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交所唯一一家信託上市公司,安信信託一度趕上風口,實現業績六連增,成為「信託王」。然而,這家昔日的「信託王」正在艱難「求生」,百億信託項目逾期,業績接連虧損,徘徊在ST邊緣。
十年狂奔,一日復原。從龍頭跌至墊底,安信信託就用了一年。如今一周發6次停牌公告背後,安信信託正在緊急籌謀重組自救,雖然重組難度不小,不過衝著其信託牌照,應該也不乏解救者。
4月3日,上海銀保監局公布了兩張關於安信信託的罰單。
一張是關於安信信託公司的,該公司因2016年-2019年期間的5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1400萬元。另一張是關於安信信託原總裁楊曉波的,因其對安信信託公司幾項違法違規行為負有直接管理責任,被終身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管任職資格。
安信信託5宗違法被罰1400萬
安信安安信信託5項違法違規行為具體為:
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該公司部分信託項目違規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保證最低收益。
2.2016年至2019年,該公司違規將部分信託項目的信託財產挪用於非信託目的的用途。
3.2018年至2019年,該公司推介部分信託計劃未充分揭示風險。
4.2016年至2019年,該公司違規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
5.2016年至2019年,該公司部分信託項目未真實、準確、完整披露信息。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上海銀保監局責令其改正,並處罰款共計1400萬元。
原總裁楊曉波終身取消銀行業
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管任職資格
另一張罰單顯示,安信信託是原總裁楊曉波的對安信信託公司在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間以下違法違規行為負有直接管理責任:
1.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該公司部分信託項目違規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保證最低收益。
2.2016年至2018年,該公司違規將部分信託項目的信託財產挪用於非信託目的的用途。
3.2016年至2018年,該公司違規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
4.2016年至2018年,該公司部分信託項目未真實、準確、完整披露信息。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第(三)項、《信託公司管理辦法》第六十二條、《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理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第二十九條第(一)項、第(三)項,對楊曉波做出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終身的行政處罰。
從年報公開信息看,楊曉波是安信信託原董事、總裁,曾任本公司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風控執行官、信託業務評審委員會召集人、董事、總裁。任職期間2012年11月26日至2018年10月30日,2018年稅前報酬為1098.80 萬。
因訴訟事項連續停牌
剛在3月近期,在臨停4天後,安信信託於2020年3月30日深夜發布公告稱,由於部分信託項目未能按期兌付,出現了相關訴訟事項,面臨較大流動性風險。
上述公告表示,為避免觸發系統金融風險,安信信託正在有關部門指導下籌劃風險化解重大事項,並自2020年3月31日起停牌,最長不超過1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最遲將於2020年4月15日復牌。目前安信信託的股票依舊處於停牌狀態。
2017年,安信信託信託業務收入52.8億元,全行業排名第2017年,安信信託信託業務收入52.8億元,全行業排名第一;淨利潤36.68億元,全行業排名第二。
但到了2018年安信信託業績急劇變臉,2018年公司營收僅2.05億,同比降96.34%;淨利為虧損18.33億,同比下滑149.96%,該業績在全行業墊底。
安信信託在2019年半年報中曾顯示,截至2019年8月31日,公司已知作為被告涉訴案件12宗,訴訟金額50.23億元。在隨後的7個月內,安信信託新增多筆訴訟。訴訟金額已超百億。
2019年,安信信託虧損額度進一步擴大。1月23日安信信託公告稱2019年度公司業績預計虧損30億元到3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後預計虧損31億元到36億元。
2月22日,安信信託回復上交所問詢函披露,經初步測算,公司2019年度預計需計提金融資產信用減值損失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約36.8億元,其中主要包括:貸款類資產減值準備約6.9億元,債權投資類資產減值準備約25.7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約4.2億元。
3月14日,安信信託公告顯示,其被黑河農商行、三峽資本等四家機構起訴,涉及安信信託的給付義務,共計22.7億元。
對於逾期金額,從其在《關於對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的回覆公告》中稱,截至2019年9月30日,安信信託到期未清算的信託項目金額276億元。此後,安信信託多款信託產品陸續公告違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下旬,240名安信信託產品的自然投資人公開了一封聯署公開信,希望上海銀監局儘快接管安信信託,進行重組。
公開信中,240名投資者估算,安信信託的在施項目合計178個,其中超過150個項目不能按期兌付(含未到期但已確定將逾期的),佔項目總數的85%以上,涉及資金超過1300億元。
狂奔十年,或二度ST
從黑馬到白馬,從行業龍頭到「吊車尾」,安信信託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深淵的?
