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克服焦慮和恐懼心理?澳洲出版商出了這套書

2020-12-25 騰訊網

當我們懷中的小嬰兒轉眼間學會了站立和行走,便有了「在不安世界裡尋求安全感」的訴求。面對逐漸開闊的世界,不斷接觸的新事物,不斷踏出的「第一步」,焦慮、恐懼、無措都會襲來。

你的孩子會特別特別黏某一個人嗎?

你的孩子會經常為了特別小的一件事哭個沒完沒了嗎?

你的孩子是否膽小而總是缺乏自信?

你的孩子會動不動就欺負別的小朋友或者被欺負嗎?

有調查顯示,接近20%的孩童正在受到焦慮症的影響,而這已成為現今兒童較為普遍的精神狀況。假如你以為只有成年人才會「真正的焦慮和恐懼」,那麼你是否知道,成年人心理癥結的根源來自哪裡?這些癥結正是來自於Ta的原生家庭,根植於Ta的童年。

心理學中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恐懼是這樣總結的:

嬰兒期——陌生人恐懼

幼兒期——分離焦慮和環境恐懼(1歲左右出現,持續至幼兒園後期)

小學期——現實危險恐懼(如天災,意外,壞人,疾病,藥物等)

中學期——個人比較與社會認同焦慮

高中期——身份認同焦慮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但「獲取幸福」——毋庸置疑,是一種強大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建立於完善的自尊自律人格體系,更來源於孩子們「本自富足」的心靈。當一次次面對人生各種挑戰和「焦慮源」時,他們能夠憑藉自身能力從容應對,甚至可以影響周圍的人,並終將這種能力傳遞給他們的下一代。

為此,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培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始終把「心靈成長」教育放在首位。十年前,歐洲多家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和疾病療愈的協會和團體,共同發起了旨在「幫助兒童遠離焦慮,克服恐懼心理」的項目,除了專業性的講座和課程,更強烈的訴求來自於如何將項目理念普及至家庭教育,當他們在國際書展上遇到了澳洲TBC環球出版集團,這個有著近40年歷史的澳洲老牌出版商時,這個項目的「落地」終於得以實現。

「我也會害怕」心靈繪本系列(英文原版系列名「who’s afraid」),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承載著愛與關懷,誕生了。

「動物,是全球小朋友共同的夥伴,它們的故事,會更具備接納性從而幫助到不同民族,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孩子們。」

「who’s afraid」系列一經面世,就收到了孩子、家長和老師的熱烈反響,並在短短幾年間陸續被譯為20多種語言,發行至歐洲、南北美洲等,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收穫讚譽無數。

抱持著這樣的情懷,著繪者們將「我也會害怕」系列的主角設定由6位性格各異的小朋友改為最終的6位動物主角:

一隻堅守淺灘懼深海的小鯊魚;

一隻天生怕水的小水獺;

一隻有社交障礙的小棕熊;

一隻不敢展翅的小山鷹;

一隻患了恐高症的小長頸鹿;

一隻抗拒夜晚的小貓頭鷹。

這套書正是以積極樂觀的主題,幫助孩子們認識到自我焦慮的根源,找到自己強大內心的潛力,同時讓父母理解孩子內心狀態,避免從大人角度看孩子的「問題」,各種巧妙地方法隱藏在字裡行間非常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當我們翻至故事的結尾,會看到那充滿恐懼和無措的小眼神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那閃爍著的,堅定、積極、樂觀、自信的目光。

6位受困於心理障礙的動物夥伴都是幸運的,因為它們紛紛得到了家人、朋友、親朋長輩的接納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被以巧妙、愉悅、簡單有效的方式疏導,真正從心底裡打開癥結。

那麼這6位小夥伴究竟遇到了什麼「心生恐懼」的坎兒過不去,需要我們來幫助呢?你的孩子是否也正受困於同類的問題呢?那些簡單有效的心理疏導方法,又藏在哪裡呢?

《我是鯊魚,我怕深海》

恐懼源於未知,「嘗試」可打開探索之門

小鯊魚從小就生活在淺海區,它和一群小蝦小蟹發小們感情深厚。有天,它收到了小螃蟹的邀請函:小螃蟹要辦生日宴啦!

小鯊魚帶著禮物歡天喜地趕到派對場地,卻差點被礁石門卡住了身體!一隻狗鮫建議它應該投身那浩瀚無垠的深海,然而這個計劃令小鯊魚感到無比焦慮,因為它害怕深海。但是,好友狗鮫採取了輕鬆有效的方法,最終引領小鯊魚抵達了深海。

《我是長頸鹿,我怕高》

巨大的突破總是由一個個小步組成的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擁有長長的脖子,天生就「高高在上」的小長頸鹿卻總是弓著脖子低著頭。哎呀,原來它得了恐高症!一伸長脖子向高處看,就頭暈心慌……

得知小長頸鹿受困於恐懼和自卑心結的鸚鵡,連忙給好友小斑馬寫了封信!小斑馬帶著好辦法火速趕來,可它的辦法竟然是帶小長頸鹿爬山!恐高的小長頸鹿一聽就被嚇住了!

