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典故】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2020-12-16 澎湃新聞

【定州典故】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2020-06-12 0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典出《紅樓夢》第五回,影射的故事見該小說第七十九回「賈迎春誤嫁中山狼」。

「中山狼」原是一則民間流傳的寓言。唐朝人姚合、宋朝人謝良、明朝人馬中錫先後根據寓言寫成傳奇小說,叫《中山狼傳》,收在明代的《合刻三志》《古今說海》和清代的《明文英華》《東田文集》中。故事大意說:戰國時候,趙簡子在中山這個地方打獵,有一隻狼中箭後求救墨家人物東郭先生,東郭先生救了這隻狼。等到危險過後,自稱不吃人的狼露出了兇相,要吃掉東郭先生,幸虧老農幫助,智擒惡狼,方除一害。

這是一則揭露野蠻毒辣的反動本性和規勸人們不可憐憫惡人的寓言,因而得到很廣泛的傳播。

後人便常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這個典故比喻兇殘的反動派,一 旦飛黃騰達便無比猖狂。

摘自:《定州典故》

原標題:《【定州典故】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中山狼有多壞?國人為何那麼重視感恩?
    營救中山狼的迂腐的東郭先生,是人的代表;而反噬恩人的中山狼,是禽獸的象徵。但凡人,都有惻隱之心,而禽獸就顧不了那麼多了。這一套說法,是孟子的發明,體現了儒家倡導的仁者愛人、與人為善的道德倫理。關於中山狼這個寓言,最早見於明代馬中錫的小說《中山狼傳》。後來,這個故事又被搬上了戲劇舞臺,並且常演不衰。可見,這齣戲是咱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話說春秋時期的晉國大夫趙簡子,率領一眾門客、帶著鷹犬去中山國(現河北境內)打獵,路遇一隻狼,「一發飲羽,狼失聲而逋。」
  • 民間故事: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異史氏曰: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人生在世,要吃多少苦,才可避免成為東郭先生?申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喜歡請關注小編,謝謝。
  • 做人不能中山狼,得志不可太猖狂
    否則就會應了那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負面評價!
  •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說的是孫紹祖嗎?他為何是中山狼?
    「子系」兩個字合在一起,是繁體字的「孫」字。這兩句詩,寫的是迎春的丈夫孫紹祖,這是毫無疑問的。「中山狼」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個非常常用的典故:東郭先生救了一隻被獵人追趕的狼,狼脫離危險後,反而要吃東郭先生。
  •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在利益面前,「劉能」和曹金一個德行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您認為呢?
  • 人們為什麼將忘恩負義的人稱為中山狼,和白眼狼有什麼聯繫?
    白眼狼這種恩將仇報、翻臉不認人的事情,曾經還有一個小典故,它來自明朝馬中錫的《中山狼傳》,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簡子在中山這個地方舉行狩獵活動東郭先生與狼因為這隻狼出自中山這個地方,於是這種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的人也被稱為「中山狼」,而「中山狼」和「白眼狼」意思相近,人們通常會將這兩種稱呼混著使用。
  • 從未正式出場的孫紹祖,為何會被稱為「中山狼」?
    中山狼並不是一個太生僻的典故,差不多的中國人都知道:南郭先生救了狼,狼反而要叫掉南郭先生。所以中山狼成為忘恩負義的代名詞。《紅樓夢》中迎春的判詞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預示著迎春嫁後一年而死。這,在八十回中的情節已經有了伏筆,一向沒什麼爭議。
  • 【定州典故】八拜之交
    【定州典故】八拜之交 2020-05-17 0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定州典故】親當矢石
    【定州典故】親當矢石 2020-06-15 0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朱軍畫作:拜師「中山狼」範曾,拍賣130萬!網友:人品也隨師父
    文丨曹鏡明題丨朱軍畫作:拜師「中山狼」範曾,拍賣到130萬!網友:人品也隨師父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朱軍和範曾的看法!著名主持人朱軍的「藝術人生」不可不謂「曲折」動人!可是,大家對於他的印象更多的是來源他的老師李苦禪的評價: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什麼意思?範曾,作為李苦禪的徒弟,中間差著輩分呢,於情於理的講,都應該持「弟子禮」好好待之。再開始之處,範曾做的也挺到位的。
  • 「中山狼」父親為拆遷費,把親生女兒趕出家:生而為人,應有良心
    圖為電影《狗十三》十三和後媽《紅樓夢》裡中形容賈迎春的夫婿: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形容靠迎春母家發達的夫婿,不知珍惜婚姻反而各種蹂躪折騰。以前他遇到事還有親人,以後這隻「中山狼」誰還會理?或許可能在悔恨中孤獨終老,也許餘生內心當中都要希望求得親人們的原諒。中國古人說:「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意思是說,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做事不要違背良心,不要見利忘義;因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道的。
  • 《中山狼傳》:東郭先生,你的善良需要有底線!
    初讀《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是在小學的時候,此文改編自馬中錫的《中山狼》。馬中錫(1446~1512)明代官員、文學家。字天祿,號東田,祖籍大都,先世為避戰亂於明初徙於故城(今屬河北故城)縣。成化十一年進士,官至右都御史。以兵事為朝廷論罪,下獄後病死。能詩文,生平有文名,著有《東田集》,以《中山狼傳》最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