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丨《飄(上)》: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一段羅曼史

2020-12-06 殘疾人的副業生活

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一生只寫過一部作品,就是今天我們介紹的這本《飄》。自1936年出版之日起,《飄》打破了當時所有的出版記錄,成為最暢銷的小說。

簡單來說,《飄》描寫了一段美國南方上流社會的羅曼史,以女主人公斯佳麗的成長和感情糾葛為主線。但是這絕不僅僅是一本愛情小說。本書以南北戰爭為背景,從一個南方人的視角,審視這場戰爭給整個南方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這是本書的副線。

本書的第一部分內容,是斯佳麗成長為一家之主的蛻變過程。

斯佳麗是莊園主奧哈拉家的大女兒,在南方喬治亞州美麗富饒的塔拉莊園中成長,16歲就出落成縣裡有名的美人。她的性格嬌憨直爽,和其他努力要學做淑女的女孩非常不同。

在1861年4月的烤肉宴會上,斯佳麗向鄰居家的少爺阿希禮求愛,但是被拒絕了,因為阿希禮馬上要跟自己的表妹玫蘭妮結婚了。更要命的是,這一幕糗事被一個臭名昭著的外人瑞特﹒巴特勒看到了。還好這場宴會被南北戰爭即將打響的消息中斷了,男人們馬上都要上戰場了。為了氣氣阿希禮,斯佳麗接受了玫蘭妮的兄弟的求婚。兩個月後,這位新婚丈夫就病死沙場,斯佳麗成了寡婦。

斯佳麗搬到了亞特蘭大和玫蘭妮一起暫住,在這裡,斯佳麗和瑞特保持了來往,在瑞特的鼓勵下,守寡的斯佳麗漸漸忘記了禮儀的束縛,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和軍官們打成一片,每天過得興致勃勃。

戰爭並沒有像南方人想的那麼順利。1863年葛底斯堡戰役的失敗,讓南軍元氣大傷,之後節節敗退,北方軍隊幾乎把南方圍住了。

1864年的夏天,南方的中心城市亞特蘭大遭遇圍城,斯佳麗冒著危險,在槍炮聲中幫玫蘭妮生下了一個男孩。

在瑞特的幫助下,他們逃離了亞特蘭大,向斯佳麗家的塔拉莊園而去。但是,斯佳麗發現戰爭讓她的塔拉麵目全非,母親過世,父親神志不清,妹妹們病倒了,家裡的黑奴逃得只剩了三個。

面對這麼個爛攤子,19歲的斯佳麗肩負起了養活一家人的重擔。

在她人生的第二階段,她白手起家,成為了亞特蘭大響噹噹的女企業家。

1865年4月南軍投降,戰爭結束了,斯佳麗滿腦子只有一件事,湊錢交稅,保住塔拉莊園。走投無路的斯佳麗引誘了妹妹的情人弗蘭克跟自己結婚,讓他出了三百元,解除了塔拉危機。

戰爭直接摧毀了南方的經濟和傳統的生活方式,從心理上摧毀了包括阿希禮在內的一批南方人,他們變得意志消沉。但是斯佳麗完全沒有被壓垮,相反,她還爆發出做生意的熱情,她下定決心:女人做生意要跟男人一樣好。

戰後的亞特蘭大動蕩不安,解放了的黑人襲擊白人婦女的情況層出不窮。斯佳麗沒有聽勸,剛生完孩子就獨自外出做生意了,差點被黑人強姦。當晚弗蘭克和阿希禮就組織了三K黨,殺死了那個黑人,但這個行動早就被軍政府預料到了,提前設下埋伏,導致了弗蘭克的死亡。

丈夫死了不到一年,斯佳麗就不顧眾人反對,和瑞特結婚了。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是斯佳麗和瑞特成婚後的故事,在這四年裡,斯佳麗失去了生命中最珍貴的幾個人,也終於認清誰是自己最愛的人。

