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會無情吞噬生活的意義 直面它重新點燃生命的勇氣

2021-01-20 逐夢的小女孩

抑鬱會無情地奪走我們的快樂,吞噬掉生活的意義。

抑鬱會無情吞噬生活的意義

讓人沮喪,也不會給希望,一次又一次帶到負面情緒的風口浪尖。

遭受抑鬱困擾的人,心理很容易自責,甚至有強烈的自罪感。

抑鬱會無情吞噬生活的意義

新年伊始疫情再次爆發,所有人都被捲入變化中。從抗疫專家到民間大眾,許多人用科學力量科普防疫知識,減少大眾對於未知的恐慌,緩解內心的抑鬱、焦慮、壓力等情緒。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不只改變了外部的工作生活,同時也衝撞著我們內在世界,也不得不被迫停下腳步,開始看清自己內心的選擇。

抑鬱會無情吞噬生活的意義

B站最近一段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片由3個人大附中的00後製作完成。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整個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的忽視,加深了他們的絕望。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我們能給予這個群體更多關注,少一點質疑,多一分陪伴。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調整自己,從而避免這種思維對我們的影響?

01接受生活的不確定性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的太多,努力得太少,總是想搞定所有的不確定性,把生活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面對一些無法控制因素,便會焦慮不安,胡思亂想。一旦出錯,就開始患得患失。

回顧一些事情,事情背後的邏輯是那麼清晰。

一切未知,去做一個決定或者一個選擇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

一帆風順只是人們的美好祝願,看開點要接受人生的不確定性。

02懂得享受生活接受生活的不確定性

抑鬱讓人屬於灰色地帶,走出就要與之作鬥爭

就要拋棄灰暗的色彩,選擇一些鮮亮顏色

轉化自己的心情,用發現美的心態對待事物

不要過於壓抑自己的內心情感,經常與自己認為信得過的人交流互動。

03調整歸因方式

生活方式,教育背景有時過於強調個人的因素了,

堅信只要足夠努力,可能會達到自己的目的,

假如失敗也會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實際上,任何結果的產生都是都不是由一種因素導致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

要停止於事無補的情緒並且學會原諒自己,往後的路才能走得更堅實。

04

培養自信

用自信的積極的語言來暗示自己,不管工作中還是生活中的問題,都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處理好

也要多和別人交流,不要怕被拒絕,樂觀、豁達、寬容的態度,會讓你獲得越來越多的良好的社會關係

同時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在睡覺前採取一些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杜絕深夜不寐及胡思亂想。

抑鬱會無情吞噬生活的意義

《黑暗中的光》提到這樣一個觀點:

