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敦,大也;煌,盛也。」在《漢書·地理態》直白而華美的描述裡,敦煌是遠離中土,極具異域風情、神秘而繁華的城市。
明代王偁云:「萬裡敦煌道,三春雪未晴。」今天,尚雯婕用磅礴歌聲帶我們穿越歷史雲煙了解和走進敦煌。歷史和現實,此處和遠方,都在這一刻巧妙融合。
敦煌不僅是中國的文化財富,也是全世界的文化遺產。萬裡敦煌道映照著荒漠中的文化之光,引領著我們從容走向未來。
《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王偁萬裡敦煌道,三春雪未晴。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
絲路花雨、飛天樂舞,莫高窟的壁畫、鳴沙山的流沙、月牙泉的清波、羌笛聲中的玉門關……
敦煌,地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河西走廊漢文化、青藏高原藏文文化、西域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交匯處。相較於其他地方精美絕倫的景色,敦煌自是比不上,可要論歷史文化,它可是不怵誰!
敦煌研究院院長、被稱為「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在NHK的紀錄片裡這樣說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聞名的中國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我們有個共識,我們做這麼多事情,幾十年來許許多多的人在這幹什麼,做這麼多保護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完整的真實的可延續的保護它。」
735個洞窟,492個塑畫,3990身彩塑,10餘座歷代木構建築,跨越1653年的歷史脈絡,匯集10個朝代的民族智慧。
縱然時光讓色彩變得斑駁,但當高懸的月光灑下月牙泉,燦爛的太陽鋪開通往酒泉的路,這裡的神秘色彩與莊嚴肅穆歷久彌新。
而除了王偁的這首之外,小矣還找到了其他寫敦煌的詩作,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敦煌樂》楊慎
角聲吹徹梅花,胡云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裡身回雲闕,覺來淚滿天涯。
《敦煌太守後庭歌》 岑參
敦煌太守才且賢,郡中無事高枕眠。
太守到來山出泉,黃砂磧裡人種田。
敦煌耆舊鬢皓然,願留太守更五年。
城頭月出星滿天,曲房置酒張錦筵。
美人紅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
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個邊。
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黃金錢,
此中樂事亦已偏。
《敦煌曲》 曾棨
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
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復橫。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
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
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
愁雲慘澹連荒漠,捲地北風吹雪落。
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
城中匹綾換鬥麥,決戰寧甘死鋒鏑。
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
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哭。
老身倖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