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別人的錯,為什麼最後受害的是你?| 踢貓效應

2021-01-18 Cool心理


某公司老闆早晨起來和夫人吵了架,帶著情緒開車上路又因超速駕駛被警察開了罰單,一路悶悶不樂地到公司上班。


銷售經理前來報告前一天的銷售情況,當聽到銷售下滑後,老闆勃然大怒,把心中的憤怒全都撒在了銷售經理的身上。


銷售經理挨了訓,滿心的不快,怏怏地回到辦公室,正好秘書來告訴他下午的會議安排,沒等秘書把話說完,銷售經理就衝著秘書發起火來。


秘書無緣無故受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火,正好打字員來找她反應打字機的工作故障問題,秘書於是就把自己的一肚子火發在了打字員的身上。


打字員心裡窩火地回到家裡,對著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兒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心裡窩火,怒衝衝地來到了陽臺上,看到家裡的小貓正在地上打滾,便狠狠地對貓踹了一腳。


可憐的貓連忙飛一般地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倉促間卻把路邊的一個孩子撞傷了,而這個孩子正是老闆的兒子。


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踢貓效應是隨處可見的。為什麼壞情緒總是容易在人們之間傳染呢?歸根到底在於人們都傾向於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因對方的壞情緒而影響自己的心情。


例如某位老師炒股不慎而虧了,心情不好,於是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責罵了某個學生,這個學生回家後又把氣撒在了一向溺愛他的奶奶身上,奶奶覺得有些不愉快,轉身責怪兒媳婦沒把孩子教育好。兒媳婦憋了一肚子氣,晚上睡覺前把氣撒在了丈夫身上,丈夫心煩地不行,看見兒子又把兒子訓了一頓……如此反覆,最後惹得一屋子的人都心情不好,而這一屋子的人本來可以度過愉快的一天,就是因為被那位老師的壞情緒傳染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工作中一個人的壞情緒往往會影響一串的人,聚會中一個人的不愉快會讓整個聚會不歡而散,丈夫出軌犯錯最後妻子天天生氣得了一身的病。


為什麼明明是A的錯,最後的後果卻是B,甚至是C、D、E、F、G來承擔呢?就是因為我們讓情緒控制了自己,最終拿別人的錯誤懲罰了自己。


如何克服「踢貓效應」?


首先是做到時時覺察自己的情緒,當壞情緒來臨時,你要馬上意識到自己有情緒了,比如我現在在生氣。當然要做到時時覺察,是需要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去刻意練習的。


覺察之後就要做到及時止損,這時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我怎麼了?我此刻發生了什麼?想清楚自己是不是在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如果是,及時喊停。



戰勝別人容易,能夠戰勝自己弱點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在不遷怒別人的同時也要注意不把別人的情緒轉移到自己身上,不要用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樣才能克服踢貓效應。

