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埋下敵軍坦克的三倍數量的地雷,庫爾斯克會戰,德軍怎麼贏?

2020-12-18 尼哥貓歷史

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之後,蘇聯紅軍士氣高漲,對著撤退的德軍窮追不捨。沒想到德軍尤有餘力,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突然反戈一擊,以絕對弱勢兵力一戰擊潰蘇聯紅軍52個師的追兵。但史達林認為德軍已是強弩之末,再衝擊一次就可以徹底消滅德軍,在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死諫之下,上了頭的史達林這才冷靜下來,與德軍在庫爾斯克一帶展開對峙。

曼施坦因此刻也很難受,原本按照他的設想,此時應該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是趁著哈爾科夫的勝利,蘇軍還在整備的檔口,集中優勢兵力再次突擊,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戰果。第二種選擇是離開庫爾斯克,全軍繼續後撤,放出一個口袋,已經上了頭的史達林一定會命令補給不足的紅軍進攻,當紅軍進入口袋,德軍就可以安然地殲滅他們。為此,曼施坦因還特意給希特勒準備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可曼施坦因萬萬沒想到,希特勒沒選擇「反手一擊」,也沒選擇後撤讓出口袋,反而做出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堡壘計劃」。「堡壘計劃」算是一個正面突擊的計劃,可是前提條件是需要曼施坦因等待新型戰術兵器「虎式」和「南爺」的就位,而曼施坦因一等就是四個多月,不但失去了戰機,還使得德軍進入了一個必敗的局面。

二戰之間有這樣幾個戰爭定理:別跟德國人曬裝備,別跟蘇聯人拼動員,別跟中國人打遊擊,別跟法國人比投降。而從蘇德兩軍開始對峙,到四個月後庫爾斯克會戰全面爆發,蘇聯用其恐怖的動員能力,早早就為德軍準備好了一個入之必敗的囚籠。

雖然德軍的新戰術裝備,包括裝備了56倍徑88大炮的虎式坦克和長身管75炮的四號坦克,裝甲力量普遍能夠在超過1000米的距離上輕鬆擊毀蘇軍作為主力的T-34坦克,但是數量還是太少了。為了應對德軍78萬人和2928輛坦克,蘇軍在四個月的時間裡動員了191萬士兵,準備了5128輛坦克。除此之外,蘇軍還準備了25013門火炮,雖然口徑方面多數較小,但相比起德軍的9966門火炮,蘇軍可機動調配的火炮資源佔據了較大的優勢。

此時的蘇軍從紙面數字上看似乎佔盡優勢,但如果僅僅以這樣的準備去面對德軍,蘇軍只能再迎來一次失敗。因為不論是兵員素質,戰術兵器還是火炮口徑,蘇軍對德軍都有著明顯的差距,尤其是兵員素質和戰術兵器兩項,在庫爾斯克這種大兵團作戰的情況下是蘇軍的致命傷。

不過蘇軍的指揮官朱可夫是一個拎得清情況的人,他並沒有因為紙面數字而迷信自己的戰力,反而是竭盡所能地挖掘勝利的可能性。除了不斷加大動員力度,集結戰爭資源和嚴密監控德軍動向以外,朱可夫還做出了兩項重要決策,這兩項決策為蘇軍在庫爾斯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第一項決策是廣修工事,深挖戰壕。與德軍長期打交道的朱可夫深切地知道德軍裝甲力量的突擊能力有多麼強悍,因此儘管手中的兵力佔據絕對優勢,但朱可夫依然下令挖掘了6條防線,這6條防線就像蜘蛛網一樣,綿延120多英裡。而德軍的虎式坦克,在不發生機械故障,不遭受任何阻撓的情況下,越野的極限距離不會超過50英裡,因此,這120多英裡,聚集了191萬人的蘇軍防線對此時的德軍來說宛如天塹。

第二項決策是不計成本地埋地雷。在四個月的時間裡,蘇軍在防線上埋下了超過94萬枚各式地雷,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邊看著德軍的突擊方向邊現場埋下的,蘇軍埋設地雷速度之快,手法之嫻熟,令戰場記者們嘆為觀止。四個月的時間也就100多天,如果平均下來,每天埋下的地雷近萬枚。如果讓德軍來搬運,人手一個的情況下還能剩下近20萬個。

