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鷹航空公司:讓無人機飛得更高更遠更智能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在近期舉行的第二屆全球無人系統大會上,海鷹航空通用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獲得了中國無人系統行業「科技引領獎」。當前無人機發展情況如何?這支脫胎於航天系統的無人機企業有何特別之處?就此,記者近日採訪了海鷹航空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馬洪忠和海鷹航空公司科研發展部部長陳鵬。

   打造中高端無人機的「國家隊」

   相較於如今火熱的消費級無人機和其背後有著快速研發模式和靈活市場能力的民用無人機企業,作為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和航天科工集團唯一的無人機研發總體單位,海鷹航空公司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路子——中高端無人機的「國家隊」。

   馬洪忠介紹,海鷹航空公司以長航時無人機技術研發為主,布局了高空高速長航時無人機、臨近空間無人機、特種無人機等研究方向,重點以中高端產品研發為主。典型產品如被稱為「網紅無人機」的天鷹無人機,這款飛機高隱身、長航時、全自主、低成本,是一款戰役戰術偵察機,具有很高的軍用價值;WJ-700無人機,是高空高速長航時多用途飛機,可以執行偵察、監視、預警、遠程反艦、反輻射和防區外精確打擊等任務,也可以執行電子偵察和幹擾任務;HW-350無人機,它在同量級飛機中載重能力最強、航時最長,具有很高的軍用和民用價值。

   這些無人機如今正活躍在我國的上空。黑龍江的額爾古納河,東部的釣魚島,西部的新疆等等,海鷹無人機的測繪項目已經覆蓋了全國土地的70%以上。無論是在邊疆反恐維穩的戰場,還是在人跡罕至的大慶能源管線處等等,都有海鷹無人機矯健的身影。

   海鷹航空公司科研發展部部長陳鵬介紹,公司無人機在警用、民用等方面,也發揮的重要作用,比如,公司的無人機在汶川救災、雅安救災中及時提供實時現場情報,並發揮關鍵作用;在北京市公安局緝毒行動中,在惡劣氣象條件下飛行,可靠搜出指定區域全部非法種植活動,為緝毒行動提供了直接情報。

   長航時、飛得遠是海鷹航空公司無人機的一大標籤。陳鵬介紹,為了達到這兩點,首先無人機需要具有良好的氣動性能,這個主要來源於外形設計,一個好的外形是無人機長時間飛行的前提;其次,無人機需要具有低油耗的動力裝置,飛行器設計動力先行;再者,無人機的結構設計要輕,比如採用新的設計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都可以減輕無人機機構重量;最後,無人機的飛行控制要適合,飛行控制可以理解為智能「飛行員」,二流「飛行員」不可能飛出好的性能。

   根植「航天」沃土,高起點快發展

   海鷹航空公司隸屬於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下稱「航天三院」),成立於2012年,是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三院航空通用裝備的核心研發單位及無人機產業化發展的支柱型企業。

   脫胎於航天系統的海鷹無人機,身上有著深深的「航天」烙印。馬洪忠告訴記者,海鷹航空公司的無人機技術依託於飛航武器裝備研製技術積累和技術優勢,它承載著飛航技術60年的沉澱。

   第一是系統工程設計,這是錢學森先生建立的航天工業體系的基礎,在大幅降低分系統設計的難度基礎上,同時實現系統性能指標最優;第二是自主可控體系,航天技術具有極高的軍事戰略價值,買是買不來的,航天建立從概念、設計、配套、製造等關鍵環節的自主可控保障體系,保證無人機產品研製不被「卡脖子」;第三是高可靠產品工程,航天講究一次成功、次次成功,可靠設計貫穿產品的全壽命周期,航天品質保障無人機產品質量;第四是智能自主控制,航天很少有人在迴路操控,講究的是全自主、自適應、「傻瓜式」,這樣可以使得無人機產品更好用,使用風險更低。

   陳鵬介紹說,在某種意義上,飛航飛彈其實就是無人駕駛的飛機,二者在技術上可謂一脈相承。作為我國飛航飛彈的搖籃,航天三院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即開始從事無人機技術研究。依託60年來積累的在總體控制、導航、通訊、測控等方面技術優勢,海鷹無人機的研製起點就很高。

   如今,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海鷹航空公司走出了一條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可控、航空航天融合的無人機發展之路,並且在多個高速無人機技術方向上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水平。

   「十三五」期間,海鷹航空公司通過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聯合地方優質企業,成功推動了中型多用途長航時無人機的聯合研製和貨運物流無人機平臺研製的產業合作,並於2019年成功入選國資委第二批「雙百企業」。

   飛的更高更遠更智能

   無人機系統是當今世界航空航天工業最具活力的發展領域之一。在軍事應用方面,無人機系統已經成為空中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航空武器裝備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民用領域,無人機系統已經滲透到不同行業的眾多應用場景,正在孕育著大規模的行業應用和產業化。

