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尚古集成館,曾是日本最早的機械工廠,現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2020-12-16 少年的旅行

鹿兒島縣位處日本九州南部,這裡實屬一個小眾景點,當地保留許多未經破壞的原始大自然和人文遺蹟,其中坐落於錦江灣旁,遙望櫻島火山的仙巖園是薩摩藩主島津氏的別邸。而緊鄰仙巖園的尚古集成館,則曾為日本最早的機械工廠。兩者見證了時代動蕩,求新求變的鹿兒島成為明治維新的搖籃。因為這種特殊性,這裡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從上海直飛東京羽田機場,到的時候正好是清晨,略作休息,然後在東京轉乘飛往鹿兒島,上午10點就差不多到了,在鹿兒島市內直接搭乘旅遊公交前往這次的目的地——「仙巖園」、「尚古集成館」,到達的時候正好是中午,收拾一下,開始這次的世界文化遺產之旅。

尚古集成館

集成館設立於幕末年間,薩摩藩主島津齊彬因意識到西洋列強的威脅,故於仙巖園旁建設了一系列的西洋式工業設施。如今留下的機械工廠被稱為尚古集成館,作為博物館介紹薩摩藩的歷史,以及幕末的工業化改革。

統治薩摩藩的島津氏是從鎌倉時代傳承下來的古老名門,加上位於日本最南端,故較不受德川幕府掌控,而且對海外脈動較為敏銳。早在島津齊彬建造集成館之前,齊彬的曾祖父島津重豪就以沉迷西洋知識而出名,甚至被嘲為「蘭癖大名」。齊彬的開明也是受到曾祖父的影響。

到了島津齊彬一代,更以「殖產興業」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的「集成館事業」。不只是今日留存的機械工廠而已,更包括了兵器、制鐵、造船、紡織,乃至於其他民生及工藝品的生產,可說是幕末的工業園區!下圖是靠近仙巖園一側,當初為制鐵而建造的反射爐遺蹟,聽說現在還保存有AR技術重建的3D影像。

漆工藝館

鹿兒島著名的「薩摩切子」,也是在集成館事業發展出來的玻璃染色加工藝品。在尚古集成館旁的漆工藝館,便有展示並販售。染上濃豔色彩的玻璃器皿切割出繁複的紋路,其精美令人讚嘆,在當時不僅用來賺取外匯,作為給其他大名的贈禮,也曾作為嫁妝陪篤姬出嫁。如此高貴的工藝品,自然售價也令人讚嘆了。

附帶一提,展示薩摩切子的漆工藝館,以及隔壁的STARBUCKS所在房舍,也都是從別處遷移過來的明治時代文化財。各位如果來這裡遊玩,請記得好好欣賞一下這兩座洋風立面、日式黑瓦的擬洋風建築。

異人館

距離尚古集成館不遠的「異人館」,則是由英國人設計、日本建造,供紡織所的英國技師們居住之處,也就是幕末的(白領)外勞宿舍!木構的洋館非常纖細美麗,於2015年跟機械工廠和反射爐遺蹟,共同被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

鹿兒島紡織所設立於島津齊彬去世後。薩摩在未經幕府許可下,偷渡了以五代友厚-是的,就是NHK晨間劇《阿淺來了》裡由藤岡靛飾演的那位——為首的19名留學生至英國,並帶回一批機械及技師,開設了紡織所。因為當時攘夷風潮仍盛,且薩摩更曾與英國打過一仗,故據說這批英國技師日常起居、上下班乃至上廁所,都派有武士嚴密護衛。

鶴嶺神社

在尚古集成館和仙巖園之間的鶴嶺神社,祭祀島津家歷代當主。走近被高聳的樹木包圍的正殿,竟讓人產生來到山間的錯覺。只是幾步的距離就仿佛到了另一個空間,神社跟寺廟的功能差不多,總是有這種神秘的魅力。

仙巖園

再過來就是仙巖園了。日本的回遊式庭園常用「借景」技巧以遠近法將園外的山水融入園內景觀,但緊鄰錦江灣的仙巖園以大海為池、以櫻島為山地借景,恐怕是日本獨一無二。再加上種植如蘇鐵等南國特有的植物,造就與其他名園截然不同的風景。