相關焦點

  • 用心理學解讀《小孩》中凱文受「踢貓效應」產生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在文章第二部分,我將從兩個故事出發,談談「踢貓效應」產生的深層原因,以及如何擺脫它帶來的影響;文章最後,我將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和心理學知識,談談如何父母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成為「踢貓效應」中的受害者。01、凱文身上的「踢貓效應」到底是什麼?
  • 踢貓效應:管理好情緒,才能掌控生活
    如果你只想著推卸責任,不僅影響問題解決的進度,還會影響你的發展和未來,問題和心情一樣都是可以傳遞的,從自己手中交出去的東西希望它是正面的,而不是「負面的」。02.「踢貓效應」心理學。踢貓效應當中的「踢貓」不算是比喻,在生活很場景中對寵物下手的人比比皆是,這種情況也不是用一句「有病」就能概括的。其中部分原因是別人帶來的,當然也可能是自己對「某件事不能解決」無能的反擊表現。
  • 讓孩子認識「踢貓效應」,心理學家:比說教管用
    可是孩子覺得非常委屈,無處發洩的他又把家裡的貓當成了出氣筒,小貓驚嚇的跑出家門,正好被一輛駛來的卡車給撞傷了。這一系列的壞事情接二連三的發生,最後最弱小的那一個卻成了最倒黴的一方,而這個效應就被稱作為踢貓效應。
  • 聚光燈效應:為什麼別人都在看你?
    我們高估了自己的存在和別人對我們的關注。在社會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做「聚光燈效應」。聚光燈效應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我們自我中心主義猖獗的結果。我們都是自己世界的中心。不過這不意味著我們傲慢,也不意味著我們重視自己甚於別人。相反,它意味著我們從自己的經歷中分析我們的存在。
  • 曼德拉效應:是你記錯了,還是世界欺騙了你
    我相信很多人都覺得上面三段話或是其中幾段是那麼的平常與正確,這裡沒有要給大家玩文字遊戲的意思,而是通過這個測試,讓大家體會一下什麼是曼德拉效應。回到曼德拉效應中,我們發現絕大部分的偏差事件都是由某一個或是一群人通過媒體大肆渲染陰謀論之後,獲得了大眾的關注,再提出具體的事例來加深大眾對於某一事件的認識,就會有一波接一波的個體被「融入」到所謂的「群體中」,個體思想就會被這個群體所要給你傳達的思想所取代,有句俗語,謊話重複千遍就成了真理。
  • 「你再吼我一遍試試」,面對孩子怒吼,父母該自省防「踢貓效應」
    」「媽媽,你幫我拿一下磁片。」嘟嘟提高了嗓門對媽媽說道。「我沒有聽清楚你到底要什麼?」媽媽聽到孩子嗓門變高,也跟著提高了嗓門。「你再吼我一遍試試。」嘟嘟用手指著媽媽大聲吼道。寶寶為什麼突然變「兇」了在嘟嘟媽的敘述中,孩子原來並不是這樣的,之前如果媽媽控制不住情緒開始吼他,他只會嚇得不敢出聲。然而這段時間,乖寶寶嘟嘟開始頂嘴和發脾氣了。我們覺得孩子沒有以前聽話,可能只是發脾氣的時間沒到而已。
  • 永遠永遠,都不要踢那隻「貓」!職場中,一定要避免情緒汙染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詞,叫作「踢貓效應」。它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有點複雜?職場中,儘量別做那個踢貓的人,別隨意發洩情緒。02、也別作那隻挨「踢」的貓為什麼那些人會成為那隻被踢的「貓」?可能有人會說是因為他們的職位比上一個人要低!
  • 如何巧用「踢貓效應」?教你言之有「術」,不做情緒的奴隸
    「踢貓效應」是心理學上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它所反映的就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傳染所導致的惡性循環,憤怒是人情緒中可怕的魔鬼,俗話說:「氣大傷身!」有一天,他聽村裡的人講,鄰村有個很神奇的老者能夠給人以智慧,你要不要去試試呢?萬理聽了就心動了,立馬就去了,直截了當的說:「只要你能夠教我如何去克制自己的情緒別亂發脾氣,變得聰明一點,花多少錢我都願意。」這位老者聽完後懶洋洋地說:「這很簡單啊,我送你十個字,小怒數到十,大怒數到千,這樣子就可以了。」
  • 如何用心理學讓別人喜歡上你——富蘭克林效應
    為什麼有些人普普通通,但才相處一個月便讓人覺得親密,而有些人明明讓你很想接近,但你們之間總是感覺隔層距離。今天,我就用心理學中的富蘭克林效應來解答這個問題。所以後世的心理學家們得出一個結論: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這就是著名的「富蘭克林效應」的由來。富蘭克林效應會過時嗎?答案是並不會,因為不管時代怎麼更迭,人心還是那個人心!
  • 同志的深情,有天錯把別人當成了你,明明第一次見面我卻紅了眼睛
