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女孩一天臉紅20多次 原來是病!赤面症候群了解一下

2021-01-07 SZNEWS

深圳新聞網2019年3月11日訊(記者 劉夢婷 通訊員 曹馨月)22歲的小楊正處於剛剛大學畢業即將走向社會展露頭角的青春好年華,然而她卻苦於無法以面示人——一點情緒的波動臉就會不受控制的紅成一顆「熟透的番茄」,一天能「變臉」20餘次這使她痛苦不堪。

會「變臉」聽上去很新奇,而對於小楊來說確是巨大的心理負擔。小楊患了一種叫「赤面症候群」(又名赤面恐懼症)的病,她從高中時期的一次課堂提問開始發覺自己的臉會「變色」,也曾嘗試向身邊的人求助卻不被理解。而多年來動不動的「面紅耳赤」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她的工作和生活質量,讓她倍感絕望。

近日,她來到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胸外科求助,胸外科主任喬坤充分了解了小楊的既往治療情況後,做了胸腔鏡下胸交感神經切除術。小楊術後情緒比術前明顯放鬆,面部潮紅症狀減輕,為今後回歸正常生活注入希望。胸交感神經切除術是治療「赤面綜合症」、「手汗症」、「長QT綜合症」等最有效的治療手段。該院作為深圳市唯一開展「手汗症」門診的醫院,對於胸交感神經切除術有獨特的深入研究,目前手術量全省第三,深圳市第一。

可愛的害羞成為可怕的心魔

青春時期的女孩子都對自己的外貌格外敏感,從小被誇贊皮膚白裡透紅的小楊也不例外。一次高中課堂上老師點名小楊回答問題,一向自信的小楊站起來後心理卻泛起從未有過的莫名恐慌感,臉上失控的「灼燒」讓她努力壓低面頰以掩飾異常。此後不論是和同學交談,還是課堂討論,甚至只是走在路上被經過的車輛鳴笛聲嚇一跳都會讓小楊分分鐘臉紅脖子粗。身邊人都覺得小楊是害羞的可愛,而隨著年齡增長社交圈擴大,深受困擾的小楊愈發焦慮的認為:這是病,得治!

通過網絡小楊得知自己患了「赤面症候群」。6年來小楊曾經嘗試向身邊的人求助,然而朋友口中的「就是氣色看上去比別人好很多」和家人眼中的「害羞而已大了就好了」讓小楊孤立無援、愈發自卑,並逐漸形成心病,「變臉」次數愈發頻繁。她背著家人嘗試了心理輔導、藥物治療,甚至於去年10月份辭掉了銷售的工作遠赴上海進行了一次手術幹預,但效果均不理想。

再從交感神經下手,但這次不動刀

2月17日,小楊入住該院胸外科,喬坤在術前討論時考慮到前次手術已經將雙側T2胸交感神經切斷卻收效甚微,本次是半年內的二次手術,且位置定在更高位的布滿大動脈大血管的星狀神經節。為避免發生嚴重粘連以及併發症,喬坤特為她量身定製了「兩全手術法」——用鈦夾夾閉替代切除傳統的切除術。

這樣的煞費苦心的做法,一方面可以觀察術後效果,若患者認為症狀改善依舊不理想可以復原而不傷害神經;另一方面個人體質因人而異,一旦術後出現嚴重的代償性出汗或霍納症候群(眼瞼下垂)等併發症可以隨時拔除鈦夾使手術後果可逆。

手術於小楊入院第3天順利進行,術後臉紅症狀明顯改善。同時很幸運的是,留院觀察期間也沒有出現嚴重併發症。術後觀察2天,小楊就準備出院了。

「醫生都建議我心理治療,但我已經試了這麼多方式都沒有效果,我就想著死馬當活馬醫,結果這次手術的效果比我預期要好很多,症狀確實減輕了不少。」小楊說,「不要覺得臉紅是害羞可愛的表現,對於我們患者那是可怕的心魔!真的希望社會重視我們有這樣困擾的群體,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她的主管醫生施醫生說:「雖然交感神經切除術可以從功能上緩解症狀,但是手術沒有完美的,患者長期受病症困擾所形成的心理障礙才是根本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讓她還是要多和家人溝通,慢慢建立自信,儘早康復!」