其一,激進式業務手段。
安信信託過去在規模導向之下一路狂奔,信託管理規模突飛猛進,其盈利能力更是大幅領先行業平均水平。但這都是相對的,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尤其「退潮之後」。
其二,謎一樣的主動管理。
主動型業務責任多,相對的,費率也高,錢也多。安信主動管理信託規模,2013年尚且還是358.63億,2018年已是驚人的1641.85億元,佔整體規模比例更由31%猛至70%。
然而,驚人的不止總量,逾期量也驚人。
截至2019年年末,安信信託的主動管理類信託產品1500多億元,其中500多億元已逾期。
其三,「炒股」折翼。
2015年下半年後,業務風生水起的安信信託開始投資金融資產,「炒股」力度不斷加碼。但其持有的股票投資,大部分都是虧的。
踩雷印紀傳媒之事眾所周知,踩雷退市股中弘股份更是引得市場譁然,這兩筆投資,在2018年坑慘了安信,成了驚天大雷。
其四,房地產之殤。
安信實控人高天國起家於房地產,而安信信託之所以能夠如此快速增長,也主要得益於高利潤房地產信託,並且項目以地方性小房企為主。
但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
2018年史上最嚴調控後,小房企充當其衝。
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安信信託投資房地產+實業的規模達到了2039億元,佔比高達88%。而對比另一家上市信託公司,陝國投,只有1010億元,佔比只有22%。
其五,疑似「自融輸血」。
「安贏5號」「安贏11號」「安贏15號」「安贏25號」……均違約,而它們的劣後級投資者或投資標的,均跟高天國老鄉、四川達州「黑金」商人李勤有關。
市場不免心生懷疑:到底李勤是幫高天國代持,還是高天國在幫李勤輸血?
其六,貫穿始終的一點——風控不力。
無論是規模導向,還是房地產業務過重,抑或是投資金融資產,一家信託公司能在這麼短時間內集中爆發這麼多違約,根本上還是公司經營管理和風控方面出了問題。
其七,最後一根稻草——嚴監管。
金融的本質是槓桿,自2017年以來,政府人為刺破泡沫、去槓桿成了壓垮金融的最後那根稻草。在社會融資規模持續下降、市場流動性偏緊中,原本裸泳的一擊即碎。
涉案金額不斷增加,經營風險持續暴露,在經歷了極其痛苦的一整年流動性危局後,安信信託又將引入外部資本,迎來股權重組。
自陷入危機以來,安信信託一直在尋求戰投,綜合此前多家媒體消息,備選重組方案有3個。
方案一,廣州金控聯合澳門等方面組成聯合體收購,收購後安信或將改名為「大粵灣信託」。
而根據知情人士爆料,廣州金控方面已經做完盡調,不過如若真收購,廣州金控要求安信信託將註冊地遷往廣東,方案暫無定論。
方案二,多家上海市國企組成聯合體收購,這樣能夠保證安信信託這塊信託牌照留在上海。
方案三,安信信託或將被中國銀行聯合上海市國企入股,受讓上海國之傑28.68億股股權。
按照目前處置問題金融機構的思路來看,中行大概率將以「債轉股子公司」——中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進入,並派出管理團隊接手。
三大方案博弈,外界猜測第三個概率最大。
如若重組成功,高天國將出讓經營權、控股;新資本入局,原不良資產也將得到剝離、處置和盤活,管理團隊優化「大換血」也將改善其業務。
對於投資者來說,確實是一條生路。
對於信託業來說,這塊信託牌照還在。
與消極的破產清算相比,股權重組好比公司重生,讓公司延續下去,體現的是其價值猶存。
看中的,是其價值仍有增值的可能。
1999年的「廣國信」世紀大案記憶仍在,曾經的第二大信託公司破產清算曆時4年後徹底落幕,歷史不會忘記那一刻。如今的信託行業,或許再也不想失去任何一家信託公司了。
全國僅有68家,1/68稀缺而昂貴,為了拿到這塊信託牌照,新的「白馬騎士」還在艱難談判中。
而不論安信信託新的「白馬騎士」會是誰,有一點不曾改變:信託,始終是中國的牌照之王。
資料來源:中國基金報 野馬財經等
啟金部分學員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