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經的現象級動畫拍續集,這次尋親的變成健忘話嘮的少女魚多莉,《海底總動員2》依然笑點密集、溫暖走心,全是套路,卻讓人願者上鉤。
騰訊娛樂專稿(文/康怡 編輯/任義)
皮克斯的重啟之旅又開始了——13年前有那麼一陣子,好些人忍不住跑去花鳥魚蟲的市場,買回橘黃色和白色條紋的渾圓小丑魚,更不惜大費周章地置燈箱、加熱棒,企圖打造自己的「海底世界」。這都要拜那一年的現象級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所賜。
如今故事要繼續,就不能讓找回了兒子的馬林「永遠幸福地生活下去」。這一次,曾在第一部中貢獻了不少笑料且衷心協助馬林尋找尼莫的藍唐王魚多莉成為了主角。這個患上了「短期記憶喪失症」的傻大姐某日因為外部的刺激腦中開始「閃回」幼時和父母在一起的片段,原本「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多莉忽然有了思念。這個記憶從來都撐不過三秒的傢伙衝動地決定去加州海岸尋找爹娘,本來認定一輩子有一次遠行就夠了的馬林被迫兩肋插刀,帶上尼莫助多莉一臂之力。
這次是健忘蠢少女多莉踏上了尋親路
笑點密集的話嘮尋親記 蠢萌海鮮大集合
「你好,我迷路了,你能幫幫我嗎?」「你要去哪兒?」「我也不知道……」
多莉是一個令人心疼的話嘮,喋喋不休的傢伙們常常最是心內空寂。她需要仙人指路,卻茫然到壓根兒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兒。這當然不是一部動畫版的《依然愛麗絲》,儘管大部分時間你都會忍不住在黑暗中納悶,這隻魚真的好像是患上了阿茲海默症啊。因此發生的錯亂與笑話讓影片大部分時間帶著輕鬆跳躍的調子,密集的笑點包袱就像滿屏幕的浪花,要準備好隨時被它浸潤。
與馬林他們走散後的多莉在海洋生物研究所遇上了一隻註定要走紅的七爪章魚漢克,它一心想被當做生病的動物帶走,討厭回到海洋。這個憤世嫉俗的傢伙跟多莉產生以一場交易為前提的友情,有點萌又有點暖。只是章魚和變色龍難道不應該是兩種不同的生物麼?這隻章魚裝得了仙人掌,變得了水管子,還愛呷兩口咖啡,實在也是有點太全能。
事實上,除了章魚漢克,這片子裡幾乎所有角色都在以一種「村口老王家傻兒子二狗子」的方式在耍寶。無論是賴在石頭上曬太陽的海獅哥倆、攔路擁抱的海狗,還是視力不佳的鯊魚,大腦袋白鯨,都給人一種智商不高但憨態可掬的蠢萌感。
章魚漢克是《海底總動員2》中的最大亮點
雖然全是套路 但還是能擊中人心
可惜的是,整個故事的套路還是重複得蠻厲害的:打個結,然後衝進蔚藍深海的歷險,第一部的海龜海星各色生物當然要一一登場,許多場景都幾乎一模一樣。然而真正能體現皮克斯的走心與細膩的部分在片中則不多見,且如蜻蜓點水,處理地相對潦草。
好在影片擁有一個超級溫暖的結尾——多莉在沮喪心灰之時無意識地沿著童年之路回到了家並與抱著貝殼鋪路的父母撞了個滿懷。當鏡頭在溫柔的藍色世界裡升起,那四面八方用貝殼鋪成的回家之路令人心頭一軟。它碰觸了每一個離家之人最脆弱且隱秘的情感部分,令每一個變形金剛的鎧甲土崩瓦解。這世上,恐怕只有父母,會地老天荒地給迷路的孩子鋪就回家的路,不管這孩子覺得自己有多麼令人感到失望。
皮克斯的動畫總能在某一時刻溫暖走心
愛不依靠大腦 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多莉的故事觸發了一個十分有趣的話題——關於記憶。它很難不讓人想到皮克斯去年的佳作《頭腦特工隊》。相同的主創團隊,多莉的故事正好相反,她不是有太多記憶,她是另一個極端,是我們常說的「沒心沒肺」。但這又不十分確切,她是有心無腦。也許我們真正的交流本就不是藉由鋪天蓋地的信息來完成,在這個隨時隨地隨便誰都可以「知道」一切的時代,情感的體驗其實並沒有像我們以為的那樣變得多麼「現代」。它依然從愛出發,直指內心。所以,聰明如我們,也很難「記住」一切,不然的話也不會出現那麼多的社交平臺,人們無時不刻地記錄:文字的、照片的、聲音的、圖像的,每個人都擔心自己是記憶三秒鐘的魚,拼命抓住什麼來證明這一切存在過。
可是什麼才是「記住」呢?存在即被感知這個唯心主義的理論好像恰可以用在這裡。就好比我們會忘記地點、名稱和數據,卻能驚人地識別熟悉的味道、音符甚至風。多莉的記憶看起來似乎沒有開始設置得那麼糟糕,她想起貝殼,想起發小,想起父母的名字。和她走散後尼莫對老爸說:「讓我們想想要是多莉會怎麼做?」事實上,有的時候,忠於內心很可能違背理智,卻是最正確的選擇。所以愛字裡面原本該有心,它不依靠大腦,也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