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美國文化中尋求自由與平等的真諦,那麼你一定要來波士頓。高樓林立的廣廈萬千中,不時能散見幾座曾經關係「美國獨立」的建築,標誌著它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與堅強。富麗堂皇的波士頓公共圖書館、舉世聞名的自由之路以及簡潔明快的舊北教堂…使它看上去既年輕又古老,塵封與創新都在波士頓得到了微妙的結合。
波士頓創建於1630年,是美國最古老、最有文化價值的城市之一。該市位於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是美國麻薩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1620年,一批因受宗教迫害的英國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經過長途艱辛的航行來到此地移民,他們中有許多人來自英國林肯郡的波士頓鎮,所以後來便把他們的定居點用故鄉的名字波士頓來命名。
波士頓還是美國獨立革命的發源地。濃鬱的人文思想在此地紮根生長,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學院,如著名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幾十所大學也設立於此。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創立於1895年,可謂全美最富麗堂皇的建築物之一。美國著名建築師麥克吉姆·米德參與設計。整座建築呈現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內部壁畫更是由美國著名畫家約翰·辛格·薩金特完成。單是館內精緻的壁畫雕刻,以及青銅大門就值得參觀者仔細鑑賞,被譽為市政建築的典範。圖書館內藏有眾多古今文獻以及珍本圖書。向市民開放的公開態度,使圖書館享有「人民的皇宮」之美稱。
舊北教堂是波士頓百年歷史的見證物,高高聳立的塔日夜俯視著波士頓城的變化革新。教堂建立於1723年,採用磚式結構,內部色調以白色為主,視覺清晰明朗,增加了教堂的神聖之感。舊北教堂的尖塔極具傳奇色彩,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英雄鮑爾·利維拉曾在教堂尖頂處掛出兩盞石油燈示警而保衛了武器庫。為紀念這位英雄的壯舉,教堂前修築了騎馬銅像。天氣晴朗之時,登上教堂塔尖,可以觀賞波士頓市的美麗景色。
自由之路這是從波士頓公園到邦克山紀念碑之間的一條由紅磚鋪成的路,全長48千米,串聯了十餘個反映殖民地時代及獨立戰爭時期波士頓歷史的重要景點。沿著紅線指引的方向,走過美國發展史中一個又一個的遺蹟,波士頓300多年的歷史便在眼前慢慢生動、清晰起來。
康科德「美國文學經典」誕生地康科德(Concord),一個寧靜的小鎮,大名鼎鼎的瓦爾登湖所在地。先後在這裡工作、生活過的文藝家包括:愛默生、梭羅、霍桑(《紅字》作者)奧爾科特(《小婦人》作者)瑪格麗特·富勒、皮博迪小姐、路易莎·梅等。短短幾十年間,一大批日後被譽為「美國文學經典」的作品在這裡誕生:《瓦爾登湖》《紅字》《小婦人》《白鯨》、《草葉集》等。用今天的話講,這絕對是美國最具文藝風範的地方,面對瓦爾登湖寧靜的湖水,不禁讓人想起梭羅說過的一段話:我到樹林裡去是因為我希望能夠有意義地生活,面對生活中最有實質性的事實,看看我能不能學會生活必須教會我的東西,而在我死的時候,不會發現我其實沒有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