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松同框九歲兒環島騎單車 每天行萬步路練腳力

2021-01-20 ETtoday星光雲

記者蕭雅玲/臺北報導

阿松(紀竣崴)主持公視親子節目《出發騎幻島》,日前帶著9歲兒(紀昀希)騎單車環島,從臺灣最北端的富貴角出發,整趟旅程分成三段接力,每一段再邀2組親子檔加入。第一次當兒少節目主持人,直言這份工作根本是「體力活」,為了鍛鍊體裡,出發前還強迫自己每天走一萬步,就是怕錄影時「會騎不動!」

阿松同框兒子紀昀希主持節目。(圖/公視)

阿松這回主持帶著國小三年級的兒子,他表示,原本擔心兒子體力不太行,結果錄影時卻展信自信心,並大呼:「自己一定可以!」後來想想兒子平常在學校都有在練桌球,「搞不好是我比較騎不動」,所以在出發前才特訊三周,每天走一萬步練體力,「好險那時候沒有選擇騎腳踏車當練習,不然可能正好在背痛腿酸的時候開工錄影,就糗大了!」

阿松同框兒子主持節目,自認可以騎車環島算不但開了自己的眼界,也開了孩子的眼界,也讓兒子可以體會爸爸工作出外景的辛苦,「且可以跟孩子一起揮灑汗水,這會是我們親子之間很棒的回憶。」

