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靜物,偏愛一隅——吳運平的物哀美學

2020-12-14 藝術青年ART

吳運平 | Wu Yunping

吳運平,1957年出生於廣東龍門縣,1984年考入廣州美術學院師範系,畢業後在省外語師範學校任教8年。現為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水彩協會會員,廣州民生促進會會員,廣州開明畫院畫家,廣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吳運平由於喜歡畫畫而被當地縣文化館挑選幫忙舉辦展覽,在這種環境下跟隨老師學習了正統的素描和色彩寫生知識。後來他被招工到縣粵劇團,成為一名美術工作者,跟隨劇團下鄉演出並繪畫。3年後,吳運平被調回文化館,成為一名農民畫輔導員。

風景靜物 偏愛一隅

在吳運平的油畫和水彩作品裡,你能追尋到海子詩中最美的文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只偏愛風清物靜的一隅,一眼不經意的攫取,卻給生活添了一抹暖意。

吳運平筆下的一花一草,或盛開或凋零,或平淡或熱烈,或微小或龐大,都釋放著大自然生命的力量,默默傳達著他對生命的謳歌。爭豔熙攘的桃花,在春風中綻放最美的顏色,驚豔和煦的時光;衰敗枯萎的秋荷,在幽謐的池塘中靜靜逝去,等待下一個溫柔的年華。

他的畫筆深處,呈現出令人哲思的「物哀美學」:世間萬物皆有靈氣,上至浩瀚蒼穹,下至階上青苔,都在靜待我們的發現與珍視。

藝術經歷

·2019年10月 油畫《先行者》《春色》,水彩《童年記憶》參加廣州開明畫院慶祝國慶七十周年美術作品展;

· 2018年7月 六張水彩作品參加一帶一路「夢匯南洋」中馬聯展,在吉隆坡展出;

·2017年10月 參加「六合聚形」六人美術作品展,在廣州文化公園藝蘆展出;

· 2016年 「風清物靜"個人水彩畫作品展在小洲藝術區展出;

· 2016年10月 水彩作品《牧區的早晨》參加廣東水彩畫研究會會員作品展;

·2013年 個人水彩畫展「西南風"在雲南麗江舉辦;

· 2012年 水彩畫《歲月如漆》參加廣州市美術大展;

·2010年 個人水彩畫展「聚精取神」在小洲藝術區舉行;

· 2010年 水彩畫《秋色》參加廣東省第五屆水彩粉畫展;

· 2009年 水彩畫《奉獻一中國神農》參加廣東省國慶六十周年美術作品展;

