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觀察|安信信託何以至此

2020-12-16 瀟湘晨報

隨著涉及數百億規模的逾期項目公之於世以及隨之而來的投資人追償行動,安信信託接替原中江信託等頻繁爆雷信託公司成為去年以來信託行業的新「網紅」機構,2020年以來,一封封來自監管部門披露的監管和處罰文件,使得巨額爆雷項目背後的問題開始逐漸浮出水面。

目前,上市公司安信信託的股票名稱已經變更為*ST安信,在風險警示板交易。4月30日,安信信託發布公告明確宣布,2018年度、2019年度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負值,根據相關規則,公司股票5月6日起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這已經是安信信託上市生涯中第二次被警示退市風險(第一次在2005年7月,因收購鞍山信託後連續兩年虧損),安信信託是一家老牌信託公司,1994年即實現上市,也是唯一一家上市的信託公司,如此命運令人唏噓。

對比安信信託和其他多家同樣曝出嚴重問題的信託公司,有諸多共同之處:都走過了瘋狂的野蠻擴張之路,一度從藉藉無名的行業「小弟」瞬間變身排位靠前的「大哥」,而後又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暴露出令人瞠目的龐大窟窿。至於誘因,自然也有諸多共同因素,宏觀形勢轉向,政策陡然生變,公司風控漏洞,但具體分析,安信亦有其特殊的問題所在,「我認為安信是整個公司內部的系統性風險。」有律師認為。

圍繞爆雷、自救、監管,市場紛紛在猜測,安信信託的下一步命運將會如何,在此之前,已經有多個方案在流傳,多名接近安信信託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近期很快會公布最終方案,目前明確的是上海國資將進駐。

一夜變雷王

安信信託的窟窿到底有多大?目前有官方公布的和其他多個不同渠道的數據統計口徑。安信信託官方公布的最近的數據截止到去年三季度末,彼時公布的到期未清算信託項目金額為276億元,2019年年報未披露違約未清算項目涉及的規模。

在此之前,去年6月份,安信信託在回復上交所針對2018年年報業績變臉時出具的問詢函中披露,截至2019年5月20日,公司到期未能如期兌付的信託項目共計25個,其中單一資金信託計劃13個,涉及金額59.42億元;集合資金信託計劃12個,涉及金額58.17億元,規模合計約118億元。

也就是說,短短4個月中,其違約規模就新增了約100億,可見速度之快。事實上,去年6月份首度披露有118億規模的項目到期未兌付時,市場就頗感意外。因為此前,不少信託公司頻繁因項目爆雷、投資人維權等事件被熱議,而安信則顯得相對「安靜」,但突然披露出超百億違約規模,卻是其他公司所不及。以一度頗為「熱鬧」的中江信託為例,經過長時間持續不斷發酵,雪松控股接盤後公布的該機構違約規模也不過約80億。

「安信的情況有點不一樣,項目出問題肯定跟其他公司一樣早都有了,但是一方面是大量機構資金,並沒有在輿論上掀起很大波浪,另一方面前期出現問題的項目,產品端都通過其他來源的資金提前兌付了,某種意義上說,公司內部是個大資金池的模式,所以一旦問題暴露,資金來源被切斷,會突然曝出大規模窟窿。」上海地區一位信託公司人士對記者解釋稱。

關於安信信託違約規模有多個不同口徑版本。有相關媒體引用的數據顯示,安信信託到期未兌付的項目規模為近500億;今年3月,安信信託300餘名投資人聯合發出的一封公開投訴信中曝出的數據則更為驚人:「安信信託在施項目合計178個,其中超過150個項目不能按期兌付(含未到期但確定將逾期),佔項目總數85%以上,涉及資金超過1300億(未得到官方確認),幾乎全軍覆沒。」

何以至此

與中江信託等其他信託公司一樣,安信信託經歷大起大落,從谷底爬到封頂,再跌落神壇,一波三折。在業績變臉急速下滑、項目爆雷、債務纏身這一局面出現之前,安信信託的輝煌經歷也令人側目。

2013-2017年,安信信託營業收入從8.38億元猛增至55.92億元,歸母淨利潤從2.8億元猛增至36.68億元,兩者年平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62.53%、102.4%。隨後則是2018、2019連續兩年淨利潤出現虧損,股票被警示退市風險。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些信託公司此前業績暴漲的原因大多離不開風控粗暴,在行業上升期激流勇進,最終淪為退潮後的裸泳者。安信的「蕭何」即是房地產,由於控股股東的房地產背景,安信信託絕大部分項目都是房地產項目,「主要就是房地產,另外有一部分工商企業上市公司,我們不做城投項目。」安信信託內部人士對記者如此表示。

