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信託再被罰:276億逾期 前總裁被終身禁業

2021-01-14 啟金財智

作為上交所唯一一家信託上市公司,安信信託一度趕上風口,實現業績六連增,成為「信託王」。然而,這家昔日的「信託王」正在艱難「求生」,百億信託項目逾期,業績接連虧損,徘徊在ST邊緣。


十年狂奔,一日復原。從龍頭跌至墊底,安信信託就用了一年。如今一周發6次停牌公告背後,安信信託正在緊急籌謀重組自救,雖然重組難度不小,不過衝著其信託牌照,應該也不乏解救者。  


4月3日,上海銀保監局公布了兩張關於安信信託的罰單。


 

一張是關於安信信託公司的,該公司因2016年-2019年期間的5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1400萬元。另一張是關於安信信託原總裁楊曉波的,因其對安信信託公司幾項違法違規行為負有直接管理責任,被終身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管任職資格。

 

安信信託5宗違法被罰1400萬

 

安信安安信信託5項違法違規行為具體為:

 

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該公司部分信託項目違規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保證最低收益。

 

2.2016年至2019年,該公司違規將部分信託項目的信託財產挪用於非信託目的的用途。

 

3.2018年至2019年,該公司推介部分信託計劃未充分揭示風險。

 

4.2016年至2019年,該公司違規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

 

5.2016年至2019年,該公司部分信託項目未真實、準確、完整披露信息。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上海銀保監局責令其改正,並處罰款共計1400萬元。

 

原總裁楊曉波終身取消銀行業

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管任職資格

 

另一張罰單顯示,安信信託是原總裁楊曉波的對安信信託公司在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間以下違法違規行為負有直接管理責任:

 

1.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該公司部分信託項目違規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保證最低收益。

 

2.2016年至2018年,該公司違規將部分信託項目的信託財產挪用於非信託目的的用途。

 

3.2016年至2018年,該公司違規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

 

4.2016年至2018年,該公司部分信託項目未真實、準確、完整披露信息。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第(三)項、《信託公司管理辦法》第六十二條、《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理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第二十九條第(一)項、第(三)項,對楊曉波做出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終身的行政處罰。

 

從年報公開信息看,楊曉波是安信信託原董事、總裁,曾任本公司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風控執行官、信託業務評審委員會召集人、董事、總裁。任職期間2012年11月26日至2018年10月30日,2018年稅前報酬為1098.80 萬。

 

因訴訟事項連續停牌


剛在3月近期,在臨停4天後,安信信託於2020年3月30日深夜發布公告稱,由於部分信託項目未能按期兌付,出現了相關訴訟事項,面臨較大流動性風險。


 

上述公告表示,為避免觸發系統金融風險,安信信託正在有關部門指導下籌劃風險化解重大事項,並自2020年3月31日起停牌,最長不超過1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最遲將於2020年4月15日復牌。目前安信信託的股票依舊處於停牌狀態。

 

2017年,安信信託信託業務收入52.8億元,全行業排名第2017年,安信信託信託業務收入52.8億元,全行業排名第一;淨利潤36.68億元,全行業排名第二。

 

但到了2018年安信信託業績急劇變臉,2018年公司營收僅2.05億,同比降96.34%;淨利為虧損18.33億,同比下滑149.96%,該業績在全行業墊底。

 

安信信託在2019年半年報中曾顯示,截至2019年8月31日,公司已知作為被告涉訴案件12宗,訴訟金額50.23億元。在隨後的7個月內,安信信託新增多筆訴訟。訴訟金額已超百億。

 

2019年,安信信託虧損額度進一步擴大。1月23日安信信託公告稱2019年度公司業績預計虧損30億元到3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後預計虧損31億元到36億元。

 

2月22日,安信信託回復上交所問詢函披露,經初步測算,公司2019年度預計需計提金融資產信用減值損失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約36.8億元,其中主要包括:貸款類資產減值準備約6.9億元,債權投資類資產減值準備約25.7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約4.2億元。

 

