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直面焦慮和恐懼?給你3點實用建議,幫你走出困境

2020-12-22 糾糾是我啊

一、正視焦慮和恐懼,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有甜就有苦,平淡的生活正是因為有苦的感受,才能更襯託甜的味道。

焦慮和恐懼也是一樣,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它們存在的意義。

一位德國精神病學家曾說:「沒有焦慮的生活和沒有恐懼的生活一樣,並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也就是說,一定程度上的焦慮和恐懼對於生活來說是有必要的,或者是對生活有促進作用的。

強烈的焦慮也不一定總是消極的,它能讓人在逆境過程中,也能創造出令世人讚嘆的偉大成就。

例如蘇東波在被貶黃州情緒極度抑鬱的情況下,寫下著名詩篇《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巴金在連連戰爭中寫下歌頌真善美的《我的心》;歌德在痛苦時創作了《少年維特之煩惱》······

他們都沒有被逆境打倒,而是在痛苦和焦慮的環境下創作了讓世人喜愛和永久流傳的好作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其實焦慮的產生也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我們可以把焦慮換做動力,這樣就是對人生的一次升華。

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應該放下戒備心,正確的看待它,然後積極的轉化它!

二、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該如何應對?

生活中焦慮和恐懼是必然會存在的,如何應對生活的煩惱,讓內心變得輕鬆,你可以試試這些方式:

1、學會給自己放鬆

人在焦慮和恐懼的時候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無形的壓力,更有甚者會產生一些軀體性症狀,例如因為壓力而導致內分泌紊亂、失眠、胃疼、心律不齊等。

相反,我們在通過一些軀體的放鬆,也是可以減輕心理的壓力和軀體化的症狀,幫助恢復身心健康的狀態。

在面臨重要的場合、重大的事情的時候,例如需要上臺發言,高考、中考、面試等,我們可以在之前嘗試進行放鬆訓練。

最簡單的放鬆訓練就是呼吸放鬆法,分享一個鼻腔呼吸法給大家:

在一個舒適的位置坐好,將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前額上,用大拇指按壓住右鼻孔,然後用左鼻孔緩緩地輕輕吸氣,再用無名指按壓住左鼻孔,同時將大拇指打開右鼻孔,右鼻孔緩慢地儘量徹底地將氣體呼出,再用右鼻孔吸氣,用大拇指按住右鼻孔,同時打開無名指,再用左鼻孔呼氣,由此作為一個循環。

這個方法適用任何時間、地點,又很簡單,大家可以學起來。

如果有條件的朋友也可以堅持多運動,這樣也有助於身心的放鬆。

2、改變錯誤的認識

有時候我們不是真的害怕和恐懼,我們其實害怕的是我們內心想像的恐懼,很多事情在做之前你會把它想像的很可怕,但當你完成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恐怖。

袁詠儀曾在《妻子的浪漫旅行》的節目中被安排去跳傘,要從幾千米的高空中跳下來,對於一個沒有任何跳傘經驗的人來說,都是比較害怕的。

她在跳傘之前做了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她想到自己是一個媽媽,她的孩子才十幾歲,如果出了意外她的孩子和丈夫怎麼辦,她心心念念的都是她的家人。

經過了一番思想鬥爭,她還是選擇直面恐懼,勇敢的跳了下來。

跳出的一瞬間是恐怖和艱難的,但是當她邁出了第一步,她就發現世界好美,跳傘也沒有她想像的那麼恐怖。

一切的烏雲都隨著她勇敢的一個跨步全部煙消雲散,跳完之後她更懂得生命的寶貴、家人的幸福美好。

但對於她來說,一旦跳傘出現意外,人生也即將結束, 這無疑是想像中最壞的一個結果。

我們面對人生的恐懼時候,很多時候最壞也不會是生命的結束,就像考試失敗了還有下一次,事情做錯了還可以重來,戀愛失敗了還可以尋找下一段······

只要我們還活著,一切就有再重新開始的希望。

當你明白這個道理,做任何事的時候,只要你想到,只要生命還繼續,就沒什麼可怕的。

這樣你就能勇敢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負面事件,放寬心,讓生活輕鬆起來。

3、勇敢嘗試邁出第一步

萬事開頭難,只要邁出第一步,你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的勇氣。

有人很喜歡在事情還沒開始做之前,就先對它進行徹底的否定,不僅是對事情的否定,也是對自己的否定,對人生一切可能的否定。

「我肯定不行」「這麼做完全是浪費時間」「我做不到」······

董卿在《遇見》裡說:人生的不可預測,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抱著一份希望。遇到了一個挫折,有時候可能也蘊藏著一個機遇,蘊藏著一條新的道路。

就像她說的挫折中暗藏機遇,如果你對所有的挫折都持否定態度,那麼有可能你就會錯過能改變你一生的那個機遇。

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不要害怕,先勇敢的邁出第一步試試,也許它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困難。

就像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它實現了呢!

