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見過!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小的恐龍,它看起來像兩英寸的鴿子

2020-12-15 星星知火

世界上最小的恐龍被發現了,它看起來就像一隻鴿子。這隻1億年前的鳥只有2英寸長,有著像蜥蜴一樣突出的眼睛,喙上長著100顆鋒利的牙齒。

它的小腦袋是在樹脂化石中發現的,這讓科學家們「大吃一驚」,他們說它「看起來就像昨天剛死了一樣」。

這隻名叫「Oculudentavis khaungraae」的恐龍生活在1億年前的緬甸,體重不足28克,它的大小和今天最小的鳥——蜂鳥差不多。

化石的頭部比黑醋慄還小,但通過3D成像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細節。

它使研究人員能夠生成整個身體的計算機圖像。

包括它的大眼睛和適應日光的小瞳孔在內的證據表明,它是一種以小昆蟲為食的食肉恐龍。

Oculudentavis的意思是「眼齒鳥」。中國科學院的Jingma O』connor教授在《自然》雜誌上說:「我完全被震撼了。

「對古生物學家來說,這很奇怪。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我絕對不能隱瞞這件事。今天世界上再也沒有這樣的東西了。「發現這個我們從未知道過的新生態環境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這一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現代鳥類是如何從恐龍進化而來的。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比蜂鳥還要小,卻有上百顆牙齒
    一說起恐龍,浮現在我們腦海的,通常都是兇猛無比的兇狠巨獸,但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化石可能會顛覆你的印象了,這種恐龍只有2英寸長,與一隻蜂鳥差不多大。科學家在一塊小小的琥珀上發現了這隻小恐龍,骨架保存十分完好,看起來仿佛是近期死掉的一樣。據了解,該恐龍名為Oculudentavis khaungraae,大約在1億年前生活在緬甸,不幸被樹脂包裹,在漫長的時間裡形成了琥珀。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比蜂鳥還小
    新民晚報訊(記者 姜燕)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這個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 世界上最小的恐龍被發現,比拳頭還小,或許會改寫鳥類演化史?
    近日,科學家在緬甸北部的克欽邦發現了一塊琥珀,裡面保存著近一億千年前的鳥狀頭部,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最小的恐龍,取名眼齒鳥。蜂鳥大小的恐龍蜂鳥大小由於眼齒鳥頭骨不到2釐米,所以古生物學家根據比例推斷眼齒鳥的體型接近吸蜜蜂鳥。吸蜜蜂鳥是現存的世界上最小的蜂鳥,古巴獨有的物種,身長5釐米,重約2克。
  • 日本發現世界最小恐龍蛋化石,重量僅10克,看起來太可愛了
    日本發現世界最小恐龍蛋化石,重量僅10克,看起來太可愛了提起恐龍,在我們的印象中,它們都是龐然大物,畢竟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恐龍出場的畫面非常的令人震撼,人類在它們的面前,顯得非常弱小。不過事實上,恐龍的種群非常龐大,不同的恐龍物種,個頭大小也都相差得非常懸殊,比方說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恐龍「地震龍」,它們的身長可以達到36米,而最小的美頜龍卻僅有0.86米。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新聞—科學網
    眼齒鳥生境復原圖 圖片來源:韓志信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研究論文《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發表於《自然》雜誌。 「這一新發現或表明我們發現了中生代已知最小的恐龍,其大小比蜂鳥還小,眼齒鳥的尺寸和形態向我們展現了一類新的身體結構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態學,並命名了一新屬新種。」論文第一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他表示,琥珀給了人們機會來了解恐龍時代的小型脊椎動物。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現在我們對於恐龍形象的刻畫,也只不過是通過發現的史前化石進行到還原而已,真正的恐龍長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在早在20多年之前,人們就普遍認為恐龍是一種像蜥蜴一樣渾身布滿鱗片的大型動物。恐龍的英語也有巨大蜥蜴的意思,有部分科學家認為恐龍的外形,不知應該是光禿禿的,應該是和蜥蜴鱷魚非常的相似。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的「恐龍」:頭骨長約14毫米,有100顆牙齒
    3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蜂鳥般大小的恐龍新物種,代表了迄今為止最小的恐龍。該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動物的軟組織和骨骼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 第一隻患有癌症的恐龍,科學家在它的腿骨上,發現不同之處!
    第一隻患有癌症的恐龍,科學家在它的腿骨上,發現不同之處!恐龍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是地球上一種非常強大的生物。它們的體型龐大,就像是一座移動的小山丘一樣,它們像人類一樣曾經也是地球的主人。多年來科學家們研究恐龍化石的原因,無非就是想還原它們在地球上生活的場景,以及找到它們滅絕的原因,究竟是由於那場意外的到來,還是由於天敵的出現呢?恐龍化石上的新發現加拿大的一位古生物研究學家,在一塊恐龍化石的身上已有了新的發現,這塊化石來自於白堊紀時期。
