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6個簡單的心理小技巧,輕鬆克服焦慮緊張情緒

2020-12-25 騰訊網

你經常因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將要來臨而感到緊張焦慮嗎?甚至因此坐立難安,夜不能寐?很多人都會因為生活中的各種事而感到緊張焦慮,這種緊張焦慮的狀態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和我們的身心健康。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緊張焦慮情緒焦慮是指一種內心不安或恐懼,是預期即將面臨不良處境的一種緊張情緒

表現為持續性精神緊張(緊張、擔憂、不安全感)發作性驚恐狀態(運動性不安、小動作增多、坐臥不寧、或激動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表現(口乾、胸悶、心悸、出冷汗、雙手振顫、厭食、便秘等)

焦慮本身是人類一種正常的情感反映,但是過度的焦慮或過弱的焦慮就會形成情感性或生理性疾病

所以遇到重大事件而感到緊張焦慮時,應該學會調節消除我們的焦慮情緒,這樣才能在重大事件發生時更好的發揮,取得想要的結果。

為了幫助那些容易緊張焦慮的朋友消除不安,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些簡單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心理小技巧:

1、深呼吸

當你感到緊張焦慮時,你的脈搏加速,呼吸也加快。而深呼吸可以迫使你減緩呼吸,使身體相信焦慮已過去。正確的腹式呼吸是,當你一吸一呼時,腹部將隨之一起一伏

2、焦慮轉移

容易感到焦慮緊張的人,腦中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異常痛苦。此時,焦慮者可以試著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如在胡思亂想時,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讀,或從事緊張的體力勞動,忘卻痛苦的事情,這樣就可以打斷焦慮的循環。

3、自我脫敏

自我脫敏:即從緊張情緒中一步步解脫出來。

比如,你在精神相對放鬆的情況下,去想像種種你害怕的危險情景,首先從危險程度最低的情景開始,當自己能夠適應這一情景後再去嘗試更危險的情景,反覆練習,慢慢的,你便會對危險情景不再感到焦慮。

4、增加自信

自信是應對焦慮的必要前提。缺乏自信的人,對自己應對事件的能力是懷疑的,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憂慮、緊張和恐懼

因此,應對焦慮,你必須要先增強自信減少自卑感,應該相信自己

每增加一點自信,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點。可以反覆地告訴自己「沒有問題「、」我可以對付」!

5、音樂放鬆

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許多人經受不住社會壓力,就會尋求各種減壓方式。而音樂減壓是最受人們歡迎的,在緩緩的音樂中,躺在舒適的音樂放鬆椅上,人們可以慢慢地放鬆心情,靜靜地去享受,讓自己神經可以得到舒緩

音樂讓我們身體和精神深度放鬆的同時。還可以在短時間內緩解自己的焦慮緊張情緒和釋放壓力,恢復潛能,保持飽滿狀態投入工作和生活。

6、情緒宣洩

現代社會,各個人群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在可控的程度內將心中的不快,用適當的方法表達出來,釋放掉不良情緒保持身心的健康,一直是學者關心的問題。

心理宣洩室是一個可以讓不同人群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將心中的不快,在可控範圍內宣洩出來,成為壓力釋放極為有效的工具之一。

焦慮緊張情緒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壓力太大引起來的。因此,我們可以去專業的心理宣洩室場所,通過吶喊、擊打等形式,藉助宣洩人、智能宣洩儀等設備宣洩自己的緊張焦慮情緒。

