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執行力是需要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我覺得這個世界有好想法的人很多很多, 很多創業者會跟我說,我這個想法好啊,說現在還沒有人想到。我就問他為什麼別人想不到,如果你是萬分之一的好想法,中國就有13萬人和你在想一模一樣的事情。如果你是百萬分之一的好想法,還有1300人和你有一模一樣的想法。所以在中國這個市場上好的想法從來都不缺。
很多創業者和我們談項目,還說要籤NDA,大家知道NDA是什麼意思?就是雙方保密協議,籤了協議我才能把我的想法告訴你。我就告訴他,你不說拉倒,好的想法一文不值,關鍵是執行!
其實,你如果真的跳下去創業,你就會發現其實那些大的夢想不重要。
你如果去創業的話,天天處理的都是瑣碎的事情,鬧心的事情,你的核心員工要跟你辭職,因為他老婆有意見不同意他創業;你的客戶跟你掰了,因為你的對手在背後搶了你的客戶,當然比這low得多的事情多了去了,又比如辦公室的網線斷了怎麼辦?很多碰到的都是這樣的鬧心的瑣事。
所以很多好的想法最後都是死在執行的過程中,而真正成功的團隊,是一定可以堅定地把每一個小事做好。
2/
層出不窮的「新知識」容易讓人產生焦慮,浮躁的時代難得的是那種沉得下心來學習的勇氣。
追逐「新知識」容易讓人擁有「得到」的幻覺和安慰,但新知識將「本質」封裝的太深,以至於很難抽象出方法論和底層認知,缺少本質的認識。
所以看任何「換湯不換藥」的東西,又都覺得是新的,不斷往復循環,焦慮生生不息。
3/
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是依靠少數的精英推動社會發展和時代前進,也是依靠大多數庸眾來維持社會的穩定。
自己大概率會是一個平庸的人,突然有一種抽離感,不想在時代的浪潮裡掙扎,更不想被世俗的價值觀所裹挾。
既然此生註定平庸,那我為什麼不努力做一個庸眾中快樂自由的人呢。
4/
別太著急,找到自己的節奏。
張愛玲一句「成名要趁早,晚了則少了很多樂趣」,這句話也許並沒有什麼錯,但是卻會給很多年輕人誤導,值得警惕。
人是社會動物,年輕的我們有意無意的總會主動去對比,或被動的被拿來對比。對比的標準往往是世俗的「優秀和成就」。
當你看到別人和你一樣年紀,卻如此優秀時,心中難免焦慮。而當你開始焦慮的時候,各種成功學的課程和知識付費的課程就來試圖解決你的焦慮,從而讓你你陷入更大的焦慮。
5/
認識這個世界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認識到自己的無知。
你越謙虛,犯錯的概率就越小。你越自以為是,就越容易栽跟頭。
陷阱無非兩種,情緒陷阱和邏輯陷阱。
承認自己無知最多吃點小虧,自以為是可能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6/
創業失敗的例子遠比成功的多,
你所見到的都是成功者,
所以,觀念裡就很容易就掉進倖存者偏差的陷阱裡…
7/
生而在世,有「三不笑」:
不笑天災,不笑人禍,不笑疾病。
立地為人,有「三不黑」:
育人之師,救人之醫,護國之軍。
8/
絕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是被動的,那麼這些人的大部分行為也都是被動的,每天就像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著往前,就像機器人一樣。
如果不想在被動,那麼如何積極主動呢?
對你而言,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你理想中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
2、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3、你該如何主動的改變自己的意識和行動?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把注意力收回到內心,關注自己的內心,可以少出門,少社交,靜下心來,放鬆的深度思考,也許才是對未來最重要的事情。
9/
有好人,就有爛人,有做事妥當的,就有不作為被批評的。
做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兒,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不理他,不參加聚會,撐死了是不孝;去參加聚會,那你是不忠不義。你對不起國家,對不起民族,對不起地球,對不起人類!在人類與你爹面前,孰輕孰重,你不懂麼?有些時候,不肖才是大孝!楊過在楊康的墓上刻不肖子楊過拜上。柯鎮惡說:「你這不肖,強似人家的肖,太多!」
在家裡戴上口罩,護目鏡,親戚來了你就撒酒精,消毒水,無論你父母怎麼說,堅持這麼做。
記住大是大非。你要想清楚,是站在人類一邊,還是站在人情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