和瑞特結婚後,斯佳麗成了富婆,生活好了,美中不足就是還有點記掛阿希禮。不久,女兒美蘭出生了。出於對女兒未來在亞特蘭大地位的考慮,瑞特開始努力提升自己的形象,因為瑞特知道,喬治亞州雖然目前控制在北方的共和黨人手中,但南方的民主黨人遲早會東山再起。因為北方人在喬治亞州的統治很不得人心,腐敗和貪汙成風,居民們憤怒之極。

幾年後,南方人終於把共和黨趕下臺,選舉了一個民主黨人的新州長。南方人獲得勝利,大家都看到瑞特為此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他受到了全城的歡迎。

但是瑞特夫婦之間的感情,因為一場斯佳麗和阿希禮的緋聞,發生了重大危機。之後女兒美蘭騎馬不慎摔死,這場悲劇讓夫妻之間最後一絲紐帶也斷裂了。

緊接著,玫蘭妮因為難產而死,她的死亡讓斯佳麗清楚地認識到,玫蘭妮是一直在支持她的人。而她本人和阿希禮之間也從未有過真正的愛,只是一種得不到的著迷罷了。

斯佳麗這才明白瑞特才是她的真愛,但是為時已晚,瑞特已經決定離開這個家。不過一貫樂觀的斯佳麗覺得一切還未結束。小說最後,斯佳麗決定說:"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這本書寫作時間是20世紀初,正好是美國第一次女權主義浪潮的尾聲,這一時期,女性主義文學也開始蓬勃發展,本書就是這個背景下產生的傑出作品。戰爭讓斯佳麗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成長為一個獨立堅強的女性,永遠保持了直面生活的積極態度。這樣一個鮮活的女性形象,幾十年來一直是美國文學中的經典。

小說的書名《飄》,英文原意是隨風而逝,取自美國詩人歐內斯特·道森的詩句。在隨風而逝的時光中,悲觀的人可能會覺得無依無靠,但是斯佳麗堅強樂觀的性格讓她始終覺得明天會更好,正如書中斯佳麗反覆鼓勵自己的那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希望永遠存在。

