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HOT Show現場,Dillon Aero公司展示了一挺.338諾瑪馬格南口徑的加特林機槍,該槍還配備了真正速度公司(True Velocity)研製的聚合物彈鏈。
這樣的組合完全可以代表未來一個階段中口徑速射武器的發展方向,下面本人將由此延伸說明一下載具速射武器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儘管尚沒有證據證明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SOCOM)之類的官方機構是否支持這樣的項目,但作為一家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為美軍製造M134「米尼岡」的企業,Dillon Aero的這個展品足以說明其鮮明的態度。
首先,就是.338諾瑪馬格南(.338NM,.338 Norma Magnum)將取代(部分或完全)現役的7.62×51mm彈藥。儘管從現在的情況來看,.338諾瑪馬格南口徑的機槍只是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SOCOM)的一個招標項目,但其精度、射程、作戰效率等優越性已經充分體現出來,未來美軍很可能會跟進。
這是本人之前做的一個表格,從中可以看出.338諾瑪馬格南的動能是7.62×51mm彈藥的兩倍(當然,這是一個形象的說法,槓精可能會說還差250焦耳,M80A1動能更高等等,本人要說的是他們就是250,沒焦耳的)。在當前敵方單兵防護水平普遍提高,城鎮作戰環境大比例增加(建築物成為隱蔽和障礙)的情況下,7.62×51mm彈藥的威力已顯得不足,這點已經被實戰證明。
因此,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才會提出一個.338諾瑪馬格南口徑機槍項目,希望通過增加口徑手段來提高步兵攜行機槍的作戰效率。以通用動力研製的輕量化中型機槍(LWMMG)威力,儘管該槍比現役的M240(7.62×51mm)要重,但由於射程和精度的優勢,500發.338諾瑪馬格南可以等於800發7.62×51mm(通用動力的說法)。因此三人機槍組在攜帶LWMMG機槍系統時,負擔只比M240重0.77千克。
需要說明的是,LWMMG機槍系統重量還是傳統彈藥的情況。通用動力與真正速度早有「基情」,其參加美國陸軍「下一代班組武器(NGSW)」競標樣槍就採用了真正速度研製的聚合物彈藥。
聚合物彈藥其實只是藥筒,就是通常所說的彈殼採用了聚合物材料。當然,並非全部,其底部還是全部或部分採用了金屬件,這樣可以保證必要的抽殼強度和可靠性。由於藥筒大部分結構都是聚合物材料,所以重量大大減輕,同時還降低了製造成本。
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剛剛試用的MAC LLC公司聚合物彈藥不同,真正速度的聚合物藥筒設計非常激進,只有紅色區域才是鋼製零件。這樣做的優勢非常明顯,在保證抽殼可靠性和底火室強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了重量。
記得很久之前,看過國內某雜誌中提到「研究聚合物彈藥越久越感覺金屬藥筒的優勢,其中之一就是拋殼時可以帶走熱量」。想必不少軍迷(暴露年齡)都會有印象,不過這個說法只是當時的理解,隨著時代的進步關於這方面已經有了更新的看法。那就是複合材料的藥筒可以使燃燒的發射藥與金屬彈膛絕緣,這樣彈膛不會被加熱,在射擊過程中只有從槍管傳導到彈膛的熱量。而且拋出的藥筒也不會燙手,避免一些麻煩。如圖,空手接藥筒,要是傳統彈藥就是硬氣功表演。