以上6種心理小技巧對舒緩焦慮緊張情緒很重要。通過這些方法,你就不會感到那麼焦慮和緊張。如果你經常焦慮又緊張,不妨試試以上的方法吧。

■ Over ■

-作者-

靨 簡介:世間所有的驚喜和好運,都是你積累的善良和溫柔

相關焦點

  • 考試時心理綜合素質較差,總是緊張?教你5招輕鬆提高應試心理
    主要是由環境壓力和個人心態造成的,需要進行心理疏導和調節。必要的時候可以採用心理學中的脫敏療法。考生自己要掌握簡單、有效的心理療法以緩解過分的緊張、克服高度焦慮,以下五種心理療法簡單有效,建議收藏,考前多進行相關練習,緩解壓力。
  • 如何克服職場心理危機?提升6個能力,讓危機遠離身邊
    可有的職場人士由於工作任務重,在職學習壓力大,精神又緊張,工作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心理適應不好。也有的職場人士對競爭的激烈視而不見,無學習的需要和動力,不去適應新的環境變化,對學習半途而廢,學習心理產生危機。5、應對挫折的心理危機。
  • 心理壓力大,緊張不安,非常焦慮,怎麼辦?
    這種情緒趕不走,理又理不清,越想越煩躁,真有「剪不斷,理還亂」的味道,不知中了什麼邪。 而且,這種緊張焦慮越來越嚴重。 例如:當想到還有堆積如山的工作未完成或需要做的時候,林先生就會心慌,頭緊,脖子僵硬,覺得壓力很大,手抖,越想專注投入精力工作,腦子越轉不動,脖子越僵硬。
  • 如何化解疫情之下緊張情緒 7張海報詳解心理援助
    如何化解疫情之下緊張情緒 7張海報詳解心理援助 2020-02-03 2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廣東公務員面試緊張心理如何克服?
    相信很多練習廣東公務員面試或者參加過面試的同學都會面臨一個非常大的敵人--緊張,那麼今天廣東中公教育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給大家提供一些克服緊張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從容應對面試。要克服緊張,首先考生就得先明白緊張感是如何產生的。
  • 解密情緒寶盒,助力心理成長
    為有效緩解九年級複課以來學生的心理壓力,疏導緊張、焦慮的情緒,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營造更加和諧愉快的教學環境,4月30日,瑞昌市第八中學九年級學生參加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鈺老師帶來
  • 心理專家揭秘這6點,幫你消除恐懼心理,簡單...
    很少有人覺得面對醫生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但是對於極少數人而言,恐懼和焦慮使其無法獲得重要的醫學護理。隨著醫學界越來越重視預防保健,此問題變得日益重要。一、承認恐懼的存在乳房X線檢查、結直腸檢查、膽固醇檢查及直腸指檢等各類篩查可以挽救生命,但前提是患者願意在症狀出現前,接受此類令人感到不適的檢查。
  • 2009年4月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自考真題(浙江省)
    浙江省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試題課程代碼:00284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大愛小家·心理護航|孩子復學不焦慮,「心理充電」有秘訣!
    點擊觀看視頻↑↑↑案 例小A今年初三,正處於緊張備考狀態,平時學習壓力大,一度出現了上學就頭疼、考試就大腦空白的情緒問題。因為疫情打亂了原來的學習節奏,復學後不但提不起精神,還越發焦慮,生活作息紊亂。中等強度的運動不但能增強我們的體質,改善我們的情緒,還能增強我們的大腦功能。正念冥想。可以有效幫助我們緩解焦慮情緒,放鬆心情,同時長期的訓練可以提高我們的專注力,增加我們的心理調節能力。傾訴。
  • 緊張的情緒怎麼緩解?
    考試焦慮是後天習得的心理障礙,它是個體在不良教育環境下由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外因來自於學校、家庭和社會,內因與個體的個性、抱負、早年經歷、認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有關。多數是因為家長和老師有意或無意對孩子的學習提出過高要求,超越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並形成了過度的心理壓力。
  • 與心靈相約,與健康同行 |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來了!(一)
    不良的心理可能會導致人體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的一個功能失調產生軀體疾病。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生活幸福,順利的適應社會,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所以啊,心理健康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的重要。趕緊跟小編一起,關注心理健康,陽光快樂成長!
