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安信信託折戟始末

2020-12-16 證券之星

148

蔡越坤

4月7日,安信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信信託」,600816.SH)的一份公告,讓信託行業的多位從業人士為之一驚。這家曾被稱為信託業「黑馬」的公司,被監管部門開出了幾乎是業內最嚴的處罰函——暫停安信信託的自主管理類資金信託業務,並罰款1400萬元。

同樣為之驚訝的,還有北京的一位安信信託投資者。其一直在為自己購買的「安信·銳贏119號」等4款產品犯愁,這幾款產品均發生了違約。

記者從多位投資者處獲悉,目前,有超過500多位投資者在關注安信信託的違約產品處置動態。而安信信託此次再現遭重罰的「黑天鵝」事件,令多數投資者擔心,延期後的產品兌付更加困難了。

此次安信信託不僅收到了信託業最大金額的罰單,而且被暫停主動管理業務。這也被認為是行業最重的處罰方式之一。因為,對於信託機構而言,主動管理業務被暫停,對公司經營的打擊頗大;而安信信託主動管理類業務佔比70%、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衝擊之大可想而知。

「主動管理類業務被暫停,意味著公司無法繼續開展新業務,只能做通道業務。這也容易導致員工的離職等問題,因為沒業務做也養不活很多業務團隊。」一位華南信託機構人士表示。

對此,接近安信信託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團隊仍然是正常狀態,尚未發生大規模離職的情況。」

作為總部位於上海、上交所唯一上市的信託公司,安信信託2017年一度成為行業「黑馬」,公司總收入、淨利潤跨進行業前三。然而2018年下半年起,安信信託便接連曝出「黑天鵝」,直至此次監管部門業內最嚴的處罰。

談及安信信託的未來,上述接近安信信託的人士稱,新股東的入駐接盤或能打開新局面。但是,面對安信信託超過270億元到期未清算的項目,接盤方是否會輕易入局?

監管重罰

回顧近年信託業監管處罰史,安信信託是上海銀保監局管轄範圍內第二家被暫停主動管理類業務的信託機構。

安信信託上述公告顯示,「因違規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違規將信託財產挪用於非信託目的的用途、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保證最低收益等問題」,被上海銀保監局出具處罰函,暫停了其自主管理類資金信託業務。

此外,上海銀監局還要求安信信託限制向股東上海國之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國之傑」)分配紅利,並處罰款1400萬元。

上海銀保監局披露,安信信託有5項違規行為:一、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保證最低收益;二、違規將信託財產挪用於非信託目的的用途;三、推介部分信託計劃未充分提示風險;四、違規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五、未真實、準確、完整的披露信息。

尤其是第四項,近年來,監管對於違規資金池業務嚴厲打擊,而安信信託卻「頂風作案」。上海銀保監局稱,2016年至2019年,安信信託將部分信託資金運用於非標準化債權時,存在期限錯配、以後續募集資金兌付前期受益權份額,違規開展了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業務。

對於處罰可能給安信信託帶來的影響,上述華南信託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中泰信託被暫停集合信託計劃導致公司多數員工離職——因為無法開展新業務,也無法繼續;長期來看,安信信託或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公司不僅要繼續處置壞帳資產,也要面臨公司員工離職動蕩等管理問題,因為沒業務做也養不活很多業務團隊。

對於監管處罰帶來的影響,記者聯繫了安信信託相關負責人,其僅表示:「以公告為準,不便回復」。

昔日黑馬

時間倒退至2017年,安信信託淨利潤等多項指標一度高居行業前三,成為業內公認的「黑馬」。而短短兩年時間,從「黑馬」到「黑天鵝」,安信信託的故事令人唏噓。

據記者了解,安信信託主要由兩大業務板塊:固有業務以及信託業務。固有業務方面,安信信託一直以貸款利息為主要收入來源;2017年,其逐步完善各條固有業務發展線,不再局限於傳統的貸款業務,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投資等。

