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前,不管你看沒看過《樂隊的夏天2》,那麼你或多或少也會聽過「五條人」的名字。這一支由四人組成的民謠樂隊在夏日的末尾一次又一次掀起熱潮,人們衷於他們隨性的「脫口秀」,也對他們獨樹一幟的音樂風格備受喜愛…
在節目出圈,一度成為今年頂流樂隊的五條人,近日其成員卻宣布退隊。有驚愕,有不舍,甚至還有一絲好奇其中的緣由。分分合合或許是絕大多數樂隊繞不過去的宿命,但希望他們仍用最好的狀態與大家見面。
01
貝斯手牛河
近日,樂隊成員牛河發布了一則動態,他說:「好多天沒上微博,因為很難過一直在外地散心。但再難過也要通知大家,因為我個人的發展方向和需求,我決定暫時離開五條人。」
在這條動態的評論區,粉絲們尤為驚訝,因為在此之前似乎並沒有什麼前兆。「個人發展方向和需求」是他離開的主要原因,但其實粉絲們也猜到出來,在節目播出以後,五條人樂隊的通告採訪演出接連不停。這樣緊密的節奏多少會令人感到不適,而牛河的離開或許也是一件好事。
《樂隊的夏天2》五條人一路貢獻無數個熱點,不僅為節目帶來流量,更是成為本季螢屏熱度最高的樂隊,粉絲也是以數倍瘋長。但很多人也只是聚焦於他們的娛樂性,卻未曾真正地從音樂性上去解讀。
早在他們初登舞臺之時,仁科便表示這個樂隊的成員有四名,其餘兩位屬於「話不多,人狠」的類型,仁科口中的這兩位便是貝斯手牛河與鼓手長江。但視頻正片卻鮮少出現他們二人的身影,並且節目中的Talking環節,我們的目光也都鎖定在了仁科與阿茂身上。
曾經,牛河本人還在「滾圈迷惑行為大賞」媒體號進行投稿。整篇投稿裡總結下來就是:「貝斯手的臉沒人認識/貝斯手的名字沒人知道/貝斯手被認成鼓手/貝斯手頻繁假冒重塑人員竟無一人揭穿的輕鬆小故事。」
樂隊的釋義是:「演奏不同樂器的人組成的集體」, 因此樂隊不同於個人,是每個人各具特色且相互吸引而組成的小團隊。看似平淡不起眼、且沒有什麼話題點的牛河,其實在樂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據悉牛河的大學專業是古典吉他,但是卻最終彈起了貝斯。而除了貝斯以外,並且吉他、薩克斯、電子琴、小提琴均有涉獵。《樂夏》舞臺上,就為曾用到三種樂器。除了常規的電貝斯,還有低音提琴和電吉他。
在《阿珍愛上了阿強》,他彈起了低音提琴。在演奏《地球儀》時,牛河放下貝斯彈起了電吉他。由此可見,樂隊的演出暗藏細節,牛河用實力為作品添彩。就像耳帝評價地球儀那一場:「像是坐了一趟突然脫軌的過山車,前半程緩慢地上升醞釀,後半程突然俯衝,猛烈噴湧,用迷幻搖滾與自由爵士攪旋出了一趟跌宕於天上人間的混沌之旅……」
牛河在B站的簡介是「一個貝斯」,簡單直白。並且通過一系列視頻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對於演奏以及音樂的熱愛,尤其是對爵士的偏好。爵士講究即興,自由無拘束可能是牛河追求的理想狀態。
他曾經轉發過日本爵士大師的一句話:「我認為音樂工業已經死了。因為音樂根本就不是工業。音樂是精神性的、深情的、想像力的,是生命本身!」 離開五條人樂隊,去追尋自己的音樂世界,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02
流動的樂隊
在搖滾樂隊中,樂隊成員的更換再正常不過,不僅僅是吉他貝斯鼓手會更換,作為樂隊核心的主唱又未嘗不是如此。例如除了主唱吳寧越,布衣樂隊的樂手曾換了個遍;聲音玩具主唱歐珈源曾說自己合作過的樂手可以是一部成都搖滾的編年史;腦濁樂隊的靈魂人物主唱肖容單飛離隊……等等。
牛河在五條人度過了三年的時光,他表示:「從2017—2020,大大小小經歷了很多,感謝五條人成就了現在的我。感謝仁科教給我對音樂的執著,對文學和藝術的欣賞,大家也給我很多音樂想法上的信任以及建議的採納。感謝茂哥推薦我接觸很多從沒有接觸過的音樂…」
解散、重組是每個樂隊都會面臨的問題,就像如今的牛河離隊。但是,在此之前就曾有採訪問過他們這個犀利的問題:五條人有沒有像其他樂隊那樣分分合合,或者解散過?
而仁科給出的答案卻是令人意外的,且富有人文哲思的。他不怕樂隊解散,也可以理解成樂隊不會因為成員的離開而變得失去活力。他希望這個樂隊是流動的,是活的,即使他們都沒了,這個樂隊也還在。
五條人樂隊雖然最初只有兩個人,起這個名字的初衷也是希望人員日益增多。由此仁科說:「我們樂隊組成的過程也沒有儀式感,是慢慢把這個事情推起來的。有的人很重視樂隊的整體性,我不是,我們有很多音樂家朋友加入進來,我希望這個樂隊是活的。」
即便是牛河暫時離隊,對於五條人來說,或許會有影響,但以「流動樂隊」為理念的他們,相信也會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在大眾面前,甚至有新貝斯加入的時候,會碰撞出不同的色彩。
03
創作與商業的平衡
雖然五條人樂隊已經成立了十餘年,大小獎項也曾拿了不少。但是,被大眾所廣泛認知還是從這檔《樂隊的夏天》開始的。曾經幾度被淘汰,再被樂迷「撈」回來,五條人終究在最後的比賽中以hot2衝出重圍。
從初舞臺的一次意外,造就了被關注的契機。隨著節目的播出,他們也順勢爆紅,甚至像是長在了熱搜上。故此樂隊的事業蒸蒸日上,大小音樂節接連不斷,並且還有各種大小音樂專場。與此同時,廣告、商演、代言也源源不斷找上門來,各類採訪數不勝數。
其實,早在一年前對比新褲子樂隊便可看到,他們在斬獲年度hot1之後,演出,綜藝,音樂節、廣告代言忙個不停。如今的五條人也大抵復刻了新褲子的路數,「允許部分藝術家先富起來」,讓樂隊帶有商業價值未嘗不可,樂隊不再為生存而發愁,也是樂迷們希望看到的。
只是,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遠。「搖滾樂當然要具備商業價值,但搖滾樂更必須要有搖滾本身的價值。」 五條人雖然是民謠樂隊,但卻擁有不凡的搖滾精神。希望他們能在商業與創作中找到平衡點,繼續忠於音樂,忠於創作。
流動的五條人,不變的塑膠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