至0.83%。較低的基點,也為2019年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
「人身險行業加快業務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中長期保險業務,進一步發揮保險保障功能。」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公布數據時分析道。得出這樣的結論,源於2019年人身險行業關鍵數據持續向好。比如,內含價值增速在2019年達到18.63%,同比提高7.58個百分點。再如,消費者長期保障需求穩定,綜合退保率同比下降2.78個百分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人身險公司另一個關鍵指標——13個月保單繼續率在2019年出現了明顯下降,中位數仍保持在90%左右,但是均值降至84.31%,為四年來最低。從2016年到2018年,該指標分別為89.71%、88.25%、91.65%。
「保單繼續率下降是目前壽險公司經營需要面臨的比較大的問題。」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在壽險公司的經營中,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沒有渠道就難以抵達消費者、沒有品牌就難以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但是,隨著市場上保險產品越來越多,消費者對保險的認知也越來越深,最終留住客戶的,還是產品和服務。
「沒錢」的中法人壽
唯一一家D類公司
2019年度存在嚴重問題的D類公司只有1家——中法人壽。記者查閱了該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經營評價結果,均為C類。
被評為D類公司並不意外,按照人身險公司經營狀況的14項評價指標來看,中法人壽的得分項並不多,「沒錢」是中法人壽近年來最大的問題。
資料顯示,中法人壽於2006年3月正式開業,最初由中國郵政集團與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分別持股50%,銀郵系的出生背景,使其成立之初便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但2009年中國郵政集團另起爐灶設立全資壽險公司中郵人壽,也意味著中法人壽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日子進入了倒計時。2015年4月,中國郵政集團退出,兩家民營企業鴻商集團與人濟九鼎接盤中法人壽75%股權,法國人壽持股比例降至25%。然而,新的股東方並未帶來新的起色,中法人壽除了業績每況愈下,幾次發布的增資方案也均無下文。
在2020年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中法人壽這樣描述公司目前面臨的風險:一是償付能力不足,因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公司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總體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水平;二是流動性不足,自成立以來,公司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淨流出,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三是人員不足,因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
今年第三季度,中法人壽保險業務收入為零。11月13日,中法人壽再次發布增資擴股方案,擬將註冊資本由當前2億元增加至30億元,並引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貴星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等新股東。
在此次增資擴股方案中,中法人壽擬新增註冊資本28億元。現有股東鴻商集團將參與此次增資,人濟九鼎、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不參與此次增資,並擬將所持有全部出資額轉讓給鴻商集團。增資後,鴻商集團將持股33%,寧德時代持股30%,青山控股持股30%,貴州貴星汽車持股7%。
若此次增資計劃獲批,中法人壽的身份將由中外合資壽險公司變為民營保險公司。「資本金增加會支撐中法人壽業務正常發展,另外,由於第一大股東鴻商集團仍然處於控股地位,雖然公司治理結構可能會有所變化,但依然會相對穩定。」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朱俊生表示,接下來,股東之間的磨合、對於壽險發展理念的認同是中法人壽發展面臨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