真正速度與Dillon Aero同樣有合作關係,在研製聚合物彈藥的時候,曾經使用M134D進行過實彈射擊測試。由於轉管機槍射速很快(3000發/秒),備彈量非常大,所以聚合物彈藥減重的優勢可以表現得更加明顯。
由此可見,SHOT Show現場Dillon Aero展示的這款.338諾瑪馬格南口徑的加特林機槍絕對不是什麼「即興之作」。2017年以來,.338諾瑪馬格南取代7.62×51mm彈藥的趨勢已經越發明顯。最近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西格紹爾MG 338機槍和混合結構彈藥,成功通過了美國軍方100多年來首次新口徑槍械和彈藥的安全認證。
從現場照片上可以看到聚合物藥筒底部的鋼製彈底上有真正速度的字樣,這也是這種藥筒除底火之外的唯一金屬零件。從照片上看不出彈鏈材料,如果採用聚合物彈鏈的話,那麼攜帶彈藥的重量還可以進一步降低。聚合物彈鏈已經有能力取代金屬彈鏈,美國海軍陸戰隊最近採購的MAC LLC公司240萬枚12.7×99mm彈藥就配備的是聚合物彈鏈。這方面的問題,鷹醬已經給我們證明過了,如果說不行,那只能說自己的材料不行而非路線不對。
操作部分與M134D「米尼岡」相同,沒有什麼大變化,這對於士兵來說是個好消息。有時候成熟的設計不要為了新而改,會增加不必要的訓練成本。機匣頂部靠右的地方還有導軌,可以安裝瞄準鏡。
這款機槍與M134D相比,槍管少了一根,射速為2500發/分鐘。因此與M134D一樣,每根槍管射速為500發/分鐘。表面上看,加特林機槍引以為豪的射速降低了17%,但考慮到彈道性能的顯著提升,射速的降低似乎還是可以接受的。關於單根槍管和整個系統的壽命目前沒有公開,對比M134D,其壽命為10~15萬發。聚合物彈藥的故障率是否達標也不清楚,M134D發射3萬發彈藥才會出現一次故障。
其實,最讓人關心的是.338諾瑪馬格南口徑加特林機槍的重量和後坐力,是否能夠滿足安裝在輕型載具上的需要。如果Dillion Aero的這款加特林機槍能夠安裝在輕型載具上,那麼它將獲得相當大的市場空間。
這是因為很多輕型載具因為結構和重量的限制,無法安裝GAU-19(12.7×99mm,最高射速2000發/分鐘)加特林機槍,所以不得不選擇7.62×51mm口徑的M134D或同類型加特林機槍,造成遠射程威力不足。如果.338諾瑪馬格南口徑的加特林機槍能夠搭載到輕型載具上,將獲得與GAU-19相當的有效射程,以及更加猛烈的火力,對於輕裝部隊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
最後本人想說的是,新的中口徑彈藥,尤其是採用了聚合物藥筒之後,其對槍械的提升相當巨大。需要對這個發展方向保持高度關注,有必要進行前期預研工作。
從這個表格上可以看出一些彈藥之間的動能關係。中國軍隊現在5.8×42mm與12.7×108mm直接銜接,用動能表示就是1800焦耳與18000焦耳的首尾拼湊,完全無視中間最廣泛的使用需求。而美軍主力的7.62×51mm彈藥正好成為兩者之間的過渡,別說什麼比小口徑重,比大口徑威力小,人家是打仗打出來的經驗,不是敲鍵盤出來的。
.338拉普阿馬格南彈藥(左)國產版被稱為8.6×70mm,由於膛壓峰值高,會使槍管快速升溫,從而降低壽命,不適合充當機槍彈藥。為此瑞典諾瑪彈藥公司在2008年研製出.338諾瑪馬格南(右),性能和前者很接近,而且彈殼底緣相同。
有朋友曾經問本人國內是否應該仿製.338諾瑪馬格南彈藥,本人在這裡統一答覆:通過更換彈丸和發射藥,國產的8.6×70mm彈藥同樣可以達到.338諾瑪馬格南的效果,從而使之適用於機槍。現在看,「中口徑無用論」的唯一好處就是將中國軍隊中的7.62×54mmR彈藥和機槍徹底淘汰,為新的中口徑機槍列裝打開了一片空白。
只不過,這樣的代價實在太沉重,至今很多人還不願承認這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