赤面症候群:

赤面症候群又叫赤面恐懼症,簡單點說就是一種社交恐懼症+強迫症=在人前會心生恐慌而控制不住臉紅的社交障礙。患者的身體裡常常經歷著兩個不同自我的戰爭:一個害羞、懦弱、缺乏自信,一個則強迫自己去改變自己,所以常會感到生活真是太沉重、太累了。

人會臉紅,是因為當強烈的情緒觸發刺激神經系統時,面部血管會變寬,增加血液流入皮膚下方的血管,導致臉部正常變紅。而異常(嚴重或頻繁)臉紅可能有心理和身體兩方面的原因,包括:

社交焦慮症(社交恐怖症)——對社交場合的持續和過度恐懼

廣泛性焦慮症(GAD)——一種導致各種情況和問題焦慮的長期病症

酒渣鼻——一種主要影響面部的常見皮膚病

更年期——通常為45至55歲之間的女性

藥物原因——如:乳腺癌藥物他莫昔芬

治療方法:

認知行為療法(CBT):心理因素,例如非理性恐懼(恐懼症)或焦慮症患者,通過談話治療通常是有效的。

藥物控制法:如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s)可以幫助減輕焦慮和擔心任何相關的情感。

激素替代療法(HRT):可以幫助更年期潮熱的女性。

控制飲食:酒渣鼻患者,建議避免常見的誘因,如壓力,酒精和辛辣食物。

胸腔鏡胸交感神經切除術(ETS):如果臉紅特別嚴重並且其他治療無效,則可以考慮外科手術。

相關焦點

  • 女孩一天臉紅 20 多次,原來是 「赤面症候群」
    IT之家3月14日消息 據國內媒體報導,22歲的女孩小楊從高中開始就被「臉紅」困擾,一天能「變臉」20多次,甚至被車輛鳴笛聲嚇一跳,都會臉紅。實際上,她是患上了「赤面症候群」。「赤面症候群」又叫「赤面恐懼症」,表現為在人前會心生恐慌而控制不住臉紅的社交障礙。
  • 22歲女孩一天臉紅20多次 原來是患上了這種怪病
    媒體3月13日報導,22歲的小楊從高中開始就被「臉紅
  • 6歲女孩嘔吐兩年,一天要吐20多次!
    一天嘔吐20多次兩年裡住了10多次院兩年前,天降橫禍般,4歲左右的婷婷無由來突然發病,每次嘔吐發作要連續吐六七天,最多時一天嘔吐20多次,多為胃內容物和清水,即使不吃任何東西也吐,吐得天昏地暗。如此良苦用心,是外公覺得,「醫生看到紙上記錄的住院史與病歷,可以快點了解病史,儘快採取措施,好讓孩子的治療少耽擱,少痛苦。」外公記錄婷婷十多次出入院時間「這樣細心的患者家屬很少見。」見過這張字條的醫生都感慨不已。朱海嶠說,看似僅是些簡單的數字,確實方便醫生瀏覽下就得到一些有用信息,比如,婷婷今年發病比前兩年頻繁了。
  • 6歲女孩持續嘔吐兩年,最多一天吐20多次!原因太罕見……
    突如其來的怪病讓外公操碎了心兩年前,婷婷沒來由地突然發病,每次發作都要持續好多天,最多時一天嘔吐20多次,即使不吃任何東西也吐,「最早還以為受涼或者什麼東西吃壞了,一而再,再而三,覺得不對勁了,跑了好幾家大醫院,兩年多時間住了十多次醫院。」婷婷外公說。
  • 「天才病」馬凡症候群,泉州每年接診數例
    記者從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了解到,近年來,醫院每年都會接診數例這種近視嚴重的「天才病」患者。一年接診四五例 少見但並不稀少「有這種病的患者,外觀特徵特別明顯,個子比較高、人瘦長、手臂長、手指細長,所以病人一進來,我們很容易判斷有可能是這個病。」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謝江斌介紹說,今年他就曾接診過一名這樣的患者。
  • 多囊卵巢症候群除了看月經,還與什麼有關,一起來了解一下!
    有一種疾病真的可以影響阿姨的來來往往,叫做多囊卵巢症候群。多囊卵巢症候群除了看月經之外,還要看什麼,排卵嗎?多囊卵巢症候群除了看月經,還與什麼有關,一起來了解一下!多囊卵巢症候群是一種需要通過醫生的檢查,才能檢查出來。貴陽友好婦科醫院醫生來給我們說多囊是怎麼回事?一,看排卵情況,是少量或根本不排卵..
