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效應: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別人根本沒注意你

2020-12-15 奇點清心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出門吃飯時,不小心滴油在白色衣服上,搭車回家途中,你覺得全世界都盯著你的衣服,逼得你一路都在擦衣服,擋油漬,不敢抬看車上的人。

剪了頭髮,換了髮型,好好打扮出門後遇到很多熟人,大家並沒有注意到你的變化,開口詢問,也沒人能準確找出你的髮型變化。

我們大部分人都經歷過異常尷尬的時刻。

我們做錯了事,說錯了話,總是會對它無法釋懷,總覺得那些醜態百出的樣子會永遠成為別人的笑柄。

而實際上大家並沒有注意到,也沒有人會把這件事放心上,除了你自己。

這就是聚光燈效應,也叫焦點效應(Spotlight effect),這種心理現象的表現是:我們會普遍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即我們很在意自己給別人留下了什麼印象,以至於我們傾向於認為別人對自己關注度很大,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1999年,Cornell 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Thomas Gilovich和美國心理學家Kenneth Savitsky在期刊上發表「聚光燈效應」的實驗,驗證了人們總認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是所有情境的焦點。

Thomas Gilovich和Kenneth Savitsky依據實驗結果得出聚光燈效應:人們太在乎和自己有關的事物,以為別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之後,英國心理學家艾瑪·庫克提出:在重大聚會之前,一個人會想像一些消極的、令自己尷尬的場景。

當把自己的思想蜷縮在內心,沒有心思真實地觀察外在的環境。就像有一隻聚光燈照在你頭上,同時所有的眼睛都在盯著你。

這時就出現了聚光燈效應。

人為什麼會產生聚光燈效應呢?

第一、我們評價自己的行為存在主觀偏見。

人總是自戀得,以自我為中心看待世界,把自己看得很重要。所以,對別人而言,和你一樣,並沒有心思關注你,他們也許認為自己正站在聚光燈之下。

人類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所以評價自己行為的時候,容易產生偏差,放大自己的行為在別人眼裡的嚴重程度,但這些都只存在於意識層面,主觀臆想。

第二、源於心理學裡的透明度錯覺。

簡單來講,人們認為自己的擔憂和心理狀態會顯露在表面,被人看見,當別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反應,就能感覺到自己的感受。

而實際上,只有漲得通紅的臉和緊張得發抖的手,以及額頭上冒出的冷汗,這些很明顯的身體特徵,才能讓別人意識到我們正處於行為失態後的焦慮中。

第三、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生理條件反應。

保持敏感,在我們祖先的部落裡面是生存的本能,因為只要犯錯就會被驅逐,沒有群居的庇護,意味著無法生存,所以得到認可保持敏感很重要。

因此形成了敏感並在意別人看法的條件反射。

但是,21世紀的今天,我們不再需要群居庇護,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生存方式,沒必要犯一個錯就在心裡折磨自己千百遍。

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你的聲音不是每個人都能聽見,甚至只有你大聲的呼喊才會有人注意你。

不必痴迷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為其他人也只關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擔憂自己,沒時間關注你。