從這一業務戰略也可看出公司整體對風險收益比的態度,在信託行業,城投由於政府信用背書,屬於風險低、收益低,且競爭十分激烈的業務。但即使是在房地產領域,安信信託的思路也與其他公司不同。

「一般來說,信託公司都是做前30、前50這種規模靠前的,經濟發達地區的開發商,但是安信信託做的地產項目都是我們聽都沒聽過的開發商,排名可能都在200後了,區域也比較偏。」上海地區另一位信託公司人士表示。

業務邏輯也是一樣,面對「無人問津」的小型地產開發商,信託公司具有較強的定價權,能在一個項目上獲得較豐厚的利潤回報。

作為上市公司,安信信託的很多信息都已經公之於眾,而從公開披露的監管信息中也可看出其癥結所在。今年4月,上海銀保監局出具了針對安信信託的1400萬罰單以及對前總裁採取「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終身」的行政處罰,同時披露了安信信託諸多違規事項。

違規事項包括,部分信託項目違規承諾保本保息、2016年至2019年違規將部分信託項目的信託財產挪用於非信託目的的用途、2018年至2019年推介部分信託計劃未充分揭示風險、2016年至2019年違規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2016年至2019年部分信託項目未真實、準確、完整披露信息。

可以看出,這些違規事實發生的時間從資管新規出臺之前一直持續到項目出現風險之後,其中一些關鍵問題的發生正是安信信託業務規模爆發式增長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違規,安信還存在更為嚴重的違法行為,信託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挪用信託資金用於非信託用途」即使在風險高的信託公司中也是非常嚴重的行為,與其他問題性質不同,也並非像違規剛兌、資金池、信息披露等問題那樣普遍存在。

「比如我們每次想剛兌解決出了問題的風險項目,會通過收益權轉讓等形式進行操作,雖然實際上也是公司自己從其他渠道找的資金接盤,但這個形式很重要,這跟挪用其他信託計劃的資金本質不同。」另一家風險暴露也較多的信託公司人士對記者指出。

在熟悉的路上摔倒

安信信託開展房地產項目可謂輕車熟路,早年,其控股股東上海國之傑(持有安信信託52%股權)以及實控人高天國就在房地產項目運作和資本騰挪上展露出驚人的能力。

從業務方向和業務模式上看,安信信託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其絕大部分項目都屬於主動管理類,極少通道項目,以股權合作、真股權+債的模式開展了大量房地產項目,事實上,這也是新規之後,信託行業的一大轉型方向,但在見到春天之前沒能熬過冬天,大量投向中小地產項目上的資金,為其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也導致其在2018年以來房地產市場掉頭轉向的時候首當其衝。

「安信內部有完善的主動管理團隊和能力,這是其他信託公司少有的,大量信託公司都只是利用信託牌照作為放貸的通道。」接近安信信託的人士對記者表示。

這種真股+債的模式和國外的REITs或地產基金頗為類似,一度也很受專業人士推崇,因為這是更為先進的業務模式,更能考驗和鍛鍊機構的專業管理和風險管理能力,同時利潤空間自然也更大。

安信之所以會選擇這條路,與其股東的地產背景密切相關。記者採訪了多位安信信託內部人士,在他們看來,這種與開發商股權合作開發的投資模式本身沒有問題,關鍵的問題是股東對項目幹涉導致交易對手的選擇失當,很難以正常的業務風控標準去做,另一個大問題就是房地產行業形勢陡然生變對其不利,股權投資模式勢必只能與中小開發商進行,行業轉向,首先受傷的也是小開發商。

從安信自身披露的公開信息中也可看出,安信信託與地產項目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聯關係。比如,安信控股股東上海國之傑曾在海南三亞開發房地產項目失利,巨額投資陷入困局,後來中弘股份扮演白衣騎士救其於水火之中。去年,安信信託公布的爆雷項目中,中弘股份就赫然在列,2018年底,安信信託公告稱有一筆向中弘股份關聯方中弘卓業發放的貸款到期無法收回,金額是5.5億元。

路已至此,投資人和市場各方現在對安信信託關注的焦點在於,最終的解決方案如何?此前已經流傳出多個版本的方案,包括監管牽頭組織接管、引入戰投、重組等,重組方案中,又涉及廣州金控、上海國企等不同的收購方。

此前的投資人公開信中指出,安信信託一直告知沒有戰投進入,投資人要求公司重組,而非簡單引入一個新的股東,因為前者不改變公司的經營權、控股權,對於解決問題影響不大,只有重組才會使得公司大股東實質「割肉」,解決問題。

接近安信信託的人士對記者稱,最終方案基本已經確定,預計很快會公布,考慮到此前包商銀行事件引發的反應和市場波動過大,接管的方案早已排除,基本不可能,目前明確上海國資作為新股東進入,但具體哪家、持股比例則尚不明確。

