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之父」畢沙羅的素描作品

2021-01-09 油畫素描簡筆畫

文/圖 夏羽娟

人類的藝術經歷了很多階段,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風格。到了19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人們開始反對傳統,去追求關注自身的感受。這時候的法國畫壇對傳統的反叛由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義發端,到庫爾貝,米勒的現實主義,再到畢沙羅,莫奈為代表的印象主義,乃至凡高,高更,塞尚的後印象主義,整整半個世紀內,法國乃至歐洲畫壇星光燦爛而熠熠生輝,可以這麼說,印象派的出現不僅是歐洲近代繪畫史上,也是人類藝術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

《蒙特爾風景》1861,黑色粉筆

在此以後,人們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印象派那豐富多彩的色彩表現,而漸漸忽略了作為迅速反應事物表象的方式——素描,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照相與圖像技術的普及,素描的價值更是有意無意地被忽略。然而,藝術家們從未放棄過對素描藝術語言的探索與關注。它的魅力不僅在於其工具的簡單多樣,藝術語言的自由,而且仍然作為捕捉自然稍縱即逝的光與影的最直接表達方式。

色粉《市場》

在嚴謹的古典主義法則中,素描和油畫沒有區別。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素描作為豐富藝術家看待物象的方式和加強形態結構的重要手段,並非只是簡單的摹擬。而到了印象派的時候,儘管沒有其色彩表現的豐富程度那麼強烈,但無論是從造型特點還是對自然的描繪上仍然是各種繪畫的源泉和本質。

印象派畫家在面對自然物象寫生時,為捕捉瞬息萬變的色彩感覺,不再注重物形的表象而獲得筆意的自由,應當說這是素描造型上的解放。似乎畫筆不受約束的由工筆轉向寫意。因此有學者開始找尋印象派與東亞美術乃至中國美術的內在關聯性,其中素描在與中國水墨畫的黑白交互作用的畫面效果方面的異同已成為重要的研究方向。

素描《View from upper norwood》1870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Pissarro,1831-1903)是印象主義繪畫運動始終如一的參加者和組織者。他對印象主義繪畫的發展起倡導和推動作用,其作品也影響了許多畫家;他是堅持在戶外寫生的畫家,畢生走進自然研究自然,描繪農村及城市風景和農民生活。從色彩方面來說,他以謝弗勒爾研究的色彩原理為依據,運用光學調色法使畫面產生了強烈的光感和豐富的色彩。他的畫讓人感到一種拙笨的頑強意志,在朋友們眼中他是一個謙虛而寬容的長者,從某種意義上說真正的「印象派之父」應該是他。

素描《埃拉尼的牧牛女工》

畢沙羅的創作生涯貫穿了巴比松派,印象派,後印象派直至結束於立體派出現前夕,他的繪畫多以鄉村風景的描繪為主,這跟他在創作高峰期一直居住在美麗的蓬圖瓦茲有很大關係。自從1866年,畢沙羅把家搬到蓬圖瓦茲,這裡是他最喜歡不過的地方了,這個農村小鎮每個景色都使畫家陶醉。在這裡畢沙羅創作了大量的素描和油畫。《蓬圖瓦茲的市場》和《埃拉尼的牧牛女工》,這兩幅畫是他最滿意的作品。

習作《靠牆的男人體》

19世紀50年代,畢沙羅素描的作品《靠著牆的男人體習作》和《樹和人》可以看出當時的畢沙羅既具有古典主義的內涵又具有浪漫主義的外延,強調結構特徵的理解和表現的一致性。他的素描表現了人物豐富的感情和大自然的光影的變化。顯然直接受到了柯羅和巴比松畫派大師們的影響。

鉛筆素描習作《樹和人》

《靠著牆的男人體的習作》和《樹和人》這兩幅畫是這一時期中較美的素描作品,古典形式的構圖,略帶主觀的構想,色調是樸實的,光線是明快的,畢沙羅早期的繪畫筆觸表達受惠於柯羅:朦朧的樹林、霧似的天空,深褐的陰影,技法上更符合萬物都是美的,而密秘在於知道怎樣去闡釋美的思想風格。

如果你喜歡畢沙羅的作品,可以了解一下這冊《畢沙羅風景畫印象派藝術繪畫大師高清臨本素描書速寫教材》,既能欣賞到全套的印象派大師素描作品,又是一本高級的素描速寫教材,必定物有所值。

