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為了匹配本地市場的使用習慣,我們委託杭城頗受好評的茶室大廚為御米油打造了杭幫菜的應用菜單,也趁著山裡的氣溫未涼,賞識了一番江南秋味。
杭城的秋,總是桂香先至,清清冷冷的秋風裡裹挾著桂花的甜,引誘人們再度走進自然的懷抱,似乎酷暑難耐的記憶早已遠去,應著這樣的需求,杭州的每一座山丘森林裡都藏著幾家茶寮,我們這次選在吳山之上的合吾山房。
御米油的獨特醇香正巧應了此地「合山合水合味」的追求,為秋日裡的暖陽留下無限回味。
杭州隱秘的茶室和御米油幾乎稱得上天作之合,我們也沒有想到,原來會這麼配。
可能是古樸的風格,也可能是典雅的設計,無論是家庭裝還是禮品裝的御米油,在這裡都顯得頗有歸屬感。
杭幫菜本身的特點就是輕淡適中,選料精細,因令時鮮,多元趨新。在一道杭幫菜式裡,每一味食材都不會被忽略,御米油的作用也超過了一般的食用油脂,它特別的風味在杭幫菜裡得到了體現。
正逢大閘蟹肥美的季節,搭配上杭幫做法的蔬菜和煲湯,這一餐桂雨私宴的菜品道道驚豔。
合吾出品的杭幫菜做法極為地道,杭州人喜愛的白切雞、炸小魚等都是老底子的味道。
杭幫菜講究平衡,從菜式的葷素搭配到每道菜的點綴配色,不求奪人眼球,但必須做到不單調,看起來就很有食慾。
山中的茶室雖是營業的公共場所,但比起市街裡的店面,私密感好得不得了,身在其中的時光總是錯以為在自家院邸。
餐後,辛苦了一晚上的大廚也跟我們聊起她個人對御米油的試用感受。
最明顯的一點,是做菜過程中使用御米油,要比平時用油時放得更少一些,因為御米油在翻炒時不易產生油煙,菜裡的油脂不會減少。平時她起鍋時會滴入少量明油提亮,使用御米油時無需這個步驟。
大廚個人最推薦用御米油的做法是清炒和燴菜,特別是茶室最擅長的蔬菜,大火烹飪、快進快出的綠葉菜色澤光鮮、香味四溢。
杭幫菜裡常見的涼拌菜式和現在流行的輕食也同樣適用御米油,廚師認為是御米油具有的特別香味,可以中和食材本身的味道,可以減少甚至完全不用再添加其他一些不宜多食的調味料。
另外,大廚還表示御米油用於香煎魚排等輕度油煎食物時,味道和效果都特別好,食材煎制的程度更容易掌握,口感也更香濃。
這一次與杭幫菜的碰撞,讓我們對御米油的應用場景有了更多期待,杭州人的飲食隨著季節而變換,秋天雖短暫,也值得留下味覺的專屬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