想當然,只要是與幕末薩摩藩相關的戲劇情節,包括「篤姬」、「龍馬傳」、「西鄉殿」,都不免要借仙巖園拍攝外景了。

仙巖園有兩座大門,較靠近御殿的是一座由薩摩特產的錫打造的朱紅色大門。過去這裡才是正門,在《篤姬》《西鄉殿》劇中都曾經亮相。遊客順著路徑比較先看到的,面向錦江灣的古色古香木造大門,反倒是晚至明治時代才增建的。

「御殿」是島津家的別邸,到明治時代之後,也曾經作為迎賓館接待外國貴賓。裡面保留了許多舊時的擺設。「御居間」則是整座御殿視野最好的地方,可以一覽庭院全景,更能將整座櫻島納入視野。薩摩末代藩主島津忠義居住在此時,御居間就是他最喜歡的空間。忠義不僅在此批閱公文,還在這裡吃午飯,經常一待就是一整天。

上面是從御居間望出去的風景。庭院中名為「望嶽樓」的涼亭是由琉球國王獻給薩摩藩主。為創設日本海軍而奔走的勝海舟到訪薩摩時,島津齊彬便曾與他在望嶽樓暢談。據勝海舟的著作「冰川清話」中回憶,齊彬當時告訴他「用人不可操之過急,培養人才需時間」以及「一項事業要花上十年才能看見成果」。

島津齊彬任藩主僅八年便因病去世。然而就像印證他的話一樣,他所扶持的西鄉隆盛,在他死後成為了明治維新的大功臣;明治維新之後的全面西化更彰顯了他開創集成館事業的遠見。

御殿後面有一座小小的「貓神社」,其由來竟跟戰國時代的猛將島津義弘有關!

島津義弘曾奉豐臣秀吉之命參與出徵朝鮮。出兵之際他居然帶了七隻貓同行,為的是從貓瞳孔的變化來判斷時辰!後來其中五隻不幸英勇陣亡,兩隻從戰爭中倖存的貓回到薩摩安享天年後,義弘將它們奉為貓神在這裡祭拜。而它們可是有名字的,分別是「YSAU」和「MIKE」。

另外,在園內許多地方都可以發現一些水利設施,原來仙巖園內不僅有一套專用的供水系統,在明治時代更用水力發電來供給園內的照明,是日本最早的私人發電!

參觀了仙巖園和尚古集成館,除了能看到優雅的庭院、御殿和櫻島的景致以外,還可以看到明治維新的日本人在面對新時代時,那股近乎於貪心的求知慾望與實驗精神。在時代的大潮流下,看來不管是哪一國人都有著如同少年一般的活力。

交通小提示:

從東京羽田機場搭乘飛機約1個半小時;從大阪伊丹機場前往則約1個小時15分;從福岡前往則只要花約55分鐘即可抵達鹿兒島。自鹿兒島市內搭公交車至「仙巖園前」下車,就可以抵達鹿兒島代表性的觀光景點「仙巖園」和「尚古集成館」。

