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緊張焦慮?心理學專家來支招

2020-12-25 人民網重慶視窗

心理幹預相關漫畫。重慶市兩江書畫院副院長唐楚孝畫

  人民網重慶2月9日電(陳琦、黃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社區幹部和工作人員摸排值守,守護著居民的安全。然而,長期、持續的工作,同樣使得社區工作者身體疲勞,心理處於應激狀態。記者9日從西南大學獲悉,在重慶市科技局的支持下,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趙玉芳攜團隊開展了疫情防控心理幹預研究,為社區工作者和市民提供心理應激識別和防護幫助。

  心理應激有哪些症狀?

  趙玉芳說,心理應激主要有9個方面的表現。

  一是非常擔憂自己會被傳染肺炎;二是總覺得自己可能發燒甚至每天多次測量體溫;三是每天不斷刷手機看肺炎相關信息;四是過度消毒(如過度洗手等);五是食欲不振(飲食無味);六是睡眠不安(頻繁夢見與肺炎相關的事情,甚至夢見自己和家人感染);七是容易情緒激動;八是不能靜下來做其他的事情,心緒雜亂;九是持續的疲勞感(休息後不易恢復)。

  如何進行自我心理防護?

  趙玉芳說,首先要獲得科學信息,保持正確積極認知。這包括科學認識新冠肺炎的傳染路徑,科學佩戴口罩,科學洗手。

  其次,要學會與緊張、焦慮情緒友好相處。「疫情在,緊張焦慮就在。當你跟緊張焦慮握握手,它就躲起來了,也可能就走了。」趙玉芳說,要學會把緊張、焦慮發洩出來,不要自己憋著。