這兩項決策的成果在4個月之前自然是什麼都沒有的,所以當4個月之後,曼施坦因在視察前沿陣地的時候看到蘇軍宛如蛛網的防線和己方工兵為他指示出來的規模龐大的雷區之後,曼施坦因當即向總參匯報這場仗輸多贏少。德軍總參收到曼施坦因的電報之後,也向希特勒進言,表示戰機已經貽誤,現在不應該再發動進攻。

可是希特勒此時已經走在了失智的路上,要求曼施坦因尋機即刻發起進攻,在希特勒的強硬命令之下,曼施坦因只好無比難受地發動了進攻,掀開了這場開戰就意味著失敗的戰役。

從戰爭結果上來看,庫爾斯克會戰,蘇軍戰損高達百萬,而德軍戰損僅為30餘萬,單從傷亡人數來看,蘇軍的損失遠遠超過德軍。可是從史達林格勒戰役失敗之後,損失了第六集團軍的德軍能夠用於實現戰略目的的部隊已經稱得上捉襟見肘。而隨著蘇軍瘋狂動員,大批的動員兵加入戰鬥序列,湧入戰場,德軍的袖口還在不斷地被往上揪。

庫爾斯克會戰之後,德軍精銳再一次受到重大打擊,面對蘇聯紅軍鋪天蓋地的人海,以及日新月異的技戰術兵器,德軍的優勢越來越小,徹底失去了在蘇德戰爭中獲得勝利的可能性。

來,庫爾斯克德軍有嬴的可能性嗎?還是存在的,如果按照曼施坦因的設想,不論是再次突擊,還是讓出口袋圍殲,德軍都存在在庫爾斯克獲勝的可能性。只不過希特勒用他「獨到」的戰略眼光,徹底斷送了這種可能性罷了。