相關焦點

  • 日本鹿兒島這個小眾景點,是世界文化遺產,交通方便,景色優美
    鹿兒島縣位處日本九州南部,這裡實屬一個小眾景點,當地保留許多未經破壞的原始大自然和人文遺蹟,其中坐落於錦江灣旁,遙望櫻島火山的仙巖園是薩摩藩主島津氏的別邸。而緊鄰仙巖園的尚古集成館,則曾為日本最早的機械工廠。兩者見證了時代動蕩,求新求變的鹿兒島成為明治維新的搖籃。因為這種特殊性,這裡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日本「軍艦島」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軍艦島建築 人民網東京10月8日電 (滕雪)繼富士山之後,日本最著名的廢墟——軍艦島,也許會在不久後也出現在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上。日本8日早間的電視新聞節目中,對列入申遺計劃的軍艦島的現狀進行了報導。
  • 世界文化遺產:日本長崎軍艦島建築或因坍塌嚴重已無法修復
    世界文化遺產:日本長崎軍艦島建築或因坍塌嚴重已無法修復。 從相關照片也可以看見,2015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日本長崎市軍艦島上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30號樓」,正因強風及大雨而坍塌嚴重。
  • 日本九州暴雨受災,八百年神社、明治遺產遭破壞
    由於雨季來臨,日本九州地區連續一周遭到了強降雨的襲擊,當地多處國寶級建築和世界文化遺產因洪水泛濫遭到破壞。不僅如此,隨著持續的暴雨,大部分建築物被水持續浸泡,基礎結構遭到破壞,搶救工作困難重重。據朝日新聞報導,7月4日,在熊本縣人吉市,受強降雨的影響,當地的「球磨川」泛濫,市區大部分區域被洪水淹沒,位於JR人吉車站附近的青井阿蘇神社慘遭水淹。
  • 日本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萩市因此也擁有豐富的有形和無形歷史文化遺產。從小城萩市的文化遺產保護細節,可以對整個日本的遺產保護管窺一斑。「萩燒」萩市燒出的陶器,在日本稱之為「萩燒」。日本茶人常說的「一樂二萩三唐津」中的「萩」,就是「萩燒」。它被公認為日本茶道具中規格最高的三個窯口之一,以樸實深邃見長,被指定為日本的「傳統工藝品」。
  • 日本工業遺產紀行|富岡制絲廠:日本國寶級世界遺產
    如果將工業嚴格限定為工業革命之後興起的現代工業,則東亞僅有的兩個純粹以工業遺產為內涵的世界遺產都在日本,足見工業文化在東瀛之地位與意義。2019年8月7-11日,我們為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工業文化研究中心構築合作夥伴關係走訪了數處日本的工業遺產,在公事之餘,茲從研究者個人角度留一紀行,以饗讀者。
  • 山西有座小城,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縣城,是世界文化遺產
    古城,是許多文藝青年嚮往的地方,中國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古城,但只有兩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是平遙古城和麗江古城,南北各有風情,兩座古城各有特色,也是我嚮往的地方,但至今只去過平遙古城,還不止一次,它的古樸,它的滄桑,它在每一塊城牆磚裡藏著一個故事讓我流連難忘。
  • 首都博物館(東館)長啥樣?跟一世界文化遺產有關
    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首都博物館(東館),日前傳出捷報——主樓已出「正負零」,正在進行首層結構施工。首都博物館(東館)是鑲嵌在城市綠心中的「古韻風帆」,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科學研究、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於一體,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向「運河之舟」致敬。
  • 文化|從一座小城,看日本對本國文化遺產的保護
    從小城萩市的文化遺產保護細節,可以對整個日本的遺產保護管窺一斑。現在李氏家族已經改稱日本姓氏,但一直傳承著家族制陶工藝。400多年來凝聚在萩燒上的這些傳統和文化,使它成為了萩市的「文化名片」。 我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的原因,告別東京,帶著全家人來到了萩市居住。這才發現,這個人口只有4萬多的小城,卻有大量從事「萩燒」的藝人,在主要遊客集散地一定有銷售「萩燒」產品的店鋪。
  • 以美食文化助力旅遊發展,日本這3個美食工廠的做法值得借鑑!
    因此,日本的美食一直都是吸引人們去旅遊的關鍵因素。伴隨遊客特別是外國遊客的增多,日本各食品製造商公司還建起了工廠或博物館,開發美食文化體驗旅遊,來滿足遊客的不同需求。今天小編搜集了幾個小而美的日本傳統美食工廠,一起來看看它們是如何開發美食旅遊,宣傳美食文化的!
  • 美國二戰曾投放炸彈到姬路城,結果卻成就了日本第一個世界遺產
    日本的歷史的文化遺產十分眾多,但有一些的建築都在地震或者火災中銷毀,作為日本保存最為完整的世界文化遺產,姬路城見證了當地完整的興衰歷史。美國在1945年的時候,曾經派遣轟炸機投放炸彈到姬路城,但是神奇的是,這枚炸彈墜落時候彈到姬路城地面反而沒有爆炸,結果成就了日本第一個世界遺產誕生,姬路城也由此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姬路城建於1346年,至今有674年的歷史,雖然經歷過長遠的時間,但是姬路城的83座主要的建築在經過歲月的洗禮之後依舊保持較為完整的模樣。
  • 日本文化遺產的數位化開發與應用