我是@糾糾是我啊,分享名人情感故事,學點簡單心理學,願用文字暖你心,歡迎留言關注。

相關焦點

  • 身處低谷的你,該如何走出困境?以下3點可以幫助到你
    面對人生的低谷期,我們要如何走出來呢?答案是「多走幾步」。努力向前多走幾步,方能跨越低谷。那麼,我們要如何多走這幾步,希望以下這些能夠幫助到你。接受現實,調整內心,保持良好心態困境之中,良好的心態至關重要,很多時候戰勝困難的決定因素便是良好的心態。
  • 《認知覺醒》:中年人走出焦慮與迷茫的困境,從改變認知開始
    和大多數步入中年的同齡人一樣,35歲的我也陷入焦慮與迷茫的困境,面對夢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生活和工作的重重壓力,眼看著優秀的同齡人絕塵而去,自己卻待在原地不知所措。直至看到《認知覺醒》這本書,仿佛如夢初醒。
  • 不是吧阿Sir,你又開始焦慮了?
    3 那麼要如何擺脫這種「不安全」的感覺呢? 記住這個公式:消除恐懼+重獲掌控=戰勝焦慮 看,這就是我所需要直面的恐懼。實際上真正說起來也不那麼可怕是不是? 實際上,大多數時候我們所面臨的恐懼都是模糊不清的。 因此當我們無法直面它的時候,就會覺得那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然而撫下那層紗,你所恐懼的本身其實遠遠不如想像中那麼可怕。
  • 如何應對公開演講恐懼的3個重要秘訣
    恐懼通常會使我們陷入困境。無需直面恐懼,我們可以將自己置於生活的外部,就像我們在玻璃泡沫的外部一樣,注視著擁有美好時光的世界。如果不處理恐懼,我們最初可能會感到「安全」,但這是一種錯誤的安全感。處理恐懼可能具有挑戰性,但是我們都應該從我們都有恐懼的事實中得到安慰。
  • 如何幫孩子克服焦慮和恐懼心理?澳洲出版商出了這套書
    當我們懷中的小嬰兒轉眼間學會了站立和行走,便有了「在不安世界裡尋求安全感」的訴求。面對逐漸開闊的世界,不斷接觸的新事物,不斷踏出的「第一步」,焦慮、恐懼、無措都會襲來。 你的孩子會特別特別黏某一個人嗎? 你的孩子會經常為了特別小的一件事哭個沒完沒了嗎?
  • 心理揭秘:人為什麼會產生焦慮情緒?3招讓你把焦慮轉化成動力!
    心理學上曾有這樣一個觀點:焦慮是一種和恐懼密切相關的心理狀態,雖然一定程度的焦慮時正常生活的構成部分,但當它出現得過於頻繁、劇烈或者變得難以掌控的時候,就會變成心理障礙。那如何才能走出焦慮情緒?在《如何才能不焦慮》這本書中,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 學會如何面對焦慮,你的成長速度比別人多2倍
    「焦慮」兩個字帶著一種消極的暗示,其實適當的焦慮有助於你我的自我成長。我現職於一家當地頗有名氣的旅遊公司,受到疫情的直面衝擊,整個旅遊行業停擺近半年,甚至有可能持續到明年,未來渺茫。英國雙人花樣滑冰運動員DAVID KING在談及個人經歷時曾說過:「若不能直面自己的焦慮,及時、有效地加以處理,只會有增無減;若無視它,也就無法將它轉化成改變對當下或日常活動有用的力量。」在疫情期間,網友月亮與六便士在疫情前從事教育類的高薪工作。疫情發生後,就職公司最快要3個月才能恢復正常。
  • 心理學: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這5點幫你識別是否患了焦慮症
    不過經過大量心理研究發現,普通的焦慮情緒和焦慮症有一些明顯的區別。以下這5個方面將幫你初步識別自己的焦慮情緒是正常的,還是已經顯現出了一些焦慮症的特徵。舉個例子,一個人很怕蛇,看到蛇想逃跑,這是正常的情緒;但後來他害怕一切跟蛇有關的東西,所有看起來像蛇的圖案、海報、物品,都能引起他的焦慮和恐懼,甚至看到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他也覺得像蛇,這就是已經泛化了。
  • 當你感到不順時,不要著急,3個小錦囊,助你儘快走出困境
    讀《易經》的人,最先要懂:人這一輩子,順境和逆境,是一個硬幣的雙面,任何人都是會隨機性碰到。在《易經》中,泰卦,意味著順境;否卦,意味著逆境。當一個人的狀態,由逆境轉為順境,叫:否極泰來。依據《易經》的變化趨勢,在你感覺到不順時,別著急,這3個小錦囊,助你儘快走出困境。
  • 好心情從哪來|寶媽篇2:如何消除教育焦慮?教你實用5大招
    :1堅定信念;2認清自己的焦慮類別;3設置容錯率。今天繼續來聊聊,消除我們的焦慮實用5招: 在講方法之前,首先聲明,每個孩子各各不同,這些「招數」不是靈丹妙藥,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有效。如果有「專家」說他的方法「百搭」,那麼他一定是個「磚家」吧。
  • 《焦慮症的自救》還在為恐懼和焦慮苦惱?4個技巧教你擺脫焦慮症