根據安信信託官的網介紹,其近年來針對國家政策及經濟形勢,戰略布局城市更新、高端養老、現代農業、生物醫藥、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等創新領域。

不僅如此,安信信託一向堅持「重主動、輕通道」的戰略。2017年安信信託主動管理類業務規模1585億元,同比上升12%,規模佔比達到68%;2018年,安信信託管理信託資產規模2337億元,其中主動管理佔比70%,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此前,上述接近安信信託人士曾對記者表示,安信信託一向以主動管理佔比高引以為傲,因為主動管理能力是體現信託機構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

2013年以來,安信信託連續多年淨利潤高速增長。根據2017年年報,安信信託營業收入55.92億元,同比增長6.6%,歸母淨利潤36.68億元,同比增長 20.91%,業績連續5年快速增長,複合增速近80%。

2018年下半年以來,高速發展的安信信託迎來轉折點。安信信託2018年營業收入2億元,同比下滑96%;歸母淨利潤虧損18億元。

對此,上述接近安信信託的人士表示,一方面受固有投資類業務拖累,另一方面,受公司對房地產信託依賴過大影響。

安信證券的一份研報曾分析過安信信託的業務結構:截至2017年底,房地產佔安信信託資產比重達23%,佔比仍較大,2018下半年房地產信託政策趨緊,對業績壓力有所增大。

期間,安信信託還因踩雷印記傳媒,致使2018年利潤大幅減值。

不僅業績逐漸下滑,在安信信託多年業績狂奔期間,部分違規信託業務風險也逐步暴露。2019年11月12日,安信信託公告,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到期未清算的信託項目金額276億元。

對於產品逾期,安信信託解釋稱:2018年以來,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影響,實體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同時在資管新規等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金融去槓桿進程加快,部分企業融資能力受限。在此情況下,公司部分信託項目的融資方出現違約,未能及時、足額歸還信託資金,進而導致公司部分信託產品未能如期兌付。

被質疑「失職」

儘管安信信託將諸多產品違約歸因於宏觀環境、融資方還款能力有限等,但多位投資者均質疑安信信託在部分產品的發行中並未盡到管理人責任。

前述那位安信信託的北京投資者告訴記者,他於2019年3月份購買了「安信·銳贏119號」(麵包新語)信託產品,安信信託在該產品的失職之處在於風控有嚴重問題。具體為,2019年1月融資方的實控人被限制高消費,但2019年3月,安信信託仍然繼續為其提供融資。

具體而言,借款人成都新語麵包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新語」);保證人為成都川宏金沙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宏金沙」)、成都川宏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宏實業」)。

記者通過啟信寶查詢,成都新語與川宏實業的實際控制人均為楊鳳鳴。

2019年1月8日,楊鳳鳴被上海銀行成都分行通過法院申請限制高消費。

該投資者認為,既然公開資料顯示「安信·銳贏119號」融資方的實控人已經被限制高消費,安信信託還為其提供融資,足以證明安信信託並未給投資者完全提示風險。

該投資者購買產品6個月後,2019年9月利息便開始發生違約。該產品不僅有兩家企業擔保,還有成都新語100%股權為貸款本息作擔保質押。但該投資者表示,雖然2019年9月安信信託便稱已經開始訴訟,但截至目前仍然無處置進展。

此外,不僅該投資者購買的「安信·銳贏119號」發生了違約,其另外3款安信信託的產品也發生了延期。

「安信信託並未盡到管理人責任,導致產品發生延期。投資者不應該為此買單。而且,多個投資者踩雷後生活均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涉及投資者數量近千。」該投資者稱。

據記者了解,2018年以來,「資管新規」落地後,監管要求金融機構必須打破剛兌。一位信託業人士對記者解釋,打破剛兌最重要的是要「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管理人未盡到其應盡的管理責任的,應該承擔部分違約責任。

