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夏羽娟
人類的藝術經歷了很多階段,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風格。到了19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人們開始反對傳統,去追求關注自身的感受。這時候的法國畫壇對傳統的反叛由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義發端,到庫爾貝,米勒的現實主義,再到畢沙羅,莫奈為代表的印象主義,乃至凡高,高更,塞尚的後印象主義,整整半個世紀內,法國乃至歐洲畫壇星光燦爛而熠熠生輝,可以這麼說,印象派的出現不僅是歐洲近代繪畫史上,也是人類藝術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
在此以後,人們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印象派那豐富多彩的色彩表現,而漸漸忽略了作為迅速反應事物表象的方式——素描,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照相與圖像技術的普及,素描的價值更是有意無意地被忽略。然而,藝術家們從未放棄過對素描藝術語言的探索與關注。它的魅力不僅在於其工具的簡單多樣,藝術語言的自由,而且仍然作為捕捉自然稍縱即逝的光與影的最直接表達方式。
在嚴謹的古典主義法則中,素描和油畫沒有區別。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素描作為豐富藝術家看待物象的方式和加強形態結構的重要手段,並非只是簡單的摹擬。而到了印象派的時候,儘管沒有其色彩表現的豐富程度那麼強烈,但無論是從造型特點還是對自然的描繪上仍然是各種繪畫的源泉和本質。
印象派畫家在面對自然物象寫生時,為捕捉瞬息萬變的色彩感覺,不再注重物形的表象而獲得筆意的自由,應當說這是素描造型上的解放。似乎畫筆不受約束的由工筆轉向寫意。因此有學者開始找尋印象派與東亞美術乃至中國美術的內在關聯性,其中素描在與中國水墨畫的黑白交互作用的畫面效果方面的異同已成為重要的研究方向。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Pissarro,1831-1903)是印象主義繪畫運動始終如一的參加者和組織者。他對印象主義繪畫的發展起倡導和推動作用,其作品也影響了許多畫家;他是堅持在戶外寫生的畫家,畢生走進自然研究自然,描繪農村及城市風景和農民生活。從色彩方面來說,他以謝弗勒爾研究的色彩原理為依據,運用光學調色法使畫面產生了強烈的光感和豐富的色彩。他的畫讓人感到一種拙笨的頑強意志,在朋友們眼中他是一個謙虛而寬容的長者,從某種意義上說真正的「印象派之父」應該是他。
畢沙羅的創作生涯貫穿了巴比松派,印象派,後印象派直至結束於立體派出現前夕,他的繪畫多以鄉村風景的描繪為主,這跟他在創作高峰期一直居住在美麗的蓬圖瓦茲有很大關係。自從1866年,畢沙羅把家搬到蓬圖瓦茲,這裡是他最喜歡不過的地方了,這個農村小鎮每個景色都使畫家陶醉。在這裡畢沙羅創作了大量的素描和油畫。《蓬圖瓦茲的市場》和《埃拉尼的牧牛女工》,這兩幅畫是他最滿意的作品。
19世紀50年代,畢沙羅素描的作品《靠著牆的男人體習作》和《樹和人》可以看出當時的畢沙羅既具有古典主義的內涵又具有浪漫主義的外延,強調結構特徵的理解和表現的一致性。他的素描表現了人物豐富的感情和大自然的光影的變化。顯然直接受到了柯羅和巴比松畫派大師們的影響。
《靠著牆的男人體的習作》和《樹和人》這兩幅畫是這一時期中較美的素描作品,古典形式的構圖,略帶主觀的構想,色調是樸實的,光線是明快的,畢沙羅早期的繪畫筆觸表達受惠於柯羅:朦朧的樹林、霧似的天空,深褐的陰影,技法上更符合萬物都是美的,而密秘在於知道怎樣去闡釋美的思想風格。
如果你喜歡畢沙羅的作品,可以了解一下這冊《畢沙羅風景畫印象派藝術繪畫大師高清臨本素描書速寫教材》,既能欣賞到全套的印象派大師素描作品,又是一本高級的素描速寫教材,必定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