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形與質完美結合 金與銀相映生輝

2020-12-11 洛陽唐藝金銀器

從戰國到近代,從收藏到複製,從傳承到創新……走進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仿佛走進了中國古代金銀器藝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一件件精美絕倫的金銀器散發著熠熠的光芒,向來者講述曾經的故事。

金、銀自古即是財富和吉祥的象徵,而金銀器實現了形與質的完美結合。日前,記者感受了金銀器令人驚嘆的構思、鬼斧神工的技藝,還有那撲面而來的滄桑。

全省首家以金銀器為特色的博物館

在千年古剎白馬寺西側,有座唐式風格的院落,這裡就是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該館由收藏家王亞強集多年收藏所創辦,是我省首家以金銀器為特色的專業性民辦博物館。

王亞強介紹,該博物館目前藏有戰國至近代的金銀銅器文物200餘件(套),藏品包括金銀茶具、飲食器具、古代飾品等,種類齊全,造型繁多,質地精良。室內共設4個展廳:第一展廳為金銀器珍藏品特展,陳列著戰國至明清時期的一些金銀器物;第二展廳為金銀器複製精品展,展品主要以複製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佛教金銀器和四川彭州出土的宋代窖藏金銀器為主,複製品完全按照原物1∶1的比例精心製作,重量與出土的原物相差不到5克,仿真效果惟妙惟肖;第三展廳為金銀器工藝專題展,介紹鎏金、簪花、掐絲等製作工藝和歷史;第四展廳為金銀器精美禮品展,主要展出銀壺、純銀保健杯等茶具。

金銀器的製作和使用已成為中國古代特殊的文化現象,包含著豐富的政治、經濟、歷史等內涵。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收藏金銀器具之多、領域風格之多、跨越年代之久,讓人不禁驚嘆中國工藝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這裡,您將領略許多瀕臨失傳的古老技藝,也將感觸各個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鎮館之寶展示

戰國獸面紋金牌飾

戰國獸面紋金牌飾。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長10.1釐米、寬7.6釐米、厚1.9釐米、重97克。體呈長方形的獸面臉,獸臉闊,舌短,似桃形,頂端呈「山」字造型,造型別致,紋理清晰,極其罕見,是我國古代早期金銀器的代表作之一。

花葉紋金髮飾,唐代

花葉紋金髮飾,唐代。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髮飾以薄金片為底板,金絲盤捲成花草形,上面焊有掐絲和小金珠,掐絲內鑲嵌有綠松石和寶石。正中髮飾高11釐米,重33克,上端站立一隻鳳鳥;金釵頭用薄金片焊接而成,表面鋪滿細微金珠,釵頭鑲嵌綠松石。整套髮飾極為講究,是唐代皇族所用飾物。

金耳環,唐代

金耳環,唐代。高5.6釐米、重17.55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金耳環的樣式接受了波斯薩珊文化的影響,以金片焊接,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為環狀,鑲嵌寶石,中間為圓球形,表面系細小金珠裝飾,下部為方形金片焊接似塔形,最底部以五個小金珠焊接加以點綴,整體形態優美,工藝精湛。

金帶扣,宋代

金帶扣,宋代。上:長7.05釐米、寬6.7釐米、厚1.5釐米、重76.81克;下:通長12.7釐米、寬6.1釐米、厚1.5釐米、重158.66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扣環呈扁圓形,環頂浮雕花草紋飾,扣身背面錘揲成型,再與正面鏨刻細節,表面高浮雕圖案,圖案展現了三個小孩嬉戲於牡丹花草之中,呈現一幅精美的戲嬰畫面。小金帶扣與大的型制基本一樣,屬高浮雕工藝。

卷草紋金梳背,唐代

卷草紋金梳背,唐代。長6.1釐米、寬1.4釐米、厚0.5釐米、重4.91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用薄金片製成,半月形,中空,上端可插入骨木梳齒,金梳背表面用細金絲勾出卷草花朵紋飾,頂部焊以連珠紋裝飾,這種掐絲、炸珠和焊接工藝,堪稱金細工的佳作,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宋代金簪