  • 中美加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小恐龍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的考古學研究稱,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
  • 科學家發現最小恐龍,體型與蜂鳥相當,也是最小的古鳥類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宣布發現體型最小恐龍眼齒鳥,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小的古鳥類,比蜂鳥還小一點,種屬可能介於始祖鳥和熱河鳥,可能和現代鳥類有親緣關係。眼齒鳥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恐龍,本來化石是很難形成並保存的,幸運的是這個眼齒鳥被包裹在了琥珀中,因此科學家才得以通過三維重建確定了這種鳥的外形特徵,有著相對於腦袋特別大的眼睛,而且嘴巴上長有一圈倒鉤的小刺狀結構,骨骼結構和鳥類有相似的地方。
  • 科學家發現新的恐龍DNA碎片,《侏羅紀公園》的場景有望成為現實
    系列電影《侏羅紀公園》裡,從「恐龍」血液中充血的蚊子體內提取DNA的概念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一個傑出的藝術構思。但是,其實這只是虛構的一個科學設想。近期,全球知名的科學網站--科學美國人發表的最新論文顯示,科學家們在發現新的恐龍DNA碎片上有了重要進展,這增加了探索恐龍遺傳學的可能性,但圍繞這一發現也引發了一些科學上的爭論。
  • 世界已知最小恐龍頭骨被發現 保存在9900萬年前琥珀中
    來源:海外網(圖源:加拿大CTV新聞)【海外網3月17日編譯報導】近日,研究人員在一塊有9900萬年歷史的琥珀中發現了一個鳥狀恐龍物種的完整頭骨。據CTV新聞報導,這一恐龍頭骨的尺寸頭部與大拇指指甲蓋一樣大,下巴上擠滿了鋸齒狀的牙齒,眼睛鼓鼓而又像蜥蜴,比現如今世界上最小的蜂鳥還要小。儘管它的身材很小,但它很可能是掠食者。研究人員把這種小型恐龍化石命名為Oculudentavis,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小的恐龍。
  • 外國科學家研究小盜龍,並在化石上發現皮屑,還破解它的三個謎團
    恐龍算是地球上最早的統治者,不僅給我們人類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謎,而且也因此產生了一大批熱衷於研究恐龍的科學家。比如在2018年,一位愛爾蘭的科學家,他在研究小盜龍的化石時,竟然發現了一種恐龍皮屑化石,據此還破解了三個關於恐龍的謎團。究竟是什麼鮮為人知的謎團呢?
  • 科學家發現新的巨型竊蛋龍類恐龍
    趙闖繪製/光明圖片光明日報日電(記者 張蕾)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研究員蒲含勇以及加拿大、斯洛伐克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根據早前在河南西峽挖掘出的即將孵化破殼的恐龍胚胎蛋化石,發現了一種新的巨型竊蛋龍類恐龍,科學家將這一生活在距今900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命名為中華貝貝龍。相關研究成果於5月9日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 頭骨尺寸比蜂鳥還要短,中美加科學家團隊發現史上最小恐龍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眼齒鳥。 「這是我研究過的最奇怪的化石」 琥珀中的頭骨長僅約14毫米,有著尖銳的喙部、密集的牙齒和巨大的眼眶。這個動物的骨骼特徵有些「四不像」,有的特徵像恐龍,有的像非常高級的鳥類。學者們沒有找到特定的頭骨特徵來將其確切歸入鳥類、非鳥恐龍,或其他主龍類。甚至,學者不能完全排除這個頭骨屬於別的動物。
  • 科學家發現新恐龍物種 擁有前所未有的奇怪尖刺「裝飾品」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物種——Ubirajara jubatus。這是一種小型生物,它的肩膀上長出了奇怪的尖刺,科學家推測這些尖刺被用作「裝飾品」,就像孔雀的尾羽一樣。
  • 地球上還有活著的恐龍?科學家發現一種生物,長相極為奇特
    那就是他們在緬甸發現了一塊琥珀。而這個琥珀裡面居然有恐龍的身影,而且還是完整的一隻恐龍的身影。眾所周知,琥珀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雲石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樹脂化石。且琥珀內部通常包含著蜜蜂等小昆蟲,形狀美麗又小塊。那麼,這次發現的恐龍琥珀有多大呢?
  • 世界之最——恐龍之最
    最小的恐龍一一細顎龍現今所知的恐龍類型中,最小要算是細顎龍類,它比雞體型稍大。有些恐龍或許比細顎龍還小,但那僅是從零星的化石中所得。如躍足龍,像貓一樣大小,但是你可不要小看它,它可是長有銳爪的肉食性動物。
  • 恐龍復活丨與科學家探秘失落的世界
    但其實人類對這個地球上一代霸主的好奇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布裡斯託古生物學研究團隊的麥可·本頓,是當下全世界範圍內研究恐龍最頂級的古生物學家之一,他七八歲時也和很多小朋友一樣喜歡恐龍,這種熱情幾十年來從未消退。
  • 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恐龍物種,其外觀與科學家們所描述差異很大。 它有長矛狀的齊肩毛狀物和鬃毛。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白堊紀研究》期刊上。這種恐龍的個頭不超過現代的雞禽,大約於110萬年前生活在如今的巴西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