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一期的福布斯《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素有「鋼鐵俠」之稱的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蟬聯了他的車界首富。但滿載「鋼鐵俠」意志的特斯拉,勢頭雖猛,煩惱卻不少。
在美國,停工不改,又遭遇現金流告急,不得不降薪求生;在中國,忙著「秀肌肉」,忙著擴產能,卻也難掩無處不在的隱雷。
在美發起降薪,停工至5月4日
美國的壞消息,全部都來自一封內部郵件。而這其中最壞的消息,莫過於大範圍的降薪了。
扉旅汽車梳理郵件全文發現,關鍵信息大致有這幾點:
第一,特斯拉在特殊時期盡了最大的努力,也十分感謝你的理解;
第二,5月4日,我們的美國工廠就要復產了,假如沒有特別的突發事件的話;
第三,我們要共同犧牲,以爭取繼續向前。
後面的內容,就全部與「犧牲」有關了。美國地區,副總裁及以上職位的員工降薪比例為30%,總監及以上級別的員工降薪比例為20%,其他員工將降薪10%;其他地區的員工也將會進行一定的降薪,具體細節將會由當地的領導團隊根據當地的法律和工作委員會的要求制定;目前無法在家工作的員工將被休假,在休假期間仍然是特斯拉員工,但不發工資;降薪計劃實施期間,薪酬調整計劃和股票分紅也將暫停。
另有消息稱,隨著美國工廠停工,特斯拉已經遣散了數百名美國工廠的合同工。
必須承認,不到迫不得已,沒有企業願意發起降薪、裁員,如此動作,一定是特斯拉現金流告急的無奈之舉。
除此之外,從5月4日這個復工時間點上看,也能感受到特斯拉在美國的步履維艱。假如「沒有特別的突發事件的話」,弗裡蒙特工廠5月4日順利復工,也意味著特斯拉弗裡蒙特工廠停工時長超過40天(3月24日停工),而這樣的時長,超過了2020全年十分之一的時間。
按照弗裡蒙特工廠2019年41.5萬輛上下的年產能計算,在停工期,弗裡蒙特工廠產能受損接近5萬輛。
那麼,這5萬輛,特斯拉要從哪裡找補?
在華高調「秀肌肉」,二期工廠初具規模
作為特斯拉除弗裡蒙特工廠外唯一的整車製造工廠,特斯拉上海工廠「湊巧」發力解決了美國至少5萬輛產能的損失。
日前,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表示,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開足馬力生產,將加速實現2020年產15萬輛的目標。
但扉旅汽車發現,特斯拉此前對上海工廠產能的規劃,並沒有15萬輛那麼多。在今年年初,馬斯克為特斯拉定下2020全年交付50萬輛的目標,「鋼鐵俠」發話,一定也考慮到了美國工廠上年度41.5萬輛的已有戰績,那麼其對上海工廠今年交付能力的規劃應為10萬輛左右。
並且,此前關於上海工廠交付能力的報導,表述也多為「超過10萬輛」,如今2020年產15萬輛的號令發出,除了彌補美國工廠5萬輛「虧空」之外,一定程度上也印證了此前市場的預測——疫情變局致使特斯拉調整生產計劃甚至發展方向,上海工廠迎來更好的機會。
無獨有偶,早已在建的上海工廠二期也於近日傳來好消息。扉旅汽車援引中國日報網消息稱,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二期建設初具規模,部分廠房頂棚支架已吊裝完成。有圖有真相:
捷報頻傳,特斯拉也不忘趁勢「秀肌肉」。4月8日,特斯拉官方發布上海超級工廠全方位直擊視頻,視頻長達1分23秒,每一幀都讓人百感交集:全自動機器臂揮舞,焊接、組裝一氣呵成,完美詮釋工業之美,科技之霸氣外露,正如特斯拉自己所說——「科幻片現場,酷到沒朋友」。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特斯拉,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特斯拉。」這是該視頻傳遍社交媒體之後,特斯拉中國前員工的感慨之詞。
的確,汽車行業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上海下了極大力度保障其復工復產,而特斯拉,似乎又是上海的重中之重。拋開2月10日就早已優先復工的老生常談,近期又有媒體報導,從上海經信委方面獲悉,相關方已協調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上下遊產業鏈的8家供應商復工復產,以推動其整車業務正常生產。
可以說,如果不是經歷此次疫情,市場還不能這麼快看到中國到底能給特斯拉多大的優待。但現在,市場明白了,特斯拉也明白了,特斯拉發展方向是否將出現大調整,全球電動汽車行業格局是否因此而改寫,變得更加值得期待。
不過,即便一馬平川,但特斯拉在中國的生產也不是沒有煩惱,包括電芯在內的關鍵零部件進口就是其痛點之一。如果特斯拉不能保障海外供應商的生產及國際物流的穩定,上海工廠的生產仍將受阻。
為了解決這一痛點,特斯拉已經開始使用了區塊鏈技術管理跨境物流。據外媒消息,特斯拉正在使用區塊鏈技術協助上海工廠的汽車零部件運輸,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在鏈上一次完成貫穿零部件運輸的操作流程,實現進口放貨全流程無紙化。
業內普遍認為,區塊鏈憑藉「去中心化」和「上鏈信息不可篡改」的特點,適合在複雜的產業鏈中進行數據管理與交易執行,但該技術尚不成熟。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區塊鏈目前仍無法使各業務生態實現數位化業務變革,並且至少在2028年之前無法做到這一點。」
此外,「汽車行業的跨境物流值得試點區塊鏈,但當前跨國物流面臨的更大的問題是港口裝卸人力不足,零部件可能被堆放在(國外)港口無法及時運出。」
在美國有美國的困難,在中國有中國的煩惱。當大步流星的特斯拉,遭遇黑天鵝滿天飛的2020,是踩雷還是節節攀高,所有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