宋代金簪。長24.5釐米——30.8釐米、重10.68克——40.23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三根形制相同,簪頭以圓球形高浮雕工藝雕刻牡丹花、鳳鳥圖案,簪體圓長,簪體焊接與簪頭上,其中兩根簪身上半截以鳳鳥尾部加以花卉紋雕飾,形象生動。另一根簪頭形狀特別,似耳勺狀,比較少見。

宋代金釵

宋代金釵。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金釵四件,呈【V】狀,長26.2釐米,總重159.25克。均為一金長條形敲打對摺而成,通體素麵,似經常使用,多彎曲不直。

花鳥四曲銀鎏金盒,唐代

花鳥四曲銀鎏金盒,唐代。直徑6.9釐米、通高3.9釐米、重64.86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銀板錘揲、焊接成型,以子母口相合,整體紋飾鎏金,圈足外撇,頂、底部均鏨刻紋飾,頂部中央鏨刻兩隻飛鳥,四周以團花裝飾,邊緣單相仰蓮瓣一周,盒壁鏨刻一正兩破式海棠瓣二方連續圖案,圈足底沿刻一周蓮瓣紋。

鎏金銀碗,唐代

鎏金銀碗,唐代。大碗:口徑18.5釐米、高6釐米、重322.52克;小碗:重290.35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兩件形制紋飾基本一致,敞口,碗內壁通體光滑,錘擊成型,碗身鏨刻有六朵團花,紋飾鎏金,矮圈足底,造型美觀大方。

鎏金龍紋銀盤,唐代

鎏金龍紋銀盤,唐代。口徑15.3釐米、高4.1釐米、重179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銀盤打製成型,侈口,沿小內收腹微豐,作四瓣形,圈足底,口沿一周鏨刻有簡化的蓮瓣紋,腹部出筋四道並將其團花紋飾亦分作四組,盤心錘雕出三爪行龍,其圖案精細,行龍周圍以魚子紋地裝飾,整體紋飾鎏金,為一件佳作。

鴻雁紋鎏金銀腕釧,唐代。直徑6.5釐米、重38.32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腕釧以銀片錘打而成,釧面中間寬,兩端窄,開有豁口,釧面鏨刻鴻雁紋,紋飾鎏金,釧面有一條明顯的縱向凸稜,兩頭捻搓成細絲分別折回,各纏十六圈做成開口,使用時可根據手腕的粗細調節銀釧開口的大小,是中國古代婦女喜愛的首飾之一。

鎏金雲頭形銀盒,唐代。長8.1釐米、寬4.2釐米、重74.31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盒為雲頭形,身扁,錘打成器,盒頂鏨刻有一蜜蜂,器形獨特,紋飾精美。

猴鹿紋銀盤,宋代

猴鹿紋銀盤,宋代。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直徑17.2釐米、高1.4釐米、重171克。銀盤錘打而成,盤底紋飾高凸,呈半浮雕狀,盤內中心為一湖泊,環繞湖泊裝飾有兩猴和兩鹿,其間布有山石花草。兩猴攀騎在樹上,兩鹿漫步在湖堤,意趣生動,惟妙惟肖。因猴通「候」,鹿通「祿」,所以此盤具有高官厚祿之吉祥寓意。

雙鳳紋銀盒,宋代

雙鳳紋銀盒,宋代。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直徑17釐米、高5.1釐米、重304.55克。頂部中間飾一周凸弦紋,弦內飾雙鳳對飛圖,雙鳳之中飾折枝牡丹花一束,兩鳳對飛形成一圓形,弦紋外飾一周纏枝牡丹花紋,紋飾下均有小碎點紋地,整器錘揲加工成型,紋飾半浮雕式。