· 2007年 水彩畫《遙遠的呼喚》參加廣東省第四屆水彩粉畫展。

作品欣賞

《春暉》50X55cm 油畫 2019年

《一路春風》50X50cm 油畫 2019年

《紫氣東來》60X75 cm 油畫 2019年

《報春》油畫60X75cm 油畫 2019年

《桃花源》60X75cm 油畫 2019年

《家園》38X106 水彩畫 2019年

《荷塘協奏》188X139cm 水彩畫 2016年

《夏日清涼》73X36cm 水彩畫 2014年

《協奏》73X36cm 水彩畫 2014年

《節奏》73X36cm 水彩畫 2014年

《倒影》73X36cm 水彩畫 2014年

相關焦點

  • 《生日卡片》:母愛溫情下日本治癒性電影特點及日本物哀美學展現
    《生日卡片》是一部治癒系電影,它本身除了讓觀眾從中感悟到生活的美好、汲取生命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完整展現了日本物哀美學,而物哀美學也是日本治癒系電影的標誌性特點。所以本文我除了講述電影給我們展現的母愛、生活治癒力量之外,將結合本片分析日本治癒系電影中的物哀美學,讓人除了心靈被治癒,也能看懂電影中日本物哀美學之美。
  • 淺談日本美學,美到極致便是「物哀」
    若說起日本的文化和美學,物哀、、幽玄這是最基礎的三種文化。而這三種中尤以物哀最廣為人知且擁著眾多。物哀並不單純存在於文學,更是一種生死觀,甚至滲透入了整個日本社會中間。物哀的最初產生源自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本居宣長提出的文學概念,這種文學中的最佳體現,也著作《源氏物語》中有了更加顯著的體現。
  • 《海街日記》:治癒系影片下日本美學的「物哀」之美
    下面我們將從敘事手法、視覺畫面和現實意義來解讀《海街日記》治癒元素,理解「物哀」美學,領略是枝裕和「哀而不傷」的悲憫之心。治癒系影片的散文式的敘事風格。視覺畫面呈現的」物哀「之美「物哀」是日本民族特有的美學理念。「物哀」的「哀」字在日語裡本來沒有任何意思,就像「唉」一樣,只是表達自己的感嘆。「物哀」的產生,是因為日本的天災多且資源貧乏,使得日本人的不安全感留在了基因裡,即對萬事萬物都有種即將告別的感覺。
  • 《源氏物語》:從紫姬的命運說起,看物哀美學在小說中的演繹
    紫姬個人經歷以及命運結局,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了日本文學中的物哀之美。物哀美學是日本重要的美學思想,簡單來說,就是世間的好物都不長久,都會走向消亡,既然如此,不如在它最美的時候,好好領略它們的美。這種美學思想體現了對世事無常、人生無常的感悟。下面,我將從紫姬的命運,紫姬之「美」,紫姬之「哀」三個方面,來闡釋物哀美學在小說中的演繹。
  • 傳承千年的日本三大美學!為美而生的古老思維:物哀、幽玄、侘寂
    東方文化擅於實現意象與意境,蘊含講究倫理與道德規範的華人思想,以及看重美學淬鍊的日本哲學。日本三大美學:物哀、幽玄與侘寂,一道道迴路打破西方文化不曾觸及的領域,長達千年的歷史脈絡,以獨特的審美價值展現獨一無二的美感意識。
  • 「侘寂」「物哀」究竟是什麼?從日本美學看日系裝修風格
    關鍵詞日式裝修,色彩搭配,美學,川端康成,侘寂,物哀人群:需要家裝,喜歡日系風格,對日本文化美學感興趣————————————————————————————————————————近些年「日系」常常被大家掛在嘴邊
  • 豆瓣8.2《千隻鶴》|好色、物哀、幽玄,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
    今天,我將從好色、幽玄、物哀三個審美理念出發,全面剖析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在《千隻鶴》中的體現。1、突破常規束縛的愛戀,純粹而自然的「好色」「好色」在日本是一種審美理念,而非我們日常所認為的濫情、淫亂。大西克禮在《物哀.幽玄.祭》中這樣形容幽玄。
  • 《海街日記》:體會是枝裕和的治癒系主題和「物哀美學」
    《海街日記》是一部治癒系電影,它本身除了讓觀眾從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汲取生命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呈現了日本治癒系電影的經典美學:物哀美學。是枝裕和用一如既往溫暖而細膩的筆觸,通過對生活的細節的捕捉,將四姐妹相處的日常一幀幀記錄下來。
  • 無論是風景水彩畫還是靜物水彩畫,都可以擁有無以真實的視覺效果
    ▼Takumi_yokooka繪畫了許多優秀的風景水彩畫作品,他曾說:「藝術既是情感的交流」,他在每一次繪畫經歷中,都在喚醒著情感的體驗與感受。他用藝術的水彩暈染之中,將情感傳遞給每一個人,喚醒無數人心裡的境遇,可以將不同的情感特徵傳遞給觀眾,讓水彩作品的呈現不只是一次次情感的再現,同時也是情感的認可和釋放。