相關焦點

  • 南北戰爭時期,為什麼會有黑人為美利堅聯盟國(南)打仗?
    眾所周知,美國的南北戰爭是因為黑人奴隸制而爆發的。美利堅合眾國(北方)要廢除奴隸制的,美利堅聯盟國(南方)堅決要保留奴隸制。因此大部分美國黑人在南北戰爭中後期都是支持北方的。但奇怪的是,很多史料記載都表明,有些美國黑人在南北戰爭時期卻為了美利堅邦聯的奴隸主打仗,著名小說《飄》就有了這方面的描寫。那麼為什麼會有黑人在南北戰爭時期為南方邦聯打仗呢?首先,美國南方黑人的文盲率在南北戰爭時極高,認字的黑人少得可憐。
  • 朱新開:從《飄》到Lee,看美國傳統價值觀的倒掉
    目前的美國,在因警察暴力執法而引發的騷亂中,被視為「白人至上主義」象徵的李將軍成為眾矢之的,只說曾在南北戰爭時期作為南方首都的里奇蒙,李將軍塑像的高大底座上已被塗鴉佔滿。那麼,若從歷史文化及其衍生的價值觀角度而言,這意味著什麼呢?
  • 美國南北戰爭對美國的意義何在
    應該說自南北戰爭以後才標誌著美國的美國的正式崛起。意味著一個不可分割點聯邦政府的存在。一個強大富裕美利堅正式出現。我們都說美國的制度穩固而完善,都是聯邦制,蘇聯解體,而美國卻日益穩固。事實上,美國的制度基本上成熟正是在南北戰爭以後的事情。一句話,南北戰爭成就了今日的美國。
  • 「歷史如果說」如果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擊敗了北方……
    美國南北戰爭是一場著名的戰爭。美國南北戰爭的結果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自然是北方打敗了南方,解放了黑奴。那麼如果南方幹掉了北方,成立了美利堅聯盟國,那麼世界又該怎樣呢?南方如果想要贏,首先就得把握住黑奴。北方之所以在戰爭前期被打得一塌糊塗,後期卻反敗南方,就是因為北方宣布了要廢除奴隸制,大量黑人才跑到北方去當兵。
  • 美國南北戰爭,一場人渣之間的戰爭
    美國沒有貴族傳統,但是非常重視個人品德。美國獨立之後很長時間裡,人品都是經商從政的重要資本。但是南北戰爭改變了這些。正人君子都不能打仗以林肯為代表的北方,擁有絕對的人口和資源優勢。南北戰爭打響才兩個月,就招募了31萬軍隊,林肯先以麥克道爾為統帥。麥克道爾渡過波託馬克河,派一支小分隊去偵察,結果暴露行軍計劃。南方派優勢兵力增援,北方大敗,因為久疏戰陣,撤退變成潰退。林肯不得不換帥。第二任北軍統帥是麥克萊倫。
  • 2020寧夏省考常識積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
    在事業單位的文學常識中會涉及到相關知識的考查,在此介紹一下相關知識:   一、《戰爭與和平》——(俄)列夫·託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美國國債200年:從南北戰爭到美聯儲成立
    國海研究*靳毅團隊  前序報告:  專題之一:從建國到南北戰爭  投資要點  南北戰爭之後,美國的產業政策全面轉向鼓勵工業,同時煉鋼技術革命在美國興起,重工業得以快速發展。19世紀90年代,美國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
  • 讀懂了南北戰爭,就看懂了一半的美國
    一場起因爭議可能最多的戰爭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最血腥的一頁,也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大規模內戰,戰爭持續了4年多,超過300萬人參戰,62萬士兵死亡(約為美軍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時陣亡將士的總和)。關於南北戰爭的成因,後世有許多爭論,迄今不休。
  • 《飄》在中國,電影為何譯作《亂世佳人》?
    《飄》在當時引起輿論風波,主要原因是「文革」結束不久,文化禁錮思想造成對文化遺產的偏見。1980年6月13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費城坦普爾大學(Temple University,又譯為天普大學)代表團時說:「你們有一本小說叫《飄》,是寫南北戰爭的。
  • 美國南北戰爭到底為何而戰?
    在美劇《紙牌屋》中有這麼一個橋段,主人公弗蘭克去參觀一個南北戰爭古戰場,因為這裡既是他祖先陣亡的地方,又是當地的旅遊景點,對此他非常政治正確說了一句,「更不要為奴隸制這樣愚蠢的原因開戰」。這句話其實也符合人們的刻板的印象,美國為了解放黑人發起一場南北戰爭,這一事件也成為了美國的閃光點,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客觀的說,美國人解放黑奴是真的,南北戰爭也是真的,但是解放黑奴只是結果,而不是目的。林肯曾經在給朋友的信中對南北戰爭如此描述,「我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既不是保存奴隸制度,亦非摧毀奴隸制度。