纏枝卷草紋高足銀杯,唐代

纏枝卷草紋高足銀杯,唐代。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口徑5.15釐米、高度5.7釐米、重56.21克。此器錘擊成型,腹部平鏨纏枝卷草紋,通鋪魚子紋地,圈足面鏨忍冬紋一周,此杯刻工精湛,在唐代頗為流行。

雙獅卷草紋銀杯,唐代

雙獅卷草紋銀杯,唐代。直徑5.5釐米、高度4.8釐米、重77.89克。此器錘擊成型,腹部以淺浮雕裝飾威猛獅子兩隻,並伴以卷草,口沿下一周連續S紋飾,整體器型極其精美。

纏枝紋三足銀罐,唐代

纏枝紋三足銀罐,唐代。腹徑4.85釐米、高5.1釐米、重44.39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小口,束頸,鼓腹,圓底,傘形蓋,寶珠形蓋鈕,蓋鈕之間有六瓣形銀墊,鼓腹的下部焊接有三個獸足,圓形底,通體以纏枝花草紋裝飾,錘擊成型,整體渾圓大方,造型美觀。

銀方箱,宋代

銀方箱,宋代。直徑7.4釐米、高11釐米、重376.82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整器採用錘揲、焊接成型,箱蓋為盝頂形,頂上有飛翔於雲中的鳳鳥兩隻,上下以子母口扣合,箱體呈四方形,四面平鏨花鳥人物,亭臺樓閣,鋪魚子紋地,箱底以兩條弦骨裝飾,弦骨中間鏨刻瑞獸,方箱後面有兩個鉤環,正面有鎖紐與銀鎖連接。

銀龍頭銜環耳杯,五代

銀龍頭銜環耳杯,五代。口徑9.75釐米、高3.3釐米、重117.08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敞口,素麵,平底,無圈足,單耳,耳做成龍頭形狀,嘴含一環,形象栩栩如生。

銀鎏金獸首蓋碗,西漢

銀鎏金獸首蓋碗,西漢。直徑15.5釐米、高11釐米、重750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為西漢時期的食用器具,其製作主要採用錘揲、焊接、鎏金等工藝,通體圓潤無紋,在碗體雙耳及碗蓋中央部位飾有獸形部件,碗底及獸形部件處鎏金,整體感覺簡潔而不失莊重,實屬我國古代早期金銀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

四獅紋高足銀杯,唐代

四獅紋高足銀杯,唐代。口徑5.4釐米、高6.6釐米、重62.34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銀杯錘打而成,深腹,高足,足底呈喇叭狀,高圈足上部為一小平盤,與杯身焊接相連,杯體內壁光滑,杯腹鏨刻有四獅卷草紋飾,滿鋪微細魚子紋地,是唐代中期八世紀前半期流行式樣,刻工精細,工藝較高。

銀元寶,唐代

銀元寶,唐代。長14.4釐米、寬8.9釐米、重965.47克。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藏。

系鑄造而成,兩頭翹起,中間為平面,腰部內收,底部刻有「王」字底款,形制極其美觀。

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地址:洛陽市洛龍區白馬寺鎮白馬寺西側

開館時間:9:00—17:00(免費開放)

