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早懂事真的都是內心有傷疤嗎?幫媽媽打包滷菜男孩打臉真相

2021-01-08 蘭媽談育兒

文/蘭媽談育兒

一說起過早懂事的孩子,可能很多人都會聯想到這是一個內心有傷疤的孩子,要麼是孩子缺愛的懂事偽裝,要麼是父母過度懂事化的包裝,總之過早懂事的孩子在家長們的眼裡就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有背後仿佛也有著傷痕累累的童年陰霾,仿佛那些不符合年紀的過早懂事並不好過已是定局。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事實真相真的是如此嗎?NoNoNo!下面這位幫媽媽打包滷菜的小男孩就打臉真相了。

前段時間,一位幫媽媽打包賣滷菜男孩火了,視頻的開頭看到男孩如大人一般站著大口大口扒飯吃,從男孩子吃飯的動作來看他應該是很餓的,之後有顧客出現後男孩子連忙放下吃飯的碗筷,嘴裡還包著沒有嚼完的麵條,那麻溜地打包滷菜的模樣看起來熟練又可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媽媽說,孩子正在上幼兒班、每天放學一寫完作業就會在幫忙打包,相信看過這條視頻的朋友們心裏面除了羨慕之外就是無奈了,甚至有很多家長會默默自語「我家仔要是這樣自己做夢都會笑醒」,但現實告訴我們好孩子仿佛都是「別人家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與此同時,這個視頻也為我們詮釋了真正的「窮、富」養是什麼,視頻裡的媽媽做滷菜生意,這完全是當自己的老闆呀!他們在經濟能力上可能會勝過很多上班族,一個上幼兒班的孩子回家主動寫作業、並且寫完作業後不是想著去玩而是幫媽媽幹活,這其中一定是見證了媽媽的辛苦、並且也隱藏了對媽媽滿滿的愛意,這份「懂事」裡相信沒有條件的刻苦、更多的是愛與愛的並蒂。

如果說這個男孩的背後是有一顆有傷疤的心,蘭媽並不相信,因為我看到了男孩眼裡的踏實和知足,尤其是天氣太熱的時候那一綹一綹地貼在頭皮上的短髮,還有脖子上經常搭著的一條擦汗毛巾,這兩大細節除了體現男孩經常性的勞作之外,也不知道讓多少動不動抱怨生活的成年人感到羞愧。

與其說男孩幫媽媽打包滷菜是在受罪,不如說男孩是在享福,因為男孩當時的幸福一定是可以和媽媽在一起,如果大家認真回憶的話會發現孩子小的時候都是一個個小能手,比如:

「媽媽,我幫你掃地吧」

「媽媽,我也想疊衣服」

「媽媽,今天我能洗碗嗎」

「爸爸,我想端洗腳水」

「爸爸,今天回家我給你開門」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我們有個回憶後,內心那一聲聲稚嫩的聲音是否還在迴蕩?是的,沒錯,每一個孩子曾經都是爸爸媽媽的小能手,不過由於爸爸媽媽們的教育方式不同,也就形成了孩子們不同的成長態度和成長格調。

面對孩子們熱情相助的聲音家長們都是如何相應的?又是否有以下這些聲音:

01

「不用掃地,你把作業寫好就行了」

「你還小,等長大了再掃地」

02

「疊什麼疊,一邊去」

「寶貝呀,你不會疊衣服就別來搗亂了,自己去看電視、玩玩具吧」

03

「你洗碗的話,怕是我們今天晚飯都吃不上了」

「趕緊寫作業去,上次洗碗都摔了一個,是不是想把碗都賣光呀!」

04

「洗腳水太重了,寶貝端不動呢」

「寶貝別動,乖乖坐好,爸爸馬上就回來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實生活當中,絕大多數的孩子在內心爆發小宇宙要幫忙「做家務」的時候,家長們都是因為「擔心」拒絕了孩子,擔心孩子掃不好地、擔心孩子把碗摔了、擔心孩子疊不好衣服……

在沒有看那位幫媽媽打包滷菜小男孩的視頻時,蘭媽對女兒也曾各種擔心而幫她們解決了生活上的難事,但難事解決之後發現這件事情孩子下一次還是不會、甚至一輩子都不會,難道那位幫媽媽打包滷菜的男孩一開始就能熟練地打包嗎?我猜男孩剛開始打包的動作肯定很慢、甚至僵硬。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正是因為有實踐、體驗的機會,才有了男孩站在攤前完全不輸一個成年人的架勢,背後也一定有著媽媽濃濃的愛才能換得如此「懂事」不怕累的一面,這份「懂事」不是傷疤、不是害怕,而是屬於人與人、心與心和愛與愛之間的交換,而交換的必要籌碼一定是信任二字。

因為賣滷菜的媽媽信任自己的兒子可以做好打包工作,所以才讓孩子去實踐、去操作,在人來人往的集市裡展現的不僅僅是對媽媽無盡的愛,還有那一份熱愛生活、敢於面對和承擔的膽量和責任,這份收穫比起媽媽一天掙幾百、幾千都要欣慰、熱淚盈眶。