相關焦點

  • 【名畫賞析】印象派之父-畢沙羅
    (Pissarro)被稱為「印象派之父」,出生於聖託馬斯州的夏洛特阿馬利亞,於1903年11月13日在法國巴黎去世。他成熟的作品表現出對農民和工人的同情,有時也證明了他的激進政治傾向。他是保羅塞尚(Paul Cezanne)和保羅高更(Paul Gauguin)的導師,他的榜樣啟發了許多年輕藝術家,包括加利福尼亞印象派畫家露西·培根(Lucy Bacon)。
  • 典型印象派特點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卡米耶·畢沙羅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法國印象派大師,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託馬斯島,1903年於巴黎去世。卡米耶·畢沙羅,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唯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畢沙羅是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是印象派的先驅,有印象派「米勒」之稱。角落讀畫印象派是繼古典油畫之後西方油畫流派裡面的一個最偉大畫派。
  • 隱秘的傑作: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大師的素描作品
    【編者按】作為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具有恆久的魅力。著名的藝術大師如畢沙羅、馬奈、德加、塞尚、莫奈、莫裡索、雷諾瓦、高更、梵谷、修拉等創作了諸多世人熟知的油畫作品。但很多人並不知曉,他們還留下了許多精彩絕倫的素描藝術作品。
  • 印象派的摩西——畢沙羅作品集
    畢沙羅作品1畢沙羅作品2畢沙羅作品3畢沙羅作品4畢沙羅作品5畢沙羅作品6畢沙羅作品7畢沙羅作品8畢沙羅作品9畢沙羅作品10畢沙羅作品11畢沙羅作品12畢沙羅作品13畢沙羅作品14畢沙羅作品15畢沙羅作品
  • 畢沙羅的樹林,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新印象派點彩畫法
    畢沙羅《樹林》新印象派的點彩畫法,從自己的角度來分析,它分成兩種,一種是修拉自己的畫法,另一種是其他印象派畫家的畫法。比如就為了畫好《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一畫,修拉就畫了不下上百幅的畫,這其中不僅有素描,還有許多小幅油畫。因而修拉的點彩畫法,是最遵循他所發明的光的混色畫法,點彩是真的點與彩。其他印象派畫家,比如梵谷,比如畢沙羅,他們繪畫的流程就不若修拉如此的繁瑣了。就隨性這一印象派畫家的特性而言,修拉是最不像印象派畫家的畫家。
  • 畢沙羅《厄哈格尼的草地》,既是野地也是一條大河波浪寬
    畢沙羅《厄哈格尼的草地》1886年《厄哈格尼的草地》是用點彩畫法畫的。畢沙羅的點彩與修拉的點彩不太一樣,修拉的畫畫出來有一種未來感,是前進;而畢沙羅畫出的則是古典感,是退後。點彩畫法是修拉發明的畫法,是新印象派是印象派技巧的再延伸。修拉素有小科學家的稱謂,他的作畫非常嚴謹。就一幅《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修拉光素描、小幅油畫等就畫了不下一百幅。與德加有些相似,修拉的畫作都是建立在嚴謹的素描基礎上的。
  • 莫奈、雷諾瓦和德加等人畫風不一致,為何他們都是印象派代表畫家
    其活躍藝術家有莫奈、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和德加等,他們年輕,反傳統,有創新精神,他們被冠以印象派的代表畫家,但他們的畫風並不一致。、西斯萊的風景作品明亮而清新,也是典型的印象派畫法。德加是一位素描功底紮實、造型能力很強的畫家,他善於捕捉瞬息變化中的人物動態,在構圖方面也經常作出出人意料的新穎處理。
  • 塞尚:至於畢沙羅,他是我的前輩
    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法國印象派畫家。畢沙羅自幼便對藝術表現出濃厚興趣,但直至二十五歲才有機會到巴黎接觸藝術界。他在巴黎結識了畫家柯羅,後來又在私人畫室認識了莫奈、塞尚、巴齊耶、雷諾瓦和西斯萊。
  • 卡米耶·畢沙羅,印象派畫家中最年長的畫家,唯美主義的熱衷者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是法國印象派大師,1830年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託馬斯島,1903年於巴黎去世。他是印象派畫家中最年長的畫家,也是唯一一個在首屆印象主義畫展之後,參加了所有8屆展覽的畫家。
  • 【名畫賞析】畢沙羅-《手拿長棍的牧羊女》
    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1830年-1903年) 法國印象派大師
  • 如何看懂印象派(下)
    保羅·塞尚,後期印象派的主將,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塞尚是後印象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喜歡將所畫的事物抽象成為拼接的幾何形狀,對於現代主義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印象。描繪現實對塞尚來說已經不是主要目標,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在努力揭露「除去現實之外的東西。」
