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一生只寫過一部作品,就是今天我們介紹的這本《飄》。自1936年出版之日起,《飄》打破了當時所有的出版記錄,成為最暢銷的小說。
簡單來說,《飄》描寫了一段美國南方上流社會的羅曼史,以女主人公斯佳麗的成長和感情糾葛為主線。但是這絕不僅僅是一本愛情小說。本書以南北戰爭為背景,從一個南方人的視角,審視這場戰爭給整個南方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這是本書的副線。
本書的第一部分內容,是斯佳麗成長為一家之主的蛻變過程。
斯佳麗是莊園主奧哈拉家的大女兒,在南方喬治亞州美麗富饒的塔拉莊園中成長,16歲就出落成縣裡有名的美人。她的性格嬌憨直爽,和其他努力要學做淑女的女孩非常不同。
在1861年4月的烤肉宴會上,斯佳麗向鄰居家的少爺阿希禮求愛,但是被拒絕了,因為阿希禮馬上要跟自己的表妹玫蘭妮結婚了。更要命的是,這一幕糗事被一個臭名昭著的外人瑞特﹒巴特勒看到了。還好這場宴會被南北戰爭即將打響的消息中斷了,男人們馬上都要上戰場了。為了氣氣阿希禮,斯佳麗接受了玫蘭妮的兄弟的求婚。兩個月後,這位新婚丈夫就病死沙場,斯佳麗成了寡婦。
斯佳麗搬到了亞特蘭大和玫蘭妮一起暫住,在這裡,斯佳麗和瑞特保持了來往,在瑞特的鼓勵下,守寡的斯佳麗漸漸忘記了禮儀的束縛,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和軍官們打成一片,每天過得興致勃勃。
戰爭並沒有像南方人想的那麼順利。1863年葛底斯堡戰役的失敗,讓南軍元氣大傷,之後節節敗退,北方軍隊幾乎把南方圍住了。
1864年的夏天,南方的中心城市亞特蘭大遭遇圍城,斯佳麗冒著危險,在槍炮聲中幫玫蘭妮生下了一個男孩。
在瑞特的幫助下,他們逃離了亞特蘭大,向斯佳麗家的塔拉莊園而去。但是,斯佳麗發現戰爭讓她的塔拉麵目全非,母親過世,父親神志不清,妹妹們病倒了,家裡的黑奴逃得只剩了三個。
面對這麼個爛攤子,19歲的斯佳麗肩負起了養活一家人的重擔。
在她人生的第二階段,她白手起家,成為了亞特蘭大響噹噹的女企業家。
1865年4月南軍投降,戰爭結束了,斯佳麗滿腦子只有一件事,湊錢交稅,保住塔拉莊園。走投無路的斯佳麗引誘了妹妹的情人弗蘭克跟自己結婚,讓他出了三百元,解除了塔拉危機。
戰爭直接摧毀了南方的經濟和傳統的生活方式,從心理上摧毀了包括阿希禮在內的一批南方人,他們變得意志消沉。但是斯佳麗完全沒有被壓垮,相反,她還爆發出做生意的熱情,她下定決心:女人做生意要跟男人一樣好。
戰後的亞特蘭大動蕩不安,解放了的黑人襲擊白人婦女的情況層出不窮。斯佳麗沒有聽勸,剛生完孩子就獨自外出做生意了,差點被黑人強姦。當晚弗蘭克和阿希禮就組織了三K黨,殺死了那個黑人,但這個行動早就被軍政府預料到了,提前設下埋伏,導致了弗蘭克的死亡。
丈夫死了不到一年,斯佳麗就不顧眾人反對,和瑞特結婚了。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是斯佳麗和瑞特成婚後的故事,在這四年裡,斯佳麗失去了生命中最珍貴的幾個人,也終於認清誰是自己最愛的人。
和瑞特結婚後,斯佳麗成了富婆,生活好了,美中不足就是還有點記掛阿希禮。不久,女兒美蘭出生了。出於對女兒未來在亞特蘭大地位的考慮,瑞特開始努力提升自己的形象,因為瑞特知道,喬治亞州雖然目前控制在北方的共和黨人手中,但南方的民主黨人遲早會東山再起。因為北方人在喬治亞州的統治很不得人心,腐敗和貪汙成風,居民們憤怒之極。
幾年後,南方人終於把共和黨趕下臺,選舉了一個民主黨人的新州長。南方人獲得勝利,大家都看到瑞特為此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他受到了全城的歡迎。
但是瑞特夫婦之間的感情,因為一場斯佳麗和阿希禮的緋聞,發生了重大危機。之後女兒美蘭騎馬不慎摔死,這場悲劇讓夫妻之間最後一絲紐帶也斷裂了。
緊接著,玫蘭妮因為難產而死,她的死亡讓斯佳麗清楚地認識到,玫蘭妮是一直在支持她的人。而她本人和阿希禮之間也從未有過真正的愛,只是一種得不到的著迷罷了。
斯佳麗這才明白瑞特才是她的真愛,但是為時已晚,瑞特已經決定離開這個家。不過一貫樂觀的斯佳麗覺得一切還未結束。小說最後,斯佳麗決定說:"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這本書寫作時間是20世紀初,正好是美國第一次女權主義浪潮的尾聲,這一時期,女性主義文學也開始蓬勃發展,本書就是這個背景下產生的傑出作品。戰爭讓斯佳麗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成長為一個獨立堅強的女性,永遠保持了直面生活的積極態度。這樣一個鮮活的女性形象,幾十年來一直是美國文學中的經典。
小說的書名《飄》,英文原意是隨風而逝,取自美國詩人歐內斯特·道森的詩句。在隨風而逝的時光中,悲觀的人可能會覺得無依無靠,但是斯佳麗堅強樂觀的性格讓她始終覺得明天會更好,正如書中斯佳麗反覆鼓勵自己的那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希望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