   無人機包含了空氣動力學、動力裝置、航空材料、飛行控制、航空電子等專業,是典型的高技術系統集成體。也因此,有說法認為,無人機是衡量一個國家航空工業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對此,馬洪忠解釋道,空氣動力學、航空材料、航空電子等專業的技術水平由國家基礎工業決定,掌握雄厚基礎技術能力的國家在航空領域就擁有領先世界的基石,比如高性能晶片製造是我國基礎工業的短板;動力裝置是現代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材料難、設計難、加工難,能夠製造高端發動機的必將能夠製造尖端機電產品,但能夠製造尖端機電產品的不一定能夠製造高端發動機;未來的飛行控制是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人工智慧應該是下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形式,誰率先掌握了人工智慧,誰就能夠掌控下一階段發展。

   馬洪忠表示,未來科技日新月異,量子計算、生物材料、人工智慧、新型能源等都將助力無人機飛得更高、更遠、更智能。以「做中高端無人機技術發展的推進者和領導者,打造國際一流的無人智能裝備公司」為目標,海鷹航空公司將以航天人「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情懷,聚焦重點發展方向,發展多用途高空高速長航時無人機,努力打造中國高端無人機的百年老店;努力推動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技術發展,讓無人機飛上臨近空間,飛抵世界各個角落;努力探索無人系統智能應用模式,實現單體智能、群體智能。(記者宋雅娟)

