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其實我覺得《愛情公寓》大電影不『騙人』,是典型的《愛情公寓》劇集裡那些腦洞情節的風格。」
時至今日,身邊還是有「愛情公寓」的老粉在為去年大電影的失利喊冤。
萬萬沒想到,《愛情公寓5》上線之後,他卻告訴我:
「還好,這是最終季了。」
劇集上線後,豆瓣開分4.5分,現在勉強上漲到5分,相較於評分均上7分的前四季而言,這一季整體讓人非常失望。
更失望的是,因抄襲被罵多年的《愛情公寓》系列,在強調要做好原創故事之後,卻在第八集裡又「翻車」了。雖然這一季的故事不再照搬美劇劇情之後,卻明目張胆地抄襲起一位B站UP主的視頻,甚至連細節都沒有放過。
在劇集裡,美嘉準備靠直播來賣小蛋糕,於是在直播裡徵求網友意見。於是,她便在直播間向大家展示起了自己畫的三幅畫。
結果三幅畫的內容上,幾乎照搬了B站UP主於2017年7月份就上傳的視頻內容。
抄襲消息一出,《愛情公寓》官微發布了一紙致歉書,並表示他們連夜對相關片段進行了修正。這麼一則致歉書,還成為了微博當天排名第一的熱搜。
「抄襲問題」的爭論,從《愛情公寓》系列開播以來,就一直喋喋不休。最後連主創王傳君也「下場」嘲諷《愛情公寓》「抄太多了」,甚至極力撇清自己與《愛情公寓5》的關係。
吵得再怎麼火熱,劇集的熱度一直未減。對於大部分90後、95後來說,都是一種青春和情懷。
《愛情公寓》雖說不是國內第一部情景喜劇,但是唯一一部跨度10年的劇集。
單電影首日高達2.8億的單日票房成績,就已經有所表現。與此同時,《愛情公寓5》在開播前,訂閱人數超過510萬,上線之後熱度值迅速突破9000。據播出平臺的官方表示,熱度值超過該數據的劇集僅有5部。
那麼,一直被詬病抄襲的《愛情公寓》,為何總有如此好的成績呢?
《愛情公寓》的「抄襲史」
B站上有位叫「殘狼之卑」的UP主,從2016年開始做視頻,對《愛情公寓》每一季中涉嫌抄襲的內容做了對比視頻,至今已經45個作品。
對於很多網友來說,《愛情公寓》的歷史就是美國情景喜劇在國內的一個推廣史。
《愛情公寓》首播是2009年的夏天,那時候各大電視臺都在播放著《還珠格格》和《西遊記》。萬萬沒想到,這部全新的劇集收視率直逼1.5,佔據全國同時段收視率排名第一。此後的每一季,都包攬了收視冠軍。
與此同時,「曾小賢」、「胡一菲」、「呂子喬」等劇中角色名,成為了演員陳赫、婁藝瀟、孫藝洲等人難以揭開的標籤。不管是自身標籤化的原因也好,還是劇作本身的問題也好,飾演陸展博的金世佳和飾演唐悠悠的鄧家佳,都前後委婉地表達了自己不會再出演《愛情公寓》系列作品。
《愛情公寓》火了,各種「抄襲風波」也隨之而來。
根據「殘狼之卑」的統計,單就《愛情公寓1》的20集中,和《老友記》《老爸老媽浪漫史》《好漢兩個半》等經典美劇雷同的臺詞高達2000餘條,非原創故事線有29條,甚至其中5集是整集照搬,以及涉及不少美國情景喜劇之外的影視作品。
面對這樣的指責,編劇汪遠的回應只是,「很多橋段經常出現在不同的劇中,如果這也叫抄襲,那麼美劇之間本身就是抄來抄去。」甚至,他用「借鑑」來形容自己的行為。同時,主演胡一菲和陳赫也曾以「模仿」對此進行了回應。
沒有道歉嗎?倒也不是。
2012年8月,微博博主賴寶發布微博稱,《愛情公寓3》大量抄襲了他的作品《賴寶日記》裡的段子。