但是,鸚鵡和小斑馬用了非常巧妙的方法,使小長頸鹿不知不覺竟然登上了山頂!

《我是山鷹,我怕飛》

用興趣扣響心扉

恐懼心將朝著渴望戰勝的挑戰心轉化

鷹,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然而我們的主角小山鷹,破殼出生後就對飛翔抱持著恐懼,它怕跌落,害怕失敗,糾結著不敢邁出第一步。後來,雪雉成為了小山鷹的老師,巧妙地化解了它的顧慮和恐懼,給小山鷹上了超棒的飛行課!嘗試了飛翔,又獲得了安全感的小山鷹訴我們:天賦潛力並不是成功的關鍵,勤奮的努力才是。假如沒有獲得並享受其中的樂趣,所謂成功的意義又何在?

《我是貓頭鷹,我怕黑》

建立自己的精神支柱

才能做到精神上的無所畏懼

每個寶寶都會經歷「分離焦慮期」,就如我們的小貓頭鷹恐懼黑夜,還被分離焦慮症困擾著。它對月亮婆婆產生了強大的依賴,因為只有月光,能給它安全感,夜晚才不那麼嚇人。

然而眼下,它渴望參加好友波尼的「午夜飛行盛宴」邀請函。面對黑暗的恐懼與波尼的邀請,小貓頭鷹要怎樣選擇?

月亮婆婆和小貓頭鷹之間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促使小貓頭鷹第一次飛越了黑暗森林,當它翱翔在夜空時,它深深體會到了月亮婆婆那段話的意義。

《我是水獺,我怕水》

真正的勇氣,源自善良的內心

在不管遊泳還是潛水都十分厲害的水獺家族中,有一隻小水獺,它的心裡藏著一個小秘密:它天生怕水!這讓它內心有些自卑,連哥哥扑打過來的水花都能把它嚇壞!

然而一次意外讓小水獺認識到了自己的天賦,它的善良成就了強大的內心,最終戰勝了恐懼!雖然沒有取得跳水比賽的冠軍,但是小水獺卻收穫了全家族的特殊嘉獎。小水獺的故事不禁引起我們思考:在伴隨成長的無數考試和競賽中,成績單和過程中的心靈收穫,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是棕熊,我怕蜜蜂》

贏得他人尊重與愛戴的捷徑

不是武力致勝,而是愛與包容

蜜蜂雖能釀出甜美的蜂蜜,卻擁有令人畏懼的蜂針。這一點,飢腸轆轆的小棕熊也認識到了,它還給自己寫了首憂傷的歌。小棕熊覺得必須先「戰勝」蜜蜂,它自知蜂針的厲害,於是搞起了一場場試圖趕跑蜂群的惡作劇。堅定地守護蜂巢的蜜蜂們並沒有被趕跑,也沒有對小棕熊實施「報復行為」,而是寫了一封信給小棕熊。小棕熊讀完信以後,豁然開朗,它只用一句話便和蜂群「化敵為友」。友誼可以釀出最香甜的「蜂蜜」。

除了暖人心,啟發愛的故事本身,我們在閱讀時還能充分感受到創作方對畫面的用心設計,個性鮮明的角色,分別來自於生活在完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我們能從優美細膩的畫面和色彩中,感受到非洲大草原的風貌,雪域高原的遼闊,茂密森林的夜色,能身臨其境地了解到這些動物夥伴的生活習性。閱讀本身,就如一場旅行。

從發現,認識,到懂得,學會,再到相信和最終自我突破之後,所獲得的自信滿滿與無所畏懼,每一本書,每一個故事,都見證孩子們每一個踩下的堅實腳印,每一寸與無所畏懼縮短的距離,見證孩子們突破自我的努力。

親子情感像滿滿充溢在孩子們內心小屋中的美妙滋味,而焦慮感和恐懼症會為這美妙小屋設下一道緊鎖的心門。

強行而入即便短期打破壁壘,但同時會對整個小屋造成破壞,更多心防會因此層層聳立。

作為家長們的盟友,我們想做的就是發現和傳遞這樣一把可以打開心門的神奇「鑰匙」,並讓「解鎖過程」儘可能地簡單易行。

這套書畫風暖萌,色彩柔和,環保綠色印刷,更是讓孩子們安心享受閱讀好時光。

一百多年前,世界教育史上傑出的思想家和改革家蒙臺梭利女士曾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中寫過一段話,這段話成就了其建立的蒙氏教育體系的核心理念,並感染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和教育者。今天,我們也援引這段話,與大家共勉:

