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高僧這樣跟他的受眾說:人生不順時,有這兩個表現者,往往會否極泰來!
這位高僧,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星雲大師。
那麼,星雲大師所說的3個表現,具體指什麼呢?見下文:
一、學會在不如意時隨意而安
星雲大師說:「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師這句話的意思是,世事無常,生命的消逝似乎總讓人充滿了消極悲觀的情緒,那些生活在淺水中的魚,即使水越來越少,它們也快樂,因為,魚和水每一次相逢,都是得其所哉,死在眼前,也可以活得快樂。
大師這是在告誡我們,不如意事常八九,世事沒有一帆風順的,但人仍然要在這不如意中,度過人生的幾十個寒暑。
佛經上記載了這樣一則小故事:
大熱天,禪院裡的花被曬萎了。
「天哪,快澆點水吧!」小和尚喊著,接著去提了桶水來。
「別急!」老和尚說,「現在太陽曬得很,一冷一熱,非死不可,等晚一點再澆。」
傍晚,那盆花已經成了「黴乾菜」的樣子。
「不早澆……」和尚見狀,抱怨道,「一定已經乾死了,怎麼澆也活不了了。」
「澆吧!」老和尚指示。
水澆下去,沒多久,已經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來,而且生機盎然。
「天哪!」 小和尚喊,「它們可真厲害,憋在那兒,撐著不死。」
老和尚糾正:「不是撐著不死,是好好活著。」
「這有什麼不同呢?」小和尚低著頭,十分不解。
「當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問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撐著不死,還是好好活著?」
小和尚低下頭沉思起來。
晚課完了,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面前問:「怎麼樣?想通了嗎?」
「沒有。」小和尚還低著頭。
老和尚嚴肅地說:「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撐著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著。得一天壽命,就要好好過一天。那些活著的時候天天為了怕死而拜佛燒香,希望死後能成佛的人,絕對成不了佛。」
說到此,老和尚笑笑:「他令生能好好過,卻沒好好過,老天何必給他死後更好的生活?」
星雲大師指出,對於禪院裡的花來說,「和尚沒澆水」雖然很不如意,但那是和尚的事,「好好生長」才是它自己的事,這盆向前看的花,得一天壽命,便好好過一天,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義。
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其實根本不必像小和尚那樣急躁,而是要學習老和尚那樣隨意而安,就會發現生活會是一種不一樣的美麗色彩。
二、不為美好事物的逝去而感傷
星雲大師說: 枯有枯的道理,榮有榮的理由,本無好壞之分,榮枯都好,不好只是個人根據主觀感受作出的評判而已。
大師這句話的意思是,事無好壞,唯人揀擇,就像是紅塵中的我們,每一天的起臥作息皆順其自然,飢來張口因來眠,看似平常,卻正是無限風光!
大師這是在告誡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因為美好事物的逝去而感傷慨嘆,但實際上大可不必如此,畢竟是自然界裡極其平常的事情罷了。
佛經上記還載了這樣一則小故事:
藥山禪師在庭院中打坐,身邊有雲巖和道吾兩名弟子相伴。禪師坐禪之後,看兩名弟子仍然若有所思,便指著院中的兩棵老樹問道:「你們看這兩棵老樹,已經在寺中經歷了上百個年頭,如今,這兩棵樹一枯一榮,你們說,是枯的好,還是榮的好呢?」
道吾回答道:「榮的好。」
雲巖答道:「枯的好!」
藥山禪師看著他們,並未講話,恰逢一位待者從旁邊路過,於是藥山禪師便將他喊了過來,問他道:「你看院中的這兩棵樹,是枯的好呢?還是榮的好?」
侍者回答道:「枯者由他枯,榮者任他榮。」
藥山禪師面露微笑,讚許地朝侍者點了點頭。
星雲大師指出,同一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答案進取;「枯的好」這表示清淨淡泊應自然,各有因緣。所以有詩曰:『榮的好」,這表示一個人的性格熱忱枯者由他枯,榮者任他榮」,這是順雲巖寂寂無案臼,燦爛宗風是道吾;深信高禪知此意,閒行閒坐任榮枯。」
其實,做人就要懂得笑看花開花落,靜觀雲捲雲舒。日出有日出的精彩,日落有日落的美麗,性格熱忱進取者與清淨淡泊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卻也都有自己的煩惱,熱忱的人有時候會疲於世俗生活中的喧囂與眾多不必要的紛擾,而寡淡者也難免會覺得寂寞無聊。
星雲大師一再告訴迷失於生活中的人們,有時也可以把生活看作是一種修禪禮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要過分加重工作的壓力,不要貪戀生活的富足,只要循序漸進,符合自然循環的生活,就是一種快樂的生活。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如果覺得小編的文章讓您有所收穫,請幫小編點個讚;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歡迎關注小編!
- The End -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