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句話:「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贊的就是茶具裡的宜興紫砂壺。紫砂壺誕生於明朝,從誕生之日起,便被世人追捧,既是茶具,又是收藏品。
紫砂壺的造型,是由其特殊的製作方式決定的。它完全由工匠手工拍打身筒和泥片鑲接成型。
紫砂壺造型非圓即方,這種「圓」和「方」,再進一步塑型、裝飾後,就成了五花八門各種壺型,像「西施壺」、「供春壺」、「石瓢壺」、「掇球壺」、「漢瓦壺」……等等。
紫砂壺這麼多的壺型,大體可以劃分為花貨、光貨、筋囊貨和雕塑類四種類別。
01.
花貨
用浮雕、半浮雕的造型手法,仿生自然界、動物界自然形態的紫砂壺,通常稱之為「花貨」。
▲陳鳴遠筍形壺
「花貨」是用藝術手段,將自然形態的美躍然展現在壺上,不僅視覺美觀,同時又符合實用的原則。
「供春樹癭壺」是文獻記載裡誕生最早的一把「花貨」,傳說供春借鑑了金沙寺內一株千年古銀杏樹盤根錯節的形態,模仿樹瘤,從而捏塑成樹癭壺。
▲明 供春樹癭壺 國家博物館藏
另一位紫砂大師陳鳴遠製作的「南瓜壺」,以瓜為壺,瓜柄為壺蓋,瓜葉捲成嘴,刻畫生動,細緻入微,也是「花貨」的經典代表。
▲清 陳鳴遠制南瓜壺
此外,還有傳統的魚化龍壺、藕形壺、松竹梅壺等,均屬於「花貨」類。
花貨最能代表制壺藝人的匠心獨運,傑出大師有供春、陳鳴遠、朱可心、蔣蓉等。
02.
光貨
「光貨」,有人稱是幾何體造型,是根據球形、筒形、立方、長方及其它幾何變化而來。南京中華門外明嘉靖太監吳經墓中出土的提梁壺,是最早的「光貨」造型。
▲清 陳曼生、楊彭年合作的提梁壺
「光貨」壺體簡潔挺括,線條利落,又細分為圓器和方器兩種。
圓器,造型講究「圓、穩、勻、正」,圓中有變化,比例要協調,典型代表有:掇球壺、圓珠壺、仿鼓壺、漢扁壺等。
▲ 掇球壺
方器,講究"方中寓圓",要求器皿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典型代表有四方橋頂壺、傳爐壺、僧帽壺等。
▲ 四方傳爐壺
在光貨上更容易看出製作者的水平高低,同一個造型同一組外輪廓線,造型者的水準高低,會產生差之毫厘,失之千裡的效果。傑出大師有時大彬、邵大亨、程壽珍、顧景舟等。
03.
筋囊貨
筋囊貨的造型仿造的是自然界瓜稜、花瓣、雲水紋等形態,具有生動、流暢的筋紋。
筋囊壺給人以嚴整縝密的感受,例如「菊形壺」和「瓜稜壺」,壺身是由十八瓣線條、筋紋組成的圓體,貫通一氣,瓣面大小如一,勻稱縝密。
▲菱花水仙壺
典型的筋囊器有菱花式、菊花式、葵式、梅花式、竹式、瓜式等各種式樣。
筋囊器製作精工,要求任意調換壺蓋的方向合到口蓋上,都滑爽吻合,因此製作難度頗高,費時費工。傑出大師有李仲芳、陳仲美、徐友泉、王寅春等。
04.
雕塑類
紫砂壺的造型取向,花貨偏陰柔,光貨偏理性,筋囊偏溫和自然,除了這三類,還有一類融雕塑於茶壺造型之中。
這類紫砂壺,外形具有雕塑藝術的活潑自然,同時兼具茶壺的實用特點,代表有「靈豹壺」、「天靈壺」等。
明清之後,茶文化豐富多彩,茶飲方式普及度高,推動了紫砂壺的誕生和發展。同時,作為飲茶群體的中堅力量:文人,紛紛參與紫砂壺的設計、製作,不斷為紫砂壺注入審美情趣和藝術元素,成為紫砂壺造型豐富的一個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宜興紫砂五百年》
青箬舊封題穀雨,紫砂新罐買宜興。——徐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