所有的父母都具有一個偉大的使命,他們是唯一能夠和必須拯救自己孩子的人,因為,他們具有社會中組織起來的力量,並能在共同生活的實踐中採取行動,他們必須意識到自然界託付使命的意義,這個使命超越社會,因為他們的手中確實掌握著人類的未來。

相關焦點

  • 下雨天打雷閃電孩子嚇到哭鬧,父母科學引導幫孩子克服心理恐懼
    1)孩子年紀小,閱歷淺,總會害怕一些自己未知的事情。並且孩子對未知事物,總是充滿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總能跟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相結合,通常情況下就是這樣自己嚇自己。2)有些孩子害怕雷雨閃電,可能是因為父母或家人傳遞了一些不安信息,比如,打雷閃電時,父母也表現出緊張和害怕,渲染了緊張氣氛,孩子當然也會跟著害怕。
  • 孩子膽小、懦弱怎麼辦?5個方法幫孩子克服膽小心理,變得自信
    這種心理還有可能延至到長大成人,也就是我們說的社恐的一類人,不善與人交流,不敢在陌生場合表達自己,這都是從小的膽小、懦弱心理發展來的。二、父母如何積極引導孩子戰勝自己內心的膽小、懦弱呢?2.減輕孩子的恐懼心理幫助孩子改掉膽小的心理,首要從孩子的內心做出改變。比如孩子害怕閃電、打雷,是因為不懂它其中的原理,父母可以給孩子講它是怎麼產生的,孩子知道真相,也就不會覺得有那麼可怕了。
  • 高中生如何「自我調節」?想要克服考試恐懼心理,可以試試這3招
    學生進入高三後,就基本結束了學習環節,開始進入到複習和成績提升環節。進入該環節後,很多同學都不太適應,因為高三、複習、月考、模擬考這些詞彙無不在提醒高三同學們:高考的腳步,已經逼近了。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對於考試有所畏懼的同學,很容易在高三階段出現一考試就過度緊張、焦慮、嘔吐甚至暈倒等現象。所以,及時調整好心態、提升自我心理承受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 如何直面焦慮和恐懼?給你3點實用建議,幫你走出困境
    一、正視焦慮和恐懼,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有甜就有苦,平淡的生活正是因為有苦的感受,才能更襯託甜的味道。焦慮和恐懼也是一樣,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它們存在的意義。一位德國精神病學家曾說:「沒有焦慮的生活和沒有恐懼的生活一樣,並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也就是說,一定程度上的焦慮和恐懼對於生活來說是有必要的,或者是對生活有促進作用的。強烈的焦慮也不一定總是消極的,它能讓人在逆境過程中,也能創造出令世人讚嘆的偉大成就。
  • 治癒電影《奇蹟男孩》:讓所有有缺陷的孩子,都能克服社交恐懼
    二:克服社交恐懼的原因1、願意接納自己想要去克服社交恐懼,首先就要去直面自己的內心,去接納自己身上所存在的缺陷,去勇敢的接納自己,這樣子才能夠對於自己有更大的接納以及接受讓孩子能夠去認識自己,正是自己不會因為自己的缺陷而產生自卑,這樣子孩子才能夠去正常的面對自己身上的不足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這幾種方法值得嘗試
    不喜歡人群,不知道如何跟別人打交道,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裡,害怕社交,這是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典型症狀。對於很多人來說,會覺得社交恐懼是一種膽小、內向的表現,只要大膽一點就可以改變。但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而言,這是一種煎熬,一種難以擺脫的痛苦。
  • 孩子害怕時,家長別只會說「別怕」,巧用3步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家長們如果想要幫助孩子克服這樣的恐懼心理,那麼就要先了解孩子產生這些恐懼心理的原因。所以父母們在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時,一定要先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再採用適當的方式去幫助孩子解決。作為父母尊重孩子情緒的表達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家長的安慰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一劑良藥,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消除這種恐懼,還能給他們的心理帶來很大的撫慰。
  • 怎樣克服恐懼心理,強大你的內心?這四點把技巧說透了!(精闢)
    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恐懼,都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心理暗示,只要你的內心足夠強大,能夠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那麼,就沒有什麼能嚇到你。那麼,具體應該怎樣克服恐懼心理,強大你的內心呢?以下這四點把技巧說透了!助你克服恐懼心理。
  • 心理專家揭秘這6點,幫你消除恐懼心理,簡單...