另一位西部信託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具體管理人應該承擔多少責任,也要看法院最後如何認定具體哪款項目為違規項目,然後再判斷管理人承擔責任的大小。

對於產品違約的處置問題,上述投資者對記者表示,安信信託給投資者的回覆為:「受宏觀經濟影響、受疫情影響,融資方面臨流動性危機,不能按時兌付,我方正與融資方交涉,儘快歸還本息。」但是,多位投資者認為處理進程遙遙無期。

走向何方

「黑天鵝」事件的連續爆發,也導致安信信託股價持續下跌。在安信信託業績輝煌時期,2017年7月份,股價升至最高點,每股12.33元;而最近,安信信託股價為2.50元,相比最高點時已跌去近80%。

目前,安信信託股票處於停牌狀態。關於停牌原因,安信信託3月31日披露,由於部分信託項目未能按期兌付,出現了相關訴訟事項,面臨較大流動性風險。為避免觸發系統金融風險,公司正在有關部門指導下,籌劃風險化解重大事項,已申請自2020年3月31日起停牌,最長不超過10個交易日,最遲將於2020年4月15日復牌。

不過,此次停牌也被猜測為或與股權變動有關。目前,安信信託最大股東上海國之傑是一家民營企業,實際控制人為高天國。其主要經營業務範圍包括:房地產開發、投資管理,並在金融、高科技和新能源等領域逐漸拓展業務。

據記者從上海國之傑相關人士處獲悉,2019年下半年起,安信信託便開始與相關企業溝通股權轉讓事項。對於股權轉讓的進展情況,上述安信信託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股權轉讓進展公司目前正在積極推進中,最後結果還是以公告為準。」

從「黑馬」到「黑天鵝」,安信信託「過山車式」的發展,令上述華南信託人士感慨:「業務違規操作問題,很多機構都存在。而且,金融行業同質化太嚴重,基本都是做貸款的,貸款也基本上是房地產和政府平臺,信貸資源太集中。近兩年行業監管加強,加上宏觀環境的影響,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來源:經濟觀察報

