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裡的矛盾,多半是「不能好好說話」

2020-12-14 如風輕似雲淡

網上有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把好的脾氣和臉色給了別人,卻把壞的脾氣和臉色給了家人?

有人說:「人在社會上混,為了求生存,不得不低頭,即便在外面受了委屈,也不能吭聲;回家了,就希望別人理解自己,結果並沒有人理解,反而有人抱怨。」

還有人說:「人與人走得太近了,是一種災難!與外人相處,彼此不太了解,也不好發脾氣;和家人很親密,認為可以無話不說,因此抱怨的話,往往留在了家庭裡。」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家庭裡的矛盾,多半是「不能好好說話」。每個家庭,都需要歡聲笑語,而不是爭吵不休。

夫妻好好說話,才會相處不累。

有人說:「好的女人,總是可以鎖住男人的心,因為她是一個有心機的女人。」女人的心機,不是大聲訓斥人,也不是抱怨男人賺錢太少,而是多說溫柔的話,多做溫暖的事。你要相信,沒有人願意離開溫柔嫻淑的妻子。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中有一句這樣的臺詞:「戀愛時,他們有說不完的話;結婚後,他們有吵不完的架。」夫妻相處,難免有爭吵,只是有的夫妻,爭吵不過夜,總有人先低頭,還有人主動露出笑臉。一笑泯恩仇,一家人,真的沒有大不了的事情。

很多夫妻鬧離婚,不是因為攤上大事了,而是生活瑣事太多了。我的表妹張梅離婚的時候,對丈夫說:「你真的太自私自利了,要不是這樣,我們也不會鬧到這一步。」丈夫說:「你沒有資格說我,你比我更糟糕,離婚是遲早的事情。遲一點離婚,不如趁早。」

張梅和丈夫離婚,起源是因為早餐的時候,丈夫碗裡多加了一個雞蛋,而張梅碗裡沒有雞蛋。然後張梅聯想起這些年受過的委屈,就和丈夫起了爭執。說實話,丈夫的行為,也許是無意之舉,只是丈夫並沒有主動低頭,導致矛盾升級,新帳舊帳一起算,就只有離婚一條路可以走了。

一句「對不起、你辛苦了、我想你了、你還好嗎、今天忙不忙」之類的話,在夫妻之間,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你太沒有用了,你真的賺錢太少,你看看隔壁的老王過得多好」等等。

想一想,你們兩口子,從什麼時候,變成無話可說的?從什麼時候,越來越沉默?從什麼時候開始,一開口說話就吵架?好好說話,或者多一點肢體語言,夫妻感情就大不一樣了。比方說,男人辛苦了一天,回到家,妻子給他一個擁抱,問候一句,男人就感覺不累了;女人出差的時候,男人發微信說「我想你了」,感覺是戀愛;男人發牢騷的時候,女人認真聽著,不頂嘴,事情就過去了。

「一句話,一輩子」,好夫妻,以溫柔相待,用真情相愛。話不要太多,但需要貼心。最好的夫妻,是知己,隨時隨地可以聊天,心有靈犀。

善待父母,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我的同事李萌說:「我的公公婆婆,太令人討厭了,我是一天都不想看到他們。」我問她:「公公婆婆做人很糟糕嗎?」李萌說:「他們太囉嗦,管得太寬了。」

其實,李萌應該明白,公公婆婆對她已經夠好了,幫忙兒子和兒媳買房子、買車子,常常熬湯送到媳婦手上,幫忙帶孩子。

都說「老小老小,人老了,就變成了小孩子」,老人年紀大了,很多思想觀念都和社會脫節了,但是他們說的每一句話,出發點是為了兒女過得更好,並不是希望兒女越來越糟糕。

百善孝為先,可是我們連陪父母好好說話的時間都沒有,甚至常常責怪父母留下的財富太少了,不願意幫忙帶孩子,做的飯菜不好吃,怎麼盡孝呢?

如果你有幾個兄弟姐妹,你多半會說:「父母待我不好,待我家弟弟太好了,我以後不會管他們養老了。」可是你知道嗎,「一碗水無法端平」,父母給了你生命,養你長大,就足夠了,至於他們給了哪個兒女錢,虧待了誰,其實是次要的。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責怪父母,可以陪父母說幾句話,你就真的有孝心了。盡孝的時候,溝通很重要,只有溝通了,你才知道父母需要什麼,才能夠理解他們的苦衷。

學會尊重兒女,你才能好好做父母。

你和兒女之間,總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以為兒女就是應該聽你的,要無條件服從你。你還常常大聲訓斥兒女,生氣的時候,還要打兒女幾巴掌。

你有沒有想過,和女兒做朋友?有沒有耐心和他們交流幾句。你總是認為,兒女不理解你的苦衷,不知道你用心良苦,甚至抱怨兒女不爭氣。你都沒有好好說話,兒女如何能夠理解你呢?你都沒有把兒女當成朋友,怎麼好好溝通呢?