相關焦點

  • 假如穿越了:45輛99式坦克加入庫爾斯克會戰,德軍能反敗為勝嗎?
    首先,二戰德軍一個滿編制裝甲營的坦克數量就是45輛,例如著名的貝克重裝甲營,其全部坦克裝備就是45輛重型坦克,希特勒將這個營的戰力稱為超越一個師。而德軍裝甲師在1943年7月的情況,總頭來看是國防軍一般裝甲師只有一百多輛坦克,而三個兵力充足的黨衛軍裝甲師則有約200輛坦克。
  • 庫爾斯克會戰,德軍有哪些失誤?是否有勝利的機會
    庫爾斯克會戰這一場戰役,雙方都下夠了本錢,投入總兵力280萬,坦克5000輛,飛機5000架。庫爾斯克會戰,是納粹德國最後一次對蘇聯發起的戰略性進攻。戰役的前期階段對德軍是十分有利,能夠自主的發起戰役的時間地點。
  • 庫爾斯克戰役:二戰最經典「坦克會戰」,從此希特勒一蹶不振
    文|鐵血君 1943年8月23日,蘇聯軍隊收復哈爾科夫,德國軍隊敗退至第聶伯河防線,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後為奪回戰場主動權發動的戰役,是蘇德戰爭軍事上的根本轉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也是二戰最大規模坦克會戰。
  • 蘇德戰爭的轉折點是庫爾斯克會戰?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每當回憶蘇德戰爭的歷史時,都會發現其中三場戰役對於局勢的改變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也就是莫斯科會戰、史達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其中史達林格勒戰役最為突出,也是至今都讓世人難以忘懷的一場戰役,蘇聯也正是因為這場戰役才開始轉防為攻。但這戰役真的能稱得上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嗎?
  • 二戰蘇聯kv85重型坦克和德軍虎式坦克性能上為什麼有天壤之別
    KV2坦克單挑德軍一個師驚人情況,具體原因並不是KV2的主炮多麼強大,事實上兩分鐘能保持一發的射速就已經很驚人的,關鍵原因是德國在1941年使用的裝甲坦克幾乎與法國戰役時期一樣,開戰後的三個月中,德軍前線最強大的反坦克炮是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最適合打坦克戰爭的是38T輕型坦克和三號H系列坦克為主,這些火炮和坦克主炮無論在多近的距離內都不能有效擊穿蘇聯1940型KV系列坦克的正面裝甲。
  • 庫爾斯克的豹,豹D早期型是如何影響德軍整體戰略的
    早期型豹D的損失往往不是被擊毀,而是因為故障問題被德軍自己遺棄庫爾斯克會戰前的德軍裝甲兵力構成為何希特勒執意要因為這250輛豹拖延整整兩個月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庫爾斯克會戰前德軍的裝甲兵力構成。當時德國的主力是三號和四號坦克,這兩種戰前設計的坦克採用垂直裝甲,其改進潛力比較有限,四號坦克的車體較大,改裝75mm炮後尚可一戰,但三號坦克的37mm和50mm坦克炮很難對採用傾斜裝甲的T-34造成威脅,相反四號坦克和三號坦克脆弱的正面裝甲使得這兩種坦克很容易被擊穿。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如果德軍三月份開始進攻,能否取得勝利?
    庫爾斯克戰役,如果德軍三月份進攻,筆者個人認為勝利不是沒有,但卻很險。在經歷了史達林格勒的嚴重的失利後,到1943年3月15日,曼施坦因通過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暫時讓東線局勢穩定下來,德軍又恢復了一些士氣,而在庫爾斯克為中心的區域出現了一個突出部。而對於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攻勢,曼施坦因在3月10日就有了打算。當時希特勒卻很猶豫。
  • 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德軍第216突擊裝甲營蘇軍T34坦克噩夢
    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期間,德軍可謂各路精銳部隊,群英匯集,準備跟蘇聯打一場決定東線戰役未來兩年局面走向的戰役,按照德軍設想庫爾斯克戰役德軍一旦取得勝利,那麼戰役就會到1941年一樣,德軍百萬大軍再一次兵臨莫斯科城下,但如果德軍失敗的話,那麼具備戰略優勢庫爾斯克突出部,將會變成蘇聯紅軍進行戰略大反攻的跳板
  • 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庫爾斯克會戰才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
    在當時德軍才剛結束對列寧格勒的圍剿行動,就在1942年7月17日這天,集結了150萬士兵進攻史達林格勒,蘇聯軍方為了守衛史達林格勒不被貢獻和粉碎德軍的戰爭計劃只好採取防禦戰役。此次戰役一共進行了200多天,蘇軍在同年的11月開始發起反擊,並在次年的2月2日全殲德軍,此後這場戰役正式結束。
