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背劍技法是張耀忠老師在《太極十三刀》中講解的技法,張先生1945年開始習刀,學過日本的劍道,1949年進軍大西北時領一把戰刀——日本軍刀,經過戰爭的洗禮,後又自覺太極刀,20世紀80年代跟隨王培生先生學習傳統太極十三刀。太極連環雙手刀技法是從吳式太極劍的「雲麾三舞」演化而來的。其基本刀法是大劈、大砍,兼有劍的突刺、橫掃的用法。
雙手刀增加了刀的攻擊力度,其威力比單手刀要威猛,且氣勢大。單背劍是以單手刀與雙手刀並用的形式而存在的,即有刀勢又有劍招,雙手握力,大劈大砍,增加了刀的力度及殺傷力,有苗刀的一些技法特點,整個刀型似漢刀,但其刀反更大,類似於日本刀,而其刀尖部分進行了改良處理,大約有30cm為劍身,是以刀與劍的結合,形成了單背劍。在使用的刀法的過程中,單背劍即可用於刀法,也可融入劍法,即有雙手刀的技法特點,又有雙手技法的應用之秒。
整套刀法共有六式,左右交替循環練習,習者可無師自通,這對於現代的傳統兵擊對練者來說,具有很好的參考意義。在練習時,即可用刀練習,當無當時也可操棍習之,是一種非常簡易的刀式動作。太極連環刀就是這種簡約的刀式技法。
1、倒提垂柳(預備勢)
面向南,兩腳平行並立;左臂松垂;右手倒提刀柄.使刀身垂於身右後,刀環朝上,刀尖朝下.刀刃朝後。目視左前方(圖I)。
2、橫掃千軍(削脖頸)
目向左後方掃視.刀追眼神;右手揮刀向左後方橫掃一圈,左手接握刀柄前部,成為左手在前、右手在後的雙手合把刀(又稱陰陽把)同時.左腳後撤半步.壽尖轉向朝北,冇腳向左腳靠攏.並齊身由朝南轉向朝北(圖 2)
3、迎門劈頂(劈頭肩)
目順由肩頭轉視東南方;右腳向東南斜開一步,隨劇右膝前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伸直,身隨步轉,上體隨向右轉同時.雙手揮刀.順勢向右膚前上方(東南)劈擊。力從展發,達於刀刃,目視刀尖(圖3)。
4、弓步帶刀(砍腿腳)
左腳向左繭方(東北)邁進一大步,隨屈左膝前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伸直,上體向右扭轉;同時,雙手順勢將刀往右後下方拖拉削掃,左肩往左腳上側傾。目視刀尖(圖4)。
5、翻身劈頂(劈頭、肩)
上體向左扭轉;同時,雙手揮刀,向東北斜上方劈擊;步型與重心不變。目視刀尖(圖5 )。
6. 提膝下截(砍臂腿)
右腿屈膝,向左上方提起,右腳懸垂不落,左腿獨立支撐;同時,雙手揮刀,向右後下方(西南)劈擊目視刀尖(圖6)。
7、 落步突剌(扎胸心)
右腳向前(南方)落步,隨屈右膝前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伸直;同時,雙手推刀,順右腳上方向前直扎。目視刀尖(圖7)。
8、舉刀截臂(架截臂、腕)左腳向右靠攏,腳尖虛點地面,左腿屈膝略蹲成跨虛步;同時,雙手向右上方橫推刀柄,使刀身橫平於頭頂右側,刀刃朝上,刀尖朝後(北方),刀環朝前(南方)(圖8)。
9、迎門劈刀(劈頭、肩)
左腳向東北斜開一步,上體向左扭轉,左膝松力前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伸直;同時,雙手揮刀,朝左腳上方(東北)劈擊。目視刀尖(圖9)。
10、弓步帶刀(砍腿、腳)
右腳向右前方(東南)進一大步,隨屈右膝前弓,重心移至右睡,左隧伸直;同時,上體向左扭轉;右肩往右腳上側傾,雙手勢將刀往左後下方拖拉削掃。目視刀尖(圖10)。
11、翻身劈頂(劈頭、肩)上體向右扭轉;同時.雙手揮刀.向東北斜上方劈擊;步型與重心不變。目視刀尖(圖11 )。
12、 提膝下截(砍臂、腿)左腿屈膝,向右上提起.左腳懸垂不落,右腿獨立支撐;同時,雙手揮刀,向左後下方(西北)劈擊。目視刀尖(圖12 )。
13、落步突刺(扎胸、心)
左腳向左前下落步,隨屈左膝前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伸直;同時,雙手順左腳上方(正北)向前推刀直扎。目視刀尖(圖13 )。
14、舉刀截劈(架截臂、腕)
右腳向左腳靠攏,腳尖虛點地面,屈左膝略蹲成跨虛步;同時,雙手向左上方橫推刀柄,使刀身橫平於頭頂之上,刀刃朝上,刀尖朝後(南方),刀環朝北。目右視(圖14 )。
15、迎門劈頂(劈頭、肩)