最後,儘管孩子們一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這個個體是空白、是單純,也是容易動搖的,作為父母不僅要承擔孩子在成長路上的衣食溫飽還要去和孩子交心,信任孩子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愛孩子就要說出來不做默默無聞,只有讓孩子感受到被愛、他們才有力量去愛別人。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

相關焦點

  • 小男孩幫媽媽打包滷菜感動網友,想讓孩子獨立,就給予他合適的愛
    網上有個視頻讓人看了十分感動:一個小男孩在媽媽的滷菜攤裡吃麵條,他邊吃邊給媽媽幫忙,每當有客人來買,他很快就從吃麵的狀態立刻變成一個媽媽的好幫手,打包滷菜的動作相當嫻熟。這個懂事的孩子讓我腦海裡浮現一個詞,那就是「獨立」。獨立,對於成人而言,是依賴自己而生活;對於孩子而言,他們雖不能獨立生活,但可以處理與自己年齡相匹配的事情,比如幼兒,可以做到自己吃飯、穿衣、倒垃圾等。如今父母們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包括讓孩子獨立自主,而培養孩子獨立離不開現實生活中的鍛鍊。
  • 4歲男孩看見媽媽的剖腹產傷疤,含淚自責,因為愛所以感同身受
    前兩天上網刷到一條挺感動的視頻,一個4歲男孩坐在沙發上,眼中噙著淚水,滿臉自責,媽媽不停在旁邊安慰。從對話中可以了解到,是媽媽在房間換衣服的時候兒子進來了,無意間看見了她腹部的剖腹產傷疤。經歷過的人應該都知道,剖腹產的刀口即便變成傷疤,也很駭人,難以消除。
  • 孩子為什麼選你做父母?你不甚在意的孩子,很可能是來報恩的
    《陪孩子成長》裡面有這樣一段話:「孩子能夠投胎到你家,無非就是四個可能:報恩、報仇、討債、還債,這些既是恩賜也是劫難。」男孩大火中救了整棟樓的人:這個學渣孩子,是來報恩的還記得那個被央視點讚的9歲小男孩嗎?深夜子時,正在睡覺的小男孩聞到一股燒焦的味道,穿衣起身出來開門,發現外面濃煙滾滾,大火已經蔓延。
  • 小時候越「乖巧」、越「懂事」的孩子,他隱藏了內心的什麼
    如今在想起小時候的我,怎麼說呢,真的,很乖,很懂事。看到集鎮上那些外地販來的水果,媽媽會說,想吃就給你買一些。我都會搖搖頭,不想吃。從我內心來講,其實,我想吃,那些散發著香氣的水果著實的誘人。只是「乖」和「懂事」壓制著我的饞。
  • 我不想我的孩子小時候表現得乖和懂事。一位準媽媽話讓人陷入沉思
    一位媽媽帶著三個孩子,大一點的小姑娘十二三的樣子,一個七八歲,還有一個剛會走路。還有一個大箱子和兩個大背包大一點的那小姑娘全程幫她媽媽拿行李,照顧弟弟,說話很細聲細氣,看上去特別懂事。小孩喜歡到處跑,小姑娘就會牽著弟弟在車廂裡走走。小弟弟吃剩的零食,過了很久那小姑娘才小心翼翼地說,媽媽我也想吃。她媽媽才把就把剩下零食給她。到了晚上,她媽媽說,我休息一會,你照顧好弟弟。
  • 11歲男孩被當眾扒光,一個有心理障礙的孩子,身後的媽媽有多可怕
    11歲男孩被媽媽當眾「扒光」不是每對父母都有充足的耐心對待孩子,相反,大多數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是極度缺乏耐心的,因為他們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操持家務,來工作,來維持現在的生活。民警根據男孩母親下車的地點後來找到了男孩的母親的聯繫方式,可是電話接通之後,這位仍然憤怒的媽媽不是擔心兒子的安危以及身體的情況,而是對民警說:「這個娃調皮的很,作業從來都不好好做,好話壞話都說了。」這位媽媽把事情的經過跟民警訴說一番,最後說:「你們不要送他回來,讓他在外邊呆著吧!」
  • 知乎熱帖: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養出「懂事的孩子」,真的是這樣嗎
    曾看到這樣一個視頻:小男孩被鐵絲纏住了腿無法脫身,他拼命地呼喊自己的媽媽,然而,換來的只是媽媽的一句「沒看見大人說話呢,咋這麼不懂事」,孩子默默掙開鐵絲雙手卻鮮血淋漓。他用鮮血的代價,換來了家人口中聽話懂事,從此生命中再無愛意。
  • 「媽媽,我要踢死你」:童言,真的無忌嗎?
    生怕大叔會發飆一拳打過來,我立刻不好意思道歉:「對不起啊,小孩子不懂事,你不要計較。」大叔沒有回應我,只是尷尬地扯了扯嘴角,匆匆把早餐打包好後,就離開了現場。看著女兒眨著大眼睛,無辜地看著我,我教育她也不是,責罵她也不是,最後只好摸了摸她的頭,笑著叫她繼續吃早餐。
  • 馬伊琍:養一個懂事的孩子可能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我們期望孩子懂事,可孩子懂事的背後失去的卻是一個可以任意撒嬌、無憂無慮的童年。為什麼我不提倡讓孩子過早懂事?1、懂事的孩子總是被限制有一段時間很多網友都在抨擊竇靖童「桀驁不馴」,在我們這些按部就班長大的人眼裡,竇靖童確實與懂事、乖巧不沾邊,相反她還是「叛逆」的代名詞,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竇靖童真的是寶藏女孩兒。
