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尼古拉·特斯拉的這個偉大的名字終於要「團圓」了,但將來的場面或許沒那麼溫暖,甚至有些激烈的對峙。
尼古拉·特斯拉作為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一生最偉大的成就其實是大功率交流電機的真正實用落地。特斯拉汽車正是用交流電機驅動,也因此馬斯克將公司命名為「特斯拉汽車」,用以致敬尼古拉·特斯拉創造的大功率交流電機,並且登陸美國資本市場。
而今,尼古拉·特斯拉這個名字的另一半——美國尼古拉汽車公司(Nikola Motor Company)也將於納斯達克登陸資本市場了。
該公司併購了一家名為VectoIQ Acquisition Corp的上市公司,合併後公司名稱將更改為Nikola Corporation,股票代碼為「NKLA」,交易金額涉及5.25億美元,上市後市值預計約33億美元。預計這場借殼行動將於今年第二季度完成。
市場評論稱,尼古拉汽車或許會成為首家上市的氫燃料電池車企,並且可能會撼動特斯拉「電動車領軍者」的地位。
氫派尼古拉
尼古拉·特斯拉一定沒想到自己可以憑名字「上市」兩次。
扉旅汽車查閱資料發現,尼古拉汽車公司成立於2014年,創始人特雷弗·米爾頓。與特斯拉一樣,公司名字也是源於想要紀念尼古拉·特斯拉。但與特斯拉不同的是,尼古拉主打氫燃料電池動力,特斯拉主打鋰離子電池動力。尼古拉的核心產品主要為重型卡車,特斯拉目前主推電動轎車。
目前,尼古拉已經發布了四款燃料電池概念車型,分別為重型卡車尼古拉一代(Nicola One)和二代(Nicola Two)、牽引式卡車Nikola Tre以及Nicola Zero實用型電動四驅越野車。一代和二代分別發布與2016年和2019年,兩車型續航裡程達500-700英裡,加注時間為10-15分鐘,滿載情況下,0-60千米/小時加速時間為30秒,是同等級柴油車所需時間的50%,承重則達到80000lbs。
尼古拉汽車在全球已有14602份預購訂單,收入價值大約為102億美元,現已暫停預訂,預計在兩年半內完成生產,一代和二代分別將於2021年第一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交付,並在2023年開始銷售燃料電池(FCEV)卡車。
不過,尼古拉目前的困境在於配套的氫燃料補給設施,當然這也是整個氫燃料行業需要面對的困局。據創始人米爾頓介紹,目前,尼古拉也在試圖組建氫燃料補給網絡,計劃在美國各地建造700個加氫站,為包括尼古拉卡車在內的所有氫燃料動力卡車提供燃料補給。
該公司稱,隨著純電動卡車的推出,公司將在2021年前實現盈利。
尼古拉VS特斯拉
從尼古拉·特斯拉到尼古拉VS特斯拉,這是一場關於氫派與鋰派的戰爭,甚至有誇張的說法稱,這是氫派想要取代鋰派的戰爭。
扉旅汽車查閱公開的資料發現,尼古拉與特斯拉早就展開了博弈,只不過尼古拉的市場影響力還不足以吊打特斯拉。甚至特斯拉對於尼古拉表現出了其獨有的「傲慢」。
早在2018年,尼古拉曾經起訴特斯拉,認為特斯拉Semi電動卡車侵犯了自己的專利,要求賠償20億美元。尼古拉稱特斯拉Semi電動卡車與尼古拉卡車的環繞式擋風玻璃、流線型車身等等非常相似,稱其抄襲。對此,特斯拉的反應是「這樣的訴訟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除了官司,關於鋰派與氫派的競爭則是更為直觀的。眾所周知,在性能上,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性不同。公開資料顯示,鋰電能量密度低、續航能力低等,這些短板是純電動重卡發展的掣肘;而氫燃料電池能量密度高具有續航裡程長、負載能力強等優勢,更適合長距離、重載荷運輸領域的重型卡車。儘管目前尼古拉與特斯拉主打的產品各有側重,但是分析人士均表示,未來兩者終將會有業務的重合,也非常有可能會展開一張激烈的廝殺。
尼古拉汽車的確存在擴張的野心,就像是特斯拉已經被看作是一家科技公司,尼古拉也一再想撕掉自身固有的氫派重卡標籤。如創始人米爾頓所言:「我總是告訴人們,我們不是卡車製造商,儘管我們看起來是這樣的,但(事實上)我們是一家真正的能源科技公司。」他還表示,尼古拉是第一家在汽車領域獲得與特斯拉相同價值的公司。
可見,尼古拉對於特斯拉的「執念」。面對尼古拉的攻勢,特斯拉雖然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屑一顧」,但也是有所準備。今年以來,關於特斯拉半掛式電動卡車的消息頻頻流出,預計年內量產交付。而這一系列直擊的對象便是尼古拉所主宰電動卡車領域。
目前的市場格局之下,不得不承認的是,且不論特斯拉的應戰姿勢如何,尼古拉想要後來者居上,取得市場的認可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業內人士表示,尼古拉目前所要做的事情不是與特斯拉一比高下,而是解決自己長久立足的問題,畢竟市場對於氫派卡車的安全問題、補給問題、高昂的價格問題都抱有懷疑的態度。
眼下,關於尼古拉與特斯拉,最好的「團圓」或許就是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