3月14日,安信信託公告顯示,其被黑河農商行、三峽資本等四家機構起訴,涉及安信信託的給付義務,共計22.7億元。


 

對於逾期金額,從其在《關於對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的回覆公告》中稱,截至2019年9月30日,安信信託到期未清算的信託項目金額276億元。此後,安信信託多款信託產品陸續公告違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下旬,240名安信信託產品的自然投資人公開了一封聯署公開信,希望上海銀監局儘快接管安信信託,進行重組。

 

公開信中,240名投資者估算,安信信託的在施項目合計178個,其中超過150個項目不能按期兌付(含未到期但已確定將逾期的),佔項目總數的85%以上,涉及資金超過1300億元。


狂奔十年,或二度ST


連續兩年虧損,安信信託將面臨退市風險警示(ST),成為信託ST第一股。如果這次再被ST,將成為安信信託繼2005年之後的再一次「戴帽」。安信信託的前身是鞍山信託,最初由鞍山市財政局等單位出資成立,早在1994年,就已經在上交所上市。2001年,財政局將鞍山信託20%的股權轉讓給海爾集團,後者成為第一大股東。可惜,海爾集團在大股東的位置上沒坐多久,就將股份再次悉數返還給鞍山市財政局。一年後,鞍山信託迎來新主人——上海國之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國之傑」),後者以1.72億元的價格從財政局手下買下了20%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也是在此時,鞍山信託改名為安信信託。在國之傑的手中,安信信託起起伏伏。曾因大額壞帳,在2005年一度被ST。在一系列周轉騰挪後,2006年,安信信託成功摘帽。2010年,信託行業進入增長的快車道,安信信託趁著這一波風口,實現了高增長。2012年至2017年間,安信信託的淨利潤分別為1.07億元、2.79億元、10.23億元、17.22億元、29億元及35億元,連續6年維持了倍數級的增長。在淨利潤暴增的同時,高天國控股的國之傑也開始加強對安信信託的控股權。通過定向增發等手段,國之傑佔股從最初的20%增加至52.44%。 

從黑馬到白馬,從行業龍頭到「吊車尾」,安信信託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深淵的?


其一,激進式業務手段。


安信信託過去在規模導向之下一路狂奔,信託管理規模突飛猛進,其盈利能力更是大幅領先行業平均水平。但這都是相對的,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尤其「退潮之後」。


其二,謎一樣的主動管理。


主動型業務責任多,相對的,費率也高,錢也多。安信主動管理信託規模,2013年尚且還是358.63億,2018年已是驚人的1641.85億元,佔整體規模比例更由31%猛至70%。


然而,驚人的不止總量,逾期量也驚人。


截至2019年年末,安信信託的主動管理類信託產品1500多億元,其中500多億元已逾期。



其三,「炒股」折翼。


2015年下半年後,業務風生水起的安信信託開始投資金融資產,「炒股」力度不斷加碼。但其持有的股票投資,大部分都是虧的。


踩雷印紀傳媒之事眾所周知,踩雷退市股中弘股份更是引得市場譁然,這兩筆投資,在2018年坑慘了安信,成了驚天大雷。


其四,房地產之殤。


安信實控人高天國起家於房地產,而安信信託之所以能夠如此快速增長,也主要得益於高利潤房地產信託,並且項目以地方性小房企為主。


但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


2018年史上最嚴調控後,小房企充當其衝。


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安信信託投資房地產+實業的規模達到了2039億元,佔比高達88%。而對比另一家上市信託公司,陝國投,只有1010億元,佔比只有22%。



其五,疑似「自融輸血」。


「安贏5號」「安贏11號」「安贏15號」「安贏25號」……均違約,而它們的劣後級投資者或投資標的,均跟高天國老鄉、四川達州「黑金」商人李勤有關。


市場不免心生懷疑:到底李勤是幫高天國代持,還是高天國在幫李勤輸血?


