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臺灣的漁業署貼出了一份告示,這份告示對臺灣漁民發出了警告:不準使用不合法的中國大陸衛星通信設備,否則罰款1-5萬臺幣,而且出問題的時候,得不到臺灣海警隊的保護。
聽起來怪怪的,臺灣漁業署所謂的不合法的設備是什麼?
其實指的就是中國大陸的北鬥衛星通訊設備,主要指的就是盒子和海聊這兩種。
在臺灣當局的眼裡,北鬥盒子和北鬥海聊屬於非法電信管制射頻器材。一旦臺灣漁民使用將會被罰款1~5萬臺幣,販賣這些器材的將會被罰款10萬到50萬元之間。
但是,這並沒有妨礙臺灣漁民裝北鬥的熱情,不讓裝,他們就偷偷裝。
因為中國大陸的北鬥設備太好用了。
首先,相比美國通信衛星公司(COMSAT)提供的INMARSAT衛星電話,大陸北鬥設備價格低廉,通訊資費價格較低,每分鐘不到1元,而INMARSAT每分鐘七八塊錢費用。
二是大陸的北鬥設備,可以綜合性為中國漁民提供出海安全、漁業收入、效益增長等資訊信息,甚至能夠直接對接到海鮮需求市場。
三,臺灣漁民更在意的是,臺灣漁船一旦在爭議海域捕魚,就有被越南和菲律賓抓捕的風險,用大陸的北鬥衛星通訊設備發出緊急求救信號,中國大陸海警隊收到信號後,臺灣漁船就會進入安全狀態,南海周邊國家就不敢隨便抓人扣船。
但是,插臺灣的旗子,請求臺灣的海警隊,東南亞國家還是該抓就抓,毫不客氣,臺灣海警隊也只能幹瞪眼。
中國大陸北鬥抗幹擾能力超強,臺灣想要技術幹擾,根本以卵擊石
臺灣當局擔心的是,一旦臺灣漁民日常對接收中國大陸的信息已形成習慣,未來將不利於臺灣的軍事防禦,更不利於軍事部署。
為此臺灣有人認為這是奇恥大辱,專門提議希望通過電子幹擾的情況,去對北鬥導航衛星系統進行反制。
臺灣首先想到的是用特定的窄波段和寬波段幹擾,一瓦幹擾器可以煩擾方圓60公裡,製造一個1000千瓦的幹擾器就可以滿足臺灣。不過很快這個方案被否決了,因為大功率幹擾器會很容易追蹤到,並且還難逃被摧毀的結局。
接著臺灣又想到用假信號誘導迷惑北鬥導航定位系統,原因在於2003年的時候,伊拉克戰爭爆發後。伊拉克的軍隊就使用俄羅斯製造的GPS幹擾裝置,誘導了多名美國巡弋飛彈偏離了航向,導致無法命中目標。
後來,朝鮮也向俄羅斯採購的這種幹擾裝置。這讓美國一度感到相當的頭疼。所以臺灣的想法是北鬥距離地球更遠,比幹擾美國GPS更容易。
只是臺灣不曉得的是,北鬥從GPS發展中吸收了大量經驗,採用了多種抗幹擾技術,還具有一些帶寬更高的信號,從而提供了更好的精度,而且衛星軌道飛機較少,使整個衛星群的維護更加容易。
北鬥導航精準度高,迫使臺灣高價軍事採購應對,美國開高價賣飛彈
其實,關於海峽兩岸衛星導航的故事,話說起來就更長了。
1996年,由於當時臺灣領導人李登輝,也就是最近剛剛去世的那位,拋出了所謂的「兩國論」。因此在選舉期間,中國大陸地區非常地生氣,於是向臺灣海峽發射了三枚飛彈,目的是警告臺獨勢力。
其中有一枚飛彈,落入距離臺灣的基隆軍事基地約18.5公裡。其他兩枚飛彈卻沒能追蹤到,原因是美國切斷了向太平洋發射GPS信號,當時中國依賴GPS信號來進行飛彈追蹤。
這讓中國人民解放軍意識到,最重要的軍事太空設施掌握在外國手裡,中國軍事戰略有一定的脆弱性。這就促成了中國大陸在1996年開始,研發自己的北鬥導航定位系統的由來。
同年,臺灣開始部署愛國者-2反飛彈系統,臺灣本想借愛國者-2型,對大陸形成防禦力。
只是讓臺灣憂心的是,2000年後大陸逐步構建了自己的北鬥導航,飛彈的精準度直線提升,逐漸對愛國者2型反導系統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
所以從2000年起,美國就一直向臺灣吹風,要求買自家的愛國者-3型飛彈,因為相較於二型,愛國者的命中率提升至 95%,防禦面積由 225 平方公裡提升至 400 平方公裡。
不過由於每枚愛國者-3型飛彈的價格為2型的五倍,而攔截一枚大陸飛彈,至少需要發射 2 枚以上的愛國者飛彈。
並且美國還幫臺灣評估了一下,讓臺灣買 12 套以上陸基飛彈系統與 11 套海上飛彈防禦系統。不過由於美國評估要臺灣買的太多,臺灣當局財政承擔不起。於是,在2010年臺灣向美國雷神公司只下了三臺訂單,售價高達11億美元。
不過2017年川普上臺後,美國先後7次批准對臺軍售,總額超過132億美元,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是最直接的獲利者。不久前,美國國務院已經批准向臺灣省提供「愛國者3型飛彈」,總價約1.2億美元,也是導致我國制裁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導火索!
總結
時至今日,臺灣省某些人還寄希望美國洛馬公司開發的反衛星高功率光纖雷射,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反制和摧毀,不過去年五角大樓國防情報局(DIA)在一份關於太空威脅的報告中提到,2020中國軍方有望部署一種反衛星雷射武器,用於摧毀或破壞低地球軌道上的衛星。
顯然,中國已經做到了萬全之策,導航受制於人的日子一去不復還了,更不怕誰敢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