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風乍起,路邊梧桐葉漫天飛舞,落葉穿過湖泊,飄向葦蕩,飛過野鴨群。初冬已至,東營的城市活力卻不斷增強,城市面貌也更加靚麗。
溼地城市特色是東營未來的發展潛力、希望所在和最大優勢。據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東營市溼地有5類14型,溼地總面積45.81萬公頃,約佔山東省的四分之一,全市溼地率41.58%,是全球首批獲得「國際溼地城市」稱號的城市之一。
2018年9月1日,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召開,提出了「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的目標定位,擘畫了東營市銳意改革創新的拼搏發展圖景。
2019年12月4日,市委六屆六次全會召開,確定了2020年總體工作要求,要牢牢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的歷史機遇,按照市委六屆四次全會錨定的目標定位,奮力開創新時代東營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推進溼地城市建設,啟動溼地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總投資約372億元的81個重點項目。截至目前,各重點項目按計劃進度順利推進,累計完成投資120億元,佔年度計劃的81.6%。
東營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高層次規劃引領
當前,我市正處於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機遇期,力爭在區域競爭合作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期,牢固樹立「規劃科學是最大效益」的理念至關重要,東營市在提高規劃科學性、體現規劃前瞻性、保持規劃連續性上下功夫,高效合理配置各類空間資源,為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提供優質載體。
為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我市充分凝聚各方面資源和力量,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組建市「溼地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工作專班,制定了《東營市溼地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20-2022)》,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全國知名規劃編制單位,精心組織各項規劃編制工作,全面開展《東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編制工作,對現有各類專項規划進行綜合評估和維護更新,統籌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目前,我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完成初步方案,並對國土空間要素配置、自然資源保護利用、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城市功能優化、產城融合發展等20餘項重大課題進行了深入謀劃,為城市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提供堅實保障。
環境如水,發展似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市明確發展與環境的「舟水關係」,堅持以溼地城市總體設計為引領,編制完成了中心城照明規劃、中心城建築風貌導則和建築風貌提升專項規劃,將溼地、黃河、油田等地域元素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個環節,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風貌管控水平。
東營市下大氣力提升園林綠化水平,構建溼地生態系統
近年來,我市以高標準打造規劃先鋒城市、生態典範城市、現代魅力城市、溫馨幸福城市、安全韌性城市為目標,利用現有溼地、空閒地、澇窪地,實施溼地修復、背景綠化工程,打造溼地特色景觀帶,並對現有公園綠地進行改造提升,不斷完善城市綠地系統。計劃2022年,構建起以溼地為核心的中心城區「藍綠空間」體系。
「溼地在城中,城在溼地中。」東營市堅持高標準溼地保護理念,用溼地涵養一座城。
今年以來,我市聚焦重點工程項目整體推進,積極實施總面積110平方公裡的天鵝湖城市溼地工程,打造集「蓄洪、生態、旅遊、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城市溼地風景區;實施東三路生態溼地工程,改造提升溼地470公頃,建成水、路、景相融合的生態廊道;推進東八路生態環境改造提升,修復溼地2036公頃,打造成串聯起天鵝湖與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大景區的溼地風情旅遊大道……
目前,全市累計恢復溼地面積2.33萬公頃,溼地保護率51.36%。
著力構建溼地生態系統,還得從細微處入手,我市切實完善綠地系統,鞏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成果,提升園林綠化水平。東營市土地鹽鹼化程度高,土壤含鹽量平均17‰以上,生態環境脆弱,植樹增綠難度大,曾一度被看作是綠化的「禁區」。面對鹽鹼地綠化這一難題,我市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培育耐鹽植物新品種,濱海鹽鹼地草坪草引種建植管理技術研究等10餘項科研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獎,30多項科研課題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選育推廣的160多個耐鹽優良品種豐富了全市綠地生態系統和植物物種,城市園林綠化和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市還重點實施了嬉水公園、鑽井公園等17個公園、廣場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總體任務的80%,年內新增綠化面積165萬平方米。目前,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7.69%,綠化覆蓋率達到40.77%,人均公園綠地22.94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3.72%,基本實現了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
東營市下大氣力打造精明水環境,構建水循環體系
「幹」字當頭,「勇」字當先。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分管市領導指導調度、市重點水務工程建設專班全力推動,全市上下齊心協力以「根治水患、防治乾旱」為目標,堅持「綜合管水、系統治水、全面興水」的原則,推進重點水務工程和重點工作,組織實施總投資130億元的6大類227項重點水務工程,項目總量、投資總額均創歷史紀錄。
作為民生實事,中心城「兩河」及內水系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讓流域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截至11月15日,現已完成工程量的97.1%,整個工程計劃2020年底完成主體建設,中心城廣利河、溢洪河及城市水系水質將穩定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河流水質逐步向地表水IV類標準提升。
中心城「兩河」及內水系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辛安水廠、辛安水庫置換工程,海洋經濟產業園汙水處理廠工程等水環境綜合治工程的實施大幅提升了東營城市品質,而打造精明水環境,構建水循環體系還得串珠成串、連點成線,我市無內澇城市建設治理工程,今年完成11條水系貫通、33處積水點改造、67個內澇嚴重小區應急排水工程、68個沿河小區雨水就近入河改造,中心城防洪排澇能力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如今,東營水美、天藍、草綠,鹽鹼灘上的新城與溼地水乳交融……
今年《2019年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名單》公布,東營市榮膺「2019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稱號。
凝眸回首,我市「溼地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把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將「城市品質提升」與「溼地城市建設」有機融合、雙輪驅動,全力打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溼地在城中、城在溼地中」的城市特色,著力構建起集約高效、宜居適度、生態優美的城市發展格局。
向前看,東營必將不畏驟雨、不懼強風,以頭拱地、往前衝、拼命幹的姿態,建設具有蓬勃生機活力、濃厚時代氣息、獨特城市風貌的現代化溼地城市,蹚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來源:東營黨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