相關焦點

  • 國內航空業持續復甦將「飛得更高更遠」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朱寶琛國內航空業正持續復甦,整個行業將「飛得更高更遠」。這從民航局最新公布的9月份數據中可見一斑。「每兩三天就會飛一趟,但更多的還是執行國內的航線。」國內某大型航空公司的一位乘務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客座率方面跟以前比上升了,但不同的航線、不同的時間段還是有所差別。
  • 小米家又添無人機新品,飛米無人機2699元!
    相比你還缺一臺無人機吧!鳥瞰的視角一定會給你的假期帶來不一樣的精彩。這不,小米家順應大家國慶遠足拍攝的期待,推出了一款飛米可摺疊無人機飛米FIMI X8SE 2020,擁有8公裡圖傳!續航35分鐘!飛米FIMIX8SE2020無人機配置輕型三軸機械增穩雲臺,搭載飛米最新一代專業控制算法,控制精度達0.005°。
  • 新聞述評:讓陽江風箏飛得更高更遠
    這屆風箏文化盛會,關心關愛陽江風箏文化的人們思考同一個問題:讓陽江風箏傳承與發展,讓陽江風箏飛得更高更遠?在風箏邀請賽的表演環節,陽江龍類風箏在空中盤旋,用最傳統的方式展現了物理學與空氣動力學的完美結合,贏得了現場觀眾的廣泛讚譽。據了解,陽江風箏發展到現在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 推舉中國的火箭飛得更高更遠
    只希望它表現優秀,推舉中國的火箭飛得更高更遠。」9月24日,談到液氧煤油發動機,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液氧煤油發動機領域總設計師劉站國動情地說。2016年6月25日20時,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首飛成功。這是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在中型運載火箭首次成功應用。該發動機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為中國航天進入太空的新動力。
  • 即使命運註定我們不能走得更遠,但我們的心卻可以飛得更高
    即使命運註定我們不能走得更遠,但我們的心卻可以飛得更高。不管騎馬還是徒步,我都同樣高興,如果能這樣旅行一輩子,那更是我求之不得的。然而命運已經註定,我達不到那麼遠的地方。我終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沒有寫旅行日記,以致生活中的許多細節今天都記不得了。
  • 我一定要飛得更高更遠
    為了保家衛國守平安,我一定要飛得更高更遠!」(編輯:白楚雲)【來源:黃岡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彝族新兵馬海爾哈:飛出大山的雄鷹,還要飛得更高更遠
    由於從小跟著父母在大山裡勞作,粗衣淡飯的生活環境使馬海比大多數同齡人更能吃苦。初到軍營,馬海什麼髒活累活都搶著幹,戰友們都對他青眼有加。但馬海還是遇到了麻煩,原來,在彝村長大的馬海之前一直說彝語,普通話並不好,就連和大家平時簡單的交流都很困難,馬海越來越感覺自己融不進集體。
  • 智能體育運動浪潮下的無人機競速:燒錢、辛苦、極少有女飛手
    8月10日、11日,2018中國無人機公開賽——DCL國際邀請賽在北京古北水鎮司馬臺長城打響。首個比賽日,中國飛手主場作戰發揮不俗,由來自深圳的19歲飛手「海浪」李坤煌帶領首次參賽的「獨角獸」隊,闖入三甲獲得季軍。與無人機競速並稱「世界三大新興智能運動」的電競和機器人格鬥,已經進入黃金髮展時期。
  • 智慧聚合更「大」能量 極飛科技推出P系列農業無人機全新一代產品
    12月15日,農業科技公司極飛科技(XAG)在廣州舉行極飛科技年度大會(XAAC 2020),發布一系列全新硬體產品,其中深受青睞的拳頭產品極飛P系列農業無人機推出全新迭代產品 -- P40 2021款農業無人機和P80 2021款農業無人機,在智能化程度、執行單元和使用成本上全面優化,為不同類型的農業經營主體帶來更高效、智能
  • 教育小故事:飛得更高的風箏
    爸爸跑起來了,我和媽媽跟了幾步瞬間同時鬆開手,風箏離開我和媽媽的雙手之後慢慢飛起來了。爸爸仰望著風箏,手中的線時而收緊,時而放鬆,忙得不亦樂乎。於是,我走過去疑惑地問:「爸爸,您手中的線為什麼一會兒松一會兒緊呀?」
  • 「柑橘皇后」周慈英:農業插上科技翅膀,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湘南紅「柑橘,喜獲豐收)「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家女,所以我更明白農民面對的困難。我們要發展農業,就一定要注重科學力量,只有不斷利用先進的高新農業技術,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斷解放生產力,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 攜恩科技的「硬核」無人機還能飛多高?
    作為無人航空智能運營服務商,成都攜恩科技投身疫情防控攻堅工作,持續協助推進疫情防控工作,為更精準、全面地抗擊疫情提供科技支撐。除利用無人機進行區域廣播宣傳、監控喊話疏導、高空消毒防疫、醫療物資投放運輸和紅外熱成像體溫測量外,攜恩科技還利用自主研發的基於數字孿生的疫情防控平臺,配合相關部門進行疫情防控工作。
  • 陝西省第六屆道德模範風採「推舉中國的火箭飛得更高更遠」——記...
    只希望它表現優秀,推舉中國的火箭飛得更高更遠。」9月24日,談到液氧煤油發動機,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液氧煤油發動機領域總設計師劉站國動情地說。2016年6月25日20時,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首飛成功。這是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在中型運載火箭首次成功應用。該發動機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為中國航天進入太空的新動力。
  • 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就是教育,讓他們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
    根據了解的學生、學校需求,項目在捐贈完美希望閱讀書屋、完美希望廚房、多媒體黑板、健康檢查等配套設施及學生服裝、被褥、洗衣機等生活物資的同時,還提供在校生助學金及編外教師補貼,同時還將根據學生需求變化提供其他服務,在改變孩子們成長環境,幫助孩子們提高能力的同時,讓孩子們能夠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
  • 飛得高喊得響覆蓋廣,無人機連續高空喊話4天,嫌疑人走出深山主動...
    目前,警用無人機已成為一線民警案件偵辦、智能防控的精良裝備,反恐維穩、應急處突的尖刀力量,在大數據應用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利用警用無人機靈活機動的特點,不僅應用於偵查打擊,還探索疫情防控、交通管理、空中掃毒、大型安保和搶險救援等警務工作,空地一體全域治安防控體系正在形成。」臨海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大隊長楊廣缽介紹。
  • 極飛科技農業無人機的「終局思維」
    12月15日,剛剛拿到12億融資的極飛科技在廣州召開了一場千人規模的年度發布會,闡述了他們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裡對於農業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極飛科技這一年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檟欽表示,「開年對於我們來說沒有太大的變化,反而更忙了。」
  • 「網際網路化東航」@「十三五」:讓數據飛得比飛機更高更快
    由東航牽頭的此次三方協作,旨在共同打造一家航空網際網路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這也是全球首家航空公司與電信運營商通過股權合作、共同從事空地互聯服務的專業企業。在「十三五」收官之際,如是大舉進軍互聯服務,在許多人眼中似乎是東航的「跨界出圈」,而在東航看來,則是踐行「航空公司也是IT公司」、「數位化是航空公司最高形態」 企業發展理念的應有之意。
  • 給文化插上「故事」的翅膀,它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有個漫畫家叫做蔡志忠,他在講自己為什麼成功的時候,是這麼說的,他說比他畫得好的大有人在,但是為什麼他的作品更受歡迎?原因在於他能把漫畫融匯在故事之中,兩相結合,漫畫就更加生動起來,讀者就更愛看。前段時間網絡文學作者也談到此問題,意思是說文化要走出去,網絡文學要承載文化推廣的責任,就必須把故事講好,以故事為依託,讓文化漂洋過海走得更遠。柏拉圖也說一句類似的話,即誰會講故事,誰就能擁有世界。這是不是說明人的感性成分大於理性成分,喜歡在故事中感受精彩的過程,不想一下子就抓到結果。
  • 展開未來農業的極飛V40農業無人機有哪些革命性創新
    而在材料、工藝和模塊化設計上,極飛 V40 2021 款農業無人機也有極大創新。機身大量採用碳強化聚合物,強度提高重量下降。機身一體成型工藝,不僅讓機身更加堅固,還使整機零件大幅減少,降低了維修的難度和成本。模塊化設計可以快速更換任務系統,滿足各種作業需求。智能是極飛 V40 2021 款農業無人機另一大特點。
  • 大顯身手的極飛 P80 農業無人機,到底「大」在哪?
    在中國土地流轉不斷加速的趨勢下,智能農機往往在集中連片耕地的集約化生產過程中難以發揮出最佳狀態。在東北、新疆這種大田連片區域,單電池的農業無人機因為載重較低,所以無法高效作業。  為解決這個難題,極飛也在不斷尋求一個兼具精細化管理和高效化作業的創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