【來源:21經濟網金融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寫在安信信託停牌結束的前夕,安信何以至此?最終將去向何方?
    距離6月1日安信信託停牌結束,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當然,安信屆時會不會繼續停牌,不排除這種可能。關於安信的消息個重組的傳聞,一直處在熱烈的討論當中。從稱呼上來看,安信信託已成功變為ST安信,成為非銀金融行業少有的ST股(第一家?)
  • 安信信託「病於」房地產
    01安信信託雷了隨著涉及數百億規模的逾期項目公之於世以及隨之而來的投資人追償行動,安信信託接替原中江信託等頻繁爆雷信託公司成為去年以來信託行業的新「網紅」機構,2020年以來,一封封來自監管部門披露的監管和處罰文件
  • 華信信託、安信信託:何以黑馬折戟?
    由於後者違約,華信信託就其告上法庭。兩次踩雷,對其2019年業績造成嚴重影響。再看罰單,2019年4月,因「貸後管理不到位,導致貸款資金被挪用於入股金融機構」,華信證券被罰50萬元。公開信息顯示,華信信託目前股東超10家,董事長為董永成。天眼查統計,華信信託入股的金融機構包括大通證券、東北證券、大連銀行和丹東銀行。令人玩味的是,董事長董永成所實控的大通證券,風控力也不樂觀。
  • 「黑馬」安信信託折戟始末
    一位華南信託機構人士表示。對此,接近安信信託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團隊仍然是正常狀態,尚未發生大規模離職的情況。」作為總部位於上海、上交所唯一上市的信託公司,安信信託2017年一度成為行業「黑馬」,公司總收入、淨利潤跨進行業前三。然而2018年下半年起,安信信託便接連曝出「黑天鵝」,直至此次監管部門業內最嚴的處罰。
  • 安信信託的生死劫
    截至2020年6月末,安信信託的信託管理資產規模近2000億元,信託產品近800億元到期無力兌付而逾期,而不良資產也高達約700億元。截至2019年底,安信信託帳面的所有者權益是76.3億元。記者從多方獲悉,經四家中介機構輪流進場審計後,目前確認安信信託已經實質性資不抵債,窟窿約500億元。
  • 停牌的安信:何以安?何以信?
    從龍頭跌至墊底,安信信託就用了一年。外界傳安信信託或將迎來股權重組。然而變的是資本,不變的是那塊牌照依舊少而貴。而據財新網報導,3月24日一整天,安信信託總經理王榮武與上海市政府人士、監管人士、會計師事務所人士等多人一起開會到深夜,知情人士稱「氣氛緊張、形勢嚴峻」。加之3月24日晚,坊間傳聞,某上市金融機構可能進行股權重組。結合安信動向,坊間紛紛猜測,應當就是安信信託了。
  • 「信託大亨」被刑拘,安信信託巨額窟窿咋辦?
    時值安信信託重組的關鍵節點,5月30日,停牌近三個月的安信信託發出復牌公告,公司正與上海電氣等企業及相關方協商重組方案,意為解救安信信託的巨額債務危機。然而實控人被刑拘的消息流出後,安信信託股價應聲下跌,目前安信信託股價已跌至2元以下,截至6月9日,股價收報1.8元/股,總市值已經不足百億。
  • 安信信託被監管採取強制措施!勒令暫停主動管理資金信託業務!
    在處罰書中,安信信託被上海銀保監局雙罰!其中一張是關於安信信託公司的,該公司因2016年-2019年期間的5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1400萬元。另一張是關於安信信託原總裁楊曉波的,因其對安信信託公司幾項違法違規行為負有直接管理責任,被終身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管任職資格。
  • 安信信託爆雷背後:高天國從信託大亨 搖身一變為踩雷高手
    來源:鄭亞蘇金融觀察作者:鄭亞蘇1、安信信託爆雷。6月15日,上海銀保監局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相關規定,公開了安信信託《行政處罰決定書》(保監銀罰決字〔2020〕4號)涉及的31個違規項目。公告顯示,31個項目中,8個項目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17個項目違規挪用信託資金;2個項目推介部分信託計劃未充分揭示風險,2個項目違規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的信託項目,2個項目未真實、準確、完整披露信息。安信信託爆雷爆雷的不僅僅有安信信託。
  • 安信信託重組新進展來了
    安信信託深夜公布重組進展重組方浮出水面安信信託深夜的一則公告頗有信息量。自從安信信託因重大事項停牌後,業內關於其重組的傳言一直不斷,究竟會是哪家企業來接下這個盤子?至此,公司此次重組方浮出水面。公開資料顯示,上海電氣是一家大型綜合性高端裝備製造企業,主導產業聚焦能源裝備、工業裝備、集成服務三大領域,作為中國工業的領導品牌,上海電氣集團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02年,創造了中國與世界眾多第一。
  • 276億逾期,安信信託連續停牌!
