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視焦慮和恐懼,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有甜就有苦,平淡的生活正是因為有苦的感受,才能更襯託甜的味道。
焦慮和恐懼也是一樣,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它們存在的意義。
一位德國精神病學家曾說:「沒有焦慮的生活和沒有恐懼的生活一樣,並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也就是說,一定程度上的焦慮和恐懼對於生活來說是有必要的,或者是對生活有促進作用的。
強烈的焦慮也不一定總是消極的,它能讓人在逆境過程中,也能創造出令世人讚嘆的偉大成就。
例如蘇東波在被貶黃州情緒極度抑鬱的情況下,寫下著名詩篇《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巴金在連連戰爭中寫下歌頌真善美的《我的心》;歌德在痛苦時創作了《少年維特之煩惱》······
他們都沒有被逆境打倒,而是在痛苦和焦慮的環境下創作了讓世人喜愛和永久流傳的好作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其實焦慮的產生也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我們可以把焦慮換做動力,這樣就是對人生的一次升華。
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應該放下戒備心,正確的看待它,然後積極的轉化它!
二、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該如何應對?
生活中焦慮和恐懼是必然會存在的,如何應對生活的煩惱,讓內心變得輕鬆,你可以試試這些方式:
1、學會給自己放鬆
人在焦慮和恐懼的時候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無形的壓力,更有甚者會產生一些軀體性症狀,例如因為壓力而導致內分泌紊亂、失眠、胃疼、心律不齊等。
相反,我們在通過一些軀體的放鬆,也是可以減輕心理的壓力和軀體化的症狀,幫助恢復身心健康的狀態。
在面臨重要的場合、重大的事情的時候,例如需要上臺發言,高考、中考、面試等,我們可以在之前嘗試進行放鬆訓練。
最簡單的放鬆訓練就是呼吸放鬆法,分享一個鼻腔呼吸法給大家:
在一個舒適的位置坐好,將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前額上,用大拇指按壓住右鼻孔,然後用左鼻孔緩緩地輕輕吸氣,再用無名指按壓住左鼻孔,同時將大拇指打開右鼻孔,右鼻孔緩慢地儘量徹底地將氣體呼出,再用右鼻孔吸氣,用大拇指按住右鼻孔,同時打開無名指,再用左鼻孔呼氣,由此作為一個循環。
這個方法適用任何時間、地點,又很簡單,大家可以學起來。
如果有條件的朋友也可以堅持多運動,這樣也有助於身心的放鬆。
2、改變錯誤的認識
有時候我們不是真的害怕和恐懼,我們其實害怕的是我們內心想像的恐懼,很多事情在做之前你會把它想像的很可怕,但當你完成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恐怖。
袁詠儀曾在《妻子的浪漫旅行》的節目中被安排去跳傘,要從幾千米的高空中跳下來,對於一個沒有任何跳傘經驗的人來說,都是比較害怕的。
她在跳傘之前做了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她想到自己是一個媽媽,她的孩子才十幾歲,如果出了意外她的孩子和丈夫怎麼辦,她心心念念的都是她的家人。
經過了一番思想鬥爭,她還是選擇直面恐懼,勇敢的跳了下來。
跳出的一瞬間是恐怖和艱難的,但是當她邁出了第一步,她就發現世界好美,跳傘也沒有她想像的那麼恐怖。
一切的烏雲都隨著她勇敢的一個跨步全部煙消雲散,跳完之後她更懂得生命的寶貴、家人的幸福美好。
但對於她來說,一旦跳傘出現意外,人生也即將結束, 這無疑是想像中最壞的一個結果。
我們面對人生的恐懼時候,很多時候最壞也不會是生命的結束,就像考試失敗了還有下一次,事情做錯了還可以重來,戀愛失敗了還可以尋找下一段······
只要我們還活著,一切就有再重新開始的希望。
當你明白這個道理,做任何事的時候,只要你想到,只要生命還繼續,就沒什麼可怕的。
這樣你就能勇敢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負面事件,放寬心,讓生活輕鬆起來。
3、勇敢嘗試邁出第一步
萬事開頭難,只要邁出第一步,你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的勇氣。
有人很喜歡在事情還沒開始做之前,就先對它進行徹底的否定,不僅是對事情的否定,也是對自己的否定,對人生一切可能的否定。
「我肯定不行」「這麼做完全是浪費時間」「我做不到」······
董卿在《遇見》裡說:人生的不可預測,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抱著一份希望。遇到了一個挫折,有時候可能也蘊藏著一個機遇,蘊藏著一條新的道路。
就像她說的挫折中暗藏機遇,如果你對所有的挫折都持否定態度,那麼有可能你就會錯過能改變你一生的那個機遇。
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不要害怕,先勇敢的邁出第一步試試,也許它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困難。
就像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它實現了呢!
我是@糾糾是我啊,分享名人情感故事,學點簡單心理學,願用文字暖你心,歡迎留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