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有妖怪!」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2020-12-14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媽媽,幼兒園有妖怪!我中午不敢睡覺!」

這是前不久我直播的時候,一位粉絲給我的留言,說有一天從幼兒園接女兒回家,回家路上她開著車,問女兒在幼兒園表現怎麼樣。

結果她女兒就說道:「媽媽,幼兒園有妖怪,我中午不敢睡覺!別的小朋友都睡了,我害怕妖怪出來把我吃掉……」

她就跟女兒解釋根本沒有妖怪,都是自己嚇自己,但是她女兒才不信。

第二天她再去接女兒的時候,老師說她女兒午休的時候嚷嚷著有妖怪,別的小朋友都沒法睡了。最後老師把他抱懷裡哄才哄睡。

她說女兒平時很膽小,黑的地方不敢去,總說有妖怪、怪物,怕被抓走。

我問這位寶媽平時有人嚇唬她女兒沒有,她說並沒有。

我記得我兒子4歲左右的時候也是這樣。平時也沒人嚇唬他「不睡覺妖怪就來抓你了」之類的,但就不知道兒子是怎麼知道妖魔鬼怪這些東西的,我懷疑很可能就是看什麼電視節目看到的。

各位寶媽肯定也很苦惱孩子膽小怕黑、怕妖怪。

尤其是男孩子,家長會更加覺得一個男孩怎麼可以這麼膽小。

其實啊,這是孩子發育規律所決定的。

「孩子到底在害怕什麼?」

每個階段,孩子害怕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0-2歲的孩子,會害怕突入起來的聲音,害怕比自己體型大的動物(除了自己家從小一起長大的寵物),害怕醫生和打針,害怕陌生人以及和媽媽分離。

●3-4歲的孩子,怕黑,怕被親人留下不要自己,怕妖怪(比如床下的妖怪,窗外的影子,都會讓孩子聯想到妖怪),怕噩夢。

●5-6歲的孩子,怕自己受傷,怕失去爸爸媽媽,更怕爸爸媽媽死亡或者離婚,還是會害怕鬼,這時候害怕鬼和妖怪的恐懼達到頂峰,害怕獨自睡覺。

「為什麼孩子會害怕這些?」

有兩個原因:

●跟孩子缺乏經驗和知識有關

●跟孩子生長發育有關

對於新生兒來講,他們的視覺發育還沒有完善,他們的聽覺會很敏銳,所以,突如其來的聲音就容易把他們嚇到。

對於3-4歲的孩子,如果要選出他們最害怕的東西,分離才是之最。這個階段的孩子安全感建立基本完成,但是分離焦慮會隨著孩子剛入幼兒園而爆發,那段時間對一些孩子來講可能很好度過,但對有的孩子來講可能需要的時間久一些。

到了5歲之後的孩子,明明沒有人嚇唬過他們,他們卻怕鬼怕妖怪,他們會覺得很多地方,比如床下、柜子裡、黑暗中會藏著妖怪、怪獸、幽靈等。

其實爸爸媽媽媽應該感到高興,這是因為孩子有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力爆發,讓他們害怕這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害怕自己假想出來的事物。

隨著孩子的成長,接觸的事物多了,便能了解更多的事物,以及事物的因果關係,比如敲一下桌子,桌子會響,所以聽到桌子響後,就不會再害怕。熟悉了一些不認識的形象,了解到這種形象的名字,可能就不會再把它當做怪物。

這些生活常識,可以逐漸幫孩子克服掉恐懼。

因為孩子的害怕更多的是來源於未知。

妖怪、鬼怪,這樣用常識無法克服,你需要更有效的方法。

我曾經是這樣幫福林克服自己「想」出來的恐懼的。

一招解決:畫妖怪!幫孩子認識妖怪!