昨天在小區遊園,看到鄰居美珍和兒子在放風箏,兒子把風箏線扯斷了,風箏落在了高高的大樹上。我以為,美珍會訓斥兒子,沒想到,她反而安慰兒子:「別不高興了,要不我們一起動手,做一個?」兒子說:「那,我們試試看。」換一種態度,和兒女聊天,結局就大不一樣了。

人到中年,最大的失敗,不是沒有錢,不是沒有地位,而是沒有一個像樣的家。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都是一家人,有話好好說,不要讓壞的情緒,控制你的人生。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你的孩子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童言童語裡,藏著1個家庭的教養
    前幾天我驚奇地發現:小學生課本上有教孩子好好說話這項教學內容。了解後發現,練習、考試都會將它作為一個考點,讓孩子分辨不同的語氣,學會「好好說話」。學校開設這樣的課程,對孩子是有必要的,因為現在很多孩子確實說話陰陽怪氣的,讓人感覺不舒服。莫把沒教養當「童言無忌」前不久去去參加一個家庭聚會,大家都在愉快的聊天,聊著聊著,小侄子突然對我老公說:你怎麼肥得跟個豬一樣?
  • 好好說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會說話,是一種頂級的情商,但好好說話,是一種良好的教養。不好好說話,往往能毀掉一個家庭!-01-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一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吝嗇讚美自己孩子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變得讓無法讚美他們。」任何一個家長都不能貶低自己的孩子,不能一味地責罵他們。都說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大的老師。
  • 家庭幸福,離不開好好說話!
    但事實遠遠超出我的想像,的確很大,有時候聽她大聲說話,心裡的確煩躁的很!有時候想,二十多歲的年齡,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想著二十多歲時候的我,何嘗不是這樣呢?但那時候自己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相反,還總是感覺自己特別累,特別委屈。常常埋怨家裡那位不懂我,很多事情做得都不是按我想的去做。其實,那時的他估計也很委屈,只是,他不能像個女人一樣,隨便發洩心裡的委屈。
  • 為什麼有些人不能好好說話?
    很多讀者留言說,感同身受:@兔鴨:「熟悉的味道,這種親子關係,家庭中處處可見。生活多年,依然不關心不了解彼此感受。」@金金:「真實得可怕的生活倫理劇,讓你毛骨悚然的不是裡面的人物矛盾而激進,而是每一個人物的影子好像或多或少都活在你的身邊,似曾相識,並不遙遠。」
  • 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來源於「不會好好說話」
    配圖話音剛落,表妹原本滿臉笑容,頓時臉色一變低下了頭,轉身就走進了房間。配圖其實,舅母並不是不喜歡表妹送的那束花,也不是不體諒女兒的孝順,只是說話時表達的方式不對。這就是很多父母不當的做法,不是給子女表揚和肯定,而是對子女的打擊,挖苦和諷刺。
  • 異性交往,戀愛時不能「好好說話」的男人,再愛也不能嫁
    02陳嶼這樣的人,你不能說他不好,而是和他這種性格的人,生活在一起會很累。因為,他不會好好說話。這個電視劇出來後,我有一個好朋友和我微信聊天,說她的前男友簡直和陳嶼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她不能忍受,在一段戀愛關係裡對方的這種忽視還有不在意,不能接受對方的冷暴力。但是這種時候,她是不能生氣的,因為要是她一生氣,對方也會生氣,認為她是在無理取鬧。她的前任吧,也是那種一到生氣吵架的時候,說話比較陰陽怪氣,挺傷人那種。
  • 「你能不能好好說話」
    我實在受不了她的說話方式。《增廣賢文》裡講:"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是把雙刃劍,把話說好了,會贏來很多東西,但如果沒說好,殺傷力也不容小覷。Ⅰ.想和他人和睦相處,就得學會好好說話。Ⅱ.前不久畢業的一個朋友跟我說,自從上班以後,在工作中聊天都會經常用到「請」「麻煩」「您」「感謝」「辛苦」等詞語,有時一個「熱茶」或者「玫瑰花」的表情都能表達自己對同事的尊重。
  • 好好說話是幸福家庭的基石
    對於媽媽這一輩兒的人不會好好說話,我是深有感觸的。她們明明是想讓你多穿點衣服,不要受涼,可是說出來的話是這樣的:幾十歲的人了,你不會照顧自己嗎?多穿一件衣服要死人呀?她們明明是希望你多吃一碗飯,保重好身體,可說出來的話是這樣的:看你瘦成那個樣子,像討飯的,多吃一碗飯就撐死了嗎?
  • 能不能好好說話,最檢驗你的素質
    不好好說話。一個人不好好說話,一家人就都不好好說話。平日裡聊個天吧,明明可以心平氣和,但一看是自己人,就總用反問句式。明明是關心,說出來的卻是責備。不好好說話,是許多家庭的日常頑疾。…… ……許多家庭裡的爭執,都是從反問句開始的。愛說反問句式的人,隨隨便便一張口,全是否定和貶損。很傷人,真的很傷人。
  • 想要幸福的家庭,先學會「好好說話」
