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古塔」到底有多恐怖,為何很多古代女囚犯寧願自殺也不願去?

2021-01-09 子博談史z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存在很多的刑罰,比如說杖刑、砍頭還有流放,在提起流放這一種刑罰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寧古塔這個地方,也許大家覺得這個地方不是很熟悉,但是對於一些喜歡清宮劇的小夥伴來說,對於這個地方還是比較耳熟的,在電視劇當中,一些犯了罪的罪犯就會被發配到寧古塔中,比如說在《延禧攻略》這個清宮劇當中,嫻妃的父親,最後就是被發配到了寧古塔。這在當時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刑罰,雖然說能夠保全一條性命,但是卻會遭受很多的苦難,甚至有些囚犯寧願自己也不願意發配寧古塔,特別是那些女囚犯,那麼寧古塔到底有多恐怖呢?導致很多女囚犯寧願自殺也不願到那裡去,寧古塔就這麼可怕嗎?

嫻妃的父親被發配寧古塔,她為父親準備了很多東西,其中最多的就是厚厚的衣服、護膝,但是哪怕準備的太多,他也擔心父親的衣服不夠用,擔心父親會在那裡挨凍,可見寧古塔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地方。寧古塔具體的地理位置,在我國黑龍江牡丹江附近,當地的溫度非常的低,常年冰封,條件也是非常惡劣,並不適合人們生存。雖然這個地方的生存環境非常的惡劣,但是這個地點確實非常特殊,被滿清皇室當成是他們發家的地方,據說努爾哈赤的祖宗們就是在這裡繁衍生息的。

寧古塔的地理位置是非常極端的,而且生活環境非常的惡劣,所以並不適合百姓生存,也許大家比較疑惑,被愛新覺羅皇族當成是發源地的寧古塔,為什麼會這麼荒涼呢?從康熙皇帝開始,一些犯了重罪的官員、百姓都會流放到這裡,這些罪犯的主要工作就是開墾寧古塔。古代交通條件落後,從京城走到寧古塔路途是非常遠,而且還是用雙腳來,中間也會經歷很多苦難,走到寧古塔也會非常的艱辛,甚至很多人在中間因為生病丟掉小命,但是就算你成功的來到了寧古塔,也不見得能夠在這裡生存下去,而且人們印象中的寧古塔是天寒地凍的,還沒前往寧古塔就非常的害怕,而且過程中也會經歷很多的危險,所以說起寧古塔也是讓人心驚膽戰。

古代很多家族因為獲罪被發配寧古塔,雖然得到了刑罰,但是一家人能夠留下性命生活在一起還是比較好的,但是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那些發配去寧古塔的男人,害怕自己的妻子女兒受罪,可以在得到被發配的消息之後,就會讓自己的妻女自殺,寧願她們死,也不願意讓她們去寧古塔受罪。古代女子的身體還是比較瘦弱,很多女罪犯都是在流放過程中喪命的,除了路途上經歷的這些艱難險阻之外,這些女罪犯在到達寧古塔之後,也會過著生不如死的悽慘生活,甚至會成為當地人的工具。雖然寧古塔的環境比較惡劣,但是也是生活著一些土著人,清朝對於這些人在寧古塔的行為並不會幹涉,但是到了雍正皇帝在位時,還允許他們對這些流放的罪犯任意打殺。

而這些獲罪的女囚犯,在到達寧古塔之後都會被淪為奴隸,稍微有一些姿色的女人,就會淪為被當地人發洩的工具,讓這些女囚犯遭受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古代女子本來就地位低下,在這裡就更沒有人權可言,甚至不小心還會被當地人殺死,除了身體上的折磨之外,心理上也會遭受重大的折磨,畢竟古代女人是非常重視貞潔的,這些女囚犯被肆意蹂躪之後,也會因為經受不住打擊,選擇自殺。所以在這些男人看來,與其讓自己的妻子女兒遭受這樣的待遇,還不如早早的結束生命,最起碼不用遭受這些慘痛的折磨,而且還能夠死得體面一些。

對於這些犯人來說,流放寧古塔是一件生不如死的事情,但是對於寧古塔本身來說,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這些犯人的到來,也推動了寧古塔的發展,甚至在這些犯人的努力下,寧古塔變得越來越繁榮起來,在這成為了當地最繁榮的貿易古城。如今的寧古塔,有著非常大的科研價值,很多的歷史學家經常到這裡來進行研究。