拿起紙和筆,和孩子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讓孩子把這個妖怪畫下來。

我當時就是如此,引導福林讓他把這些妖怪畫下來,他畫了很多。

我也和他一起畫,畫的時候會詢問他「是不是這樣的?」

結果在邊畫邊討論的過程中,他發現這個東西很滑稽很搞笑,畫著畫著就笑起來了。

孩子就是這樣,他想像中的會很抽象,但是畫出來是把抽象變具象的過程中,我們一直詢問他,他的描述,加上你的繪畫,這是一段很有趣的親子時光,而且有些東西畫出來真的很可愛。

如果孩子自己畫,他畫完還是覺得恐怖的話,我們可以用彩筆幫他美化,並且給他編個故事,這都能很好的幫孩子克服這些「想」出來的恐懼。

如果你畫不好,不妨藉助「工具」

最好的工具就是圖書。

就像是教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一些繪本一樣,讓孩子通過繪本帶入到自己的生活,給孩子立一個榜樣。

對於孩子膽小害怕怪物,可以利用一些有怪物的圖書繪本。

比如《7隻小怪物》系列的繪本,裡面的7隻小怪物形象很可愛,內容也很有趣。

特別適合幼兒園的寶寶。我家也有一套。

書本質量也不錯,硬殼的,讓孩子在溫馨的故事中克服對怪物的恐懼,不乏是一種幫孩子從正面積極的方向認識怪物的方式。

其實孩子害怕膽小,家長的引導方式很重要。

你一味地告訴孩子「這有什麼害怕的?」說孩子「怎麼這麼膽小?」並不能給孩子勇氣,相反,前者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後者讓孩子更自卑。

所以不妨跟孩子直面恐懼。

最後用一句經典總結:

戰勝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對恐懼!

