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寫道:「嘗睹所畫水墨羅漢,雲是休公入定觀羅漢真容後寫之,故悉是梵相,形骨古怪。」
在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參禪入定可以讓人進入一種藝術創作所必須的心醉神迷的內心體驗。
實際上,早在郭若虛之前,就有許多的文人士大夫將參禪與作畫相提並論了,他們認為兩者的心理境界是可以相通的。參禪入定可以讓人進入一種解脫狀態,而在這種狀態之中,人的內心澄澈而空靈,從而達到下筆如有神韻的境界。因此,在古代出現了「畫僧」這一類人。
歷史上能被譽為畫僧的人,只有那些有著極高藝術成就以及影響力的出家人,歷代著名的畫僧都是因苦於所處社會世風時勢而最終遁入空門。現如今,也有一位畫家被譽為「當代畫僧」,他名為史國良。
那麼,史國良最初是因為何事而遁入空門的呢?
一、刻苦學畫年少成名,為突破去往加拿大進修
1956年時史國良出生了,從很小開始他就對藝術繪畫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由於家境還算富裕充足的原因,因此對於史國良想要學習美術的想法,他的家人們都非常的支持。
因此,本就有著美術天賦的史國良,最終成功的成功考進了中國美術的最高藝術學府——中央美術學院。而在他大學的四年學習生涯之中,他練就了十分紮實的繪畫基本功,並且其藝術眼界也得以開闊。
史國良曾師從黃胄、葉淺予以及周思聰等名家,在認真的聽從老師的意見與建議之後,史國良在1978年考上了中央美院研究生,當時他是班上年紀最小的一個。
在考上研究生的第二年,史國良就憑藉著其《山裡人》《藏區寫生》兩部作品,成功的參加了中國中青年作家習作展覽,並且還因此而收穫了外界一番不錯的評論。
到了1989年,史國良的作品《刻經》更是榮獲了第23屆蒙特卡羅國際現代藝術大獎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獎」,當時的史國良在美術界可謂是一時風頭無兩,甚至還因此而上了《新聞聯播》,並從長習仲勳的手中接過了文化部所頒發的獎盃。
當時年少有為的史國良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好評,而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時期,史國良決心放棄其在國內已有的事業,遠赴加拿大學習進修學習。在九十年代初,史國良按照計劃前往加拿大進修,而正是這次留學,讓史國良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滑鐵盧。
由於當時國畫在國際上的地位岌岌可危,因此國畫畫家在國際上並沒有多少知名度,此外,中國畫家在加拿大也沒有較為廣闊的市場以及生存空間,因此,當年少成名的史國良信心滿滿的來到了加拿大這個陌生的國度之後,史國良開始處處碰壁,其求學之路可謂是困難重重。
在加拿大期間,史國良僅僅只是靠賣畫為生,因此他在北美的生活壓力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據說那段生活裡他非常鬱悶,甚至還有患上了抑鬱症。
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史國良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
二、受星雲大師點撥,史國良決心出家
那是在1995年,當時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史國良結識了當時非常有名的星雲大師。而在兩人談話的過程中,星雲大師對史國良直言不諱稱史國良從哪個角度看都像個和尚。
一個凡人是需要有很大的佛緣才會被像星雲大師這樣的高僧相中的,因此,史國良無疑極具慧根。然而,即便如此,對於一個凡人來說,要狠下心斬斷紅塵剃度出家是難以接受的。
但是,在1996年時39歲的史國良卻最終拋下了妻兒,追隨星雲大師去到了西來寺正式的剃度受戒成為一名僧人。由於史國良名氣很大,因此當年這件事也曾成為了兩地轟動一時的新聞。
理所當然的是,當史國良的家人們聽到了史國良出來的消息後,自然是第一時間的堅決反對,然而由於他們也擔心史國良的抑鬱症會再犯,因此最後也只能選擇同意他跟隨星雲大師出家,無奈之中也只能默默接受,並苦苦期盼早日還俗。
由於史國良是一名優秀的畫家,因此在他出家之後,便成為了一名畫僧。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不少非常出名的畫僧,然而畫僧曾因為歷史的原因差點就徹底消失成為歷史,一直到史國良自願出家之後,這才讓畫僧得以重新傳承下去。
然而,在度過了十五年的畫僧時光之後,史國良最終還是感受到了愛的召喚,因此他最終還是脫下了袈裟,決定回歸正常社會,重新與妻子一起生活。
三、十五年後選擇還俗,如今一幅畫賣1012萬
當史國良還俗之後,他本人也表示,之所以會選擇還俗,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放不下苦苦期盼了十五年的妻子的苦等,更覺愧對兒子孤單的成長經歷。
而在這齣家的十五年,成就了一代畫僧的形象,而當史國良一朝還俗重返江湖,傳奇的人生以及輝煌的藝術成就,就都融合在他的身上。
當史國良脫下袈裟之後,他已經不再是一名畫僧了,但是他卻依舊是一名國畫大師。而史國良還俗歸來之後,名譽以及身價都與出家之前是天地之別。
在修行十五年之後,史國良的畫價瘋狂飆升。在2014年的時候,當時的史國良僅僅還俗4年,而他的畫作《刀郎木卡姆》便在那一年的拍賣會中,以1012萬的天價成交,而這與之前史國良畫作的價值相比,竟然上升了足足幾百倍!
而也因此,史國良曾經五次登上了胡潤藝術榜,並在2015年的時候在榜單中排名第七,其畫作交易總額超過一億七千萬人民幣,被稱為是「在世十位國寶國畫藝術家」。如今雖然他已經脫下了袈裟,但是諸多榮譽加身之後卻更顯大師風範。
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乏有人認為史國良他出家只為炒作。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只是想史國良這樣一個在出家前就出盡風頭的藝術家來說,這樣的炒作其實意義不大,並且,想史國良這樣已經成名的人,若是還能夠花十五年的時間去忍受清規戒律,那麼,也稱得上是一場苦修了。
而最終史國良還俗也是其選擇,人們在抨擊其遭受不住世俗名利的誘惑時,是否想過他也至少曾做過了十五年的掙扎與抗拒,儘管最終的結果失敗了,但他無疑要比無數人強的多不是嗎?
小結
史國良之所以能夠有如今的成就,與他前半生的種種經歷是分不開的,在史國良的前半生,或許有過年少成名的輕狂與驕傲,之後又經歷了病痛折磨的痛苦,在出家禮佛之後收穫了平靜再到如今作為一名畫家依靠於愛的召喚而還俗離開佛門,可以說史國良一生都經歷起起伏伏,磨練著他的心境。
而對於史國良最終選擇離開佛門,回歸俗世一事,我們也無需對其進行譴責之類,世上的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選擇,而選擇後的任何經歷,都是人生中無可替代的濃墨重彩的一筆印記。
因此,尊重不同階段的選擇,將人生每一階段的經歷都當做是一段寶貴經歷,並最終守住初心才是人生的修行。或許,像史國良一樣遵從心底的聲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參考資料:《圖畫見聞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