相關焦點

  • 清朝時期「寧古塔」有多可怕?為何清朝皇帝要把罪犯送到那去呢?
    "放逐"一詞在古代聽來令人毛骨悚然,如果一個人犯罪後因種種原因被免除死罪並改為放逐,懲罰會比死亡更嚴厲,有些罪犯寧願自殺也不願被放逐。很多人還沒走到放逐的地方,就已悲痛欲絕,死在半道上,成了孤魂野鬼,四處漂泊,對他們的懲罰比死亡更嚴厲,所以罪犯大多害怕被放逐,甚至跟隨他們到放逐之地的士兵也不願踏上進一步的道路,那麼到底被放逐的人到了哪裡?他們中的一個叫「寧古塔」。
  • 清朝的死刑犯為何寧願被斬首,也不願意去寧古塔?原因其實很簡單
    對於古代統治者來說,雖然將作奸犯科的人處死,能逞一時之快,但這對於民眾的威懾力卻比不上流放。為何呢? 那麼問題來了,清朝這個專屬的「流放之地」——寧古塔究竟有多可怕呢?再者,清朝覆滅之後,寧古塔的這些犯人又是怎樣處置的呢?
  • 古代女囚犯被流放,為何官差爭著去押送?彰顯人性醜陋的一面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刑罰的種類是非常的多的,而且相比現在來說也比較的殘忍,簡單的有廷杖、坐牢,也有比較殘酷的凌遲、車裂等等,還有一種刑法比較特殊,相信大家在電視上也經常看到過,那就是發配流放。古代犯了罪的人是會進行連坐的,比如說那些貪官汙吏,如果犯法的話,整個家族也會受到連累,輕者發配邊疆,重者全族被滅。
  • 寧古塔是什麼塔,為什麼很多人寧死都不願去
    寧古塔不是一座塔,也沒有塔。據說寧古塔的氣候極其惡劣,常年冰峰,野獸遍布,幾乎不是人間世界。 披甲人字面意思是披著鎧甲的人,指被俘虜的人在戰爭時候為統領部族披著鎧甲衝鋒上陣。清朝時期,披甲人幫助清王朝鎮守東北邊疆,世代居住在這裡。清朝也經常發配犯人和犯人家屬到寧古塔當差或為奴穩定邊疆。 流放寧古塔是一種流刑,古代五大酷刑之一。
  • 寧古塔究竟有多恐怖,披甲人與之又有什麼關係?
    而生於明末清初的張縉彥也在《寧古塔山水記》詳細介紹了寧古塔:「寧古塔者,奇勢怪狀,如鼻、如口、如耳、如丫、如人、如鳥之狀。」寧古塔既然不是塔,為何要叫這個名字呢?其實這是一段誤傳。寧古塔的恐怖之處寧古塔的恐怖可以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遠離中原,路途遙遠王家禎曾在《研堂見聞雜錄》寫道:「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裡。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
  • 為何女囚犯寧死也不願意流放,而官吏卻認為押解她們是「美差」?
    為何女囚犯寧死也不願意流放,而官吏卻認為押解她們是"美差"?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是有很多刑法的。比如死刑就有許多種,如斬首,腰斬,凌遲等等。相比於死刑,古代其它的刑罰就更多了。比如我們在《還珠格格》裡看到的"夾手指"以及"打屁股"等等。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為何如此可怕?
    「流放詩人」方拱幹曾對寧古塔有這樣的描述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寧古塔有多麼可怕了。 寧古塔有新舊兩城 寧古塔舊城位於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在黑龍江省海林市長汀鎮舊古城村
  • 古代有一種酷刑 太傷人尊嚴了 女囚寧願挨打寧願殺頭也不願受刑
    在秦朝時期,有一個年輕人,因為犯了法被處以墨刑。他不哀傷反而很高興,對別人說:「以前有人告訴我,受了墨刑之後就會封王。」別人都笑他太瘋狂。結果,這年輕人後來跟著劉邦混,劉邦當皇帝後,將他封為淮南王。這年輕人就是漢初名將英布。英布所受墨刑,是什麼鬼?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在清宮電視劇中,經常聽到皇帝動怒時的一句經典臺詞:將某某發配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那麼什麼是寧古塔呢?寧古塔又在哪裡呢?其實,寧古塔不是「塔」,而是一個地名,是清朝時期在關外流放罪犯的一個地方,在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這裡是一片白茫茫的荒原,在荒原之上,在一條河邊,有一座「周長約3裡,開了4道城門,城門用碎石砌成,高丈餘」的小鎮。對比於南方的都市,它很不起眼,但它卻有著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名字,「寧古塔」。距離北京約4000裡之外,是滿清的「龍興之地」,同時也是清朝流放犯人最多的地方。
  • 清朝最嚴重的刑罰,莫過於「流放寧古塔」,寧古塔有何可怕之處?
    我們說起古代刑罰,總是寧願相信那些具有獵奇性質的「XX酷刑」,其實啊,古代的刑罰還是隨著歷史的車輪在進步的,從最殘忍的車裂、凌遲、腰斬,到最後全部廢除,殺人不過頭點地,都是一刀的事兒。但是到清朝,卻有一個比死刑更可怕的刑罰,那就是流放寧古塔,我們看清宮劇,凡是一說到「流放寧古塔」,犯人馬上屁滾尿流,魂飛魄散,你可能要問了,流放至少還有一條命在,哪有這麼可怕呢?哼哼,你不知道,寧古塔是真正的死亡之地,與其去那地方煎熬,真不如一死了之來的痛快!