相關焦點

  • 華信信託、安信信託:何以黑馬折戟?
    以華信信託的往期表現,能否痛病思痛、穩住陣腳、未來收益幾何,都值得戰投方思考,畢竟資金解決不了一切。自2015年到達業績頂峰,成為年度黑馬後,華信信託的營、利水平便每況愈下,持續走在下滑通道。華信信託並不孤獨,風雨飄搖的安信信託也具有代表性。與華信類似,安信信託也一度有行業「黑馬」之稱。
  • 「信託大亨」被刑拘,安信信託巨額窟窿咋辦?
    時值安信信託重組的關鍵節點,5月30日,停牌近三個月的安信信託發出復牌公告,公司正與上海電氣等企業及相關方協商重組方案,意為解救安信信託的巨額債務危機。然而實控人被刑拘的消息流出後,安信信託股價應聲下跌,目前安信信託股價已跌至2元以下,截至6月9日,股價收報1.8元/股,總市值已經不足百億。
  • 寫在安信信託停牌結束的前夕,安信何以至此?最終將去向何方?
    距離6月1日安信信託停牌結束,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當然,安信屆時會不會繼續停牌,不排除這種可能。關於安信的消息個重組的傳聞,一直處在熱烈的討論當中。從稱呼上來看,安信信託已成功變為ST安信,成為非銀金融行業少有的ST股(第一家?)
  • 安信信託的生死劫
    最先倒下的,是曾經「盈利能力最強」的安信信託(600816.SH),也是滬深兩市僅有的兩家上市信託公司之一。2020年4月,上海,安信信託總部門口,數百名投資者聚集,舉著「安信還我血汗錢」的標語,喊著「安信還錢」的口號,持續近一個小時。一個多月後,安信信託實際控制人高天國於5月20日被拘捕;同日,安信信託原總裁楊曉波也一併被帶走調查。
  • 276億逾期,安信信託連續停牌!
    從龍頭跌至墊底,安信信託就用了一年。如今一周發6次停牌公告背後,安信信託正在緊急籌謀重組自救,雖然重組難度不小,不過衝著其信託牌照,應該也不乏解救者。而安信信託在公告中解釋的停牌原因主要是流動性風險,具體而言,主要是其部分信託項目未能如期兌付,引發了隨之而來的訴訟問題。所以,昔日的「信託王」,如今未兌付的信託產品規模有多大?有多少訴訟?而安信信託所指的「重大事項」又是什麼?根據安信信託的公告,其逾期未兌付的信託產品規模逾200億元。
  • 安信信託「病於」房地產
    01安信信託雷了隨著涉及數百億規模的逾期項目公之於世以及隨之而來的投資人追償行動,安信信託接替原中江信託等頻繁爆雷信託公司成為去年以來信託行業的新「網紅」機構,2020年以來,一封封來自監管部門披露的監管和處罰文件
  • 【原創】安信信託炒股血淚史:接盤印紀傳媒浮虧10億 二級市場屢屢折戟
    籤訂股份轉讓協議後,印紀傳媒股價連跌兩天,蒙受損失的安信信託卻提高收購價格力挺印紀傳媒,隨後,印紀傳媒就迎來長達5個多月的停牌以及業績變臉的壞消息。這一連串事件,使得部分投資者對安信信託的風控和投資能力產生質疑,安信信託也必須為自己的決策失誤買單。安信信託與印紀傳媒的牽絆,始於2018年1月。
  • 實控人被刑拘、股價跌破2元 安信信託沉浮啟示
    安信信託相關人士表示,「應該是配合在調查。具體關於違規放貸的詳細信息,目前並不清楚。希望能儘快恢復正常。」 時間拉回至2017年,安信信託淨利潤等多項指標位居行業前三,一度成為業內公認的「黑馬」,彼時也是安信信託的高光時刻。
  • 安信信託復牌之後首次漲停,市場到底在期待什麼?
    在經歷多日的下跌之後,今天的安信信託居然漲停了;而縱觀安信信託這半年的時間,股價已經累計下跌60%左右;如今的總市值僅有100億元左右,和當年的600億的非銀金融「黑馬」相比,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就在上一周,安信信託實際控制人涉嫌違法放貸犯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再次引發業內震蕩,關於安信的討論已經是汗牛充棟。而目前市場關注的重點,仍然在於安信重組,這始終是一個不確定性。而反觀今天的股市,在沒有任何利好的前提之下,安信居然錄得了復牌之後的第一個漲停。
  • 機構觀察|安信信託何以至此
    隨著涉及數百億規模的逾期項目公之於世以及隨之而來的投資人追償行動,安信信託接替原中江信託等頻繁爆雷信託公司成為去年以來信託行業的新「網紅」機構,2020年以來,一封封來自監管部門披露的監管和處罰文件,使得巨額爆雷項目背後的問題開始逐漸浮出水面。目前,上市公司安信信託的股票名稱已經變更為*ST安信,在風險警示板交易。
  • 276億逾期,業績變臉,安信信託緊急停牌謀重生!
    這已經是7天內,安信信託6次發布停牌公告。而安信信託在公告中解釋的停牌原因主要是流動性風險,具體而言,主要是其部分信託項目未能如期兌付,引發了隨之而來的訴訟問題。所以,昔日的「信託王」,如今未兌付的信託產品規模有多大?有多少訴訟?而安信信託所指的「重大事項」又是什麼?根據安信信託的公告,其逾期未兌付的信託產品規模逾200億元。
  • 再爆巨虧 安信信託陷入危局
    這是安信信託最新交出的2020年上半年「成績單」。對不少投資者來說,這無疑又是一記悶棍。  今年並非安信信託首現虧損。  早在2018年,安信信託的淨利潤便虧損超過18億元。此後的2019年,安信信託虧損規模繼續攀升,總額接近40億元。以去年為例,安信信託僅在第一季度有所盈利,其他三個季度都在虧損。