跟孩子一起「奧利給」吧!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害怕,不恐懼,媽媽帶你打怪獸!
    孩子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讓他們感到困難或恐懼的事,家長怎樣幫助孩子克服恐懼,讓孩子能夠平和面對這些事情呢?2歲左右的時候,小魚每次看到我拿吹風機吹頭髮,聲音一響起來,就會害怕的跑開,這真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了,卻正好反映了孩子在學習面對恐懼的過程。
  • 《聽說你家有怪物》:教孩子用想像力克服恐懼,比安撫有用
    但一到晚上,盧克依然恐懼到不敢入睡,甚至從恐懼火災發展到恐懼強盜。面對孩子的恐懼,保羅和艾莉只是不停安撫,企圖驅除孩子的恐懼,卻沒有幫他運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恐懼。這和我最近解決孩子怕黑是一個套路。我家孩子最近一到晚上,就說會有怪物吃她,所以不敢閉眼睡覺。
  • 孩子膽子特別小,上課不敢發言,怎麼辦?三招讓孩子不再害怕
    孩子平常挺活躍,一到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時候就害羞的不敢說話;有的孩子怎麼都不敢走獨木橋,爸爸媽媽在一邊不停鼓勵也不敢走;你說教他,鼓勵他,都沒用,父母都愁死了。最近小花收到了不少學員的諮詢,有很大一類都是同一個問題:孩子膽子小怎麼辦?我整理出來了三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分享給大家。
  • 孩子害怕時,家長別只會說「別怕」,巧用3步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各方面的能力和意識都還處於成長階段,所以經常出現恐懼或者害怕這樣的心理,是屬於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比如他們在上廁所的時候會擔心馬桶裡突然有蟲子爬出來;睡覺的時候可能會有怪物找上門;上幼兒園的時候,擔心父母會就此拋下自己等。孩子這些恐懼的範圍或許很多大人都難以想像,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的內心不僅非常的敏感,而且想像力也異常的豐富,所以在生活中一些看起來非常普通的現象,也會成為激發孩子恐懼心理的源頭。
  • 孩子不是被嚇大的!小心你在養育上偷的懶,最後變成孩子心裡的傷
    同時告訴他,媽媽不讓你玩剪刀,是擔心你受傷。想玩的話,我們可以約定幾個小規則,比如,只能在爸爸媽媽陪伴的時候玩;起身找東西的時候,要放下剪刀等。 千萬不要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通過嚇唬給孩子製造更多的心理困擾。
  • 「媽媽我害怕」家長還在說「別怕」?應對兒童恐懼重在「尋規律」
    「媽媽我害怕」家長還在說「別怕」?前段時間,開心果媽媽的一位好友跟我抱怨:「我們家棗兒都2歲多了,連個兔子都不敢摸!看書、看動畫片的時候,對很多動物都很害怕。去遊樂場玩,很多項目都不敢玩。有一次煮了一條甲魚,孩子竟然嚇哭了!跟他說了多少次別怕,但就是不管用,我該如何引導?」
  • 孩子說害怕怪獸,媽媽別急著說怪獸都是假的,正確應對需要三步走
    晚上,在小區裡散步,聽到一個小女孩跟媽媽的對話:「媽媽,那裡好像有怪物,我害怕。」小女孩指著路邊的綠植說。「別瞎說,哪裡有怪物!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怪物。怪物都是假的。」媽媽給孩子解釋。孩子會想:我下午還和小夥伴們一起「打怪獸」,你現在卻說怪獸不存在,分明就是不想幫我!父母這種「置身事外」的態度,對孩子來說,其實就是一種「負強化」。恐懼是生活的正常部分,孩子在童年的某個階段害怕怪物是很正常的。我們無需過於緊張,也不必強行幹預指責。
  • 「媽媽,我害怕」 7歲女兒對外界充滿恐懼 竟是在模仿母親
    她向心理專家幸老師求助,說自己七歲的女兒小寶,對興趣班產生了強烈的恐懼感,每天都把「害怕」掛在口頭,然後慢慢地發展到,和同學都不敢有太多的接觸了。和小寶聊天時,辛老師發現她雖然沒有像媽媽說的那樣對陌生人格外恐懼,但自我保護意識的確非常強烈。半小時的聊天裡,小寶竟兩次落淚。七歲,本該天真爛漫可愛無邪的年紀,她卻連放肆地嚎啕大哭都不敢。
  • 孩子的恐懼心理,不懂真相的爸媽常踩坑,娃越發害怕
    每個人的童年記憶中,總會有恐懼害怕的事情。大部分的家長,在看見孩子有驚恐的表現時,總會撫摸頭部,並且帶著去看看,究竟恐懼的是什麼。孩子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尤其是在接觸很多圖片和影像以後,就會情不自禁的將自己代入其中,就好像親身經歷了一般。