    更多的在於相處時好好說話說什麼樣的話,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會創造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如果你說話輕聲細語,妻子會變得賢惠,孩子聽話,家庭美滿男人,會好好說話,就是在積累財富作為家裡的頂梁柱,慎言慎行變得尤為重要。
  • 婚姻三件寶:好好說話、好好睡覺、好好賺錢!
    PART1、好好說話,才不會經常吵架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聽的話誰都愛聽,不好聽的話總會讓人反感,即使你的出發點是好的。在婚姻中,更不能因為對方是自己的愛人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傷害,這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父母外,沒人可以包容你的無禮任性,尤其對和你相伴一生的伴侶,更得尊重他,顧慮他的心情和尊嚴,即使在氣頭上,也不能專挑對方的缺點大肆鞭伐。
  • 原本和睦的家庭,最後變得矛盾重重,原因多半在這四個問題
    為了麵包和所謂的責任心,男人選擇以事業為重,每天忙於事業,他們覺得在事業上努力再努力就是給家庭最好的回報,但是守在家裡的女人同樣也有事業心但是為了家庭選擇放棄事業。長此以往,家庭裡的兩個人必生罅隙。女人覺得男人不夠理解自己,男人覺得給予女人金錢,女人還不滿足。家庭於是變的矛盾重重。
  • 家的幸福,不在於金錢多少,不在於房子大小,而在於能好好說話
    01託爾斯泰有句流傳很廣的名言:「幸福家庭的幸福總是相似的,不幸家庭的不幸卻是不同的。」很多人經常會拿這句話來說事,可是多半是為了用它說不幸的事情和家庭。個人認為,一個家庭想要得到幸福,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非常容易:那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好好的對家人說話,尤其是中年人,不要隨便給其他親人們發脾氣,因為無論年邁的父母還是年幼的孩子,都得看你們的臉色行事。
  • 《好好說話》——人生必修課
    大學裡有必修課,也有很多選修課,我們學了各種各樣的專業知識,但唯獨卻沒有學習要如何好好說話,好好說話也許可以算是人生的必修課了。剛畢業的時候,一度覺得自己情商有待提高,在喜馬拉雅買了蔡康永老師的情商課音頻來聽,沒聽多久就聽不下去了,蔡康永的聲音實在是太柔和太婉轉了,而課程的內容似乎又都是網上能找到的「人生道理」。
  • 最成功的教育,是培養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小姨夫,你知道嗎,你要是在豬圈啊,就是那種沒良心的豬,怎麼餵都不能出籠!」「小姨,這個糖醋裡脊是高糖的,你都這樣了,還好意思吃甜的啊。」我們兩個成年人,都被他說得有些尷尬,礙於面子只能默默一笑,把「堵心」的感覺吃進肚子裡。
  • 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好好說話,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更是人際交往之道。 02 孩子的「童言」裡,藏著家庭的教養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則視頻。
  • 你知道好好說話嗎?
    回答:好好說話。好好說話有多困難?醉心於生活藝術林語堂所有「怯」!他坦率地說「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這是「no好好說話」到「窒息」,句子扎心的真實記錄。誰沒有受到語言暴力的傷害?習慣性反問句:「你沒長手嗎?」「你心裡沒點數嗎?」
  • 語言暴力猶如毒刺,防不勝防,為什麼我們總不能「好好說話」?
    不知從何時開始,許多人都得了一種「不會好好說話」的病。明明只是不認同對方的看法,卻要用攻擊性的語言貶損對方;明明可以擺事實,講道理說明的事情,卻變成了赤裸裸的打壓;明明想表達關心與期望,說出口時卻變成了諷刺與批判。
  • 家庭的幸福,取決於你是否能好好說話
    而排在第二位的能力,我認為是會說話的能力,這關係到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幸福。會說話的能力可以演變成賺錢的能力,會說話的人往往都會賺錢,除此之外,會說話可以讓一個家庭更幸福。而不會說話則會走向痛苦,甚至導向失敗。
  • 廣場舞大媽故意絆倒幼童:滿身戾氣的人,從不會好好說話
    廣場本就是公共場所,可以讓你跳廣場舞,又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們玩滑板?就算真的想讓孩子換個地方,也能好好說話吧?01其實類似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好好說話太難了。很多矛盾的最開始並不是雙方都劍拔弩張,可一旦帶入了戾氣,最在情緒下根本也不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就是爭個「上風」。有很多你死我活的爭吵、打架,追根溯源,往往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