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害怕家裡的怪物……

2020-12-14 貝妮雙子

之前一篇文章《從孩子身上看到了兒時的自己》,我提到了孩子怕黑不敢一個人睡覺,群友們還一起討論了,其中一位心理諮詢師群友的發言還啟發了我們,讓我們放下與孩子恐懼的對抗。

可巧,有人推薦了一本關於這個話題的繪本,於是我毫不猶豫地入手了,想著給孩子讀讀,順便以此來和他探討下這個話題。

這本繪本名叫《聽說你家有怪物》,由義大利女插畫家埃莉諾拉·馬頓所著。

故事非常簡單,是很適合低幼的形式——不斷重複,通過白天、黑夜的交替重複,來一一介紹小主人公家裡的怪物。

那麼,小主人公家裡的怪物都是些什麼呢?它們是藏在閣樓、櫥櫃、浴室、起居室等地方的怪物,而且,它們白天不出來,等到晚上光線一暗就出來了,一到早晨又消失了。

雖然書本從頭到尾都沒有揭秘究竟那些怪物是怎麼回事,但是聰明的孩子們,一看就知道那些怪物是由家裡的家居物品組合而成的黑影。

我們家二年級的娃,拿到書就自己看了一遍,看完還很興奮地塞給我看,迫不及待地想要看我看到最後一頁的反應。原來這繪本一開始都是以第一人稱小主人公的角度來給大家介紹的,那些怪物也統統是小主人公眼裡的怪物,但到最後一頁,卻從小主人公的視角轉到了她的寵物——小貓的視角上去,小貓看到了一個由小主人組成的新的怪物。這樣的轉換,在我兒子看來覺得特別有趣,他還沒看到我的反應就自個兒哈哈笑起來。

這樣的轉換,除了有趣,其實也很富有哲理,當你總覺得外界很害怕的時候,就是你把自己看得很弱小,外界很強大,可是,你再弱小,其實還有比你更弱小的人,他們甚至會連你都覺得害怕。

那孩子會不會意識到這一點呢?佛曰,不可說,讓他們自己去悟吧。

但不管怎樣,通過《聽說你家有怪物》這本繪本,我和孩子打開了溝通恐懼的橋梁

孩子開始願意跟我說他害怕什麼。晚上,他躺在床上的時候,也會像繪本裡那樣,在黑暗中看到房間裡的各種黑影。比如床腳放著的吉他,掛在櫥門上的衣服,床對面的書櫥,床旁邊的書架和鋼琴等等,都會讓他害怕。

其中最令他害怕的是天花板上的一個吸頂燈,上面的圖案,在他看來是一個人臉,總是在盯著他看……

△極其普通的吸頂燈有木有

我陪他躺在床上,跟他一起研究那盞燈的圖案,聽他描述哪個是眼睛哪個是嘴巴,慢慢勾勒出他看到的人臉的樣子,卻沒辦法感同身受生出一樣的恐懼來。

但孩子也沒有因為害怕而不肯一個人睡,每天總是需要我們陪一會兒,嘴上說著害怕,也還是每天一個人睡堅持了下來。

而在面對恐懼這一堂課上,我終於明白了幾件事。

一、很多孩子都會有恐懼。我自己還記得小時候特別怕黑特別膽小,不知道怎麼長大了就真的不怕了。而《聽說你家有怪物》這本書更是說明了連外國人都如此,小時候會有的恐懼可能就是人類的共性?

二、越是想像力豐富的孩子,就越可能產生恐懼——看《聽說你家有怪物》這本書就知道了。我的孩子愛畫畫,想像力也確實不錯,你看他解讀吸頂燈上的圖案就知道了。

三、恐懼有可能跟安全感有關,也可能關係並不大。如果是想像力豐富引起的,就是在熟悉的環境孩子也一樣感到害怕,那我們就不必太過自責反思,是否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因為一旦你自我懷疑,孩子可能就會感受到,反而也會加強他肯定自己安全感不夠的心理,以此來撒嬌,纏著你陪伴。