    而熟知克萊爾威克斯的人都知道,她也曾患上過神經症,那時候的她才二十多歲,在經歷了幾年的焦慮和恐懼狀態之後,她悟出「接受會讓恐懼平靜下來」的方法,而這個方法最終治癒了她。4個步驟教你如何治癒焦慮症1962年,克萊爾威克斯醫生的《焦慮症的自救:從神經系統角度出發治癒焦慮症》這本書一經出版便引起轟動,迅速登上了英國和美國的暢銷書排行榜。BBC的電話被打爆,聽眾來信幾乎淹沒了BBC的辦公室。
  • 如何養育一個高敏感型孩子?我用了3年時間,幫他戰勝童年焦慮
    我覺得自己和孩子得發生些改變,為此,我做出一些探索與你分享: 孩子天生各不同 因為未知和緊張,以及期待孩子達到自己內心的完美標準,我忽視了孩子自己內在的特質和規律。 其實,一個孩子呈現哪種行事風格,是三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先天氣質、發育程度和成長經歷。
  • 心理專家揭秘這6點,幫你消除恐懼心理,簡單...
    審閱者: 楊雪嶺(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如果你恐懼醫生和各類檢查將不利於進行預防性醫療保健。在多蘿西(Dorothea Lack)還是一個小女孩時,她曾經躲在醫生的桌子底下,試圖逃避疫苗注射,然而醫生毫不妥協,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給她注射疫苗。此事件使得多蘿西對醫生心存恐懼,這種恐懼一直伴隨著她直至成年。
  • 你對焦慮了解多少?焦慮的危害是什麼?如何遠離焦慮?!
    你對焦慮了解多少?焦慮的危害是什麼?如何遠離焦慮?! 焦慮症是指在日常情況下,出現強烈、過度和持續的擔憂和恐懼。這種症狀會干擾正常活動,難以控制。常見的焦慮症有廣泛性焦慮障礙、驚恐障礙、社交恐懼症等。還有可能會伴有緊張不安的情緒、心率加快,睡眠困難等症狀。
  • 「你為什麼焦慮」|被本能控制的成年人,其實還不如一個小孩
    導語你有過焦慮的感覺嗎?你曾經是不是認為自己很焦慮?現在人生活節奏快,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產生焦慮和無能為力感覺。開心、憤怒、傷心等情緒,這些都是在外界作用下產生的,也是我們的本能。很多人都認為這沒有錯啊,人不就應該有七情六慾嗎?
  • 恐懼比疾病更可怕,你該有平常心態
    面對這種恐懼被蔓延開來,我們除了指責製造恐慌的人外,還要學會適當增加自己的心理承載焦慮的能力,這裡我可以給你以下幾方面建議:一切都是因為「怕」——正確對待焦慮說到底,很多人對疾病的過度恐懼大多數都源自一個字「怕」,我之前很多文章提到焦慮和疾病都是有其意義的。
  • 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0-2歲的孩子,會害怕突入起來的聲音,害怕比自己體型大的動物(除了自己家從小一起長大的寵物),害怕醫生和打針,害怕陌生人以及和媽媽分離。●3-4歲的孩子,怕黑,怕被親人留下不要自己,怕妖怪(比如床下的妖怪,窗外的影子,都會讓孩子聯想到妖怪),怕噩夢。
  • 這11個心理學家提供的技巧,幫你管理工作的焦慮和壓力
    在壓力和焦慮下會讓人們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事實上,研究表明,焦慮以及經常伴隨焦慮而出現的抑鬱,是目前導致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那麼,有焦慮情緒的人應該做些什麼來讓自己的工作更加自在舒適呢?1.最重要的是不要改變你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有焦慮情緒的人應該避免限制自己。
  • 易經:當你感到不順時,不要著急,3個小錦囊,助你儘快走出困境
    根據《易經》的變化規律,當你感到不順時,不要著急,3個小錦囊,助你儘快走出困境!提示1:接受逆境,平息自己的挫敗感,並使自己的思想平靜遭受苦難最大的是我自己的挫折。在困難的情況下,這就像陷入困境,努力嘗試並突破一樣,但屢屢受挫,無法使用拳頭,感到壓力和焦慮,您的本能心理反應就是抵抗和掙扎。《易經》卦號,描述逆境的狀態。 「天地沒有連接,一切都無法通過,惡棍很長,神社消失了。」當一個人陷入逆境時,無論多麼絕望,都很難立即獲得結果。這是不希望的,因為減去了當前能量。
  • 《操縱心理學》:你是軟柿子嗎?如何走出被人拿捏的困境?
    在這本書裡,有逾30年臨床心理醫生和管理顧問經驗的哈麗雅特·B·布瑞克沒有專注於心理學知識的普及,而是專門針對於一群容易被人操控的人的救助,告訴我們如何自救,在生活中如何識別被操控的情況,以IQ在被操控的泥潭裡如何重建自我,擺脫被操控的局面。我認為裡面的每一句話都是警醒,對曾深陷操泥潭的我來說,每一句話都讓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