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思想永遠是宇宙的統治者。——帕拉圖
每當我們仰望星空時,總會被宇宙的浩瀚無垠和虛無縹緲所深深吸引,那點綴著繁星的深邃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與未知。宇宙是如此的神秘莫測,人的內心世界亦是如此。
人類花費了幾千年的時間來思索人與宇宙的關係,也從未停止過探索宇宙的腳步。曾經認為是全宇宙中心的地球,逐漸被認識到不過是一顆宇宙的微塵,而人就顯得更加渺小。
人類也從未停止過對內心世界的探究,從「思想是宇宙的統治者」到「我思故我在」,以及持續百年的唯心與唯物之爭,一切都說明人的內心世界也是複雜而寬廣的。
深邃的不單單是頭頂的這片「黑布」,還包括了那顆在身體裡跳動的心。向外無垠浩瀚,向內深邃莫測,人的內心世界應該向宇宙看齊。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世界圍繞著「我」而旋轉
「太陽甚至宇宙都圍著地球旋轉」,這個曾經一度被認為是絕對真理的「地心說」,將地球擺在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挑戰和質疑都會被無情地消滅。直至「日心說」和宏大的宇宙世界被逐步發現,人們才意識到了地球的渺小。
如同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將「我」無限放大到了去支配整個世界。不同的是,世界圍繞「我」而旋轉的想法似乎並未受到宇宙觀的影響,依然存在在許多人的內心世界中。
人們總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主觀意識總想覆蓋和吞噬他人的內心世界,從不顧及他人是否同意還是排斥,但自己卻無法認識到「我」的錯誤,因為在「我」的世界裡,正確的永遠是自己的想法。
「我認為是這樣的……」、「你不懂……」這樣的語句可能經常掛在我們的口邊,這是自我意識的自然表現,更是以我為中心想法的自然流露。「我不要你覺得,而要我覺得」更是將這個思維表達的淋漓盡致。站在中心的只能是「我」,不接受任何反駁,不接受任何質疑,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傷害了人情。
世界不是圍繞著「我」而旋轉,更不會因「我」而變。人的內心世界應該像宇宙一樣,用廣袤去包容無限,用深邃去探索浩渺;我們至今尚未發現宇宙的中心,正因如此我們才敬畏它的浩瀚,不得不在它的面前謹小慎微。而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也是一個宇宙,需要我們用平等與包容去相處。
黑夜與白晝,人心的光明與陰暗
白晝帶來了陽光與生氣,而黑夜帶來了恐懼與死亡。日出日落,是宇宙告誡人們既要擁抱希望也要忍受恐懼。光明不可能永不消逝,亦如黑暗不會永無止境一樣。奇妙的規則讓每個星球都沿著自己的軌道自轉著,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周而復始的公轉,地球的獨特位置將晝夜區分的如此清晰;每當日出,陽光讓萬物生機勃勃,人們沐浴陽光感受著生命的溫度;每當日落,黑暗降臨,人們躲避在家中依偎彼此取暖。
人的內心世界也因晝夜而生出了光明與陰暗。內心的光明來自於對於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因為熱愛而創造,因為憧憬而努力;在與人相處時總能散發出正能量,分享內心的愉悅,交換辛勤勞作的收穫;看到弱者能施於援手,看到持強者能挺身而出,看到悲劇不由心生憐憫;而當光明被黑暗遮蔽,此時憎恨、嫉妒、貪婪降臨內心,人變得自私而刻薄,變得只知索取和佔據,甚至犧牲他人來滿足內心貪婪的欲望。在陰暗中滋生出的種種欲望,將人性的光輝逐漸遮蔽,如同日食般蠶食殆盡。
每個人都有陽光和陰暗的時候,內心的世界會隨著外部世界的變化而產生變化,如同地球與太陽,銀河與宇宙。而內心世界的變化似乎更加快,更加沒有規律,上一秒還喜笑顏開,下一秒可能就怒火攻心。心能在光明與黑暗中來回穿梭往往是因為意識的脆弱,人的內心不同於地球的自轉,不可改變,因為人能通過思考來自我調整,通過修養來抑制陰暗,固然在強大的內心都有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但還是能通過增強自己的正能量來克制憎恨、妒忌與貪婪。
浩瀚無垠如同人心無限可能
宇宙似乎沒有邊際,也沒有中心,也可能是我們尚未找到,人的內心世界似乎也同樣浩瀚,當我們打開自己的心扉時,會發現無限的可能存在其中。
宇宙由星系、星球、流星、黑洞等組成,按照無法描述的規律運行,如同有人刻意設計般的龐大而有序,恆星帶來炙熱與光明,行星自轉形成黑夜與白晝,遠離恆星的地方冰冷而黑暗,在這個冰與火交織的浩瀚宇宙,仍然有我們尚未探知的奧秘。
而人心有喜怒哀樂,有堅強懦弱,有光明磊落,有陰暗恐懼,這些意識和思想也交織成了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什麼在控制著內心世界的運轉?是自我意識還是外界環境?在這些意識和情緒的轉換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人心也可以廣袤無垠,有時是我們自己把自己封閉在了一個狹小的空間裡,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局限了自己的發展。
打開自己的內心,擁抱希望與陽光,讓無限可能充滿自己的宇宙。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