其六,貫穿始終的一點——風控不力。


無論是規模導向,還是房地產業務過重,抑或是投資金融資產,一家信託公司能在這麼短時間內集中爆發這麼多違約,根本上還是公司經營管理和風控方面出了問題。


其七,最後一根稻草——嚴監管。


金融的本質是槓桿,自2017年以來,政府人為刺破泡沫、去槓桿成了壓垮金融的最後那根稻草。在社會融資規模持續下降、市場流動性偏緊中,原本裸泳的一擊即碎。

涉案金額不斷增加,經營風險持續暴露,在經歷了極其痛苦的一整年流動性危局後,安信信託又將引入外部資本,迎來股權重組。


自陷入危機以來,安信信託一直在尋求戰投,綜合此前多家媒體消息,備選重組方案有3個。


方案一,廣州金控聯合澳門等方面組成聯合體收購,收購後安信或將改名為「大粵灣信託」。


而根據知情人士爆料,廣州金控方面已經做完盡調,不過如若真收購,廣州金控要求安信信託將註冊地遷往廣東,方案暫無定論。


方案二,多家上海市國企組成聯合體收購,這樣能夠保證安信信託這塊信託牌照留在上海。


方案三,安信信託或將被中國銀行聯合上海市國企入股,受讓上海國之傑28.68億股股權。


按照目前處置問題金融機構的思路來看,中行大概率將以「債轉股子公司」——中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進入,並派出管理團隊接手。