  • 寧古塔在清朝為何被稱為犯人的人間地獄
    按現在的稱呼就是軍人的意思,披甲人是投降滿清的兵丁將士,世代替清王朝鎮守邊疆,相當於清王朝皇族的奴隸,清王朝為了籠絡披甲人為自己鎮守邊疆,就將犯了罪的人,賞賜給披甲人做奴隸,這些犯了罪的人被稱為阿哈,阿哈是滿族語奴隸的意思,將內地犯了罪的人,流放到寧古塔,給滿清皇室鎮守邊疆的奴隸披甲人做奴隸,其社會地位是最低的存在,完全喪失了自由和人權,清朝的一些犯罪的官員或者文人,知道了自己被流放寧古塔給披甲人做奴隸後,很多人都會選擇自殺
  • 「人間地獄」寧古塔到底是哪裡?為什麼犯人都懼怕這個地方?
    清朝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寧往黃泉路,不去寧古塔。犯罪的人寧願被砍頭一了百了,也不願意前往寧古塔,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為什麼讓那麼多人懼怕?
  • 保安工資不高,可為何吸引這麼多人寧願去當保安也不願進工廠打工
    保安工資不高,可為何吸引這麼多人寧願去當保安也不願進工廠打工在很多人眼中,擁有一個穩定的職業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一件事,只有工作事業穩定了,自己的心也才能安定下來,不用擔心因失業,被裁員等問題斷了自己的生活經濟。
  • 新加坡的鞭刑到底多恐怖?為何受刑的人寧願坐牢,也不願挨一鞭子
    在歷史上,肉刑作為一種世家於肉體的懲罰,廣泛的運用在各個文明當中,不過隨著世界的推移,大部分的國家都逐漸廢除了這一種刑罰,可是有一個國家卻保存了下來,它便是馬六甲海峽的關口:花園城市新加坡。真的那麼恐怖嗎?不放讓我們好好來看一下。這一項刑罰最早起源於英國殖民地印度,當時新加坡身處馬六甲海峽要地,龍蛇混雜,治安管理困難,因此英國殖民者將這一套刑罰照搬到了新加坡的頭上。而在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鞭刑依然被保存下來。
  • 古代流放寧古塔的都是什麼人?
    而其中以流放東北地區的流人居多,據研究流人的專家李興盛先生在他的《東北流人史》中統計,清朝東北流人達到了 140 萬人之多。東北地區更是以寧古塔流放的犯人為最多,名人也最多,持續時間最長,且最為著名。順治十八年(1661)流放到寧古塔的張縉彥在《域外集》中曾談到寧古塔流人「流徙來者,多吳、越、閩、廣、齊、楚、梁、秦、燕、趙之人」。
  • 票房黑馬《寧古塔》 帶你領略不一樣的「高級」電影
    這一切的幕後黑手到底是誰?隨著劇情的推進懸疑持續升級。 懂不說、明不講、知不言……一個個名字奇怪,身份成謎的美女又將上演怎樣驚天大逆轉的劇情呢? 《寧古塔》絕對是一部百轉千回的燒腦大戲。喜歡懸疑燒腦題材的觀眾不容錯過。
  • 「寧古塔」究竟是什麼地方,為什麼一聽到這個地方讓人毛骨悚然呢
    在清朝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皇帝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給朕把他發配到寧古塔去。」每當犯錯的人聽的這句話都會嚇得瑟瑟發抖,兩腿發軟。那麼寧古塔究竟是什麼地方,讓人聽了就會不寒而慄,毛骨悚然呢。就算是身體好的僥倖堅持下來,到達了目的地,也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接下來會有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等著他們。 所謂「發配」到哪裡去不是享福的,基本什麼活都幹,而且一刻不能停歇,白天要忍受艱苦的勞動,晚上還要受極寒的折磨,人在精神上和肉體上受到了雙重的折磨。這種痛苦不言而喻,叫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
  • 古代犯人為什麼寧願被判斬立決也不願意斬監侯?
    古代的犯人為什麼寧願選擇斬立決也不願意被判個斬監侯呢?這斬監侯可是讓犯人活一段時間然後再殺,比如秋後處斬。可是這斬立決就不同了,可是要立馬掉腦袋的。這裡面有什麼秘密嗎? 古代法律對於那些陰謀危害皇權的,欺君的,通敵賣國的,貪汙巨大的和殺人的犯人,一般都處以死刑。
  • 清朝重犯都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那神秘的披甲人到底是何人
    這幾年大火的清宮劇裡少不了的懲罰就是流放寧古塔,流放犯人幾乎都是用的這招。那麼,寧古塔究竟是哪裡呢?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又是何人? 可以想像寧古塔有多冷,多寒苦。清初以後,寧古塔就開始作為犯人的流放地,據說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是被流放到寧古塔,之後死在了寧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