但也有跟安全感有關的恐懼,比如來自父母過多或過少的戒律,家裡新添了嬰兒,來自父母的恐懼或憂慮等等,那這些來自父母的因素,往往這種狀態下的父母,也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這種恐懼心理,這才是真正有問題的缺乏安全感的恐懼,但往往更容易得不到解決。如果父母沒有這個意識,那確實會比較困難。

四、孩子的恐懼,有的時候並不需要我們父母幫他解決。就像一開始我總是想幫助孩子變得更大膽一樣,我教他要勇敢、不要害怕,或者可能有的父母直接就罵孩子,怕什麼怕,有什麼好怕的。這些反應,其實還是覺得孩子恐懼或害怕是不對的、不好的,在教孩子改掉膽小的毛病。

但仔細想想,你越想改掉的臭毛病,往往都是越改不掉的。在孩子身上更是如此。只有先接納,覺得這很正常,沒什麼關係,反而把注意力移開,才會在不知不覺間發現,誒,怎麼沒有了。

所以,我開始不再擔心孩子恐懼會有什麼問題,不會總是有意無意把它想成一個難題那樣去攻克,這樣我就輕鬆了。

至於孩子,就讓他自己慢慢成長吧。

相關焦點

  • 孩子說害怕怪獸,媽媽別急著說怪獸都是假的,正確應對需要三步走
    晚上,在小區裡散步,聽到一個小女孩跟媽媽的對話:「媽媽,那裡好像有怪物,我害怕。」小女孩指著路邊的綠植說。「別瞎說,哪裡有怪物!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怪物。怪物都是假的。」媽媽給孩子解釋。然而,小女孩並不買帳,繼續怯生生地說:「就是有怪物,它躲在黑影裡……」這位媽媽的反應,其實大多數家長都有過。我也一樣。曾經當女兒說「我害怕,有怪物」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告訴她怪物是假的,不存在的」,然而,然而這麼說,基本是零作用。
  • 每次孩子說害怕,你只會用「別怕」安慰,根本沒用!試試這招
    同事說她3歲多的閨女晚上去廁所時,總會跟她說害怕一個人去,經常要帶著媽媽一起去。每次同事就安慰她說,沒事,這是在咱自己家,別怕。但這樣安慰沒什麼效果,孩子到了晚上還是自己不敢上廁所。有時候越跟她說別怕,她還更擔心、害怕。
  • 怕黑怕怪物?孩子的恐懼心理,不懂真相的爸媽常踩坑,娃越發害怕
    一、為何孩子總是怕黑怕鬼怕有怪物,背後真相有哪些侄女今天來家裡玩,大人們都在聊天,沒有關注到電視裡正在播放驚悚一面,突然一個鬼臉出現在屏幕上,侄女大哭嚷嚷 「有鬼」,就連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央求大人陪著,還不停說著「媽媽,床下有怪物」。侄女有這樣的表現,和中午看到的影片脫不了關係。
  • 《聽說你家有怪物》:教孩子用想像力克服恐懼,比安撫有用
    最近追的劇《養育者》裡有一段特別有意思:中年夫妻保羅和艾莉有一兒一女,他們的兒子盧克自從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消防演習後,每天晚上恐懼「家裡會失火」,甚至害怕到不敢入睡。無論保羅和艾莉對盧克講述多少次爸媽會保護他,不會讓他遭受火災和其他意外災難。並且告訴他「我們家有煙霧報警器,出現煙霧時,報警器就會叫醒我們,我們會及時逃離」。
  • 7隻小怪物揭開夜晚房間怪物們的大秘密,給孩子獨立睡覺的勇氣
    一歲多的優寶看到除蟎儀時總會嚇到躲進我的懷裡,在害怕與好奇之間徘徊不定,無奈她不會用語言完整表達,我只能通過她的表情與語言大概猜測。為了消除她對這個「怪物」的恐懼,我每次都會在拿出除蟎儀的時候將她抱在懷裡,試圖用自己的行為告訴它,這個物品並不害怕。
