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個朋友打來電話說跟她老公冷戰了。
究其原因,竟讓人哭笑不得。
她發現兒子最近在家裡學習比較散漫,十分擔心他的狀態,就讓她老公給孩子從網上買一些輔導書。
可是當打開快遞的時候,卻發現他老公買的全都是四年級的教輔資料。
開始,她以為老公只是買東西的時候粗心,點錯了,就嘮叨了兩句。
沒想到,她老公特別詫異地說,「我哪裡買錯了,這些書不是你點名要我買的嗎?
當時她才明白,原來老公根本不知道,兒子已經六年級了。
兒子聽到後,只丟下一句「我今年都13了。」就轉身回了自己的臥室。
客廳裡只剩下委屈的她,和她不知所措的老公。
有人說,現在的家庭教育中,爸爸是非常稀缺的資源。「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等說法更是層出不窮。
作為孩子生命中第一個男性角色,爸爸的地位無可取代,也因而,爸爸的缺席無法彌補。
帶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回到家如果先看到的是爸爸,第一句話肯定是,「爸,我媽呢?」
很多人看到是爸爸帶孩子,都會覺得納悶,「怎麼是你帶孩子啊,你媳婦兒呢?」
好像帶孩子這件事,就是每個媽媽分內的差事。
2017年12月,平安人壽聯合南方周末、零點有數、微博母嬰等機構共同發布《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
據其中數據顯示,55.8%的家庭中,陪伴孩子的都是媽媽,爸爸媽媽一樣多的家庭佔到了16.5%,而爸爸陪伴孩子較多的家庭,所佔的比例只有12.6%,不足媽媽陪伴比例的四分之一。
作家劉墉曾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裡的圖畫裡,沒有手。為什麼?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能陪在孩子身邊,所以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工作的時候,爸爸太忙了;休息的時候,爸爸太累了。
工作的時候,爸爸是家裡的提款機;休息的時候,爸爸是家裡的木乃伊。
爸爸在孩子眼中的期待,逐漸從「親親抱抱舉高高」,變成了「零花錢買玩具玩手機」。
電視劇《羅曼史是別冊附錄》裡,英雅和老公在一間雜誌社工作。
有一次,她負責組織公司的朗讀會,然而她的兒子卻在當天發起了高燒,無奈的她為了陪伴兒子,只好編造藉口,說自己在路上發生了交通意外,請丹伊幫忙請假。
在電話裡,她說著說著就哭了,「我已經煩透了每次都這樣編造各種謊言,小孩在學校生病了,我趕過去看的時候,他連睜眼都很困難,可這個時候誰會給爸爸打電話呢,都是找孩子的媽媽。」
等公司的事情忙完,孩子的爸爸才知道這個消息,然後趕到醫院。那個時候,孩子已經退燒醒過來了。
每一個爸爸都應該懂得,孩子是屬於兩個人的,帶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不要偶爾為之,還覺得恩德多重。陪伴和養育孩子,也是爸爸應盡的責任。
爸爸有多會帶孩子
就在前幾天,吳京因為「裹被子cos大象」上了熱搜。
為了滿足孩子們想去動物園看大象的願望,吳京用被子把自己裹成「大象」的造型,一點一點地爬向孩子們,還有模有樣地學大象叫,把孩子們逗得哈哈大笑。
吳京一副「我盡力了」的無奈表情,然後謝楠補刀評論「這個qu要成精」。
同樣身處帶娃「水深火熱」之中的,還有包貝爾。
身為「全網最萌化妝師」包餃子的爸爸,可謂是用心良苦。終於有一天,小造型師特別體貼地給包貝爾洗腳,畫面真的是感動極了。
可惜,畫風一轉,看到包貝爾臉上的妝容,不禁笑噴,這樣的爸爸看來也是拼盡全力了。
兒童心理學家杜布森在《養育女兒》一書中說:「孩子的自我價值和自信都和她與父親的關係直接相關。」
「不懂球的胖子」奧運冠軍、乒協主席劉國梁,他的女兒劉宇婕在7歲時便斬獲世界之星青少年高爾夫錦標賽冠軍。
她發表獲獎感言時說道:「父親1996年時在美國贏得了奧運會冠軍,我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要超越他,現在我想告訴他,我才7歲就得了世界冠軍。」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男人較女人來講,更具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和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爸爸會帶給孩子更多的力量和勇氣,讓孩子更加自信地面對人生,父親的愛,是孩子一生中最堅定的安全感。、
好爸爸要怎樣「煉成」
有句諺語,一個好爸爸,勝過100個好的老師。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錯過了便再也無法挽回。而成為一個孩子的父親,也是每個爸爸不可逆的選擇。
那麼,要如何「修煉」成為一個好爸爸呢?
1. 好的爸爸積極做家務
爸爸不僅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遮風大雨的大樹,更是孩子未來生活狀態的縮影。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爸爸去女兒家裡吃飯,發現女兒一直不停地忙前忙後,做飯、收拾屋子、帶孩子,而女婿在客廳沙發上非常悠哉地看著電視。
看著女兒忙碌的身影,那一刻他特別懊悔,因為每當孩子的媽媽這樣忙碌的時候,他也是這樣,悠哉地喝茶看電視。
後來他給女兒寫信道歉,告訴她,以後他一定會好好地體諒妻子,也希望女兒可以更好的生活。
好的爸爸,一定是懂得體諒妻子的辛苦的爸爸,勇於承擔家庭事務、不當「甩手掌柜」。
2. 好的爸爸要做孩子的「最佳搭檔」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在《先知》中寫下經典名句: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每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而這種獨特,皆源於他得到的尊重。
爸爸要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協作者和支持者,而不是統治者。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認同感,同時也會加深孩子對爸爸的信任。
好的爸爸,都是孩子的好搭檔。
3. 好的爸爸要懂得示弱
守著你,就沒辦法為你提供更好的生活;放下你,卻又沒辦法盡到一個當父親的責任。成年人的世界總是這樣身體搖擺,左右為難。
適時地向孩子示弱,試著讓孩子了解你的辛苦和付出,讓孩子感受到爸爸的溫度,理解爸爸的辛苦。
向孩子示弱,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可以激發孩子內心的責任感和自信心,還會給孩子帶來成就感。
聽過這樣一句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向孩子示弱不意味著抱怨和凌駕,不能冷冰冰地把山一樣的責任甩給孩子,讓孩子心裡壓著石頭長大。
從現在開始,努力地做一個好爸爸吧,不要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缺席,也不要等到來不及時才覺得懊悔。
好爸爸,才是男人一生中最應該成功的角色。
願每個爸爸都是孩子心中的一束光。哪怕不能成為炙熱的太陽,也一定要成為他回家路上,那一盞溫暖的燈。
聲明 本文為家長慧原創文章,歡迎聯繫轉載!
閱讀推薦
在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