  • 從《黑夜裡的怪物》中,解讀孩子怕黑不敢分房睡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窗外的燈光可能被孩子當做妖怪的眼睛、窗外的黑影可能被孩子誤認為是妖怪的身影。就像《黑夜裡的怪物》中的蚯蚓和兔子,看到門外有一個黑色的影子,以為是妖怪,怕得不敢睡覺。其實,那個黑影不過是一盆植物的影子而已。
  • 當孩子說害怕家裡的怪物……
    但孩子也沒有因為害怕而不肯一個人睡,每天總是需要我們陪一會兒,嘴上說著害怕,也還是每天一個人睡堅持了下來。而在面對恐懼這一堂課上,我終於明白了幾件事。一、很多孩子都會有恐懼。我自己還記得小時候特別怕黑特別膽小,不知道怎麼長大了就真的不怕了。
  • 孩子被嚇到了,你真的知道該怎麼做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東西讓他們感到恐懼,比如:吸塵器的噪音,突然竄出的惡犬,動畫片裡可怕的怪獸,無意看到的暴力鏡頭等等。那麼,如果有辦法可以讓孩子眼裡害怕的東西全部消失,你會去做嗎?恐懼是一種自我保護恐懼其實是有積極作用的,適當的恐懼是可以保護自己的。我們總擔心那些讓孩子產生不安或者害怕的事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我們竭盡所能的幫孩子消除了那些會讓他們產生恐懼的事物,可也正因為這樣,孩子失去了調整自己的機會。
  • 6歲女孩看到小動物就往後躲,父母緩解孩子恐懼心理,只需4種方法
    為人父母,我們常常會疑惑,孩子幼小的心靈怎麼會滋生出恐懼。前兩天,一位寶媽就求助道,自己的女兒今年6歲了,平時活潑開朗,就是害怕小動物。其他孩子看到小貓、小狗,會情不自禁的撫摸它們、抱抱它們。可是她女兒看到小動物,直接就往後躲,眼神充滿了恐懼。為了幫助女兒克服恐懼,寶爸寶媽想了不少辦法。
  • 下雨天打雷閃電孩子嚇到哭鬧,父母科學引導幫孩子克服心理恐懼
    3)有的家長過度渲染雷雨閃電的危害,讓孩子從心底產生恐懼。另外,如果處在比較安靜的環境,突然一聲巨響,別說是孩子了,大人也會被嚇一大跳,這是人的正常應激反應,要跟孩子害怕打雷的恐懼心理相區分。02怎樣幫孩子克服對打雷閃電的心理恐懼?
  • 女兒說:媽媽,我害怕!廁所裡面有怪獸!
    偶爾還能夠幫我擇菜剝蒜,晾曬洗衣機裡的衣服,可以說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01 可怕的怪獸最近這段時間,媛寶小小翼翼地跟我說:媽媽,我上廁所時,感覺裡面有怪獸。我說,為什麼會有怪獸呢?廁所有很明亮的燈光,你又是在哪裡看到的呢?她說,不知道!反正進去就感覺有怪獸。聽到孩子這麼說,我將廁所環顧一圈,指著廁所便池下水管道口,問:你是不是覺得怪獸藏在這裡?孩子不安地看了一眼說,是的,就是在這裡。
  • 孩子過早懂事真的都是內心有傷疤嗎?幫媽媽打包滷菜男孩打臉真相
    文/蘭媽談育兒一說起過早懂事的孩子,可能很多人都會聯想到這是一個內心有傷疤的孩子,要麼是孩子缺愛的懂事偽裝,要麼是父母過度懂事化的包裝,總之過早懂事的孩子在家長們的眼裡就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有背後仿佛也有著傷痕累累的童年陰霾,仿佛那些不符合年紀的過早懂事並不好過已是定局。
  • 孩子的恐懼由何而來?約翰華生的殘忍實驗,印證了「條件反射」
    >有的人害怕人前講話,於是就有了演講恐懼症;有的人害怕接觸陌生人,缺乏安全感,就連工作應聘就會害怕,就形成了社交恐懼症......孩子好奇心無窮,有了恐懼心理,容易阻礙孩子探索新事物的能力,面對恐懼落荒而逃。深深地打擊到自己的內心,產生逃避心理。孩子恐懼害怕的原因究竟是啥?
  • 為什麼有些孩子害怕芭比娃娃?出現這些特徵時,可別不當回事
    有個媽媽就講述了發生在女兒身上的一件事,聽完以後不少寶媽都表示,再也不敢給孩子買洋娃娃了! 六歲女兒直說害怕洋娃娃,媽媽沒當回事 這位媽媽表示,自家孩子從小就很喜歡布偶,家裡堆了許多卡通玩具,就連房間裡也擺滿了。有一次女兒過生日,有個親戚送了一個貴重的人形布偶,看起來非常逼真。
  • 4歲女兒說害怕玩具熊,媽媽沒放在心上,結果孩子開始發燒說胡話
    4歲女兒說害怕玩具熊,媽媽沒放在心上小希給4歲的女兒買了一隻超大的玩具熊,足有一米多高,比女兒的身體還要大很多。女兒剛開始適應分房睡覺,小希想讓大熊來陪伴她。一開始的幾天,女兒還能安穩入睡,沒到一星期,女兒就開始撒潑:「不要大熊,媽媽我害怕。」經常夜裡十點多鐘跑回爸媽的臥室,要跟爸媽一起睡。小希以為孩子只是撒嬌胡鬧,買了新玩具還不聽話,小希心裡有點生氣了,好幾次把女兒訓了回去。
  • 家暴男和惡犬差不多,害怕解決不了問題
    我年輕時被男人揍過,從那以後特別害怕發脾氣的男人。當然,那是過去。從什麼時候不怕狗的呢?因為後來有了女兒,小小的一隻,聽到狗吠聲自然害怕。這也是對付狗狗最方便實用的一招。3,如果狗狗還有其他動作,或者有小孩需要保護,拿著棍子或石頭做武器,氣勢要足,看起來比狗更兇。有時候我和狗陷入僵持時,我會主動發出氣吞山河般一吼,準保把狗嚇退。惡犬好對付,暴力男就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