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別人根本沒注意你,大家都在注意自己。

不把自己太當回事,你才會活得輕鬆,過得自在。

相關焦點

  • 聚光燈效應:為什麼別人都在看你?
    我們高估了自己的存在和別人對我們的關注。在社會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做「聚光燈效應」。聚光燈效應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我們自我中心主義猖獗的結果。我們都是自己世界的中心。不過這不意味著我們傲慢,也不意味著我們重視自己甚於別人。相反,它意味著我們從自己的經歷中分析我們的存在。
  • 聚光燈效應:別人沒你想像中那麼在意你
    結果朋友哈哈大笑,爸爸以為是在笑他的糗事,然而朋友卻笑他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其實別人才沒有那麼的在意你呢,大家都忙於各自的工作,誰會注意你臉上有沒有飯粒呢,就算看到了,笑一下也會很快忘記的。爸爸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高估了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度, 其實別人沒那麼在意你。
  • 了解聚光燈效應,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
    孫先生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一些,他最討厭孩子跟別的小朋友打架,而且關於這件問題孫先生已經反覆強調了很多次。可明明這一次又是孩子犯了錯誤,他卻並不希望被孫先生教育。反而在孫先生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說道:「你能不能別老說我?真是煩死了!」這讓孫先生表示非常無奈,你要是不犯錯的話,我不就不會說你了嗎?
  • 孩子自尊心太強?了解「聚光燈效應」,幫孩子走出「說不得」怪圈
    031999年心理學家基洛維奇和同時薩維茨基提出「聚光燈效應」。是指一些人總是高估自己被關注的心理。這種高估自己被關注的情況就被命名為了「聚光燈效應」,我們總是會以自我為中心,而孩子更是如此,會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認為自己關注的事情,別人也一定也會關注,所以,當自己在意自己穿的醜或做的不好的時候,就會在想別人一定也很在意,認為別人一定也會在關注著他。
  • 孩子「說不得」,多半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父母有必要了解
    面對這件問題時,劉女士真的很想用大道理教育一下孩子,可沒想到孩子卻擺出一副受不了的樣子,而且還說道:「你能不能別老說我?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你別管我行嗎?」劉女士其實也感覺到很無奈,為什麼孩子說不得?做錯了事,為什麼還要擺出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這難道就是孩子的本性嗎?生活當中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很多父母也會表示好奇。
  • 永遠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我們沒必要因為這個而感到失望,只要放寬心,享受當下的友誼就好。曾經看到某平臺上的一個讀者留言:你每天可能出現的不開心,60%以上的可能是因為沒睡好或者沒吃好,剩下的40%則是因為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 聚光燈效應:魔術師教你如何控制用戶的注意力
    同時,觀眾席上一部手機響了起來,紅色出口燈開始閃爍,然後引導人員將一位戴著大型羽毛裝飾帽子的女性安排在你前方的座位上……你該看哪裡?你該注意什麼?你該怎麼分辨什麼是重要的?很有可能,在擴大的聚光燈範圍內,你要麼選擇一項感興趣的東西,要麼選擇一系列擁有某種相同特質的突出形象。例如,你可能同時看到舞臺上穿著鮮紅色和黑色洋裝的兩位女性,但其他景象都退到焦點之外。
  • 有沒有犯過的錯想起來就有掐死自己的衝動?其實這叫聚光燈效應
    那時我們才剛剛入學,男生之間倒是沒多久都混熟了,可男女生之間還有些陌生,編舞的班委便負責為我們搭配舞伴。可巧不巧,我的舞伴阿K是幾個女生之中條件和樣貌最差的,當我看到班委將阿K的小胖手牽到我的面前時,我心裡開始打定主意要破壞這次排練,因為我覺得一定是班委故意安排阿K來噁心我的,我甚至已經聽到旁邊人們嘲笑我的聲音。最後這個節目因為我的不配合不了了之。
  • 人吶,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也許在別人眼裡,我們什麼也不是
    今天突然遇到了一些事情之後,我才發現,在這個世界裡,真的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因為在我們自己不夠強大時,在別人眼裡我們沒有什麼分量的,即便是親人。記得小學的時候,在小人書裡看過楊修的故事,楊修此人出身名門,聰明過人,早年為曹操出謀劃策,深得曹操喜歡。但是,也正是因為自己聰明過頭,太把自己當回事兒,後來惹來殺身之禍。
  • 專訪|張一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年紀小的時候是不太在乎外界的一些聲音的,也不太能意識到那些外界的聲音意味著什麼,反而成了很幸運的事。而長大之後,面對他人目光言辭,錨定自己的位置,還是要靠認清自己。「知道自己在家庭是個什麼位置,在社會上是個什麼意思,在別人心裡是個什麼東西。你知道得多了,外界對你評價的好與壞,你可能都會看得稍微的淡一點,但是你去知道這些的過程中,你會很累。但這個是必須經歷的。」
