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阿呆
人醜還顏控的追星狗子在此
8月2日《星際穿越》復映,諾蘭粉們大呼「有生之年」。
重映12天後,《星際穿越》成為復映片單中首部票房過億的影片。
這是浩瀚宇宙的魅力,更是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魅力。
緊接著,8月底《盜夢空間》十周年復映,重築舊夢。
這部豆瓣排名第九的燒腦口碑之作復映當天空降票房榜第三,有人十年前錯過趕來補票,有人抓緊機會大銀幕重刷。
但無論怎樣,《盜夢空間》再一次證明,諾蘭屬於大銀幕。
明天,耗時七年的諾蘭新作內地正式開畫。
終於,諾蘭粉絲們的狂歡即將達到巔峰——
《信條》
諾蘭新片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世界存亡危在旦夕,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特工和同伴們穿梭世界各地完成任務,試圖從反派手中拯救世界。
看起來是很簡單的諜戰片梗概吧?
但《信條》難就難在,主人公要完成的任務非同一般。
等待他的神秘任務,超越了真實的時間維度,甚至不是科幻片中經常出現的「時間旅行」。
諾蘭為這個任務取名為【時空逆轉】。
看這讓人一頭霧水的名詞你就知道,諾蘭這次玩得更大了。
熟悉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觀眾都知道,這位天才導演對時空理念的探討十分痴迷。
這一點,他評價最高的兩部作品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
十年前拍《盜夢空間》,諾蘭首度合作小李子,兩人聯手打破了觀眾對空間的慣常認知。
片中小李子飾演的道姆·柯布是一名慣偷,與普通偷竊不同的是,道姆不管是拿是放,一切行動都在夢境中展開。
根據不同任務指示,道姆或者潛入能源大亨夢境偷窺商業機密,或者在家族繼承人潛意識深處種下「放棄家族企業」的念頭。
人人都會做夢,少數人也有過「夢中夢」的經歷,《盜夢空間》的靈感,就來源諾蘭自己的經歷:
他曾做過那種明知自己在做夢,並且試圖控制和改變夢境的夢。
從一個夢境出發,諾蘭把商業諜戰搬進意識深處,撐起了一片新的「盜夢空間」。
打破空間限制,導演和演員們能玩的就更多:街頭飆車、密室槍戰、雪山追擊……
隨著夢境一層一層深入,觀眾們的思維也跟著飛速轉動,燒腦效果肉眼可見。
因此《盜夢空間》一度被影迷冠以「硬核燒腦」的標籤,很多觀眾沉浸在二刷三刷尋找細節、解構夢境的快樂中。
而當雨中街頭——酒店——雪山醫院——荒涼樓群等夢境一重重延伸開來,觀眾是否也會有一瞬間的恍惚:
到底什麼是夢境,什麼是真實?
又或者,你以為的現實,其實也在夢中呢?
在刺激的動作戲和燒腦的多重反轉之外,《盜夢空間》又能通過對多重空間的探索引發觀眾對時空概念的深度思考。
諾蘭真·哲學家·天才導演了。
到了2016年,諾蘭的手又伸向了浩瀚無垠的宇宙。
《星際穿越》中,未來世界人類瀕臨滅絕,馬修·麥康納飾演的太空人庫珀和同事們一起穿越蟲洞去往遙遠星系,試圖為所剩無幾的人類尋找新的棲息地。
在這部硬科幻作品中,諾蘭打造了真實的宇宙飛船內艙、把人類科學中已有的對太空的幻想通過影像具現化。
而片中打造的「卡岡圖雅」黑洞奇觀,也與三年後公布的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高度吻合。
當然,這得益於《星際穿越》紮實的專業背景知識:
該片的科學顧問基普·S·索恩是榮獲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著名學者,也是當今世界上研究廣義相對論下的天體物理學領域的領導者之一。
但在這硬邦邦的科幻外殼下,諾蘭卻嵌入了人類最柔軟的情感內核:愛。
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在更高維度的概念中,愛都是能夠跨越時間傳遞情緒的存在。
在人類最偉大的情感面前,無論是一小時=七年的滄海桑田,還是黑洞內的五維空間,都能被這情感打敗、創造可以跨越時空的篤定情懷。
這份情感,甚至能夠戰勝浩瀚宇宙中的孤獨和絕望。
理想主義也好,邏輯不夠嚴密也罷,《星際穿越》落腳的這份最普世的人類情感,已經讓諾蘭再度封神。
看過了《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熟悉了諾蘭精巧的敘事風格和對時空理念的探索,相信觀眾很難不對《信條》報以最高的期待吧?
事實也證明,我們沒有白期待。
《信條》中,諾蘭打造的【時空逆轉】概念,在前兩部作品的基礎上再度升級:
以物理學上的「熵值可逆」為基礎概念,打造出時間空間相互結合的高階概念。
主人公是在時間長河中逆流回溯,還是時空維度被人蓄意撥亂?
這答案,別說預告片裡看不出來,就算看完正片,你也不一定能找得到。
借用小萬家族有幸提前觀影的小夥伴的評價,看《信條》,「第一遍,看不懂;第二遍,說不清」。
燒腦程度幾何式遞增的情況下,諾蘭還玩起了自己最擅長的非線性敘事,電影正敘倒敘結合,前後呼應最終形成閉環,燒腦程度真·逼死觀眾。
當然,諾蘭作品的看點從來不止是燒腦的高設定。
既然《信條》的類型是商業諜戰片,腎上腺素飆升的動作場面必然少不了:
高速公路追車、劇院激烈槍戰、摩天大樓說塌就塌、大型飛機說炸就炸……
再加上配合【時空逆轉】概念而誕生的逆向肉搏戲份,又爽又燒腦,能做到的也只有諾蘭了。
另外,「實拍狂魔」諾蘭帶給觀眾的視效衝擊,還有完全不同於電腦特效的大手筆:
《星際穿越》中,諾蘭違背自然規律在高緯度的加拿大種出五百畝玉米地;實景搭建飛船模型和空間站內部結構;
就連片尾超越想像極限的多維空間部分,諾蘭也最大限度搭出了實景原型。
《盜夢空間》裡,最酷炫的旋轉走廊打鬥戲,是把酒店走廊布景嵌進一個巨大的旋轉鋼筋結構中;
雪山上的獨棟醫院,也是劇組完整搭建然後爆破。
到了《信條》,諾蘭的破壞能力登峰造極:
為了拍高速公路追車戲,劇組封鎖八公裡高速路長達三周,僱用上千名群演反覆拍攝;
那場炸飛機的戲份,這位哥真的買來一架波音747,並在正常運行的機場中將其炸毀……
就衝這真金白銀砸出來的視覺效果,《信條》二刷三刷,值得!
當然,作為諾蘭粉,小萬的福利也要衝在前排: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