  • 如何看懂印象派(中)
    馬奈名聲大振,無形中成為這些印象派畫家的領袖,深深影響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興畫家,進而將繪畫帶入現代主義的道路,所以「印象主義之父」應屬於馬奈(《小顧聊印象派》)。雷諾瓦善於在尋求印象派的光與色之中和歐洲的古典傳統畫法相結合,喜歡在作品中使用撞色,給人以跳脫的感受,不同於莫奈給人的朦朧感。雷諾瓦是光的追隨者,他的繪畫作品常會給人色彩斑斕的感覺。雷諾瓦的人物形象作品非常多,比如他的代表作《紅磨坊街的露天舞會》《蛙塘》。
  • 法國印象派女畫家,貝爾特·摩裡索特,油畫作品欣賞
    印象派女畫家貝爾特·摩裡索特(Berthe Morisot),1841年元月生於布爾日(Bourges),1895年三月死於巴黎,法國畫家。摩裡索特是第一位加入印象畫派的女畫家,曾受教於柯羅(Corot),好友兼大伯的馬奈(Manet)對她的畫風有絕對的影響。
  • 洛杉磯蓋蒂中心館藏的印象派畫作欣賞(高清)
    蓋蒂中心美國洛杉磯保羅.蓋蒂中心最重要的一個展館就是其收藏的印象派繪畫作品,涵蓋莫奈、馬奈、尚塞、梵谷、高更、西斯萊、畢沙羅、雷諾瓦、埃德加·德加等幾乎所有前後印象派代表畫家的代表作。文森特·梵谷(1853—1890),荷蘭畫家,後印象派最重要的代表。保羅.尚塞(1839-1906)作品,法國畫家,後印象派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和觀念在美學領域影響了20世紀的許多藝術家和文化運動,尤其是立體派。保羅.
  • 印象派先驅卡米耶·畢沙羅:始終用畫作為愛做註腳
    作為印象派先驅的傑考布·亞伯拉罕·卡米耶·畢沙羅比起莫奈、雷諾瓦等人,是不為大眾熟識的。但他是唯一一個參加了8次印象派展覽的畫家,歐文·斯通更是把以畢沙羅的傳記小說《渴望風流》作為絕筆之作,這位串聯起整個印象派藝術史的畫家,始終平和如一,他對世界的愛、對家人的愛。對朋友的愛永遠是他筆下不變的主題。
  • 藝術的故事:一次」落選作品展「成就了印象派時代
    卡米爾、莫奈、西斯萊、雷諾瓦、德加和貝特·摩裡索這 6 位中堅人物的作品都集中在納達爾的前廳。這些作品光彩輝映,宛如聖夏佩勒教堂的玫瑰色彩窗。 雷諾瓦果真把作品排列得恰到好處,165 幅畫井然有序地依次排開,顏色搭配得當,布局合理,小畫放在大畫的下面,但依然保持了足夠的高度。
  • 波士頓美術館邀公眾評最佳印象派作品 梵谷奪冠
    日前,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舉辦了一場名為「波士頓摯愛印象派」(Boston Loves Impressionism)的特別展並藉助展覽發起投票活動,參與者從波士頓美術館館藏的50幅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大師傑作中選出自己最喜愛的作品。
  • 日出與黑色塊的人兒,印象派的畫家們燃燒了自己照亮了我們
    畢沙羅《巴黎蒙馬特林蔭大道》1897年印象派被學院派的藝術評論家嘲笑過很多次。許多印象派畫家如流星划過天空,他們從沒有獲得一個精緻富足的人生,卻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無窮無盡的色彩與夢幻一般的印象。學院派藝術評論家的第一個嘲諷就是印象派的名字本身。印象的一詞就來源於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說實話,作為莫奈印象派的初期作品,的確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結構上比較散亂,用色也非鮮豔反而朦朧,正是這朦朧給人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就像一個人的印象。
  • 其實你根本不了解印象派丨隱秘的傑作
    提起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莫奈、雷諾瓦、塞尚、凡高、高更等藝術大師,以及《印象·日出》《草地上的午餐》《向日葵》等傑出的油畫作品,構成了我們大多數人對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的全部認知。如果凡高被拿來與倫勃朗相比,那麼在這些素描作品中他稱得上是成功的。
  •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威廉·梵谷,油畫作品欣賞
    剛剛來到巴黎的他開始接觸了印象派作畫風格和新印象派的畫家,也慢慢開始了解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梵谷的畫風巨變。在法國南部小鎮阿爾的經歷讓他創作了《阿爾的吊橋》,其後創作了代表作《星月夜》。受新印象派畫家畢沙羅、修拉等色彩技法的影響,梵谷放棄了剛開始作畫時晦澀,沉重的色彩,轉變成為明亮,高飽和度的色彩,創作出了一種極具現代感和時尚感的效果,他的油畫風格也越來越積極,鮮明。梵谷最偏愛黃色,因為黃色象徵著太陽和大地,代表著光明和無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