  • 通過一個病例,全面了解一下「Susac症候群」
    顱神經檢查顯示雙眼視力均為20/20,視野完整,瞳孔大小相等,無相對的傳入瞳孔缺損。眼底檢查示右眼有1個棉絮斑,左眼有2個棉絮斑,右眼可加視網膜鼻側小動脈鞘(圖1A)。眼外肌運動充分,掃視正常,步態平穩。床旁檢查無明顯聽覺損失,餘顱神經未見明顯異常。運動檢查顯示肌容積和肌張力正常,肌力5/5,反射2+,足底反射正常。針刺和振動覺正常。小腦檢查未見辨距不良,快速輪替運動正常,步態正常。
  • 雙手過膝,手指細長——「天才病」——馬凡症候群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個新聞:原本有望參加選秀進入NBA的新秀伊賽亞-奧斯汀被診斷出馬凡氏症候群,再也無法參與激烈比賽,籃球生涯徹底終結。那麼什麼是馬凡症候群呢?為什麼馬凡症候群奪去了他的籃球生涯?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天才病」——馬凡症候群。馬凡症候群又稱為馬方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患病特徵為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身高明顯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該病同時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包括肺、眼、硬脊膜、硬顎等。
  • 患上腸易激症候群?低發漫飲食了解一下
    01容易「激動」的胃腸病腸易激症候群(IBS)這種經常可能出現的症狀,其實是腸易激症候群的典型表現。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腦—腸互動異常的疾病,簡而言之,就是大腦對腹脹、腹痛作了過度的「解讀」。
  • 《后街女孩》原來是男孩子,了解一下
    燈光亮起來,音樂響起來,這是專屬於我們后街女孩的舞臺!什麼 你居然不知道我們?那務必讓我來介紹一下這部傳說中的七月新番黑馬吧。傳說,有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黑道組織,它的名字叫做犬金組,就在風和日麗的一天,有三個流氓,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山本健太郎,三人中做事沉穩可靠,深受小弟信賴的大哥,二哥立花亮則脾氣有些火爆,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行動派,做事風風火火,以及最後一位,天真可愛對黑道生活充滿了憧憬十分渴望能夠幹出一番大事業的小弟杉原和哉。
  • 什麼是歌舞伎面譜症候群?常見的特徵有哪些?此病發現於哪一年?
    此病最早由兩組日本研究人員報導,新川、Kuroki等人在1981年發現此病。他們描述了一組具有共同特徵的患者,如骨骼發育異常、皮膚紋理異常、身材矮小和智力遲鈍。由於這些患者的外貌特徵與日本傳統歌舞伎演員相似,新川等人稱其為歌舞伎化妝症候群。
  • 結婚20年才知妻子是男性? 「她」原來是一個男人
    大部分人對自己的生理性別清晰又篤定,但結婚20年後,張女士突然懷疑自己的性別。在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婦二科,張女士被診斷為「右側睪丸異位、原發性閉經——雄激素不敏感症候群」,「她」原來是男人。12月20日,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婦二科主任廖湘玲提醒,雄激素不敏感症候群是一種比較罕見的先天性發育異常疾病,如果女孩15歲還沒有來月經,父母應及時帶孩子看病,消除疾病。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原來是馬凡氏症候群惹的禍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原來是馬凡氏症候群惹的禍時間:2020-11-15 16:11   來源: 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原來是馬凡氏症候群惹的禍 深圳2歲半男童確診馬凡症候群 近日,深圳兩歲多的強仔經基因檢測確診為馬凡症候群。