    從龍頭跌至墊底,安信信託就用了一年。如今一周發6次停牌公告背後,安信信託正在緊急籌謀重組自救,雖然重組難度不小,不過衝著其信託牌照,應該也不乏解救者。而安信信託在公告中解釋的停牌原因主要是流動性風險,具體而言,主要是其部分信託項目未能如期兌付,引發了隨之而來的訴訟問題。所以,昔日的「信託王」,如今未兌付的信託產品規模有多大?有多少訴訟?而安信信託所指的「重大事項」又是什麼?根據安信信託的公告,其逾期未兌付的信託產品規模逾200億元。
  • 安信信託實控人被刑拘,四川資本大佬的時代落幕
    有接近安信信託的人士還告訴券業觀察(微信公眾號ID:quanyeguancha),安信信託本次重組大部分重組方都有國資背景,上海農商行也是重組方之一。不過,最後結果還不得而知。但安信信託相關公告也明確指出,國之傑所持公司部分股票被凍結一事,可能會導致重組方案存在無法實施的風險。
  • 大股東安信信託兩年虧50億面臨退市 大童保險將受拖累幾何?
    原標題:大股東安信信託兩年虧50億面臨退市 大童保險將受拖累幾何? 來源:保觀察  4月7日,安信信託發布第二次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提示性公告。2019年,安信信託預計虧損30億元到35億元。
  • 安信信託再發公告 實際控制人被刑拘
    但是實業國企+銀行擬參與重組的消息並未振奮安信信託股價,於6月1日復牌之後,安信信託迎來了四個跌停和一個下跌,總共五連跌。有券商人士分析,此番下跌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安信信託虧損戴帽,被踢出MSCI成分股指,MSCI基金會根據成分股標的池調倉換股,觸發了機構的集體賣出。
  • 安信信託復牌之後首次漲停,市場到底在期待什麼?
    在經歷多日的下跌之後,今天的安信信託居然漲停了;而縱觀安信信託這半年的時間,股價已經累計下跌60%左右;如今的總市值僅有100億元左右,和當年的600億的非銀金融「黑馬」相比,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就在上一周,安信信託實際控制人涉嫌違法放貸犯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再次引發業內震蕩,關於安信的討論已經是汗牛充棟。而目前市場關注的重點,仍然在於安信重組,這始終是一個不確定性。而反觀今天的股市,在沒有任何利好的前提之下,安信居然錄得了復牌之後的第一個漲停。
  • 盡調已完成,安信信託或將變身上海國資信託公司!
    上海信託圈消息,昨日晚間,安信信託公告稱,公司向控股股東函證確認,截至目前,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等企業及相關方(簡稱重組方)已基本完成對安信信託的盡職調查工作,相關各方正就本次重組開展商務談判。如果談判成功,安信信託或許就要更名為:「電氣信託」了!
  • 實控人被刑拘、股價跌破2元 安信信託沉浮啟示
    2018年下半年,安信信託營業收入2億元,同比下滑96%;歸母淨利潤虧損18億元。對此,一位接近安信信託人士表示,一方面受固有投資類業務拖累,另一方面,受公司對房地產信託依賴過大影響。 此外,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安信信託一向以主動管理佔比高引以為傲,因為主動管理能力是體現信託機構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
  • 安信信託實控人被刑拘,四川資本大佬的時代落幕
    十七年前力挽狂瀾締造了「信託王」,一路鮮衣怒馬、烈焰繁花,如今涉嫌違法放貸被刑拘。作者 | 吳婷婷來源 | 券業觀察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約十七年前,四川資本大佬高天國以「救火者」的角色進入安信信託(600816.SH,現已更名為「*ST安信」),經過一番運作,安信信託一度被市場冠以「信託王」的稱號。高天國與安信信託一路鮮衣怒馬、烈焰繁花。
  • 聚焦安信信託|《財新》報導,監管發話,信託雷王將何去何從?
    而且相關方還組成了一個安信重組工作組,到安信的每個項目現場進行了盡調,並摸排了融資項目資金的實際控制情況。比較權威的數字:截止到2020年6月末,安信受託管理資產規模近2000億元,其中主動管理信託約1500元,而不良資產金額數量大概在700~800億之間。而經過四輪中介機構的輪番審計,安信信託的窟窿大概在500億左右。
  • 信託保障基金公司催債 安信信託或拍賣大童保險股權抵債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安信信託或拍賣大童保險股權信託保障基金訴14.9億債務糾紛作者:李致鴻 9月7日,安信信託發布公告稱,其被信託保障基金公司起訴,請求法院準許拍賣、變賣安信信託質押持有的大童保險銷售32.98%股權,用以償還所欠信託保障基金公司的14.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