  • 俄羅斯年輕藝術家尤金風景靜物油畫,色彩豔麗,太美了
    俄羅斯年輕藝術家尤金風景靜物油畫,色彩豔麗,太美了!大家都知道俄羅斯油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俄羅斯的風景油畫更是別具一格,具有獨特的魅力。小編偶爾在網上看到了 一組俄羅斯年輕藝術家尤金的風景靜物油畫,立刻便被吸引住了。大家一起來欣賞吧!
  • 日本物哀美學的音樂演繹!
    有人說他們的歌仿佛為夏目漱石和德富蘆花的文章譜了曲,有人說他們的每首歌都充滿著日本的物哀美學,2019 HUMERT HUMBERT上海演唱會,猶如夜裡的月光一般,溫溫柔柔難以抗拒。
  • 物哀——讀《枕草子》與《日本物哀》
    日本的花道、茶道、劍道、園林藝術都與中國文化有同源的相似性,經過本土發展,成為獨有島國特色的日本文化,而在花道、茶道、園藝、武士道、建築中又都充滿著禪意,在禪意中」物之哀「成為日本一種代表性的文論、美學思想。
  • 他筆下的油畫有著和諧詩意,飽滿的風景和純淨的靜物
    他的作品通過純淨、歡快的色彩,光線,空氣,充滿風景和靜物給觀眾帶來了真正的樂趣。克裡米亞的自然風光已經成為這位畫家靈感取之不盡的源泉。
  • 英國畫家烏格羅油畫作品欣賞(靜物與風景篇)
    在畫家烏格羅筆下的風景畫中,依舊是典型的平面化處理。這種空間上的簡化與壓縮極具現代主義的特徵。畫面注重構圖上的安排,在結構線和輪廓線所包圍的封閉性圖形中,畫家以平塗的方式來進行填充。這種平塗的方式看似非常簡單,它幾乎和一個兒童所畫的平塗沒有區別。
  • 動畫廣告《頭髮是女人的生命》,從悲劇愛情中反映的「物哀」美學
    作品作為一支洗髮水廣告,以公主和武士的愛情作為背景,既表達了頭髮對於女性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不同階層之間不可結合的愛情悲劇,更讓人從櫻花飄落的場景中感受到日本人「物哀」之美。而作品對故事和洗髮水廣告兩方面的刻畫和融合,也可以說是恰到好處,一方面突出了公主和武士的愛情主題,另一方面借公主的長髮引出了洗髮水的主題,最終再以悲劇的表現形式讓觀眾產生了「物哀」的美感。
  • 紙面水粉畫 德國猶太畫家-努斯鮑姆:畫室、風景、靜物、小路
    紙面水粉美術作品一:從畫室隔著手套看風景(屋頂)紙面水粉美術作品二:足球靜物紙面水粉美術作品三:多佛渡輪紙面水粉美術作品四:通向大海的小路紙面水粉美術作品五:在布魯塞爾的畫室從畫室隔著手套看風景(屋頂)美術作品名稱:從畫室隔著手套看風景(屋頂)(View from the Studio with Gloves(also
  • 由川端康成《花未眠》看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之美
    02 物哀之美在日本的形成由於和自然關係緊密,森林繁茂、加之被海洋所環繞,日本從古代就形成了「萬物有靈」的觀念,在四季交替變幻中形成了「無常」與「輪迴」的觀念。物哀的「物」,大概受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的影響。
  • 日本人的花道精神:從「死狂」到「物哀」
    武士道「死狂」的另一面,是日本花道裡的「物哀」精神。日本人在「死狂」中求死,在「物哀」裡看生,從武士道到花道,完成了一個生命的過程。多愁善感、毫不留情、哀婉、悽美、殘酷等等,就是我們通常無法理解的日本人的「物哀」了。日本人觀花,是在落花一瞬中感悟人生無常,正是這種人生無常感打開了日本人的「物哀」之眼,在插花儀式中觀花悟人生,形成日本特有的花道精神:人生如花開花落之短暫,與其「賴活」,還不如以美的盛姿,去裝點生命的一瞬以求「好死」。如果武士道是日本人的手背,那麼花道就是他們的手心。
  • 什麼是靜物畫?傳統靜物畫的定義
    靜物畫是從表現內容上區別於人物畫和風景畫的畫種名稱。一般說來它是將大自然中一部分自然物或人造物拿來單獨描繪或組合描繪,而且多數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或常用之物。當這些靜態的物品被藝術家創作成靜物畫,成為藝術品時,它能通過人的視覺感官引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聯想、回憶,或欲望、觀感的滿足。
  • 你需要了解日本美學中的物哀
    《雪國》描繪了各個季節的美,物哀在孤寂與悲涼的情緒下,在四季間展現出美感。當故事描繪地方景色時,有時人物會融成一體,此時,人的情感便會轉變,流露於風景更迭中;例如當主角島村與駒子在初春相識、在秋天相戀、在寒冬別離,各有去向。那些關於雪的景致所帶出的孤寂,都透露出物哀審美下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