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媽媽,幼兒園有妖怪!我中午不敢睡覺!」
這是前不久我直播的時候,一位粉絲給我的留言,說有一天從幼兒園接女兒回家,回家路上她開著車,問女兒在幼兒園表現怎麼樣。
結果她女兒就說道:「媽媽,幼兒園有妖怪,我中午不敢睡覺!別的小朋友都睡了,我害怕妖怪出來把我吃掉……」
她就跟女兒解釋根本沒有妖怪,都是自己嚇自己,但是她女兒才不信。
第二天她再去接女兒的時候,老師說她女兒午休的時候嚷嚷著有妖怪,別的小朋友都沒法睡了。最後老師把他抱懷裡哄才哄睡。
她說女兒平時很膽小,黑的地方不敢去,總說有妖怪、怪物,怕被抓走。
我問這位寶媽平時有人嚇唬她女兒沒有,她說並沒有。
我記得我兒子4歲左右的時候也是這樣。平時也沒人嚇唬他「不睡覺妖怪就來抓你了」之類的,但就不知道兒子是怎麼知道妖魔鬼怪這些東西的,我懷疑很可能就是看什麼電視節目看到的。
各位寶媽肯定也很苦惱孩子膽小怕黑、怕妖怪。
尤其是男孩子,家長會更加覺得一個男孩怎麼可以這麼膽小。
其實啊,這是孩子發育規律所決定的。
「孩子到底在害怕什麼?」
每個階段,孩子害怕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0-2歲的孩子,會害怕突入起來的聲音,害怕比自己體型大的動物(除了自己家從小一起長大的寵物),害怕醫生和打針,害怕陌生人以及和媽媽分離。
●3-4歲的孩子,怕黑,怕被親人留下不要自己,怕妖怪(比如床下的妖怪,窗外的影子,都會讓孩子聯想到妖怪),怕噩夢。
●5-6歲的孩子,怕自己受傷,怕失去爸爸媽媽,更怕爸爸媽媽死亡或者離婚,還是會害怕鬼,這時候害怕鬼和妖怪的恐懼達到頂峰,害怕獨自睡覺。
「為什麼孩子會害怕這些?」
有兩個原因:
●跟孩子缺乏經驗和知識有關
●跟孩子生長發育有關
對於新生兒來講,他們的視覺發育還沒有完善,他們的聽覺會很敏銳,所以,突如其來的聲音就容易把他們嚇到。
對於3-4歲的孩子,如果要選出他們最害怕的東西,分離才是之最。這個階段的孩子安全感建立基本完成,但是分離焦慮會隨著孩子剛入幼兒園而爆發,那段時間對一些孩子來講可能很好度過,但對有的孩子來講可能需要的時間久一些。
到了5歲之後的孩子,明明沒有人嚇唬過他們,他們卻怕鬼怕妖怪,他們會覺得很多地方,比如床下、柜子裡、黑暗中會藏著妖怪、怪獸、幽靈等。
其實爸爸媽媽媽應該感到高興,這是因為孩子有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力爆發,讓他們害怕這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害怕自己假想出來的事物。
隨著孩子的成長,接觸的事物多了,便能了解更多的事物,以及事物的因果關係,比如敲一下桌子,桌子會響,所以聽到桌子響後,就不會再害怕。熟悉了一些不認識的形象,了解到這種形象的名字,可能就不會再把它當做怪物。
這些生活常識,可以逐漸幫孩子克服掉恐懼。
因為孩子的害怕更多的是來源於未知。
妖怪、鬼怪,這樣用常識無法克服,你需要更有效的方法。
我曾經是這樣幫福林克服自己「想」出來的恐懼的。
一招解決:畫妖怪!幫孩子認識妖怪!
拿起紙和筆,和孩子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讓孩子把這個妖怪畫下來。
我當時就是如此,引導福林讓他把這些妖怪畫下來,他畫了很多。
我也和他一起畫,畫的時候會詢問他「是不是這樣的?」
結果在邊畫邊討論的過程中,他發現這個東西很滑稽很搞笑,畫著畫著就笑起來了。
孩子就是這樣,他想像中的會很抽象,但是畫出來是把抽象變具象的過程中,我們一直詢問他,他的描述,加上你的繪畫,這是一段很有趣的親子時光,而且有些東西畫出來真的很可愛。
如果孩子自己畫,他畫完還是覺得恐怖的話,我們可以用彩筆幫他美化,並且給他編個故事,這都能很好的幫孩子克服這些「想」出來的恐懼。
如果你畫不好,不妨藉助「工具」
最好的工具就是圖書。
就像是教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一些繪本一樣,讓孩子通過繪本帶入到自己的生活,給孩子立一個榜樣。
對於孩子膽小害怕怪物,可以利用一些有怪物的圖書繪本。
比如《7隻小怪物》系列的繪本,裡面的7隻小怪物形象很可愛,內容也很有趣。
特別適合幼兒園的寶寶。我家也有一套。
書本質量也不錯,硬殼的,讓孩子在溫馨的故事中克服對怪物的恐懼,不乏是一種幫孩子從正面積極的方向認識怪物的方式。
其實孩子害怕膽小,家長的引導方式很重要。
你一味地告訴孩子「這有什麼害怕的?」說孩子「怎麼這麼膽小?」並不能給孩子勇氣,相反,前者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後者讓孩子更自卑。
所以不妨跟孩子直面恐懼。
最後用一句經典總結:
戰勝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對恐懼!
跟孩子一起「奧利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