  • 女孩睫毛又密又翹,漂亮似「洋娃娃」,醫生:別羨慕孩子可能有病
    女孩睫毛又密又翹,漂亮似「洋娃娃」,醫生:孩子可能是有病 玲玲最近一下班就去同事家坐一會 對於丈夫的懷疑,玲玲哭笑不得,連忙說道:同事家的女孩睫毛又密又翹,顏值太漂亮就像是「洋娃娃」一樣,但就有一點不好,都4歲了走路還不穩。
  • 天使症候群,這麼美的名字,卻是屬於孩子的一種病
    原來,劉紫是典型的"快樂木偶症候群"的患者,這個病症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天使症候群」。這是一種由於染色體紊亂造成的表情障礙!同時受到影響的還有患者的情緒。他們會更容易激動生氣,但讓人遺憾的,他們的情緒不會被人察覺,因為,他始終表現的很快樂,很歡脫。如果,你覺得這種病離我們很遠,那也是錯誤的!在全英國,大約有1000例此類疾病的患者。
  • 「怪事」6歲女孩持續嘔吐兩年,最多一天吐20多次!原因太罕見……
    突如其來的怪病讓外公操碎了心兩年前,婷婷沒來由地突然發病,每次發作都要持續好多天,最多時一天嘔吐20多次,即使不吃任何東西也吐,吐得天昏地暗。「最早還以為受涼或者什麼東西吃壞了,一而再,再而三,覺得不對勁了,跑了好幾家大醫院,兩年多時間住了十多次醫院。」婷婷外公說。
  • 澳大利亞女孩患「難梳頭髮症候群」,曾被嘲笑像「手...
    澳大利亞10歲的女孩希拉患有難梳頭髮症候群,自出生以來就一直頭髮蓬鬆難梳理,曾被同學嘲笑——看上去好像「把手插在了電源裡」。為此,希拉剪掉了自己的頭髮,但情況並沒好轉,反而變得更茂盛。在家人的幫助下,她慢慢接受了自己的頭髮。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患有此症。
  • 了解一下
    其主要症狀是:病魚肛門紅腫、凸出、下腹部鬆軟、鱗片脫落。嚴重者:輕壓腹部有膿液流出,病魚體色發黑、食慾減退、離群獨遊、行動遲緩。常與爛鰓、赤皮等病並發。大多時間表現出離群,面壁狀態,糞便多數為散便,或膿樣白便。此病治療比較簡單,痢特靈就可以搞定。100公升水4~6片,藥浴三天,或者看到索食糞便正常也可停藥換水。
  • 壽光「旗袍女孩」截肢後接受化療 稱還想走貓步
    壽光「旗袍女孩」刁姿靜做完截肢手術後已過去了26天,小靜從手術後傷口的疼痛、斷肢症候群的煩惱、放療的痛苦和安裝假肢的期盼中一步步走過來。目前,小靜恢復良好,假肢廠也已經為製作假肢去了模,但因缺少費用,何時能戴上假肢,小靜還不知道。  可能因為小靜的樂觀,截肢手術的傷口癒合很快,僅僅過了兩三天就不再疼痛難忍。可隨後伴隨的斷肢症候群卻讓她一時難以適應。雖然難以接受,但小靜仍樂觀對待。
  • 怎麼避免梅傑症候群會被誤診的可能性?
    怎麼避免梅傑症候群會被誤診的可能性 首先需要了解梅傑症候群與被誤診疾病的區別和共性一般梅傑症候群常常被誤診為面肌痙攣,眼瞼痙攣,三叉神經痛以及乾眼症,先從症狀來說說這幾大疾病的區別。 面肌痙攣:面肌痙攣是周圍神經疾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女性多發。表現為陣發性、快速、不規律的面肌抽動,多現於一側,兩側受累者較少;梅傑症候群首發症狀多數是雙側眼瞼痙攣,可以逐漸累及口、面、下頜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