「康復就是試著與抑鬱症共處。」

抑鬱並不等於脆弱。

不要因為得了抑鬱,就輕易地否/責怪自己,

你要允許自己有情緒低落權利,也要有選擇直面它,重新點燃生命力的勇氣。

相關焦點

  • 抑鬱:地獄中傳來的鎮魂曲
    即便遺傳學讓人可以了解自己的基因可以傳遞下去,但依舊無法直面死亡之後的虛無。在一個人們試圖用科學解釋一切的時代,依舊有太多的東西,我們無法用科學去解讀。當我們以為用物質可以滿足心中所缺的時候,才發現,在繁華背後,有著無數的洞,生命的活力,順著這些洞在悄無聲息的流逝。
  • 直面生死、敬畏生命,紀錄片《生生》裡的「愛」與「勇敢」
    紀實鏡頭展現直面死亡的勇氣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但人類的情緒卻會傳染。這些與癌症相遇的故事,打破了人看似平靜普通的生活,促使大家去思考人生意義,重新審視生活、敬畏生命,呈現生命深處蘊含的巨大力量和人性輝光,收穫對生命意義與生活本質的全新認知。《生生》出品人、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主任姚宏文表示,《生生》講生死故事,但最終要探討的是如何生,如何求生,如何更好地生活。
  • 生活的樣子,生命的意義
    嬰兒的一聲啼哭,預示著一個新的生命呱呱墜地。不知為何,通常,生命總是從一聲啼哭開始。初生的嬰兒若是不哭,接生的醫生會打一下嬰兒的屁股,然後果然哇哇大哭了。為什麼要哭呢?平平常常生活,平平常常老去。平平常常從生命的開始走向虛無。有人可能會想:我們終其一生,無非想在這人世間瀟灑走一回。可是,我們仍然要經受這樣那樣的磨難。生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生活,其實就是生下來,活下去。
  • 愛心+勇氣=播撒愛的種子,點燃生命之光
    愛心+勇氣=播撒愛的種子,點燃生命之光 2020-12-19 2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是大學漠視你的生命,還是你用生命取笑了無情的大學
    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在了攘攘紅塵中,留下的遺憾也好,紛爭也罷,都是生命休止符後沒有意義的節拍了。對於小陽來說,他的生命已經結束了,結束的這麼猝不及防,結束的讓人目瞪口呆。中洲認為,責任最大的一方在小陽自己,失去生命的人最該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其他人即使做出再多的努力和補救,無非是於事無補的盡人事。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生命都不尊重,怎麼去珍愛身邊的人,怎麼去為別人奮不顧身呢?所以,中洲一直在說,先學會愛自己,再去愛別人。愛自己,就是要寬宥自己的不足和錯失,要給自己彌補和進步的機會,不好太苛求自己。
  • 直面生命教育,一定要看的2本繪本,教孩子懂得生命的意義
    文/婷媽生命,意味著什麼?生命的本質就是生與死,死亡其實並不可怕,只要心中有愛有回憶,帶著逝去之人的期望,生活依舊可以精彩繼續。現在,我們不需要藏著掩著了,當我們不知道如何啟齒或無法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時,我們可以挑選合適的繪本,陪孩子一起讀繪本,讓孩子自己在繪本裡找到答案。
  • 《活出生命的意義》: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從《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的閱讀中,領略到這本被美國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圖書獨特的魅力。這本書字裡行間是作者感人肺腑的人生歷程,那一幕幕納粹集中營地獄般的殘酷;那直面人生與厄運的搏鬥;那一行行充滿摯愛妻子的思念;那一段段發自內心對親人對社會崇高的責任的文字;那一篇篇意義療法的生動論述,都是如此扣人心弦,直達內心深處。
  • 《活出生命的意義》:我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讓我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也讓我們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家財萬貫?服務他人?還是得過且過?這本書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講述作者在集中營裡的生活經歷,後一部分闡述他的意義療法。正是因為在集中營的這段經歷,讓他後半部分的意義療法更具可信度。1. 人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有人說,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
  • 用可擦筆書寫人生,錯了就擦掉重來,要有敢於直面錯誤的勇氣
    以失敗墊底,用勇氣重生。與錯的人結婚,婚姻不幸福,雖擦不掉它在你生命中留下的痕跡,但擦得掉你內心的不爽,只要你自己願意。沒錯,對待錯誤的態度,比錯誤本身重要。不管哪種,都是不對的,只有敢於直面錯誤,才有可能突破錯誤,坦蕩生活。第二、找出錯因發現錯誤,我們要找出導致產生錯誤的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錯誤,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哪裡處理不當。
  • 直面人生:艱難的時候,看看哪些不屈的生命吧