公交線路:56路、58路、87路、91路

相關焦點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明代金銀器首飾
    其中明代金銀器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發展時期,其藝術風格雖仍不失生動古樸,但類型與樣式明顯增多,逐漸向精緻發展。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有數百件古代金銀器,其中明代金銀器具有一定特色,種類主要包括飾品和器皿,另有少量金箔與銀錠。本文主要對簪釵、耳環一類飾品進行賞析。
  • 漢代金銀器的種類
    總體上說,金銀器中最為常見的仍是飾品,金銀器皿不多,純金質容器也不多見。迄今考古發掘中所見漢代金銀器皿,大多為銀制,銀質的碗、盤、壺、盒等,在各地均有發現。一般器形較簡潔,多為素麵。從已經發表的出土資料看,兩漢金銀器按其功能劃分,主要有5大類:裝飾類、生活用具類、金銀貨幣、印章、醫用器具。
  • 金與玉的完美結合——金玉滿堂金鑲玉
    金與玉的完美結合——金玉滿堂金鑲玉金鑲玉顧名思義就是金子與玉石的組合產物,學名實際上是金銀錯嵌寶石玉器,它是一種把金子嵌入玉石體內的飾品,包含著金鑲玉、金包玉、玉鑲金、玉嵌金等等組合金與玉的完美結合——金玉滿堂金鑲玉金鑲玉的金主要採用的是黃金和鉑金,也含有K金、合金、鍍金、彩金等等。而金鑲玉的玉,主要採用的是軟玉——和田玉和硬玉——翡翠。
  • 慶城縣博物館精品文物|金「寧州使司亢」亞腰形銀錠
    慶城縣博物館精品文物|金「寧州使司亢」亞腰形銀錠 2020-07-30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沙皇最愛的法貝熱彩蛋,如今有了一座宮殿博物館
    冬宮——如今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坐落於此,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居於皇城的中心;聖彼得堡完美地保存著無數遺產,是藝術與豐饒之城,歷史與浪漫之都。1842年,卡爾·法貝熱的父親、一個被稱為「金匠大師」的人在Bolshaya Morskaya大街開設了第一家法貝熱商店。等到30年後,卡爾接管了家裡的生意時,法貝熱家族將成為全世界最著名、也最受追捧的珠寶匠。
  • 唐蕃古道上的金銀器和絲織品
    霍巍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傑出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漢唐考古、西南考古、西藏考古、文物學與藝術史、中外文化交流、博物館學等。先後發表論文近百篇,出版有《西藏古代墓葬制度史》《戰國秦漢時期中國西南的對外文化交流》《吐蕃時代:考古新發現及其研究》等。
  • 龍門博物館——洛陽研學基地展示「博物館系列」
    建造於這一靈秀之地的龍門博物館以佛教為專題,主要收藏、展示、研究佛教文化器物。成立於2003年,在2013年4月牡丹文化節期間正式向遊客開放,這是一家民營博物館,館長王迪。「河洛文明是華夏文明的核心,只要你來到洛陽就會被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深深感染。」
  • 這些博物館掌門人,對鎮館之寶有一個「古的idea」
    這樣的博物館,你能想像嗎?本報記者獨家對話幾位「網紅」博物館掌門人,揭秘他們如何給文物一個「古的idea」。  根據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龐雅妮觀察,遊客們衝進博物館最先pick的文物或展覽,往往都是被媒體宣傳過的「網紅」。比如登上過《國家寶藏》的「杜虎符」,以「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為代表的專題展覽——「何家村遺寶」展。
  • 何家村遺寶:大唐第一金碗鴛鴦蓮瓣紋金碗
    原標題:鴛鴦蓮瓣紋金碗:誰能載酒開金盞?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鴛鴦蓮瓣紋金碗,被譽為「大唐第一金碗」。這對璀璨奪目的金碗,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中西方文化技藝的交流融合躍然其上。今天,就讓我們透過鴛鴦蓮瓣紋金碗 , 去感受盛世大唐的傳奇。
  • 東都洛陽之——萬佛生輝
    河的對岸拍攝龍門石窟洛陽的名片在我腦海裡大致有四個:一是龍門石窟,二是白馬寺,三是洛陽牡丹,還有一印象是有關洛陽的詩歌,因為在背誦唐宋詩詞時,許多詩句每每將洛陽二字鑲嵌其中,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 壺東家鏡面銀壺都有哪些?什麼是鏡面銀壺?