  • 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別的小朋友都睡了,我害怕妖怪出來把我吃掉……」她就跟女兒解釋根本沒有妖怪,都是自己嚇自己,但是她女兒才不信。第二天她再去接女兒的時候,老師說她女兒午休的時候嚷嚷著有妖怪,別的小朋友都沒法睡了。最後老師把他抱懷裡哄才哄睡。
  • 女兒總說怕怪物,我就給她買了一本「怪物書」,你猜發生了什麼?
    女兒總說怕怪物,我就給她買了一本「怪物書」,你猜發生了什麼?由於擔心她害怕,書買回來之後,我並沒有立馬拿給她看,想著我先試讀一下,然後再有針對性地給她講。然而,沒想到,她自己在書架上先翻到了!「媽媽,這個怪物只有一隻眼睛」;「媽媽,這個怪物沒有頭,眼睛、鼻子、嘴巴全都長在肚子上,哈哈哈」;「媽媽,這個怪物居然是泥巴做的」……搞得我一頭霧水,你不是一個害怕怪物的孩子嗎?這本書裡寫的可都是全世界有頭有臉的怪物,你居然在它們面前談笑風生!
  • 六歲女兒直說害怕芭比娃娃,寶媽沒當回事,直到孩子說胡話發高燒
    六歲女兒直說害怕芭比娃娃,寶媽沒當回事,直到孩子說胡話發高燒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倍加寵溺。有的小孩從小到大的玩具加在一起,都可以裝下一個卡車了。有個媽媽就講述了發生在女兒身上的一件事,聽完以後不少寶媽都表示,再也不敢給孩子買洋娃娃了!六歲女兒直說害怕洋娃娃,媽媽沒當回事這位媽媽表示,自家孩子從小就很喜歡布偶,家裡堆了許多卡通玩具,就連房間裡也擺滿了。
  • 「媽媽我害怕」家長還在說「別怕」?應對兒童恐懼重在「尋規律」
    「媽媽我害怕」家長還在說「別怕」?前段時間,開心果媽媽的一位好友跟我抱怨:「我們家棗兒都2歲多了,連個兔子都不敢摸!看書、看動畫片的時候,對很多動物都很害怕。去遊樂場玩,很多項目都不敢玩。有一次煮了一條甲魚,孩子竟然嚇哭了!跟他說了多少次別怕,但就是不管用,我該如何引導?」
  • 4歲女兒說害怕玩具熊,媽媽沒放在心上,結果孩子開始發燒說胡話
    4歲女兒說害怕玩具熊,媽媽沒放在心上小希給4歲的女兒買了一隻超大的玩具熊,足有一米多高,比女兒的身體還要大很多。女兒剛開始適應分房睡覺,小希想讓大熊來陪伴她。大玩具熊難道真像老人說的,孩子衝撞到什麼了?
  • 從《黑夜裡的怪物》中,解讀孩子怕黑不敢分房睡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其中有一頁在描寫蚯蚓林林時,作者這樣說:當燈光師可不是什麼好活兒,真的太可怕了。但林林不想明說。是啊,蚯蚓怎麼能怕幽靈呢?作者用了短短3句話,寫出了林林複雜的心理:有對之前遊戲的不滿、對幽靈的恐懼、礙於面子又不敢說的糾結。
  • 孩子一聽到「蝙蝠」兩個字就害怕、大哭,家長該怎麼和孩子解釋現在...
    其實,孩子並不是天生就害怕蝙蝠的。就拿我們家孩子來說,一個小女生,一兩歲的時候給她玩橡皮蛇,她一點都不害怕。 去年10月份,家裡飛進來一隻蝙蝠,她還說「蝙蝠好可愛啊……」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 孩子害怕時,家長別只會說「別怕」,巧用3步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而家長們在面對孩子這樣的情緒時,不是對孩子說一句簡單的「別怕」就可以了,更應該學會用科學的方式巧妙地幫助孩子消除這些恐懼心理。美國心理學家對孩子經常產生的恐懼心理做過研究。他們發現當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出現的恐懼心理會比大人想像的要複雜一些。