  •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往往活得很累
    一個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總是高估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也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這就是《墨菲定律》中所說的焦點定律。在生活中過高的放大自己在別人眼中的重要性,往往不能正確地擺放自己的位置。如果強撐著去凸顯自己的重要性,往往會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最後一事無成。
  • 這14個影響你生活的心理學效應,你一定要知道!
    1、野馬效應因為各種小事生氣動怒,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2、聚光燈效應自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重要,別把自己的問題放大化,沒有人會時刻在意你的動態,知識你自己比較在意。3、毛毛蟲效應不能只知道無休止地做事,不講求效率和成果,過程固然重要,但結果最重要。
  • 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固然重要,但不要因此而活得太累哦
    在傳統的中國歷史文化中,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是所謂的社會輿論,會被看得特別重要。其實在人的一生裡,只要自己有明確的人生理念,即比較正確的「三觀」,方方面面也做得比較好,能讓自己過得輕鬆愉快一點,又何必要太多地顧及別人的眼光和感受呢?
  • 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也不要把自己看的太廉價(值得深思)
    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也不要把自己看的太廉價很多時候我們都擔心別人是怎樣看自己的,當你為了穿著形象糾結別人怎麼看你的時候,其實根本沒有人會注意你今天穿了什麼。而往往越平凡的人,越會容易把自己當回事越有錢的人,越懂得把生活過得平凡別擔心別人怎麼看你,因為他也在這樣想上海名媛群事件可以說是最真實的一個寫照40人一起拼寶格麗酒店5千景觀房
  • 戀愛課堂:聊天不冷場,你究竟說對話了嗎?
    你可以通過一些計劃、練習來轉變、克服它,你是你自己世界的一個中心,可是並不是每個人的有一種聚光燈效應的認知和偏見。在任何特定的社會環境中,我們都傾向於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要,往往會高估別人注意到我們的程度。
  • 真香定律,聚光燈效應……這本書剖析行動裡日常微妙的心理學秘密
    而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有一些類似的打臉行為,有一些我們自己沒想到,但當事情發生了我們基本上都會如此選擇的,看起來有點匪夷所思的舉動。為什麼會這樣呢?暢銷書作者書魚就用一本《真香定律》,揭開了日常而微妙的心理秘密的神秘面紗。
  • 最常見的十八個定律和效應,看看你有沒有遇到
    我們的發展恰恰取決於那塊短木板,應該時刻注意取長補短,把劣勢轉變成優勢。破窗效應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取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可能被人莫名其妙的打爛,環境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啟示:在工作中,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警惕,別讓自己成為職場上那扇任人踐踏的破窗戶。
  • 大咖說|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別太把別人當回事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別太把別人當回事 文 | 王興 大家好,今晚非常高興有機會回到校園,剛剛站在這個舞臺的時候雖然大家可以不太把建議當回事,因為建議基本上是基於過去有限經驗的總經,但是既然作為一個過來的學長,在外面摸爬滾打有過很多挫折,依然不斷嘗試的一個學長,當你們面臨畢業,面臨走出校園的時候,我想跟大家分享三點建議。 第一 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是,你們別太不把自己當回事。
  • 周五清晨朋友圈說說:別把自己看得太高,這個世界離開誰都行
    受傷後選擇好好修養還是不斷去觸碰它的那個人是你。酒精的濃度很重要,這取決於不同的傷口,不同人的承受能力。太淡,沒有任何的作用,太濃,卻會加重這濃度。覺得怎樣才適合,恐怕就是對於一個人的理解。我們經過歲月的洗禮,讓我們每個人都變得成熟與淡然,我們學會了對往事的釋懷與沉澱。
  • 婚姻裡,男人要想擁有和諧甜蜜的生活,就儘量別把這些事看得太重
    婚姻裡,男人要想擁有和諧甜蜜的生活,就儘量別把這些事看得太重:女人的零用想要婚姻和諧甜蜜,男人不可以一直讓女孩子去付出。女孩子沒跟你結婚之前,她每個星期都要購物,都要去外面吃飯。然後因為愛你,跟你結婚了,她已經降低了生活標準了,這個時候,你不可以對女人有特別多的要求。比如,女人不可以有零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