  • 為什麼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當我們了解一下史達林格勒戰役之後就會發現,這場戰役只是蘇聯從德軍手上奪回戰場主動權的一個開始,而在庫爾斯克會戰之後,蘇聯才真正搶回了戰場主動權。這場戰役是德軍主動發起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正面戰役,戰役正式爆發之前,德軍企圖通過這次戰役重創蘇軍從而是戰爭天平重新向德軍傾斜,但是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場戰役的最終結果是德軍失敗了,50萬精銳部隊也遭受了嚴重的打擊。
  • 坦克戰能否打贏的三個關鍵因素,德軍坦克優秀卻為什麼輸了戰爭?
    德軍裝甲兵在誕生伊始,就十分重視空軍支援。對地攻擊機是坦克天生的剋星,因此制空權對坦克戰也十分重要。圖為德軍大炮鳥對地攻擊機,斯圖卡上裝上火炮,攻擊坦克頂部。 第二,要有步坦協同 坦克雖然擁有強大的火力、防護和機動性,但並非萬能武器。1941年-1942年蘇德戰爭初期,蘇聯紅軍坦克在數量優勢情況下遭到慘重損失,很重要一點就是缺乏協同。
  • 庫爾斯克戰役德軍並未慘敗,為何從此一蹶不振?耗光了戰略預備隊
    德國軍史學家卡雷爾對蘇德戰爭兩大階段的評語是:「德國(可能)的勝利提前結束於史達林格勒,而德國的失敗始與庫爾斯克」,這是無限接近精準的詮釋。那麼,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並沒有像史達林格勒那樣遭到慘敗,也沒有集團軍甚至軍級建制被蘇軍全殲,怎麼就從此一蹶不振進而發展到整個東線戰場崩盤呢?最專業的軍事術語解答是:德軍戰略預備力量的徹底喪失。
  • 庫爾斯克會戰有多慘烈?曼施坦因對戰朱可夫,誰更勝一籌呢?
    在庫爾斯克地區,蘇軍不但正面集結了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還在後方集結了草原方面軍做了戰略預備隊,總計191萬大軍。此外,針對德軍經常使用的閃擊戰和鉗形攻勢,蘇軍也有了新的應對戰術。德軍即將對庫爾斯克發起攻擊的,是北面的中央集團軍群和南面的南方集團軍群,總計78萬多人。 不管是從軍隊數量還是重裝備數量來看,蘇軍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 令盟軍「談虎色變」的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虎式在蘇德戰場投入最多的一次戰役是庫爾斯克會戰,此次戰役中虎式使用了200多輛。希特勒為了等待黑豹坦克,虎式坦克以及費迪南坦克殲擊車達到足夠的數量,人為延遲了戰役的時間。結果等到戰役開始的時候,蘇軍已經建立了複雜嚴密的防禦陣地,並且集中了相當於進攻德軍3倍數量的兵力,2倍數量的坦克,3倍數量的火炮。在庫爾斯克會戰中,虎式坦克表現平平。
  • 二戰三號突擊炮的孿生兄弟,蘇軍用繳獲三號坦克自產的SU-76i
    不僅德軍自己大量使用,三號突擊炮也被用於援助給德國的盟友,當然在戰爭中也有一些會被繳獲,蘇軍就在戰爭中繳獲了一些,並且還用繳獲的三號坦克有模有樣的生產了一批蘇軍版本的三號突擊炮--SU-76i。三號突擊炮在1942年早些時候,蘇軍曾少量使用過繳獲的德軍三號突擊炮,以及用完整的三號坦克底盤改裝突擊炮,這些裝備雖然數量稀少,與蘇軍的後勤保障體系有所衝突,但是仍然發揮了一點作用
  • 1943年德軍西塔代勒攻擊行動埃米爾中士使用T34坦克擊毀23輛坦克
    這就是德軍三號F型突擊炮在二戰時期在戰場的一個明顯短板,埃米爾中士用自身的體驗講述了一個鮮活的例子,這就是為什麼每一個有經驗的德軍裝甲兵車長,都覺得三號F型突擊炮,包括後來的三號G型突擊炮不適合在戰場一線展開進攻作戰的原因。
  • 庫爾斯克戰役中的鋼鐵的碰撞,激戰普羅霍羅夫卡,蘇德坦克大決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之間的交鋒,永遠最為熱血沸騰。而在二戰的蘇德戰場上,蘇德之間爆發了無數坦克戰,其中最為精彩的,當屬爆發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普羅霍羅夫卡坦克大戰。在這個位於庫爾斯克東南方87千米的小村莊,蘇德雙發展開了人類史上最為悲壯的坦克會戰。 一.焦點!普羅霍羅夫卡!
  • 二戰時期德軍的犀牛88毫米主炮殲擊車一度成為東線戰場死神點名者
    1941年末到1942年初當時德軍前線坦克型號還是以三號J型L型M型為主這三種裝備德軍當時在東線威力最強的50毫米60倍徑坦克炮,但即使如此面對蘇聯的T34坦克三號J型坦克只能勉強用於坦克戰而已,一度被蘇聯的T34坦克壓制,原因就在於三號坦克底盤較小不能改裝更大的炮塔來裝備75毫米炮,其正面裝甲雖然在1942年得到加強達到50毫米左右,但明顯防護力不夠,火力又不足,四號坦克換裝工作也是遙遙無期,到1943
  • 德軍歷來多奇思,坦克魔改樂無窮,細數二戰德軍對坦克的改造工作
    所以這種Ⅰ號自行高炮在德軍的數量也不是很多,記錄表明僅僅裝備了24輛Ⅰ號自行高炮給德國第614防空營。而第614防空營的運氣很差,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全軍覆沒,連個跑出來的人都沒有,如果不是死了,就一定是去西伯利亞伐木頭了。可以說,Ⅰ號坦克的魔改型號,算是徹底失敗了。
  • 德軍實力強大,為何決戰前希特勒選擇撤退?
    德軍兩大集團軍群,從南北兩路發起鉗形攻勢,猛烈攻擊庫爾斯克突出部,企圖合圍蘇軍的重兵集團。為何擁有強大實力的德軍會失敗呢? 7月5日,德軍北路進攻部隊是中央集團軍群,先以三個步兵師的兵力從左翼實施佯攻,吸引蘇軍主力。然後用4個裝甲師加上三個步兵師,猛烈攻擊蘇軍的陣地。當天主攻方向就突破了蘇軍的第1道防線,向前推進了5公裡,可是蘇軍兩翼的反擊頗為成功,守住了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