    曾設想過和你分開的日子會是怎樣的會不會是那種整日裡想你到發瘋思念你到即刻就想見你的狀態>一種對自己的專注力還有一種這獨自生活能快樂起來的自信慶幸我沒有再遇見你因為身份不明確朋友做不成我拿什麼去見你最熟悉的你也變成了最陌生的自己
  • 我們為什麼總是再犯同樣的錯誤
    你犯的錯,就是你犯的錯,你不會遷怒於他人。我們這個社會生活當中經常變得很混亂,就是因為踢貓效應。就是你受了別人的欺負,或者你做了一個錯事,你覺得無處發洩,於是你發洩在別人身上,發洩在一個你可以欺負的對象身上,然後那個人呢,再去欺負下一個人,下一個人再欺負下一個人,直到最後這個負面的氣氛一直回到你自己身上,我們這個社會,音質,而變得糟糕。
  • 明明耍賴 卻非要說別人太認真 我認真有錯嗎?
    明明是對方耍賴,卻還要被說太認真、太計較。認真有錯嗎,大家不都應該認真的對待生活中的事情嗎?我有理還不能說了?講一下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兩個事情。沒想到他們一上來就說是我的錯,說是我不會放水果,說本金不是已經返還了,還要怎麼樣。
  • 聚光燈效應: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別人根本沒注意你
    這就是聚光燈效應,也叫焦點效應(Spotlight effect),這種心理現象的表現是:我們會普遍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即我們很在意自己給別人留下了什麼印象,以至於我們傾向於認為別人對自己關注度很大,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 什麼叫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到底有多可怕!
    曼德拉效應到底有多可怕,看到最後你一定會毛骨悚然,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大腦中清楚記得很久之前發生過的一件事情,但當你多年以後跟其他人描述起這件事的時候,要麼是別人的記憶和你完全不一樣,要麼就是周圍的人,明明和你有著一樣的記憶,但真實的歷史卻並非如此,也就是說,有相當多一部分人對同一件事產生了錯誤的記憶,但他們自己卻毫無察覺,這種現象就可以被稱為曼德拉效應。
  • 瑪莎拉蒂女撞人案:457萬賠償金分文不要,受害家屬只求譚明明死刑
    喝的醉醺醺的譚明明在幾位朋友的勸說下重新上了車,加上油門開始逃逸,剛到路口就高速撞上了一輛正在等紅燈的寶馬車,頓時火光四起兩輛汽車撞的粉碎,寶馬車上兩死一傷,肇事車主譚明明與朋友也被撞成重傷。
  • 「為什麼你總是跟別人不一樣?」你是否為此焦慮過?這不是你的錯
    校長對他說:我真搞不懂,你明明有才華,卻為什麼老愛寫這些垃圾東西,白白糟蹋天分呢?那一刻他內心羞愧難當,以至於在此後的人生當中,這句話成為其揮之不去的陰影。這個孩子就是史蒂芬·金。01 愛好如此不同史蒂芬·金是美國超級暢銷書作家,作品銷售超過3億5000冊,獲得無數大獎。
  • 曼德拉效應突襲中國網友,集體失憶,曼德拉效應到底真實存在嗎?
    ,可是為什麼到了現在卻無法再找到?  為什麼叫做曼德拉效應呢?事情的起源還是要來自2010年一位研究「超自然能力」的人發現,大眾和她自己一樣,在記憶中曼德拉似乎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去世,而事情卻在2013年去世,甚至有些網友在網上說:自己曾經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看到過曼德拉的葬禮,人們的記憶似乎出現了混亂。
  • 《八駿圖》:你為什麼總愛錯誤的人?警惕愛情裡的「暈輪效應」
    正如五月天歌中所唱:「開始總是一場沉迷,於是我糊塗說出,不能沒有你。」這種不斷衝動迷戀的背後,其實印證了一個心理學定律-暈輪效應。本文接下來要談的,是《八駿圖》中關於感情裡容易出現的的「暈輪效應」,以及在愛情中,我們如何避免暈輪效應所帶來的愛情「盲區」。
  • 曼德拉效應日益明顯!
    曼德拉效應日益明顯!記錯事情的尷尬瞬間,相信很多人都出現過,明明自己的記憶與別人不一樣,還非要紅著臉為了面子整個你死我活,明明記得就是這樣的啊,在少數服從多數的情況下,也就懶得計較了。反過來一想,為什麼是自己記錯了,不是其他大多數人記錯了呢?有沒有這種情況呢?你別說,還真的有,這是怎麼回事呢?
  • 人類為什麼有「曼德拉效應」,是記憶錯位,還是存在平行世界
    雖然事實上你確實未曾來過這個地方,說過這些話,但是你的大腦卻告訴你,這一切都曾經發生過。 其實,這就是「曼德拉效應」的個體表現,是我們腦海中的記憶出現了錯亂。而且這種記憶錯亂的效應,還會大面積出現在人群之中。 人們不禁疑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記憶出錯的現象呢,難道真有外星人或是某種神秘力量,將人類的記憶篡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