右腳向東南斜開一步,隨屈右膝前弓,重心移至右睫,左腿伸直;上體向右扭轉;同時,雙手揮刀,朝右腳上方(東南)劈擊。目視刀尖(圖15)。
16、弓步帶刀(砍腿、腳)
左腳向右前方(東北)進一大步,隨屈左膝前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伸直;同時,上體向右扭轉;左肩往左腳上側傾,雙手順勢將刀往右後下方拖拉削掃。目視刀尖(圖16)。
17、翻身第頂(劈頭、肩)
上體向左扭轉;同時,雙手揮刀,向東北斜上方劈擊;步型與重心不變。目視刀尖(圖17)。
18、提膝下截(砍臂、腿)
右腿屈膝,向左上提起,右腳懸垂不落,左腿獨立支撐,收腹松腰、肩;同時,雙手揮刀,向右後下方(西南)劈擊。目視刀尖(圖18)。
19、落步突剌(扎胸、心)
右腳向前(南方)落步,右膝松力前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伸直;同時,雙手推刀,順右腳上方向前(南方)直扎。目視刀尖(圖19)。
20、舉刀截臂(架截臂、腕)
左腳向右腳靠攏,腳尖虛點地面,屈左膝略蹲成虛步;同時,雙手向右上方橫推刀柄,使刀身橫平於頭頂右側,刀刃朝上,刀尖朝後(北方),刀環朝前(南方)。目左視(圖20)。
21、迎門劈頂(劈頭、肩)
左腳向東北斜開一步,上體向左扭轉,左膝松力前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伸直;同時,雙手揮刀,朝左腳上方(東北)劈擊。目視刀尖(圖21)。
22.弓步帶刀(砍腿、助)
右腳向右前方(東南)進一大步。隨屈右膝前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伸直;同時,上體向左扭轉;右肩往右腳上側傾,雙手順勢將刀往左後下方拖拉削掃。目視刀尖(圖22 )。
23、翻身劈頂(劈頭、肩)
上體向右扭轉;同時,雙手揮刀,向右前方(東南)劈擊;步型與重心不變。目視刀尖(圖23 )。
24、提膝下截(砍骨、腿)
左腿屈膝,向右上提起,左腳懸垂不落,右腿獨立支撐;同時,雙手揮刀,向左後下方(西北)劈擊。目視刀尖(圖24)。
25、落步突刺(扎胸、心)
左腳向左前下落步,隨屈左膝前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伸直;同時,雙手順左腳上方(正北)向前推刀直捕。目視刀尖(圖25 )。
26、舉刀截臂(架截臂、腕)
右腳向左腳靠攏.腳尖虛點地面,屈右膝略蹲成跨虛步;同時.雙手向左上方橫推刀柄,使刀身橫平於頭頂左側,刀尖朝後(南方)刀刃朝上,刀環朝前(北方)。目右視(圖26),
27、迎門華頂(劈頭、肩)
右腳向東南斜開一步,隨屈右膝前弓,重心移至右間,左聽伸直;上體向右扭轉;同時,雙手揮刀,朝右腳上方(東南)劈擊。目視刀尖(圖27)。
28、弓步帶刀(砍腿、腳)
左腳向右前方(東北)進一大步,隨屈左膝前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伸直;上體向右扭轉;左肩往左腳上側傾,同時,雙手順勢將刀往右後下方拖拉削掃。目視刀尖(圖28 )。
29、翻身劈頂(劈頭、肩)
上體向左扭轉;同時,雙手揮刀,向東北斜上方劈擊;步劃與重心不變。目視刀尖(圖29 )。
30、 提膝下截(砍臂、腿)
右腿屈膝,向左上提起.右腳懸垂不落,左腿獨立支撐.收腹松腰、肩;同時,雙手揮刀,向右後下方(西南)劈擊。目視刀尖(圖30)。
31、 落步突刺(扎胸、心)
右腳向右前下(南方)落步,右膝松力前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伸直;同時,雙手推刀,順右腳上方向前(南方)直扎。目視刀尖(圖31)。
32、舉刀截劈(架截臂、腕)
左腳向右腳靠攏,腳尖虛點地面.屈左膝略蹲成跨虛步;同時,雙手向右上方橫推刀柄,使刀身橫平於頭頂右側.刀刃朝上,刀尖朝後(北方),刀環朝前(南方)。目左視(圖32)。
33、拂塵飄擺
左手撒把,右手揮刀向左揮掃,將刀刃翻轉朝外.起左手接握刀柄。目左視(圖33)。
34. 收勢還原
右手撒把,兩臂 松垂於體側,目平視前方。
以上套路內容選自:《太極十三刀》第五章 太極連環雙手刀動作圖解 作者:張耀忠。
以上內容旨在傳播武術刀法技術,歡迎喜歡的朋友共同探討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