  • 馬伊琍:我是個壞媽媽,「懂事」的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失敗的產物
    在我們以往的觀念裡,好像「聽話」、「懂事」是對一個孩子最好的攢揚,也是對父母教育成功的高度認可。然而,今天我要說的是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教出了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孩子太過於懂事,真的是一件好事嗎?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其他孩子撲在媽媽懷裡撒嬌的年紀,你的孩子自己在一旁做事情;當其他孩子受了委屈向家長哭訴的時候,你家孩子自己擦乾眼淚,將所有的事都埋在心裡。孩子不是一開始就懂事的,在他們對著父母哭鬧,撒嬌的時候,我們不耐煩的對他們說:你怎麼這麼不懂事。時間久了,孩子就失去撒嬌的能力了。
  • 「媽媽,我不要了」,孩子的「假懂事」,實際上是父母的不理解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都喜歡懂事的孩子,希望自家孩子走在商場裡,不要看見有趣的玩具就大哭大鬧,不買到手不回家;希望孩子乖乖上興趣班,回家乖乖寫作業練琴。
  • 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看到後面彤彤始終惦記著苦瓜任務的事情,自己默默抽泣的時候,科大大都不禁覺得,這個孩子真的太懂事,又太讓人心疼了。而這些負面情緒累積得深了,懂事就變成了「壞事」,也就成了孩子心底扎得最深的那根刺,每次想起都隱隱作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每一個父母都對孩子表達過這樣的觀念:「你要懂事,才是好孩子。」仿佛孩子越懂事,越能夠得到父母的愛。
  •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的育兒語錄常被家長認為扎心、犀利,一針見血。
  • 懂事的孩子沒糖吃?孩子不需要太懂事,他需要的是快樂
    自從看了《都挺好》的電視劇後,小編就對蘇明成這個人物印象十分深刻。相信小時候的蘇明成一定就是爸爸媽媽口中會撒嬌,傳說中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典型代表者吧,看到這個傳說中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孩子長大後竟然變成一個啃老族,小編是一點都不感到意外,相反,小編對一些被大人誇獎為懂事的孩子,有著深深的同情。
  • 男孩怒掐媽媽脖子:父母不教好這件事,孩子長大後很吃虧
    其實孩子的脾氣秉性都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孩子在外的表現就像父母教育成果對外的一張名片。男孩怒掐媽媽脖子:父母不做好這件事,當心毀了孩子將來幸福曾經江蘇鹽城,有一個男孩因在街頭怒掐媽媽脖子,引來路人圍觀。經過了解,男孩當天是和家人一起到飯店吃飯,因為心情不好男孩摔壞了飯店裡的東西,男孩的媽媽理所應當需要賠償,於是她說了男孩幾句,沒想到男孩不僅沒有任何知錯的表現,反而像被踩到底線一樣暴跳如雷,發了瘋似的去掐媽媽的脖子。
  • 軍訓蜜蜂爬到嘴上了,女孩一動不動:孩子,媽媽不希望你這麼懂事
    尤其是孩子,更要學會自我保護,可這樣被蜜蜂蟄,依舊絲毫不動的女孩,她不是意志堅定,而是太懂事了。可能是因為教官說了,軍人要有鋼鐵般的意志,所以嘴角有蜜蜂,她也不敢動。不敢動不是因為害怕被蜜蜂蜇,而是擔心被教官看到,被批評。懂事的孩子,你隱忍的樣子,真的是讓人心疼。
  • 拼音+漢字=對媽媽的愛 小男孩幫媽媽裝盒飯的暖心一目
    窄窄的紙條上面用鉛筆寫著——媽媽你又要上ban(班)去了,我hui xiang(會想)你的。劉靜看到後,瞬間淚目,她知道這一切都是懂事的兒子偷偷放進去的。  劉靜兒子今年7歲,特別懂事,因為工作原因,劉靜陪兒子的時間很少,所以孩子十分珍惜和媽媽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每天晚上,都會等媽媽下班,給媽媽打洗腳水,幫媽媽捶背。
  • 讓人心疼的三個孩子,反而懂事乖巧
    最近剛開播的青春治癒劇《以家人之名》太火爆了,目前豆瓣評分達到8.2分,而且這部劇真的是讓觀眾看得又哭又笑,笑的原因是我們在這部劇裡看到了被原生家庭拋棄的三個孩子,並沒有因為殘缺的愛而放棄了愛他人的心,也讓我們看到了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愛。而讓人心痛的地方就是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傷害,在劇中這三個孩子的原生家庭都讓人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