    針頭恐懼症患者的身不由己:2006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當面對針頭時,1500萬成年人和500萬兒童報告了感到不適或恐懼。在這1500的萬成年人中,有近1/4的人表示,由於害怕而拒絕抽血,而沒有進行醫生建議的注射。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密集恐懼症這種情況,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的原因以及生活中還有哪些恐懼症,希望可以讓大家都擺出這種心理症狀的煩惱。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讓人十分煩惱,當我們發現自己存在這種情況時要如何克服才好呢?
  • 實用心理學丨人為什麼會恐懼,怎樣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恐懼的事物,在很多情況中都會生出恐懼的心理,雖然恐懼的對象不同,但是恐懼是所有人類都會有的情緒。恐懼的情緒通常是人們深陷於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擔驚受怕的情緒體驗。
  • 【心理健康】6個簡單的心理小技巧,輕鬆克服焦慮緊張情緒
    很多人都會因為生活中的各種事而感到緊張焦慮,這種緊張焦慮的狀態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和我們的身心健康。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緊張焦慮情緒。焦慮是指一種內心不安或恐懼,是預期即將面臨不良處境的一種緊張情緒。
  • 認識孩子情緒的發展,幫助孩子克服兒童期常見的恐懼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兒童的情緒能力有相當大的影響,而這些又對同伴關係和兒童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1.情緒理解能力學前早期的兒童能夠說出情緒的起因、結果和行為表現。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對情緒的理解越來越準確和複雜。
  • 孩子上學哭鬧不停,入園前看這些繪本,輕鬆擺脫孩子入園焦慮
    這對於小朋友來說,其實是挺難的,那今天我就給大家準備了幾本,適合在小朋友入園前,家長和小朋友一起閱讀的繪本,來幫助孩子度過這段焦慮的時光。第一本:《入園準備立體百科遊戲書》 適合2~4歲送給即將入園,或者是入園後焦慮不安的小朋友,這本書讓孩子學會社交禮儀、學會自理、勇敢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求、認識幼兒園的環境、幼兒園的課、操場上的遊戲、吃飯、上廁所、午睡以及了解幼兒園的規矩和安全,幫助孩子掌握入園技能、了解幼兒園的生活以後,孩子自然就不會再擔心上幼兒園了;
  • 如何養育一個高敏感型孩子?我用了3年時間,幫他戰勝童年焦慮
    發育程度也很重要,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體驗到焦慮與害怕,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很多恐懼和焦慮會隨著孩子成長而消失。 例如: 一到兩歲的嬰兒害怕親子分離、獨自一人、噪音太大、陌生人或陌生環境。
  • 孩子的恐懼心理,不懂真相的爸媽常踩坑,娃越發害怕
    二、面對孩子的恐懼心理,父母的哪些舉動不但沒用,反而會加深孩子的恐懼電影《龍貓》中的父親草壁達郎,面對女兒小月和小梅因為害怕閣樓上的「鬼」 ,跑下來的時候,編造了一個精靈傳說,並且告訴了女兒打開窗戶,灰塵精靈就會搬走。
  • 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對於3-4歲的孩子,如果要選出他們最害怕的東西,分離才是之最。這個階段的孩子安全感建立基本完成,但是分離焦慮會隨著孩子剛入幼兒園而爆發,那段時間對一些孩子來講可能很好度過,但對有的孩子來講可能需要的時間久一些。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心理學家:堅持這三種方法就能走出來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心理學家:堅持這三種方法就能走出來社交恐懼症,是神經症中恐懼症的一種表現,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及他人看法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
  • 6歲女孩看到小動物就往後躲,父母緩解孩子恐懼心理,只需4種方法
    為人父母,我們常常會疑惑,孩子幼小的心靈怎麼會滋生出恐懼。前兩天,一位寶媽就求助道,自己的女兒今年6歲了,平時活潑開朗,就是害怕小動物。其他孩子看到小貓、小狗,會情不自禁的撫摸它們、抱抱它們。可是她女兒看到小動物,直接就往後躲,眼神充滿了恐懼。為了幫助女兒克服恐懼,寶爸寶媽想了不少辦法。
  • 怎麼克服搭訕焦慮 教你9招搭訕術
    如何克服與人聊天的焦慮?許多男人和男孩都會焦慮地聊著天,尤其是面對有感情的女孩。讓我們教你如何克服和人聊天時的焦慮。什麼心理阻礙了你的腳步。害怕被女孩拒絕?太在意你周圍人的意見了?還是因為你不夠自信?在你採取措施解決之前,你必須找出阻礙你聊天的原因。鼓勵自己在心裡展開對話不要總是給自己心理暗示,你一定會失敗。相反,你應該給自己更多的自信,並在心底對自己說「一定要」和這個女孩搭訕,不管你是否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