三大方案博弈,外界猜測第三個概率最大。


如若重組成功,高天國將出讓經營權、控股;新資本入局,原不良資產也將得到剝離、處置和盤活,管理團隊優化「大換血」也將改善其業務。


對於投資者來說,確實是一條生路。


對於信託業來說,這塊信託牌照還在。


與消極的破產清算相比,股權重組好比公司重生,讓公司延續下去,體現的是其價值猶存。


看中的,是其價值仍有增值的可能。


1999年的「廣國信」世紀大案記憶仍在,曾經的第二大信託公司破產清算曆時4年後徹底落幕,歷史不會忘記那一刻。如今的信託行業,或許再也不想失去任何一家信託公司了。


全國僅有68家,1/68稀缺而昂貴,為了拿到這塊信託牌照,新的「白馬騎士」還在艱難談判中。


而不論安信信託新的「白馬騎士」會是誰,有一點不曾改變:信託,始終是中國的牌照之王。


資料來源:中國基金報 野馬財經等

啟金部分學員機構

相關焦點

  • 276億逾期,安信信託連續停牌!
    276億逾期,連續停牌3月30日,安信信託發布停牌公告,稱由於公司面臨較大流動性風險,正在籌劃風險化解的重大事項,並表示公司股票最遲將於2020年4月15日復牌。這已經是7天內,安信信託6次發布停牌公告。
  • 276億逾期,業績變臉,安信信託緊急停牌謀重生!
    安信信託提出的解決辦法是,通過協商延期或者尋求第三方企業債務重組、以及處置資產等,儘快向委託人兌付。當時安信信託相關人士表示,其中主動管理類項目的抵質押擔保的比例為100%,所以儘管待兌付規模較大,沒有導致信託財產受損的終極風險。然而,截止2019年3季度末,安信信託到期未兌付的信託項目金額已經擴大至276億元。
  • 安信信託被監管採取強制措施!勒令暫停主動管理資金信託業務!
    在處罰書中,安信信託被上海銀保監局雙罰!其中一張是關於安信信託公司的,該公司因2016年-2019年期間的5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1400萬元。另一張是關於安信信託原總裁楊曉波的,因其對安信信託公司幾項違法違規行為負有直接管理責任,被終身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管任職資格。
  • 安信信託爆雷背後:高天國從信託大亨 搖身一變為踩雷高手
    4月3日,上海銀保監局公布的信息顯示,安信信託被罰1400萬元,同時,前總裁楊曉波被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終身。今年以來,監管已對山西信託、中江國際信託、中航信託、中鐵信託、山東省國際信託6家信託公司開具了7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達1600多萬元。2、中國僅有有68張信託牌照,信託牌照一度被炒至百億元。
  • 安信信託「病於」房地產
    安信信託官方公布的最近的數據截止到去年三季度末,彼時公布的到期未清算信託項目金額為276億元,2019年年報未披露違約未清算項目涉及的規模。也就是說,短短4個月中,其違約規模就新增了約100億,可見速度之快。事實上,去年6月份首度披露有118億規模的項目到期未兌付時,市場就頗感意外。因為此前,不少信託公司頻繁因項目爆雷、投資人維權等事件被熱議,而安信則顯得相對「安靜」,但突然披露出超百億違約規模,卻是其他公司所不及。
  • 機構觀察|安信信託何以至此
    安信信託官方公布的最近的數據截止到去年三季度末,彼時公布的到期未清算信託項目金額為276億元,2019年年報未披露違約未清算項目涉及的規模。關於安信信託違約規模有多個不同口徑版本。有相關媒體引用的數據顯示,安信信託到期未兌付的項目規模為近500億;今年3月,安信信託300餘名投資人聯合發出的一封公開投訴信中曝出的數據則更為驚人:「安信信託在施項目合計178個,其中超過150個項目不能按期兌付(含未到期但確定將逾期),佔項目總數85%以上,涉及資金超過1300億(未得到官方確認),幾乎全軍覆沒。」
  • 安信信託的生死劫
    來源:創宏財經曾號稱最賺錢的安信信託,為何迅速滑向資不抵債500億的黑洞?高風險信託公司如何妥善處置?截至2020年6月末,安信信託的受託管理信託資產規模近2000億元,不良資產近800億元,已全部逾期。信託業違約風暴已至。
  • 實控人被刑拘、股價跌破2元 安信信託沉浮啟示
    一位前上海國之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之傑」)人士對記者感慨道,「有些可惜,等最後結論吧。」 安信信託相關人士表示,「應該是配合在調查。具體關於違規放貸的詳細信息,目前並不清楚。希望能儘快恢復正常。」 時間拉回至2017年,安信信託淨利潤等多項指標位居行業前三,一度成為業內公認的「黑馬」,彼時也是安信信託的高光時刻。
  • 安信信託重組新進展來了
    但是,浦發銀行早在2016年就收購了上海信託,手握一張信託牌照,此次參與安信信託的重組可能性並不大。上海銀行和上海農商行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事實上,早在去年,關於安信信託的重組方案就已經在商談,根據財新當時報導,安信信託或被中國銀行下屬平臺聯合上海市國企入股,受讓國之傑28.68億股股權。此外,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也對此次重組表達了興趣。