當時,《愛情公寓》微博首次公開道歉,承認「在創作過程中,劇集廣泛吸取了各種元素,包括不少網絡流傳的經典橋段。」與此同時,官方表示願意按原創千字萬元的標準補償稿費。
對於這個結果,有人鼓掌,也有人認為這是「自我欺騙」,雖然補償了稿費,但最終成片上並不會有任何著作權的說明。
一個因為抄襲爭議不斷的劇集,卻紅了10年,甚至一部「文不對題」的大電影,最終依舊獲得了5.55億的票房成績。除了有那些假裝在創作的主創們,也離不開「閉眼看片」的觀眾們。
2013年年底,人民網曾刊登了一篇名為《<愛情公寓>的抄襲暴露了什麼問題》的文章,其中提到,「《愛情公寓》中為陽春白雪的脫冕和對下裡巴人的加冕,在平等對話中實現了全民的集體狂歡,死忠粉絲的支持亦是如此,屏蔽了國外山高水長千裡迢迢的負面信息,放大了支持到底散發正面能量的拳拳之心,實現了自我的文化狂歡。」
《愛情公寓》之外,我們看什麼?
有媒體曾稱,雖然《愛情公寓》深陷「抄襲風波」,但它可能是走紅的最後一部國產情景喜劇。
這類預言過於極端,但我們不得不反思,在當下市場,除了《愛情公寓》之外,確實沒有其他全民狂歡的情景喜劇了。
而上一次收視爆紅的情景喜劇是2006年的《武林外傳》。
國內並非沒有情景喜劇的市場,從上世界90年代初的《我愛我家》開始,到2000年的《閒人馬大姐》,在短短十年的時間裡,情景喜劇達到了一個巔峰。
新千年之後,一部名為《家有兒女》的喜劇熱播,把情景喜劇的市場推向了更全齡化層面。這部初始為學生假期製作的作品,很快成為了全民喜劇。在其一年後,尚氏喜劇牢牢抓住了觀眾的眼睛。
一部看似無釐頭混搭的作品《武林外傳》,如同一股清流橫空出世。或許我們很難想像,作品中的那些主創,當初只是拿了千元片酬,結果因此爆紅,躋身一線。
這部作品也是繼《我愛我家》之後,第二次全國情景喜劇的收視巔峰。
除了這些片子之外,國產情景喜劇再無佳品。很大原因是因為整個編劇團隊人才的稀缺。
《愛情公寓》的編劇汪遠曾表示,整個作品都是他單槍匹馬在做劇本,而《老友記》背後是多達16人的編劇團隊。
而《我愛我家》之所以能成為豐碑,一切歸功於編劇梁左,主創們不止一次表示過,沒有梁左就沒有《我愛我家》。導演也曾說,「《我愛我家》其實應該是梁左的《我愛我家》。」
編劇人才的缺失,成為當下原創情景喜劇的空缺的主要原因。而在這個因素背後,編劇對時代的關注,也成為了不可忽略的關鍵。
我們在看情景喜劇時,編劇在寫什麼呢?
《我愛我家》的時候,是人們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充滿憧憬的時代。而《武林外傳》的時候,正如同片頭電腦開機一樣,那是屬於網際網路興起的時候,是年輕人開始「人人衝浪」,逐漸嘗試新鮮又具有衝突文化的時代。
但如今這類筆觸已經越來越少了,《愛情公寓》中,我們雖然看到了新時代年輕人的情感故事,但是如今大段的內容不是原創,在這個網絡完全開放的時候,它失去的不僅是原創,還是屬於這個劇集裡,主角們生活狀態的靈魂。
或許,我們未來在吃飯的時候,依舊會打開電視機,在網播平臺上打開一集過去的情景喜劇,它還是很下飯,還是會給大家一絲輕鬆的狀態。可我們更期待能出現一部全新的、原創的、有趣的國產情景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