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我國禁養野味逐年數量增加,尤其是今年因為疫情的到來致使54種陸地養殖的野味被拉入「黑名單」,最惹人注意的莫過於廣西竹鼠,初期由於地方支持再加上穩賺不賠讓不少人步入了養殖行業,最終導致1800萬隻竹鼠直接被寫在了「死亡筆記」上面,近10萬養殖戶被迫轉型。
只有一小部分養殖者是幸運的,根據禁養條例來看,還是有個別人將竹鼠這一養殖物種保留給了試驗室等科學研究項目組,但對於多數養殖戶來說這份「動物收留」福利並不包含他們,結合今年12月底禁養要求來看,所有養殖竹鼠都必須處理結束,已經沒有了翻盤的可能性。
有禁令就必然有挑戰者,或苦於自身經濟已經全部投入,也或者是不忍心自己的辛苦付之東流,很多人仍在偷偷販賣,廣西個別小村依舊有人支起攤子賣竹鼠,但這樣真的能躲避日常監督和搜查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大型野味養殖戶幾乎每周都要和地方進行一次溝通和談話,實時匯報野味處理情況和進度過程,因此想瞞住極為困難,更何況舉報一次就是一千元,「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同村舉報也是可能的,所以千萬不要抱有僥倖心理,罰款還是小事,服刑就得不償失了。
禁養54種野味名單中有19種處於「觀察期」
刺蝟、蛇、龜、蟾蜍以及鼠類共計19種可以養但不能賣,如果想現在養殖這幾類需要做好時刻被有關監管部門上門監督的準備,同時要做好時刻接受相關養殖技術的培訓,在疫情完全誕生量產之前,各地野味養殖者的「被監督」境況不會出現改變,希望養殖戶能夠理解。養殖戶需要增加野味安全檢查的防範工作,就算轉行賣豬肉也需要盡可量地提高檢查頻率,最佳檢查時間是一周一次,差一些的可以一個月兩次,標準檢查是1個月一次,如果地方出現感染病例當地農民可能會被再次提示檢查次數,所以請養殖者調整好心態,不要做不必要的紛爭。
關於以上觀點,您怎麼看?
糧罐兒,一家略有調性的大米"收藏家"。每天與您分享科學種植技術、農業政策、農業資訊、農產品行情。日行一善,看文點讚,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