  • 寫在安信信託停牌結束的前夕,安信何以至此?最終將去向何方?
    而就在前幾天,安信信託股份被輪候凍結再次引發熱議。本文回顧安信信託五月以來的傳聞,梳理安信淪落至今的原因,討論安信未來的命運。自知才疏學淺,全當是拋磚引玉,歡迎探討拍磚。而來自300多位安信信託投資人的聯合發布的公開信顯示:安信信託178個項目中,有超過150個不能按期兌付。還未到期但確定將逾期的項目佔85%以上,預估在1000億的規模。如果是那樣,那幾乎是全軍覆沒了,不過這一數字有待官方確認。這裡僅僅只是投資者的判斷,僅做參考。
  • 安信信託復牌之後首次漲停,市場到底在期待什麼?
    在經歷多日的下跌之後,今天的安信信託居然漲停了;而縱觀安信信託這半年的時間,股價已經累計下跌60%左右;如今的總市值僅有100億元左右,和當年的600億的非銀金融「黑馬」相比,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一.百億信託公司的高光和落寞2017年,是安信的高光時刻。當時的安信信託,以240億元的天價受讓了上海董家渡地王45%的股權。一時間,震動了金融圈和地產圈,背後的操盤手就是安信控股股東國之傑的高天國。
  • 「信託大亨」被刑拘,安信信託巨額窟窿咋辦?
    一個月前,安信信託由於連續兩年虧損,在發布三次退市風險警示後於5月6日被「戴帽」,股票簡稱更名為「*ST 安信」。如此情況下,市場期待已久的「白衣騎士」能否順利入場?「信託大亨」折戟據媒體報導,高天國現年69歲,四川閬中人,依靠房地產起家,被外界稱為「信託大亨」。
  • 華信信託、安信信託:何以黑馬折戟?
    截至2019年末,華信信託的信託資產規模超600億元,超400億為集合類型。分布於房地產業的佔比三成左右,另有24.60%分布於金融機構。前文說到,三季度集合信託市場受到重創。在強監管等因素的影響下,集合信託市場未來走向壓力不小。華信信託的業績不確定性幾何,需要各位深思。
  • 再爆巨虧 安信信託陷入危局
    這是安信信託最新交出的2020年上半年「成績單」。對不少投資者來說,這無疑又是一記悶棍。  今年並非安信信託首現虧損。  早在2018年,安信信託的淨利潤便虧損超過18億元。此後的2019年,安信信託虧損規模繼續攀升,總額接近40億元。以去年為例,安信信託僅在第一季度有所盈利,其他三個季度都在虧損。
  • 安信信託實控人被刑拘,四川資本大佬的時代落幕
    約十七年前,四川資本大佬高天國以「救火者」的角色進入安信信託(600816.SH,現已更名為「*ST安信」),經過一番運作,安信信託一度被市場冠以「信託王」的稱號。高天國與安信信託一路鮮衣怒馬、烈焰繁花。
  • 安信信託實控人被刑拘,四川資本大佬的時代落幕
    約十七年前,四川資本大佬高天國以「救火者」的角色進入安信信託(600816.SH,現已更名為「*ST安信」),經過一番運作,安信信託一度被市場冠以「信託王」的稱號。高天國與安信信託一路鮮衣怒馬、烈焰繁花。
  • 聚焦安信信託|《財新》報導,監管發話,信託雷王將何去何從?
    本文聚焦安信信託,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展開。一.安信窟窿有多大?關於安信的逾期和不良數據,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未解之謎。自安信2019年三季度公布相關數據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官方的正式公告;毫無疑問,今天安信的逾期金額和逾期項目,肯定遠超去年三季度。
  • 「黑馬」安信信託折戟始末
    一位華南信託機構人士表示。對此,接近安信信託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團隊仍然是正常狀態,尚未發生大規模離職的情況。」作為總部位於上海、上交所唯一上市的信託公司,安信信託2017年一度成為行業「黑馬」,公司總收入、淨利潤跨進行業前三。然而2018年下半年起,安信信託便接連曝出「黑天鵝」,直至此次監管部門業內最嚴的處罰。
  • 中迪禾邦李勤的難關:巨虧7800萬 220億關聯信託逾期
    來源:中國經濟網2020年1月22日,上交所對安信信託三連問,涵蓋從業績預虧、資產計提減值到主營業務虧損詳情,使資本圈將注意力從疫情轉移到這家被曝2019年底已有500億元產品逾期的上市信託公司身上。樓市資本論梳理後,結合安信信託的公告聲明,其發行的產品中與中迪控股集團有關聯的涉及規模在220億元。而中迪控股的掌舵人李勤,正是此前在資本市場叱吒一時的「達州幫」核心人物之一。樓市資本論發現曾經有地產「黑馬」之稱的中迪禾邦,近年來業績增長緩慢且關聯上市企業還曝出投資巨額虧損,乃至牽涉大規模信託產品逾期等新聞。
  • 巨虧7800萬、220億關聯信託逾期 李勤治下的中迪禾邦怎麼了?
    2020年1月22日,上交所對安信信託三連問,涵蓋從業績預虧、資產計提減值到主營業務虧損詳情,使資本圈將注意力從疫情轉移到這家被曝2019年底已有500億元產品逾期的上市信託公司身上。樓市資本論梳理後,結合安信信託的公告聲明,其發行的產品中與中迪控股集團有關聯的涉及規模在2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