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9日在中國上映的科幻驚悚片《異星覺醒》,卻從電影的角度對外星生物的前景做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火星生命不是文明的使者,而是野蠻模樣的怪物,是尋找外星智慧仍然有意義嗎?因為它給我們地球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
這部電影由丹尼爾·埃斯皮諾薩導演,講述了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從火星返回艙中取樣,並做出了驚人的發現,然後變成了一個可怕的噩夢故事。乍一看,這部電影的第一部分更像是太空電影元素的大雜燴:《異形》、《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等。從外星生命形式從培養箱中出現並在實驗室中經歷了一系列突變的那一刻起,電影突然變成了一部幽閉恐怖電影,給觀眾帶來了一種強烈恐懼的不同體驗。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迎合了大多數太空電影的總體口味,但是外星人角色的加入使它變得有趣。
國際空間站。這部電影給了我們太多國際空間站外部的全景鏡頭。不得不說,巨大的國際空間站就像一艘生命之船,在深空背景下格外美麗。它是人類觀察宇宙的前沿,是生物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電影中,它還是保護地球的防火牆。
除了外景外,空間站的內部布局不僅逼真,而且非常細緻。太空飛行器的對接振動和軌道修正程序也符合實際。因此,作為這部驚悚片封閉空間的載體,電影中空間站的建模已經做到了足夠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一個太空人。在影片中,來自六個不同國家的太空人從國際空間站參加了前往火星的朝聖者任務。他們有明確的分工:醫生、機械工程師、疾病控制專家、微生物學家、天文學家、系統工程師。
最初的人員正常操作站的完美,但有點想嘲笑,為什麼太空人們在各自領域成為精英一起對抗外星生物本身,而不是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也是外星生物被殺了一個接一個?
卡爾文。這個來自火星的微小生命在沉睡了40億年之後被生物學家喚醒,他們採集了單細胞體的樣本,這些單細胞體在吸收葡萄糖後聚集形成結構單元。它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種由單個細胞快速分裂而成的有機體,而是由數萬億個同類細胞協同作用而成的巨大個體。
它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每個細胞都同時具有肌細胞、神經細胞和感光細胞的功能,並具有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和快速適應的能力。卡爾文在保溫箱裡跳舞,是生命的奇蹟,是神奇的外星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