    ■圖為日本文化遺產《洛中洛外圖》屏風高精度翻拍圖片。資料圖片近年來,隨著數位化技術的迅猛發展,日本在文化遺產數位化方面舉措不斷,如日本文化廳推出的「利用先端技術傳播日本文化魅力」項目等,旨在通過活用前沿技術,加大文化遺產開發力度,促進文化遺產旅遊發展,傳播日本文化魅力。
  • 中國「最早的」歷史文化名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遊人如織
    中國「最早的」歷史文化名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遊人如織,安徽是中國高村比較集中的省份,特別是南部的黃山市,數十個保存完好的古村成為當地旅遊的一大特色,這些古鎮中最熟悉的就是紅村和西橋。今天讓我給大家來繼續說這個旅遊,時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那就別讓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床上,家裡,多出去走走,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好了,好了,咱們廢話不多說,那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內容吧,洪村作為安徽、高村的代表,村裡獲得了許多榮譽,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於2003年成為全國第一個歷史文化名村
  • 遼寧首次確認160餘處工業遺產 是歷史發展的物證
    工業遺產首次納入文物普查     與前兩次全國文物普查有所不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在類別範圍上有了更進一步的擴展。工業遺產、鄉土建築、文化線路等曾被忽略了的項目都進入了普查之列。這既說明我國的文物保護範圍正在不斷擴展,保護對象日益廣泛,也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文化遺產是一個內涵十分深刻並且還在不斷發展豐富的概念。
  • 日本文化遺產畫家川合玉堂別墅燒毀 火因尚不明
    原標題:日本名畫家川合玉堂250平別墅燒毀 火因尚不明 據日本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6日凌晨將近5點左右,日本近代畫壇巨匠川合玉堂生前當作工作室的別墅被燒毀,目前警察正在調查起火原因。
  • 日本明治時期的遺產,因大雨摧毀,這些遺產你知道嗎?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我們的毛毛說歷史,就在今日,因為日本的連續大雨,日本的部分世界遺產和國寶遭到損毀。最主要損毀的是位於福岡縣的三池炭礦鐵路遺蹟,那麼對於這個遺產,你們知道多少呢?據了解,日本的三池炭礦鐵路遺蹟是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代表之一,這所鐵路最早可以追溯到1878年建立的馬車軌道,這所鐵路最主要是為了便利三池煤礦的交通運輸和煤炭的運輸,三池煤礦也在2000年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 而同樣被損壞的是日本的阿蘇神社,阿蘇神社在日本的阿蘇市,這個神社已經有了2500年的歷史。
  • 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引領中國文博
    新華社杭州11月4日電(記者 馮源、段菁菁)世界文化遺產已經成為引領我國文物博物館行業發展的「鮮明旗幟」,一批高水平的保護、管理、監測、展示項目的實施,有效地改善了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傳承延續了突出普遍價值。這是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4日在杭州表示的。
  • 世界遺產——日本 嚴島神社
    嚴島神社於1996年被列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神社大部分建於12世紀,建築風格莊嚴華麗,布局考究,20多棟建築物以紅色的迴廊連接,將正殿圍在當中,聳立在海上的「大鳥居」是日本的著名景點。
  • 它是目前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城市,海上絲綢之路再啟航
    力撼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的 8市聯盟(廣州、寧波、揚州、蓬萊、北海、福州、南京和漳州) 泉州海絲申報點地圖(《中國旅遊》製圖)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海上絲綢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跡16個遺產點分別為: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江口碼頭、九日山祈風石刻、真武廟、天后宮、磁灶窯系金交椅山窯址、泉州府文廟、老君巖造像、開元寺、伊斯蘭教聖墓
  • 從首個世界文化遺產落鴉石村,看傳統古村落的鄉村旅遊開發經驗!
    古村落是祖先留下來的不可再生的寶貴遺產。保護好古村落,喚醒、搶救、傳承、弘揚蘊含其間的民族傳統特色文化,進而開發利用好古村落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一個重大課題。目前,在傳統古村落保護與開發利用方面,我們面臨很多難題,例如,如何把握旅遊開發的尺度,如何留住古居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