  • 胡錫進:美國或正在打響意識形態的「南北戰爭」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胡錫進:美國或正在打響意識形態的「南北戰爭」美國前所未有的封號和反封號大戰或許成為該國意識形態的「南北戰爭」。川普發聲,除了怒斥推特,還聲言要建立「我們自己的」平臺,表示「我們不會被禁言「,他的這個聲音通過美國總統的官方帳號和競選團隊的帳號發出,但也迅速被消聲和封禁。推特還封禁了兩名川普效忠者弗林和鮑威爾的帳號。川普的支持者們都聚集到了一個叫Parler的社交平臺上,谷歌直接封禁了它,蘋果要求它在24小時內整改,目前暫時銷聲匿跡。
  • 宋代時期南北勢力的對峙,展現了士人階層的崛起
    宋代版圖在宋代政治鬥爭中對於地域問題是十分的尖銳的,南北之爭另一方面也是地域問題的爭端。宋代分為了南北兩宋,北宋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勢力消長的時期,隨著北宋滅亡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開始了南移。在南北政治上的矛盾激化更多的是兩個地域文化衝突。南北兩方人在接觸和交往的過程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矛盾包括群體的產生和發展。
  •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正義」的北軍在南方搞「反獨大屠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南北戰爭似乎是一場解放黑奴的正義戰爭。客觀地講,南北戰爭確實符合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但正如美國這個國家一樣,南北戰爭中的北方在正義性上也有很多問題。在南北戰爭期間,被後來很多人以及外國人視為正義一方的北方軍隊在南方曾經做下很多暴行,其中最後過分的就是「反獨大屠殺」。下面本鬼就簡單地介紹一下北軍在南北戰爭期間的「反獨大屠殺」。1862年7月,謝爾曼被任命為孟菲斯軍官區(北軍)總司令。
  • 南北戰爭音樂與戰場音效 真槍真炮實錄
    1956 年美國指揮家弗裡德裡克·芬尼爾來到曾經是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南北戰爭戰場遺址的蓋茨堡,芬尼爾看到一本日記,使他很感興趣,日記的作者是當年參加美國南北戰爭的一名英國偵察員所擁有的。日記中寫道: 「當雙方交戰到最高潮時,美國南方的樂隊卻在演奏波爾卡和華爾茲舞曲。
  • 美國大選演化,南北戰爭局勢重演,會迎來「東西戰爭」嗎?
    不過現在來看,無論是拜登當選,還是川普當選,美國社會都會迎來嚴重分裂,在大選過程中,白宮前就聚集著拜登的支持者,和川普的支持者,兩者之間大打出手。 環球網援引美國星條旗報消息,華盛頓和紐約的沿街商鋪,已經用木板條將商店封死,預防大選過後出現大規模抗議示威和騷亂,發生哄搶事件。
  • 法媒述評:美國南北戰爭並未結束
    參考消息網6月23日報導法國《新觀察家》周刊網站6月21日刊登《美國的南北戰爭並未結束》一文,作者菲利普·布萊-熱爾古在文章中指出,在美國,分裂之戰並未結束。兩個強大的神話「天選之國」和「美國夢」,讓美國掩蓋了奴隸制的原罪並將內戰中的南部聯邦者奉為「英雄」,不過到一個月前黑人弗洛伊德被美國警察壓喉致死後破滅了,美國重新走向了分裂。
  • 南北戰爭——一份修正案導致的國家戰爭,林肯的無辜、無助與無情
    本文從美國獨立以後的發展為起點,講述了南北戰爭發生的因果聯繫,同時論述了為贏得戰爭,林肯的宅地法對印第安人的血淚影響。 開篇:美國南北戰爭前的修正案糾紛 在南北戰爭爆發前,美國工農經濟發展迅速,自從在法國手中購買了路易斯安娜以後,1819年又佔領了佛羅裡達,
  • 美國的阿提拉,野蠻人威廉·謝爾曼,他在南北戰爭做了什麼?
    威廉·謝爾曼但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也有這樣一個恐怖的戰爭狂人,他就是北方的著名將領威廉·謝爾曼,他雖然受過良好的教育,行軍打仗卻是土匪和人渣作風,以至於邦聯總統戴維斯要稱他為「美國的阿提拉」了,那他到底做了什麼呢?
  • 美國隊長編年史(1):美國隊長竟然源自南北戰爭時期的士兵
    美國隊長歷史悠久,故事複雜,想要寫《美國隊長編年史》是一個非常艱苦且漫長的過程。美國隊長誕生於1941年,但是他的起源卻要追溯到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出現的北方士兵約翰.斯蒂爾。美國隊長有著龐大而複雜的體系,可以說漫威的復仇者體系現在巨大的影響力有一半是美國隊長的功勞。美國隊長的起源之人:約翰.斯蒂爾約翰.斯蒂爾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名北方士兵,在1865年約翰斯蒂爾被北方指派前往南方擔任間諜。
  • 美國的利益分配失衡,觀念又無法統一,最終點燃了南北戰爭的戰火
    在美國尚未建國之前,奴隸制度就已經遍及北美多地,即便是獨立戰爭後建立的美國,也未能及時將奴隸制廢除,反而是任由其繼續存在。美國南北雙方也逐漸形成了資本家組成的北方派系和支持奴隸制的南方派系,雙方的利益分配不明與觀念不合,導致雙方的矛盾日漸加大,最後就變成了一場可怕的內戰,即美國歷史著名的內戰——南北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