    壺添品飲情趣,茗增壺藝價值,恰如紅花綠葉,相映生輝。「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這是對品茗習俗的生動寫照,可見銀壺在品茗中的地位。鏡面銀壺,壺如其名,壺身明亮如一面鏡子,站在它的面前可以照出人影來。鏡面壺壺身的光亮是打製成壺後,工匠對銀壺表面進行拋光、厝平,直至壺身打磨成鏡面,最終形成了銀壺壺身效果。
  • ...博物館】沒想到,這家博物館竟然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三件鎮館之寶
    1、鎏金銀壺 北周天和四年(569 年)。1983年原州區南郊鄉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嘉出土。壺形制完全沿用薩珊王朝金銀器風格,但壺把上的人頭形象與薩珊波斯人形象有別,屬中亞巴克特利亞人。 這件薩珊風格製品的問世不僅為中西文化交流增添了-一份重要的材料,其在全世界現存的薩珊系統的金銀器當中,無論是工藝水準,還是表現內容都是絕無僅有的。
  • 唐代茶具:金籠銀匙青白盞,爐動碾綠香滿室
    受「南青北白」陶瓷製造格局和西域金銀器、玻璃器的影響,唐朝豐富獨特的茶具與吃茶風習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形成大唐盛世與眾不同的茶文化,影響深遠。茶興於唐唐朝的茶文化空前繁榮,與佛教的興盛休戚相關。銀籠子外,飾有鎏金及兩兩相對的鴻雁,亦有做球路紋的鏤空裝飾,底足為花瓣造型。金鴻雁紋銀茶碾子如同現在的藥碾子,整體為長方形,捉手兩側各飾一隻以雲紋為襯的鴻雁。
  •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遊玩攻略(門票+看點+交通指引)
    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建築面積174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博物館還設有楊永德伉儷捐贈的陶瓷枕專題陳列和不定期的臨時展覽。2004年入選國家AAAA級景區,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 博物館奇妙夜再次開啟!廣州多家文博場館假期恢復夜間開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穗文廣旅宣圖/各博物館提供10月5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今年中秋國慶黃金周假期,廣州多家博物館、紀念館增加了夜間開放(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廣州博物館:每天數百人夜遊博物館本次黃金周假期,廣州博物館採取免費開放、鎮海樓展區開放時間延長至21時的全免費延時開放措施,方便市民遊客參觀博物館,共享文化惠民的成果。
  • 洛陽西工區兩個大型城市公園介紹
    河洛文化起源於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河洛地區,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濟洛高速南北貫穿,310國道、小浪底專用線過境。洛河流經轄區。獲得2017年度全省綜治和平安建設優秀縣(市、區)稱號。境內有天子駕六博物館、應天門遺址、西工兵營、櫻桃溝風景區等景點。王城公園王城公園,又名洛陽王城公園。
  • 涵蓋五千年文明,從夏商興盛到唐宋,洛陽博物館萬餘件珍寶
    作者:無極#洛陽博物館#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從「最早的中國」夏代開始,綿延連續至唐宋,時代蟬聯,文物精美,在全國博物館特別是地市級博物館中處於領先水平。它的建築造型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氣勢恢宏,是洛陽市的文化地標。它囊括了五千年華夏文明,館藏珍寶1.1萬餘件,館藏量處於全國博物館前列。
  • 勞斯萊斯幻影標準版明珠銀/阿馬尼亞克紅_易車網
    在汽車底部,另一條從後到前而又巧妙向上的弧線,與緩緩向下的車頂輪廓線相映生輝。其它特點還包括隱秘的後窗與C柱相結合,為後座乘客提供更大的私隱保護和寬廣的側面輪廓。外部配置:明珠銀-主色、炮銅色-對比色、畫廊-絲綢湖畔「光」、短單腰線-金色、雙色特徵線、22寸全拋光輪轂。
  • 客來烹茶以待,一件精緻的銀器,置於茶案之上,茶桌上白月生輝
    明代人徐唯在《茗譚》中,讚揚了這種將茶和香完美結合的雅致,並且親歷其中,妙不可言:焚香雅有逸韻,若無茗茶浮碗,終少一番勝緣!靈芝香插,形制小巧玲瓏、錯落有致,形態逼真,從不同角度看呈現不同姿態,耐人賞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