相關焦點

  • 90歲老大爺骨骼精奇 每天在公園練劈叉和爬行
    九旬「潮翁」每天公園練劈叉和爬行會玩微信、微博分享鍛鍊經驗李培良在越秀公園,很多人都認識90歲的老大爺李培良。他的微博名叫「龜蛇爬長命不老健康」,有1000多粉絲,每天都要發兩三條微博和粉絲溝通感情,回復記者的微信速度很快,普通話很標準,這形象簡直無法與一個耄耋老人掛上鉤。因長跑過度險些癱瘓1947年,17歲的李培良從老家臺山來到廣州,從此長居越秀山腳,常年與山為伴,讓他一直都很熱愛鍛鍊。
  • 每天騎行15km的動感單車能瘦嗎?動感單車到底該怎樣騎?
    有很多朋友報了健身房的動感單車課,每天跟著教練一起騎車,每次騎車都是大汗淋漓的,看似好像對減肥很有用。事實上真的有用嗎?有朋友好奇每天騎15km的動感單車就能瘦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解答一下為什麼不能瘦,以及怎樣才能瘦。
  • Keep 動感單車體驗:每天消耗 250 千卡,你就離瘦不遠了
    重歸重,好在 Keep 動感單車組裝起來還是很容易的。只需要拿起包裝內附帶的工具,大喊一聲「我來組成頭部」,把車龍頭裝上擰緊就完事兒了,其難度甚至要小於小學手工課作業。作為一款動感單車,Keep 的這款相比於健身房常見的那些還是要精緻小巧不少。
  • 看了《中餐廳》,來到象島 - 電單車環島旅遊攻略
    2.曼谷坐小巴直達Laem Ngop碼頭曼谷考山路Khao San Road(Viengtai飯店)附近每天8點有minibus去象島,會直接送到Trat(達府)的碼頭,再坐船就到象島。去程每日上午 8:00,回程每日 11:00,單程費用從 250泰銖到 350泰銖不等,行車時間6個小時左右,每天只有一班車。
  • YESOUL野小獸丨動感單車能不能減肥?要每天騎才有效嗎?
    動感單車既然可以被稱作"燃脂神器",自然不是虛有其表。今天小獸就整合了幾個關於動感單車減肥效果的問題,一一為你們解除疑惑。騎動感單車能減肥嗎?當然能。動感單車屬於有氧運動,運動30分鐘後,身體會加快脂肪的消耗。此外,經常進行動感單車運動還會提高人們吸收和利用氧氣的能力,加快人體新陳代謝,而動感單車引起的新陳代謝提高會加快脂肪的分解達到減肥目的。動感單車需要每天騎嗎?不需要。
  • 共享單車還能騎多久?
    幾乎是在很多人不知不覺間,青桔單車、摩拜單車以及哈囉出行等共享單車的起步價在2019年悄然提高到1.5元,一次騎行往往要花費2元到3元,經常貴過公交。「新華視點」記者近期在北京、成都、福州等地走訪調研發現,從今年3月到11月,共享單車「不約而同」再三調整計價規則。資本「退燒」後,擁有數億用戶的共享單車能走出一條什麼樣的路?
  • 武漢男子掃碼騎單車,付費後車沒騎成,結果還被自動扣款買了保險
    近兩年,騎共享單車的朋友越來越多了,綠色出行,還能鍛鍊身體,兩全其美啊。家住武漢市漢陽區的蔡叔叔就是一位特別喜歡騎行的人,而且尤其喜歡嘗試各種不同品牌的共享單車。可是今年10月底,他在準備騎青桔單車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騎車究竟會有什麼樣的麻煩呢?
  • 動漫趣談,騎掃把的姿勢展現魔女實力,騎單車的姿勢展現男女性情
    東靈聊動漫:看動漫,找規律,勤總結,練腦力。本篇東靈君來曬一曬自己的私藏截圖,看看動漫中的一個「規律」,「姿勢不同境界就不同,騎掃把的魔女如此,騎單車的男女也不例外」。首先來看騎掃把的魔女,魔力強大的一般都是側坐,而魔力弱的才劈叉正坐騎在掃把上。仔細看還會發現,雙手握掃把的魔女法師們一般都是初學者,高階一些的會單手握掃把,更高階才能「大撒把」。正在熱播《魔女之旅》對這個規律表現得最為強烈。
  • 34歲牧野由依近照,低扎馬尾辮穿雙排扣風衣,同框婆婆不輸氣場
    知名聲優牧野由依是大明星山口百惠的兒媳婦,她與星二代三浦祐太郎婚後過節去看望婆婆被媒體拍到,一身私服穿搭知性大氣,154釐米的身高穿出大氣場,同框159釐米的婆婆山口百惠輸了年齡不輸氣質,不愧是知名聲優!
  • 又一共享單車倒下:享騎電單車癱瘓 賣電瓶還員工工資
    臨近四月,天氣已經回暖,共享單車的使用旺季已經到來。但綠色的共享電單車「享騎」已經鮮少見到蹤影。在上海徐匯區、普陀區、虹口區幾處享騎電單車停車點,原來一溜綠色的車子已經不見蹤影。走近一看,這些享騎電單車的電瓶已經全部消失不見,幾乎無一例外。實際上,享騎電單車數量變少、電瓶消失這一現象並非僅出現在上海。
  • 共享電單車平臺騎電單車獲千萬美金A輪融資,由IDG資本領投
    共享電單車平臺騎電單車獲千萬美金A輪融資,由IDG資本領投 共享電單車平臺「騎電單車」近日宣布完成千萬美金A輪融資,由IDG資本領投,君聯資本、Ventech China、青松基金
  • 非人哉:一直不會騎單車的哪吒一學會就化身「小魔女」
    在非人哉的世界中,有這樣一群神仙妖怪,他們生活在現代,也在盡力融入現代生活,但是由於他們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法力和作者大大給予他們的神奇(qi pa)設定,他們總是會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讓人捧腹大笑的事。
  • 雷迪什:每天騎單車鍛鍊努力保持狀態,定期跟教練溝通
    所以我就是在家做練習,我有一個單車,所以我就是在家每天練習騎單車。還有就是做一些基本的重量訓練。」談到自己在家的休閒娛樂生活,雷迪什說:「基本上就是看看電影,打打遊戲這樣。我會玩一下使命召喚和NBA2K,不過我玩的不太多,偶爾跟朋友們或者NBA的球員們一起在線玩幾把。我不想讓自己太沉迷於遊戲,只是無聊的時候讓自己放鬆一下。」
  • 30歲男子騎單車268天環遊中國!
    (視頻來源:封面新聞) 30歲出發環遊中國 沈洪是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人,今年30歲。2020年3月13日,沈洪騎著他心愛的單車從青神出發,踏上了環遊中國的「徵途」,去完成自己小時候的夢想。
  • 千裡騎單車返鄉成婚 印度新郎臨門被攔須先隔離14天
    外媒報導,印度一名在旁遮普邦盧迪亞納工作的24歲準新郎喬漢原訂4月15日在家鄉北方邦成婚,但當局為防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施的封鎖政策使他無法返鄉。網絡資料示意圖他最後決定騎單車踏上這段1000公裡的返鄉路,卻在北方邦被警方攔截並隔離。喬漢表示:「經過和朋友多次討論,我們決定踏上長達1000公裡的返鄉路。」
  • 第一次騎哈羅單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第一次用哈羅單車的經歷太「驚心動魄」了……因為本人記性比較可怕,騎哈羅單車到目的地以後就忘記了鎖車,等我想起來再去停車的地方看時,車已經被人騎走了。我當時就原地爆炸了,嚴重懷疑自己是不是傻子!哈羅單車新用戶第一次忘記鎖車,我們是不做扣費處理的,但下次騎行一定要記得關鎖確認哦,筆芯~2@謝奇客服小姐姐效率賽高,我喜歡!那天心血來潮嘗試了下已經遍布大街小巷的哈羅單車,騎過之後就徹底愛上了。大概是初運營狀態吧,車子都很新,全程沒遇到啥毛病。
  • 群雄逐鹿的共享電單車市場 看騎電單車如何「出圈」?
    騎電單車第5代單車聚焦下沉市場·啟動「千縣啟航」早在2018年,騎電單車就開始試水下沉市場,也是共享電單車中「下鄉」比較早的一批了。黑科技提升運維·優化管理保持穩步增長隨著各大平臺入局共享電單車行業,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因此,共享電單車的中小企業都在積極研發核心技術,希望形成核心競爭力。騎電單車自創立之初就在產品研發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
  • 44歲佘詩曼學騎單車,扎雙馬尾回眸笑超迷人,漫畫腿更是搶鏡!
    11月2日,女神佘詩曼也在微博PO出一張照片並附文:「我終於學會騎單車了」,分享自己get到的新技能。文末還不忘附上兩個比V手勢,難掩喜悅。頭扎雙馬尾,身穿黑白條紋套裝,騎著自行車出鏡的佘詩曼,學會騎單車的她回眸望向鏡頭,一臉燦笑,真可謂是「回眸一笑百媚生」,這樣的她簡直不要太迷人。而且,佘詩曼雖是素顏出鏡,不過,她這身裝扮也為她減齡不少,看上去青春靚麗,活力四射。而對於穿著短褲露出一雙腿的佘詩曼,一腳蹬著單車一腳踩地的她,那雙又白又細的「漫畫腿」很是搶鏡。
  • 10歲男孩騎ofo共享單車車禍身亡巨額索賠案
    來源:中國法院網上海靜安法院一審宣判:被告賠償6.7萬餘元 6月12日上午,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對全國首例未滿12歲男孩小高騎行ofo共享單車死亡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拜克洛克公司)應支付兩原告小高父母賠償款
  • 騎共享電單車戴不戴頭盔?安徽一地交警發話了!
    原標題:騎共享電單車戴不戴頭盔?頭盔從哪裡來?安徽一地交警發話了!共享電單車是現在很多上班族經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目前在安徽省多地,騎共享電動車幾乎沒人戴頭盔,這種現象在全國其他地方,也基本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