  • 孩子半夜驚醒說「害怕」,是做噩夢嗎?可能另有他因,要學會判斷
    有一個粉絲朋友最近遇到了一個育兒難題:孩子睡覺特別少,半夜老是醒來,說害怕,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有沒有好的調理方法。有一些朋友回答說,可能是看到髒東西了,所以晚上會害怕。也有的說孩子是不是缺少什麼營養素、肚子脹之類的,身體不舒服也會出現夜醒的情況。
  • 為什麼有些孩子害怕芭比娃娃?出現這些特徵時,可別不當回事
    有個媽媽就講述了發生在女兒身上的一件事,聽完以後不少寶媽都表示,再也不敢給孩子買洋娃娃了! 六歲女兒直說害怕洋娃娃,媽媽沒當回事 這位媽媽表示,自家孩子從小就很喜歡布偶,家裡堆了許多卡通玩具,就連房間裡也擺滿了。有一次女兒過生日,有個親戚送了一個貴重的人形布偶,看起來非常逼真。
  • 惡人谷,一個被怪物撫養長大的孩子,最後以怪物為食
    《吞噬怪物的孩子》,發布於2013,豆瓣得分7.2。這部電影讓我想起小魚兒和五個惡棍,剛剛好也是五個惡棍的故事。他經常看到他心中的怪物,他非常害怕被怪物吞噬,允碩泰為了找到仁亨澤懺悔,仁亨澤被允碩泰靈魂中的黑暗所震驚,和他一起哭,祈禱骯髒的一面離開他的身體,告訴他只要你祈禱,黑暗怪物就會消失。允碩泰非常用心地祈禱,但怪物並沒有消失,仍然時時處處困擾著他。
  • 孩子的心理守護神——觀看電影《當怪物來敲門》有感
    看了美國電影《當怪物來敲門》,我深切感受到了孩子幼小脆弱的心靈,亟需關心關懷;孩子的心理成長,迫切需要父母老師給予切實有效的幫助。《當怪物來敲門》這部電影講述了從媽媽得了絕症之後,小主人公康納經常從噩夢中驚醒,他脆弱的童心飽受折磨瀕臨崩潰,直到他幸運地遇到了恐怖的樹怪。
  • 孩子做噩夢怎麼辦?家長別只說「不要怕」,可以試試這樣安撫孩子
    小孩子很有可能會「胡思亂想」,這時候孩子就會感到害怕,甚至夜晚會做噩夢,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要只是一味地安慰孩子「沒事,不要怕」的話了。孩子晚上總是做噩夢,被嚇醒後大哭不止小雪這幾天總是做噩夢,有一次媽媽去喝水聽到了小雪自己在屋子裡嗚嗚地哭,媽媽還以為小雪在學校是被欺負了,結果一問原來是做噩夢了。
  • 《銀魂》:大家說的沒錯,眯眯眼的都是怪物但也是帥哥啊
    《銀魂》:大家說的沒錯,眯眯眼的都是怪物但也是帥哥啊!《銀魂》這部動漫裡除了銀桑,我第二喜歡的就是神樂的哥哥神威。不僅厲害還長得帥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位眯眯眼的帥哥吧。但就是因為父親長時間不在家,母親的身體也越來越虛弱,再加上經常有人來欺負他們,於是神威就變成了家裡的頂梁柱,在外面為了保護家人,經常受傷,但是回家對母親卻隻字不提。那時候的神威真的是讓老夫的心裡暖的不行。但也正是因為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再加上夜兔族好鬥的性格,神威慢慢喜歡上戰鬥的感覺。
  • 宋江對戲怪物喊害怕,李施昤想找李陣鬱組隊希望有帥哥在身旁
    李到睍(右)想與李施昤、李陣鬱組隊,宋左(左)聽了驚恐說:「這樣我不是一個人嗎?」。(圖/Netflix提供)宋江率先選擇與恩宥(李到睍劇中的妹妹)一起作戰,「因為她是一個個性鮮明的角色,不管是面對怪物還是遇到任何狀況,都能為我的心靈提供某種程度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