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筆者和很多觀眾一樣,當初一聽說董卿不主持《詩詞大會》第5季了,心裡失落了挺長時間。後來是憑著對詩詞的喜好,才硬追了下來。
在前幾期中,對龍洋的表現也並不覺得有多好,甚至發現了她的幾個錯處。比如用「黑雲壓城」來形容失明的大學女生,比如用「生生不息」來形容傳統文化的傳承,這都是欠妥的。但對於很多人說的,用「執之之手,與之偕老」來形容一對耄耋夫妻這個問題,筆者其實覺得她並沒有用錯。雖然這詩最開始確實是用來形容友情的,但經過2000多年的歲月,它的意義已經被引申了。咱們如今用它來形容夫妻恩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事實上,第5季看到現在,龍洋陽光的個性,以及俏皮的主持風格,已經贏得了觀眾不少掌聲。筆者到現在也發覺其實她是有水平的,因為她讀對了兩個很難的字。
第一個字是第5期中的一個「斜」字。當時有一個詩句與現代地名對號入座的題目,其中有一聯這樣的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這是一個千古名句,大家應該都知道,出自劉禹錫的《烏衣巷》,是年年入選課本的作品。
但其中卻有一個「暗雷」,就是這個「斜」的讀音,這個字念「XIA」,第2聲,不念」XIE」。這種讀法是古詩詞中專用的,為的是與前句押韻。杜牧《山行》中「遠上寒山石徑斜」,也是這樣的讀法。這對於詩詞迷來說自然是不難,但龍洋最開始是主持經濟類節目出身的,她能明白可見還是做了功課的。
第二個字是「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中的「雨」。這個題出現在第9期的節目中,當時彭敏抽到了一個關於擬聲詞的題。龍洋在念題時,準確地讀出了這個「雨」字的讀音「yù」,這個字不是念第3聲,因為它是一個動詞,而非名詞。
這是來自《詩經》中的經典名作《採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一首將士返鄉詩,最後一節是全詩最美的部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這段詩的意思是:「當年我上沙場時,一路楊柳依依;如今我在歸家路上,卻雨雪紛飛。我又飢又渴,道路泥濘難走。我心中的悲苦,有誰能知!」這段詩用今昔對比,寄情於景,將詩人內心的悽苦寫得淋漓盡致。而這個「雨雪霏霏」若是讀錯了,確實就破壞了整個詩境了。
要讀好詩、背好詩,確實是不容易的,筆者就不曾一次糾正過自己的學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的「臭」,應該讀「xiù」會更加準確。但龍洋把「斜」和「雨」兩個字都讀準了,可她確實是不簡單的。雖然就文學功底來說,她當是比不上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董卿的,但要說差了很多,那倒也不一定。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