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椅,因其交椅下身椅足呈交叉狀,故名。據資料考證,起源於古代的馬扎,也可以說是帶靠背的馬札。但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裡,交椅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坐交椅乃是身份、地位的高貴象徵。無論坐堂議事、帝王巡遊均置放於主要位置。圓後背交椅為中國古典家具中最為經典的椅型,多陳設在廳堂居室中最顯著的位置,「有凌駕四座之勢」,頗具威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俗語有「第一把交椅」之說。




此圓後背交椅為大紅酸枝製成,圈型圓轉大氣,鱔魚頭式扶手,靠背板為視覺中心,分段式攢框後白,透雕分三段,上位如意蟠螭紋,中為麒麟葫蘆紋,山石靈芝。下為亮腳,起卷草紋陽線。麒麟出沒,必有祥瑞,靈芝雲紋與葫蘆,意為福祿雙全。


扶手以楔釘榫五接,且平鑲銅件,圈弧度開合有度,比例優美,線條流暢。座面為多跟長條輔以軟穿帶結合而成,方便開合,既穩固又舒適,前方橫材用材粗碩,雕雙龍捲草紋,典雅而大氣。另在交接之處也多用銅裝飾件包裹鑲嵌,不僅起到堅固作用,更具有點綴美化功能。
下面有活動式腳踏床,以帽釘固定黃銅片包嵌加固,素雅大方。交椅折轉頻繁,所以做工要求頗高。此件大紅酸枝圓後背麒麟紋交椅,比例勻稱,製作精緻,為明代交椅典型樣式,無論在器型、雕工還是製作工藝上無一不精美非凡,極為難得。


整器銅件均採用鏨金工藝,製成纏枝蓮紋紋飾
此交椅與上面的麒麟紋交椅雖尺寸大小一致,但製作工藝卻大相逕庭。交椅扶手五接,接處各以銅飾件加固,值得一提的是,此交椅的整器銅件浮現凸起的纏枝蓮紋紋飾並非鎏金而是採用鏨金工藝,所以紋飾凸起,立體感十足。
椅圈扶手兩端出頭迴轉收尾。圈椅靠背板為獨板,卻刻意仿製為攢靠背式。上端與搭腦正中相接,兩側帶曲型窄角牙,靠背板浮雕螭龍紋與壽字紋搭配寓意呈祥,龍紋神態威嚴,形神兼備。交椅的銅質支腿接於扶手後部銅件,扶手與鵝脖間及彎腿處有雕飾紋飾的角牙,下接橫棖帶腳踏,後腿上接前座橫棖,雕飾雙龍捲草紋,下接管腳棖,木材相接及腿足交處皆有銅活或以鉚釘加固。
本件交椅圈,雕工精緻,銅活工藝是為一絕。浮雕龍紋,一俯一仰,呼應生姿。整體線條流暢,形態婉轉妍秀,可稱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