    世事崎嶇,生活無常,有些挫敗,無何奈何。有的生來身體不健全,有的後天遭受意外,有的因病身體失常。還有生意破產的,感情遭到背叛的,學業失敗的。面對挫敗,是哀怨低沉,痛恨命運的不公?是自暴自棄,失去生活勇氣的絕望?是痛過哭過,默默接受生活的洗禮?還是直面挫敗,決不屈服,找準方向,搏擊人生?不同的態度,不同的選擇,決定著不同收穫,不同的結局。
  • 多產作家塞繆爾因自己懶惰而得抑鬱,想要戰勝抑鬱就從了解它開始
    抑鬱症,這個潛伏在世間的隱形殺手,以悄無聲息的姿態吞噬每一位患者的求生意志。02 別著急戰勝抑鬱,先從認識它開始從古自今因抑鬱而失去生命的人數不勝數,而文學家和藝術家居多,這是為何呢?抑鬱自古希臘羅馬時代就已經存在了,又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豬的生命意義是什麼?它被殺時會埋怨它父母嗎?
    豬的生命意義那當然是給人吃肉啦。豬生下來,它的意義就是吃的膘肥體壯,然後呢?就是上稱,被殺送上餐桌。豬活在這個世上,首先它是懶的,人叫懶豬,懶豬,就說它很懶。它是不懂的創造價值和自己來覓食的,因為它是家豬,家豬家豬就是靠人餵養的。長期的安逸生活己經讓它喪失了最起碼的覓食能力,即然人餵到嘴邊了,那就吃吧,吃完了好睡覺,睡醒了又吃,周而復始,成了胖豬,肥豬。
  • 《美食總動員》: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視角,看「被討厭」勇氣的意義
    雷米選擇隱藏自己的夢想,幫助小人物林奎尼當上大廚,卻遭背叛和嘲笑,但它不畏懼被討厭、嫌棄,直面外界評價,最終得到了尊重和自我實現。如果人生是下落的滾石,那「被討厭」的勇氣,就是反慣性的推手不想被別人討厭是人類極其自然的欲望與衝動——康德電影開頭使用倒敘的方式,通過小鼠雷米的自述,展現了它艱難的生活:每天「見不到光」,小心翼翼到垃圾堆搜集食物,還要擔心其中滲入的老鼠藥。
  • 《美食總動員》: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視角,看「被討厭」勇氣的意義
    2007年上映的皮克斯動畫《美食總動員》(又名《料理鼠王》),講述了一隻生活在垃圾堆中,卻擁有靈敏嗅覺和烹飪天賦的小老鼠雷米,在一次被人類追殺的逃離中,意外找到自己廚神偶像生前工作餐廳的故事。雷米選擇隱藏自己的夢想,幫助小人物林奎尼當上大廚,卻遭背叛和嘲笑,但它不畏懼被討厭、嫌棄,直面外界評價,最終得到了尊重和自我實現。
  • 重新認識經典的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閱讀成為很多人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據國內外各個媒體的消息:2020年春天,法國出版界突然發現,法國文學家加繆的小說《鼠疫》銷量突然上升,比去年同期翻了好幾番。其次,突如其來的疫情難免令我們恐懼、焦慮,讓我們希望在閱讀中找到慰藉或者答案,這正是好多人重新拿起書本開始讀書的動力。 這讓我再次認識到經典作品的意義。經典作品承載著千百年來人類在面對一些相近的難題和危機時所積澱的生活經驗和人生智慧,當我們在現實面前感到孤獨、焦慮的時候,經典作品能夠給予我們的力量是巨大的。
  • 《銅鑼燒也有春天》:面對痛不欲生的生活,她仍活出了生命的意義
    每個人都在感受生活的黯淡無光,有人步伐受阻,有人感染新冠病毒,有人需要迎著病毒上,有人生活陷入困頓,有人遭受好友至親的逝去……《銅鑼燒也有春天》這本書可以幫我們慢慢撫平疫情帶給我們的創傷,讓我們在黑暗與迷茫中看到希望。它講述了一位麻風病患者面對痛不欲生的生活,找到生命的意義,讓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熠熠生輝。
  • 《皮囊》很戳心的1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給你勇氣直面生活
    讀完後我總想為它寫些什麼,可每次拿起筆我都覺得如鯁在喉。考上大學第一次離開家鄉的我,終於也體會到了作為「異鄉人」的悲處。身邊的同學在周末,像習以為常的動作,放學了就該回家。而千裡之外的我,只能獨飲一壺鄉愁。在那歲月裡,這本書伴我走過孤獨。
  • 《奧斯卡與玫瑰奶奶》:生命的意義,就是用末日的心態活在當下
    在讀書過程中,我時常會被奧斯卡通過兒童視角看待人生和死亡的深刻和成熟所感動而熱淚盈眶。我們活著,在生存、現實和理想中掙扎,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經常忘記其實我們的生命在每一分每一秒中悄然逝去。大多數人都要等到直面死亡的時刻才會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才意識到自己曾經虛度光陰,錯過了自己內心真實所想,多麼的遺憾啊!
  • 抑鬱症:那位私信我的抑鬱姑娘,希望你能看到這篇文章。
    不僅僅是對現在的生活覺得沒意思,對未來覺得沒意思,甚至對以前過過的生活都持有懷疑態度。每天想的事情就是人生的意義這種宏大的哲學問題;自我封閉不願意和別人交流,也不敢和別人說怎麼回事。非常想說,但是說不出來,因為就是痛苦。
  • 如何直面焦慮和恐懼?給你3點實用建議,幫你走出困境
    一、正視焦慮和恐懼,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有甜就有苦,平淡的生活正是因為有苦的感受,才能更襯託甜的味道。焦慮和恐懼也是一樣,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它們存在的意義。生活中焦慮和恐懼是必然會存在的,如何應對生活的煩惱,讓內心變得輕鬆,你可以試試這些方式:1、學會給自己放鬆人在焦慮和恐懼的時候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無形的壓力,更有甚者會產生一些軀體性症狀,例如因為壓力而導致內分泌紊亂、失眠、胃疼、心律不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