  • 關注心理健康,助力健康中國——第180期廣州科普大講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什麼是心理健康呢?賈福軍教授將心理健康總結為四個標準。第一,樂於學習和工作。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要有一個快樂的心境。我們在學習中,如果獲得好成績,受到老師的表揚,心情愉悅,那麼就是從學習中獲得了樂趣;工作中也是這樣,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對社會做出貢獻,得到上級或同事的認可,心情也將非常愉悅。
  • 臨沂明坡小學開展2020年「珍愛生命、呵護健康」專項行動心理健康...
    魯網7月1日訊  為紮實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緩解廣大師生工作、學習、生活壓力和焦慮、消極等不良情緒,近期,臨沂明坡小學學校開展了「珍愛生命、呵護健康」 專項行動心理健康節系列活動。
  • 疫情防控發布會 | 心理專家支招:一二三四五六七 抗擊疫情勿焦慮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表示,在疫情階段,適當焦慮有好處,這樣有助於大家在心理上有高度的防範,採取很好的措施,但是不能過度。如果說焦慮或者是恐慌過度的話,就需要注意了。謝斌簡單概括了「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個數字:   一是保持和疫情之前基本一致的節奏;   二是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外,如果沒有特殊工作要處理的話,建議保持兩件比較需要專注、集中記憶力的事情;   三是每天要保持適當運動,每次時間最好不少於30分鐘;   四是每天接受與疫情相關的這些信息的總量,不超過我們接受信息總量的40%。
  • 守衛精神家園 築牢心理健康防線
    最後陳先生來到了市二院做了心理健康體檢,檢查結果顯示,陳先生心理壓力升高,且有輕微的焦慮和抑鬱症,經過醫生問詢,原來今年疫情影響下,企業經營出現了狀況,自己管理的部門效益也不太好,陳先生潛意識裡擔心出問題,導致心理出現「亞健康」。 「這其實是小問題,我們建議他先自我調節半個月,若還是沒有改善,就再來進行後續治療。」
  • 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緊張焦慮?心理學專家來支招
    心理幹預相關漫畫。重慶市兩江書畫院副院長唐楚孝畫   人民網重慶2月9日電(陳琦、黃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社區幹部和工作人員摸排值守,守護著居民的安全。然而,長期、持續的工作,同樣使得社區工作者身體疲勞,心理處於應激狀態。記者9日從西南大學獲悉,在重慶市科技局的支持下,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趙玉芳攜團隊開展了疫情防控心理幹預研究,為社區工作者和市民提供心理應激識別和防護幫助。   心理應激有哪些症狀?   趙玉芳說,心理應激主要有9個方面的表現。
  • 女生看電視情不自禁哭起來,教師線上心理健康教學戰「心魔」
    郭羽希用鼓勵和複述的話語技巧,了解到X同學在成長過程中,是奶奶一直陪伴他。「面對哀傷,首先需要服用的『藥丸』,便是找到自己的方式舒緩情緒上的痛苦,而治癒哀傷,最有效的治療則是時間。」在她持續的關注與引導下,X同學的情緒正在慢慢緩解。「同學們會在網絡社交平臺上記錄真實的生活,抒發情感。」所以,她特別留意其中的隱性求助信息。
  • 如何幫孩子克服焦慮和恐懼心理?澳洲出版商出了這套書
    假如你以為只有成年人才會「真正的焦慮和恐懼」,那麼你是否知道,成年人心理癥結的根源來自哪裡?這些癥結正是來自於Ta的原生家庭,根植於Ta的童年。十年前,歐洲多家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和疾病療愈的協會和團體,共同發起了旨在「幫助兒童遠離焦慮,克服恐懼心理」的項目,除了專業性的講座和課程,更強烈的訴求來自於如何將項目理念普及至家庭教育,當他們在國際書展上遇到了澳洲TBC環球出版集團,這個有著近40年歷史的澳洲老牌出版商時,這個項目的「落地」終於得以實現。
  • 當疫情下的焦慮和驚恐「來襲」:一群心理專家怎麼給來訪者心理疏導?
    紅樹林高級督導心理諮詢師陳琳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她在這個春節沒有休假,而是選擇參與廣東省12351心理援助熱線,每天從早上8點工作到12點,然後下午2點到6點都在接聽電話,經常一個上午就有十幾個人打電話進來。廣東省還不算這場疫情導致心理危機的「重災區」。
  • 心理揭秘:人為什麼會產生焦慮情緒?3招讓你把焦慮轉化成動力!
    結果發現,連一半都沒有實現,於是就陷入到焦慮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每天處於一種恐慌、擔憂、不安的心理狀態,想要走出來,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心理學上曾有這樣一個觀點:焦慮是一種和恐懼密切相關的心理狀態,雖然一定程度的焦慮時正常生活的構成部分,但當它出現得過於頻繁、劇烈或者變得難以掌控的時候,就會變成心理障礙。那如何才能走出焦慮情緒?在《如何才能不焦慮》這本書中,我們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