  • 安信信託再被罰:276億逾期 前總裁被終身禁業
    另一張是關於安信信託原總裁楊曉波的,因其對安信信託公司幾項違法違規行為負有直接管理責任,被終身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管任職資格。 安信信託5宗違法被罰1400萬 安信安安信信託5項違法違規行為具體為: 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該公司部分信託項目違規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保證最低收益。 2.2016年至2019年,該公司違規將部分信託項目的信託財產挪用於非信託目的的用途。
  • 盡調已完成,安信信託或將變身上海國資信託公司!
    上海信託圈消息,昨日晚間,安信信託公告稱,公司向控股股東函證確認,截至目前,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等企業及相關方(簡稱重組方)已基本完成對安信信託的盡職調查工作,相關各方正就本次重組開展商務談判。如果談判成功,安信信託或許就要更名為:「電氣信託」了!
  • 安信信託重組新進展來了
    安信信託深夜公布重組進展重組方浮出水面安信信託深夜的一則公告頗有信息量。自從安信信託因重大事項停牌後,業內關於其重組的傳言一直不斷,究竟會是哪家企業來接下這個盤子?但是,浦發銀行早在2016年就收購了上海信託,手握一張信託牌照,此次參與安信信託的重組可能性並不大。上海銀行和上海農商行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事實上,早在去年,關於安信信託的重組方案就已經在商談,根據財新當時報導,安信信託或被中國銀行下屬平臺聯合上海市國企入股,受讓國之傑28.68億股股權。此外,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也對此次重組表達了興趣。
  • 信託保障基金公司催債 安信信託或拍賣大童保險股權抵債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安信信託或拍賣大童保險股權信託保障基金訴14.9億債務糾紛作者:李致鴻 9月7日,安信信託發布公告稱,其被信託保障基金公司起訴,請求法院準許拍賣、變賣安信信託質押持有的大童保險銷售32.98%股權,用以償還所欠信託保障基金公司的14.9億元。
  • 安信信託再發公告 實際控制人被刑拘
    同日,安信信託另外一份公告披露,民生銀行上海分行向上海金融法院申請凍結國之傑所持有安信信託18.13億股無限售流通股及2.05億股限售流通股,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根據上海金融法院出具的《協助執行通知書》對該部分股票進行凍結。公告顯示,國之傑共持有安信信託股份28.68億股,持股比例為52.44%。
  • 安信信託被監管採取強制措施!勒令暫停主動管理資金信託業務!
    在處罰書中,安信信託被上海銀保監局雙罰!其中一張是關於安信信託公司的,該公司因2016年-2019年期間的5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1400萬元。另一張是關於安信信託原總裁楊曉波的,因其對安信信託公司幾項違法違規行為負有直接管理責任,被終身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管任職資格。
  • 安信信託爆雷背後:高天國從信託大亨 搖身一變為踩雷高手
    來源:鄭亞蘇金融觀察作者:鄭亞蘇1、安信信託爆雷。6月15日,上海銀保監局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相關規定,公開了安信信託《行政處罰決定書》(保監銀罰決字〔2020〕4號)涉及的31個違規項目。公告顯示,31個項目中,8個項目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17個項目違規挪用信託資金;2個項目推介部分信託計劃未充分揭示風險,2個項目違規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的信託項目,2個項目未真實、準確、完整披露信息。安信信託爆雷爆雷的不僅僅有安信信託。
  • 聚焦安信信託|《財新》報導,監管發話,信託雷王將何去何從?
    而且相關方還組成了一個安信重組工作組,到安信的每個項目現場進行了盡調,並摸排了融資項目資金的實際控制情況。比較權威的數字:截止到2020年6月末,安信受託管理資產規模近2000億元,其中主動管理信託約1500元,而不良資產金額數量大概在700~800億之間。而經過四輪中介機構的輪番審計,安信信託的窟窿大概在500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