  比如,委屈的時候就哭一下,寫幾句話、畫幾筆塗鴉來發洩,跟同事一起發發牢騷或者跟朋友說說你的擔憂,都能減輕緊張和焦慮。

  也可以學習一些放鬆技巧,比如每天只關注一次國家疫情統計信息,睡前洗一個熱水澡,聽一段舒緩的音樂,做一切可以使你輕鬆的事情。

(責編:黃凌、張禕)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如何與家人交流?心理學專家為你解答|用「心」戰「疫」
    3位心理學教授詳解 用「心」戰「疫」③:疫情期間打起精神!這份「心理處方」轉給師生用「心」戰「疫」 ④:徵集提問!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用「心」戰「疫」 ⑤: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用「心」戰「疫」⑥:疫情當下,在家生活學習如何增強自律?
  • 疫情期間如何保持自律,合理安排生活?心理學專家給出5點建議 | 用...
    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心理學教授給師生家長支招專家提醒戴好「心理口罩」疫情期間如何調節緊張情緒?心理學專家給出4點建議用「心」戰「疫」⑱:防疫期間如何科學認識疫情,緩解擔憂恐慌?聽心理學專家詳解:心理學專家為你支招:聽心理專家詳解:面對疫情出現「3F」身心反應怎麼辦?
  • 心理學專家為你解答|用「心」戰「疫」
    3位心理學教授詳解 用「心」戰「疫」③:疫情期間打起精神!這份「心理處方」轉給師生用「心」戰「疫」 ④:徵集提問!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用「心」戰「疫」 ⑤: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用「心」戰「疫」⑥:疫情當下,在家生活學習如何增強自律?
  • 面對疫情,6個方法做好心理防護|北師大心理學教授劉嘉分享
    北師大心理學教授劉嘉老師,在猿輔導免費直播課上為全國中小學生加油打氣,用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幫助學生和家長解決疫情期間的心理問題。他說,依靠科學的力量和必勝的信心,我們一定能夠戰勝新冠病毒。2月6日,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最強大腦》科學總顧問劉嘉老師,登上猿輔導免費直播課·大師人文課的直播課堂,為全國的中小學生們分享報告,「面對疫情,我們應該如何調節緊張情緒」。截至2月6日,超過1000萬用戶已領取猿輔導免費直播課程。
  • 高三學生學習壓力大,該如何調節焦慮情緒,資深班主任為大家支招
    高三的壓力真的很大,學生真的是需要有一個好的調節焦慮情緒的方法,一個資深的班主任也是為大家的這種不良情緒進行了支招。 所以,高三的學生們要在學習之餘,沒事的時候可以多聽一些輕緩的音樂,幫助自己去緩解焦慮的情緒,讓自己的心情能夠得到一些安撫。
  • 【安姐姐課堂】| 如何緩解焦慮?
    【安姐姐課堂】| 如何緩解焦慮?什麼事讓你焦慮就去做那件讓你焦慮的事,在行動中逐漸緩解。比如,焦慮工作完不成,就將任務和時間進行規劃和分配,分步驟去做。
  • 指尖陀螺真的能治療焦慮? 專家:可緩解壓力不治本
    只能暫時緩解緊張壓力 對於焦慮症治標不治本不過,對於商家宣稱的種種「療效」,專家們卻不能苟同。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高兵教授告訴記者:「沒有證據表明指尖陀螺能給人帶來集中注意力和壓力減輕的效果。如果說能讓人集中注意力,其實是說容易讓人對陀螺本身產生注意力,而不是能讓一個本來注意力差的人變得在所有事情上都能集中注意力。
  • 緊張的情緒怎麼緩解?
    考試焦慮是後天習得的心理障礙,它是個體在不良教育環境下由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外因來自於學校、家庭和社會,內因與個體的個性、抱負、早年經歷、認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有關。多數是因為家長和老師有意或無意對孩子的學習提出過高要求,超越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並形成了過度的心理壓力。
  • 專家訪談: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心理問題(學生篇)
    問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一些學校也推出了心理幹預舉措,在家延長假期的學生們也同樣需要重視心理防護嗎?答:良好的心態可以改善人的氣血循環,而焦慮緊張、恐懼擔憂的心態會讓我們機體局部氣血不暢,反而會使得疾病加重。無論得病與否,保持良好的心態都極其重要。
  • 疫情防控發布會 | 心理專家支招:一二三四五六七 抗擊疫情勿焦慮
    新民晚報記者周馨 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下午2時,上海市政府舉行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上海市教委主任陸靖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表示,在疫情階段,適當焦慮有好處,這樣有助於大家在心理上有高度的防範,採取很好的措施,但是不能過度。如果說焦慮或者是恐慌過度的話,就需要注意了。
  • 考場上突然緊張焦慮怎麼辦?這幾種方法能讓你迅速放鬆
    心理學專家為我們介紹了幾種在考前和考場上的抗壓減負方法,助你輕鬆上陣。考前如何緩解壓力?1、腹式呼吸法通過擴張和收縮腹部肌肉來吸氣和吐氣,同時保持胸部靜止。吸氣和吐氣的時長之比最好控制在1:2,我們可以想像在吸氣的時候自己是在聞花香,吸進的是新鮮的空氣、滿滿的能量,吐氣的時候是在吹氣球,吐出的是濁氣、緊張感。
  • 當疫情下的焦慮和驚恐「來襲」:一群心理專家怎麼給來訪者心理疏導?
    廣東省還不算這場疫情導致心理危機的「重災區」。中國分析心理學會(CSAP)會長、心理學教授申荷永組織的「心靈花園2020公益心理服務」項目,已加入武漢組織的心理熱線服務,並建立了網絡和微信平臺面對疫情下的心理創傷者。
  • 疫情期間,如果你感到焦慮、恐慌、緊張…可以試試找他們!
    疫情期間,如果你感到焦慮、恐慌、緊張…可以試試找他們!儘管沒有一線抗「疫」工作者那麼大的身心壓力,但疫情的延長、爆炸式訊息的輸送等,也會讓普通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焦慮、恐慌、緊張、擔心。該如何自我調適,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在金山區,為了幫助百姓打好這場「心理戰」,8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和38名心理疏導師組建了一支陣容強大的「心路」心理志願服務團隊。
  • 「疫情防控漫畫系列」疫情帶來的煩躁、緊張和壓力如何緩解
    看見每個人都在戴口罩,平時熱鬧的街道現在空空蕩蕩就感到莫名的壓力,看見每天上升的確診信息讓自己緊張、煩躁,這時我們該怎麼辦,怎樣來緩解呢?1放下手機在面對各種負面信息湧來且無法分辨時每天適度地與信息隔離是可以有效調整自己情緒的好辦法簡單的說就是放下手機2 暗示自己要用眼睛去發現、去感知美好的事情特別是在情緒不好的時候更需要記得去反覆暗示自己長時間這樣堅持暗示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 返崗復工別焦慮 專家教你提升心理免疫力
    這些表現在心理學上看,就是典型疫情情況下的復工焦慮情緒。家庭治療學派知名心理專家青音認為,其實復工焦慮情緒和病毒一樣,也是會傳染的。青音建議在做好身體防護的同時,也要加強心理防護,戴好「心理口罩」,在保護好自己的情況下,緩解復工焦慮情緒,以更積極的心態開展工作。  首先要了解,情緒到底是什麼?
  • 大愛小家·心理護航|孩子復學不焦慮,「心理充電」有秘訣!
    點擊觀看視頻↑↑↑案 例小A今年初三,正處於緊張備考狀態,平時學習壓力大,一度出現了上學就頭疼、考試就大腦空白的情緒問題。因為疫情打亂了原來的學習節奏,復學後不但提不起精神,還越發焦慮,生活作息紊亂。專家支招學生篇運動。中等強度的運動不但能增強我們的體質,改善我們的情緒,還能增強我們的大腦功能。正念冥想。
  • 全民戰疫如何緊繃不緊張?上海廣電化身「心理按摩師」,豐富節目讓...
    更安心:心理疏導、提振精神,堅定戰勝疫情信心疫情的持續幹擾著公眾的行為和思緒,面對不能正常進行的生活、工作、學習,不少人產生焦慮、茫然、恐慌感。上海廣播電視臺推出有針對性的專題節目,科學解讀疫情信息,權威引導、疏解心理情緒,為大家堅定抗疫信念加油打氣。
  • 專家支招新型肺炎個人防控
    專家支招新型肺炎個人防控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王秉陽、屈婷、溫競華  截至1月25日24時,國內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975例。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防止疫情擴散傳播,個人的自我防控必不可少。如何判斷感染,是否主要看發熱?一旦出現發熱,要不要立即去醫院?針對這些普遍存在的疑問,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 合理關注疫情,掌握情緒樂觀戰役
    一段時間來,人們關注最多的就是疫情信息。持續的關注,是否讓你焦慮「自己也得病了」?那麼你的這種焦慮都來源於哪裡?又該如何面對呢?你焦慮嗎?, 心理緊張度較高;長沙民眾所感知到的疫情風險較小,心理緊張度低,對疫情影響的預期也更樂觀。
  • 每逢大考就緊張?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學習壓力?這些方法強烈...
    每逢大考就緊張?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學習壓力?這些方法強烈推薦給老師和家長!| 知心育人②民小編說 每至期末,總有學生因為壓力太大吃不好睡不好,進而影響考試成績。為什麼不同的學生對壓力會有不同的反應?這其實與學生對壓力的認知和評價有關。那麼,老師如何引導學生改變絕對化的思維模式,指導學生運用積極的解決辦法緩解學生壓力呢,一起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